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铁匠家的书香小夫郎 > 第4章 第4章

铁匠家的书香小夫郎 第4章 第4章

作者:花不棱登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9:52:08 来源:文学城

“春声,春声啊,小姑遇着麻烦了,快来给小姑救救火!”

“什么麻烦小姑?”

哪怕已经知道了上辈子两人的对话,知晓小姑来找自己是为了什么,苏春声还是装作不知,一字不落地重复了自己上辈子的应答。

“瞧我这手,正在家给雪姐儿缝喜被呢,也不晓得被什么叮了。”苏慧进门,特别自然地给自己找了张矮凳坐下,就坐在春声娘俩儿洗衣盆的对面,将自己肿得像个萝卜的指头伸出去,给这娘俩儿瞧瞧。

“诶呦,不会招什么毒虫了吧,肿这么大?拿药抹过没有?”春声娘也演得特别像,立马放下洗衣槌,凑上脸,关切地看。

毕竟告知了一件后来发生的事,势必会影响此刻的状态与情绪,导致人以一种过来人的心情做答复。

苏春声将那时娘的反应、娘说过的话如实转述了,免得态度有偏差,惹得小姑起疑。

这件事,他们三个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他们三个知道就好,其他的家里人就不告诉他们了。

这么考虑原因有三。

一是地府大老爷大发慈悲放他们春声回来,让他躲过这次灾祸,必然是私密的、偷偷的、一时心软的。从前也没听说过谁死了还能活过来的。他们将这事儿传得人尽皆知,地里那么多鬼知晓了,也想重回人间,去地府老爷面前吵翻天了怎么办?

那地府老爷经得起这么折腾吗?指不定还得埋怨他们家春声不懂事、不领情,要收回他的阳寿。

二是家里人个个都宠爱、疼爱春声,要是知晓他经历这一遭,八成都得像他们俩今天这样,放声大哭,捶心上那个酸得要死的地方。

小慧家的雪姐儿下个月月初成亲,是件大喜事儿,大家都高兴着呢,他们不想家里人的喜乐心情再被扯下来。

三是这件事告知的人多了,必然会传入外人的耳中。也不是说谁会特意拿到外面去说,只是有时顺嘴谈起,难免会被外人听去。

这般奇异的事,信的有,不信的也有。信的听他家哥儿去阴曹地府走一遭,还能全须全尾地回来,保不齐要将他当做什么神仙来供。可不信的就会说他有意败坏宋家名声。那是几天后发生的事,且要躲过的,风声传到宋家人的耳朵里,前来对质,他们拿什么当证据?

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他们家孩子能平安归来,已经是天大的幸事了,后面他们只想让他无灾无祸地、安然平稳地度过这一生。

这么一商议,三人都打算将这事儿埋在心底,谁也不告诉。当然,这面上也得演得什么事儿都没有,如常过下去。

“涂了药了,特意请了城里的大夫看了,只是那大夫说,这虫毒着呢,要消肿啊没那么快。你看昨个儿晚上咬的,现在还肿这么大!”

“你们也知道雪姐儿做绣活慢,一针一线的不知道多仔细,她自己那身嫁衣还要月底才缝完,喜被我不帮她绣哪儿赶得上啊,只是我现在又这样了……”

苏慧说着,就将目光转向侄儿,殷切道:“春声,你绣工好,又绣得快,整个冯阳县城只有你能救小姑我了,我现在是拿针都拿不了。”

疼倒是不会,就是拿不了针,手肿起来就笨了,完全不听使唤。苏慧不是没试过,那喜被绣起来蜈蚣样儿能看吗?

苏春声闻言,靠在他娘的肩上,软软糯糯地答应:“好,我帮小姑绣。”

苏慧高兴道:“那你在家好好休息一天,明儿我让车夫来接你。”

她也知道大哥家秋收刚结束,那么多的粮食要收获要进仓,身上定然乏极累极,得休整休整。

“只一个要求。”苏春声小声说。

“你说。”

“我想在家里绣。这几天我离不了我娘。”

听侄儿这么说,苏慧才注意到,打自己进门起,春声这孩子就一直黏着他娘呢,坐在他娘身边,抱着他娘的胳膊。

瞧那眼睛红红的,脸色也不太好,苏慧忧心道:“是不是生病了呀?身上可有难受?”

他这孩子自小就这样,一生病就黏娘亲。

闻言,倪琼芳的眼眶又红了起来,声音抖抖地说:“不是他生病,是我生病!这几天我们春声一步也离不得我。”

她要让孩子待在家里,不去那什么弯子坡,也不准靠近青石山。

苏慧少见大嫂难受得连眼睛都红了,忙劝阻道:“大嫂你生病了就别洗衣服了,去床上躺着吧。我大哥呢,他怎么不在家?”

倪琼芳察觉自己失态,用手背抹了抹酸起来的鼻头,低头洗衣,止住道:“你大哥有事出去了。”

苏慧在心里埋怨起大哥来,怎么娘俩儿生病还出家门啊?

怨着就撸起自己的袖子,扯过倪琼芳手中的衣服道:“那大嫂你别洗了,我给你洗。”

苏慧爹娘去世得早,大嫂进家门,就像半个娘亲一样,有什么都紧着她,照顾亦是无微不至,苏慧可不愿大嫂病着还要勉力洗衣。

倪琼芳破涕为笑,又将衣服夺了回来,说:“就你那手,还是别碰水了,免得雪儿成亲喝喜酒,亲娘连筷子都拿不了。”

“拿不了我就用勺舀呗,还怕那日没东西吃,填不饱肚子啊?”

