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铁娘子她怎么登基称帝了 > 第122章 疏浚

铁娘子她怎么登基称帝了 第122章 疏浚

作者:糖炒栗子不放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19 19:42:26 来源:文学城

何起蛟到底没有回话,刘今钰眉目间掠过一丝失望,却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将倒满的酒杯推给他。

“何狗吏,陪我喝个尽兴。”

两人心中都不大痛快,是以都喝得大醉,一觉睡到了大年初一。

次日谱口冲到处响着鞭炮声,空气略发有些浑浊。

唐家上下喜气洋洋,却与何起蛟无甚关系。

刘今钰去拜年了,他便出了唐家大屋,踩着一地的鞭炮屑瞎走。

这一年谱口冲看似没有变化,却又哪哪都变了。

人多了,房子多了,商铺多了,人穿着的衣服新了,脚下的土路也硬了,变成了刘今钰口中的水泥路。

谱口水右岸的农田,也不像去年,有许多农户挖掘沟渠。

倒不是今天过年,而是谱口水上的堤坝与农田里的沟渠都已修好连通,祖家冲至谱口冲一线多出上百亩水田。

此外,谱口水源头修建了一个大水塘,按刘今钰的说法,叫作水库。

若水库不出问题,肥料供应充足,今年谱口冲与祖家冲的水田便能种两季水稻。

像这样的堤坝、沟渠与水库工程,自去年农闲起,便在邵阳县各处铺开。

他能知道这么详细,还是因为跟着刘今钰在山中剿匪时,杨文煊不时便会发信来让刘今钰多搞些钱,到处基建快要将大同社的家底耗费一空了。

他没有读过多少书,却也知道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很可能导致国家倾覆,更不用说一个小小的大同社。

刘今钰却道,“我社与他们不同。那些人为一己之私强迫百姓劳动,非但不给工钱,甚或还让百姓自带吃食。如此,百姓怎会不反?

“我社是‘以工代赈’,是花钱请百姓做工。百姓做了工有了钱,自然会花钱。会花钱,我社便不会太亏。

“何况修建水利能够提高亩产,对我社、对百姓皆大有益处,与那帮昏君大兴土木不可相提并论。”

何起蛟知道刘今钰说的有理,却不觉得刘今钰能将成本全部收回。

做这样的亏本买卖,真的只是济世救民,还有别有企图?

他时常会因此感到不安,却又不由地痛恨自己,竟会恶意揣测刘今钰。

他与那些谩骂刘今钰是妖女的大户有何区别?

他漫无目的地在水泥路上走着,忽然听见有人喊他的名字,他抬头看去,原来是杨文煊。

杨文煊站在一段上坡路上,道路尽头是一栋方方正正的红色砖房,与寻常房屋截然不同。

那房子去年完工,本该是大同社办公之处,刘今钰说要再苦一苦唐家,便挂上了“忍冬小学”的牌子。

他请教了杨文煊许久,才知“小学”是为何意。

在杨文煊的规划中,大同社所办的正式义学将分为三大层次,即蒙学、小学、大学。

蒙学称“塾”,对六岁以下孩童开蒙,可读可不读,更多的是给不方便照顾孩童的父母提供助力。

小学则分为“序”、“庠”两个阶段,其中“序”又分“下序”与“上序”,对应此前的“初小”与“高小”。不读蒙学可入下序,但此后便得按部就班。

而忍冬小学叫作“小学”,便是因为它将会包括“序”、“庠”两个阶段,尽管目前它只有下序生。

小学教授在大同社工作可能用到的各种学科知识。杨文煊嘴里时常蹦出的“通识教育”、“基础教育”让他似懂非懂,觉得十分新奇。

至于大学,便是与“通识教育”相对的“专业教育”,学生将专攻某一门学科,甚至只是某一门学科的细化科目,往高深处学。

他其实不太懂,为何大同社要办义学,还分得这般细,听上去便像要苦读十年的样子。

大同社不过建了些厂窑,管着佃户和收缴租税等事,便是要自己教学,只需教出会写字、懂算术的不就行了?

但他并未多想。说实话,他心里其实不太舒服。

他总觉得,刘今钰和杨文煊之间,有许多只有他们之间才知道的东西。

无论是北地方言,还是这些新奇知识,都让他觉得,自己与刘今钰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屏障,他一不小心便会撞上。

“何班头,怎一个人出来?”

杨文煊已走到近前,他拱手道,“杨社长,新年好!”

“新年好!新年好!”杨文煊像是突然才想起来,“喔,今天初一,老刘去拜年了。我陪你走走?”

何起蛟连忙拒绝,“杨社长,你不必管我,你忙你的。”

“不打紧,小学的事处理好了。”杨文煊道,“一起散散心?”

何起蛟不好再拒绝,只得答应,他没话找话,“才初一小学便要开学了?”