三人在柿子树下说说笑笑,讲着雪姐儿喜宴上的安排,只见得手很多,也不晓得谁洗了几件,转眼就将一大盆的脏衣洗好了。

远在几里之外的苏福平走在三坪村通往九篱村的路上,冷不防打了个喷嚏。

这青天白日艳阳高照的,天也没冷到那个地步,怎么突然打喷嚏了?

苏福平不明就里,用手背蹭了蹭鼻子,止住那阵酸涌的痒意,扯着陡坡上生长出来的野树,往上攀。

冯阳县冯阳乡底下一共四个大村,分别是三坪村、九篱村、六眼村及十二弯村,刚好在冯阳县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大村有百户人家,周围挨着一些小村。根据远近,小村就近并入大村,受一个里长管辖。

苏家在的三坪村去十二弯村最远,与九篱村和六眼村是挨着的。

苏福平此次前去十几里路吧,要一个时辰多点才能到,那是走有人走的大路,熟悉这些山的,爬几个坡直接从林子里穿过会更快。

他不是答应自家哥儿要快快地去吗,所以苏福平直接穿了几片茂盛的枞树林。

只要认得九篱村在哪个方位,到村里再问赵家铁铺二兄弟的家在何处,就能找着地方了。

不过苏福平进九篱村的第一件事,不是找那赵家铁匠的家,而是向村里人打听,这位外表看上去粗悍彪武的铁匠内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话之前,苏福平始终牢记哥儿的提醒,做足了准备,不听信一面之词。

可当遇到的所有人都怒骂赵家二兄弟是这里的山土匪,在村里横行无忌,欺侮良民之时,苏福平这颗竭力稳住的心呐,还是有了一些起伏。

最后问到一位老人家,住在村里的偏僻角落,苏福平礼貌地上前询问:“老人家,能向您打听些事儿吗?”

老人家穿着深蓝色的布衣,头发斑白,伸出袖口的手臂枯瘦,上头还布着星星点点的黑斑。那便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起初叫这位老人一直没理会苏福平,后来他恰巧转过头来,注意到自己身后站着个人,还意识到他似乎有话说,才指了指自己的耳朵与嘴巴,示意自己又聋又哑。

苏福平上前替老人家摘下塞到门框上的布帘子,替他放下、展平。

他来时老人家就试图去摘这东西,但布帘子放的高度对他来说显然是有些吃力的。

老人家笑吟吟的,朝屋里打了一个手势,意思是他老伴身体不适,在屋里休息呢,他怕晒进门框的太阳扰着他了,才想将这布帘放下。

苏福平看懂了,一点意思不差。

他娘幼时误食了一味药,导致喉咙发不出声音,耳朵也不大好使,终日只能用手上的比划同外人交流。这些手势代表着什么意思,苏福平自幼就会。

他冲老人家打了几个手势,问了起来。

今日被询问最多的赵家,家里田地不多,两亩水田、两亩旱地、两亩荷塘。

因家中人少,老母腿脚不好,由老大媳妇儿照料着,兄弟俩又得管顾城中的铁匠铺,因此在田间地头上花的时间可谓是少之又少。

水田种些稻谷,秋收时够一家人吃就好。旱地、荷塘根本就没时间打理,就叫它们荒着了。

铁匠铺营收可以,一月就能赚得一年田地上的收成,本就不需为这几亩田地发愁,需要交田税时直接用银子来抵,倒省事儿。

故而心思都不在栽种上。

这回是实在拖不得了,拖过了节气,田里的水稻就白白浪费了,哥哥赵虎新留在城中看铺子,弄着老主顾要的一些小物件,叫弟弟赵虎庆回来割水稻。

昨日忙到天黑,终于割完稻子、打完稻粒,今日趁着天晴,赵虎庆把堆得像一个大窝窝头一样的稻谷摊开来,铺在院子里的晒席上晒。

苏福平来时,他正赤着脚踩在晒席上,用一把木梳板,将晒在地上的稻谷来来回回地梳理一遍。

木板梳的作用是让谷粒与谷粒之间有缝隙,晒得透。

“过路口渴,不知能否讨碗水喝?”苏老爹用的就是这样的借口,成功与埋头干活的赵虎庆搭上了目光。

只见这人愣了一愣,呆站在那里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才将木梳板丢下,跑去屋里去倒水。

“你……认得我?”喝上着急忙慌送来的水,苏福平细细打量这个牛高马大,身材魁梧的男人。他站在那儿,斜挂在天上的太阳都照不到自己了。

他面上似有些诚惶诚恐,又怕耽搁太久不说话不好,就点了点头。

许是托春声的福吧。

苏福平想到每次进城看望妹妹和二弟,势必要从赵家铁铺面前经过,难免会被注意到,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我有些话想同你说,不知屋里是否方便?”苏福平开门见山。

站在他对侧的高大男人扯了扯腰上用来擦汗的棉布巾,然后侧开身子,僵硬而惶恐不安地说了一个字:“请!”

苏福平打量了一眼这个满是稻谷的小院,抬脚走了进去。

见女婿/见丈人咯[坏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4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