杨文煊却叹了口气,“不是小学的事。是干……唔,助农员培训的事。”

他苦笑道,“去年我社与官绅谈和后,邵阳各地办起农联,只隆回、三溪、太平三乡尚有些阻碍。

“这么多农联,自然要派人去管。哪怕一里只派一两人,也不是小数目。没办法,许多不合格、尚不识字的助农员也被派了出去,这些日子犯了不少错。

“是以收缴租税的事告一段落后,我社便分批次地将这些助农员召回培训,但哪怕降低了标准,仍有不少人不合格。

“我今日收拾忍冬学堂,便是把那些不合格的再叫回来,逼着他们往死里学,必须会加减乘除这类简单算术,能读写一千个常用字。”

何起蛟倒不是第一次知道大同社对手下雇工的高要求。

连在义江堂的流民,不分男女老少,都得要学写字、学算术。

大同社对教育的重视可谓全县闻名。

只不过绝大多数都在斥责大同社不走正途,拿俗体字等不伦不类的东西,甚至地圆说这等邪说祸害孩童。

当然,刘今钰和杨文煊只当他们在放屁。

“银玖去桂林前,说你在考虑是否来大同社,不知何班头考虑好了么?”

杨文煊的话将何起蛟拉回现实,他想了想才道,“此事,我还在考虑。”

杨文煊撇他一眼,笑道,“是我冒昧了。不过何班头这等人才,我社很欢迎。”

何起蛟勉强挤出一个笑,“杨社长过誉了。”

两人一路无话,却走到了檀江边。虽是大年初一,码头仍有几艘货船停靠,十几个脚夫在搬运货物。

河边风大,何起蛟正要提议折返,便听杨文煊说道,“今年我社会花大力气治理檀江。疏浚河道,筑河坝设船闸,在源头修建水库。

“我社争取两年完工,期望实现檀江两岸水田翻倍,5吨……额,四十石木帆船能驶至五峰铺,百石船能达花桥。

“治理檀江,算是给我们整治邵水、资水及其他河流打样。若邵阳乃至宝庆所有河流都能有效利用起来,全府的经济活力……

“啊,是市面会更加繁华。百姓,无论是平民还是乡绅,都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何起蛟虽然惊诧杨文煊或者说刘今钰的宏图壮志,却又十分疑惑,杨文煊突然与他说这些事做甚么?

是到了檀江边有感而发?

“何班头,天下河流无不需疏浚治理。若坐看其泥沙淤积,河床愈高,不但难以通航,大雨时还极易引发洪水。人心与河,都是一样道理。”

杨文煊说到这份上,何起蛟哪能不知道这位副社长意有所指。

他并未答话,杨文煊也没有勉强,只笑了笑说道,“该回去了。”

此后数日,他都没见到刘今钰,初八听说她下了山,便忙赶去见她,不料竟在唐家大屋撞见了王省。

王省十分惊诧,“你怎会在此地?”

何起蛟瞧不起这位怯弱的千户,但对方好歹是五品的世职,自己又在衙门当差,便拱手说道,“王千户,在下在此出公差。”

“现下还有衙门的人敢来谱口冲出公差?”王省很纳闷,上下打量何起蛟,忽地想起什么,脸上显出嫌恶,“你这班头,架子倒是挺大。老子好歹是个……”

他正要骂人,却听见背后冰冷的一道女声喊了声王把总,身子立即一僵,连忙转身露出讨好的笑,“刘社长……”

刘今钰板着脸道,“王把总做了把总,倒是好大官威!”

王省身子一抖,瞥了眼发愣的何起蛟,流露出些许疑惑,又赶紧看着刘今钰笑道,“刘社长莫要误会,我是一时失言。”

刘今钰冷哼一声往大同社办公的院落里走,王省跟在后面不停说着好话。

何起蛟仍旧有些难以置信。

既震惊自己的清高性子不知何时露出了些,方才居然当王省面称“在下”,且仅是拱手;又震惊于王省对刘今钰的惧怕——

他没想到,王省对刘今钰的敬畏已然超过了朱佐甚至熊茂松。

“一起进去罢。”

杨文煊说了这句话便也进了院落,他迟疑片刻,到底跟了上去。

跨进院门,他便听见刘今钰不耐烦的声音,“王把总,大家的时间都很金贵,有事便快些说。”

王省却犹犹豫豫地说道,“刘社长,你可知晓新宁县出了一支悍匪,盘踞龙宫岩,将靖位巡司都给打了。”

何起蛟刚坐下,听见这话当即竖起耳朵。

刘今钰的语气丝毫没有变化,仍是高高在上的态度,“没听过。”

王省干笑几声,终于不再绕圈子说明了来意。

原来武冈知州韩仰泰想让武冈守备到龙宫岩剿匪,但武冈守备却调王省剿匪,称邵阳把总以剿匪闻名,担得起此大任。

朱佐本不同意,但熊茂松却说守备此举稳健,王省去龙宫岩剿匪便定了下来。

但王省自然知道自己的本事有多大,所以来大同社请刘今钰帮他剿匪,反正大同社本也在河伯大岭剿匪。

“太尊是知晓实情的,不知为何定要我去。”王省哭丧着脸,“刘社长,你定要帮帮我。”

何起蛟只想笑,让刘今钰去剿自己?

真是天大的笑话!

但熊茂松为何要派王省去剿匪?他又不是不知道王省的德性。

难道他觉得让王省去剿匪大同社定然会帮忙?

但他没想到刘今钰很干脆地答应下来,“帮王把总剿匪并无问题,但王把总,你要听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