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迢迢 > 第1章 鲁北归夏 青春启卷

迢迢 第1章 鲁北归夏 青春启卷

作者:小松离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31 12:01:55 来源:文学城

1.

林知棉在北方小镇长到十五岁,户口本上的籍贯却印着山东。父亲早年闯东北,把家安在了关外,爷爷奶奶和叔伯姑姑们还守在鲁北老家。从前交通不便,日子也紧巴,父母隔好几年才敢回一趟家。她跟着回去过一两回,可年纪太小,那些关于老家的记忆早被时光磨成了模糊的影子。

1992年上半年,知棉得了场急性肝炎,休学在家养了许久。病好后,她却忽然没了上学的心思。父亲劝了又劝,终究拗不过她,只好往山东老家打了个电话,问大伯能不能给孩子找些力所能及的活计。电话那头,大伯的声音隔着电流传来:“这么小的丫头哪能不上学?正好我舅哥在城里中学当校长,让她来这儿读吧!”父亲把这话转达给她时,林知棉还是不情愿,可父亲软磨硬泡,说“先回去看看情况,实在不行再做打算”,她才松了口。那年夏天,父女俩拎着行李,踏上了回山东的火车。

火车晃了三天,又转了两小时客车,终于到了奶奶住的村子。村子小,几十户人家沿着一条不宽的东西路排开,路两旁是望不到边的庄稼地,绿油油的禾苗在风里晃,把天地衬得格外开阔。正是伏天,日头毒得很,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地叫,汗水顺着林知棉的脸颊往下淌——北方的夏天哪有这般闷热?再加上连日赶路的疲惫,她只觉得浑身像裹了层湿棉絮,又沉又燥。

刚踏上村口的路,就撞见个四十出头的男人。那人看见林知棉的父亲,先是愣了愣,随即眼睛一亮,用浓重的鲁北口音喊起来:“呀!这不是振梁回来了吗?”

“是呀哥,我回来了!”父亲的声音也透着激动。

男人立刻朝不远处的孩子喊:“快去找振新妈,就说振梁叔回村了!”那孩子撒开腿往村里跑,林知棉才想起,振新是大伯的名字——以前父亲说过,这村里大多是同姓,不管远近,都按着亲戚辈分称呼。

没等多久,远处胡同口就涌来一群人,几个叔伯搀扶着一位老太太走在最前面,是奶奶。家里摆着奶奶的照片,林知棉一眼就认出来。父亲快步迎上去,声音发颤:“娘,我回来了。”奶奶早已老泪纵横,攥着儿子的手不肯放,嘴里反复念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转头看见林知棉,又拉着她的手笑:“这是知棉吧?都长这么大了,越变越好看了!”几个大娘婶子也围上来,热热闹闹地把她领进了奶奶家的院子。

院子敞亮,北屋是堂屋,两边各有一间厢房,东头单独盖了间厨房,屋里陈设简单,和村里其他人家的房子没两样。林知棉悄悄打量,只觉得这里的条件,比北方老家差了不少。

一屋子人围坐着,家长里短地寒暄半天,话题终究落到了林知棉身上。大伯说,他女儿和知棉同岁,就大几个月,正好能搭伴去校长舅舅的学校读书。事已至此,林知棉也不好再反驳,只能在心里叹口气,想着“既来之则安之”。事情定下来后,父亲又待了两天就回了东北——他还要上班,实在走不开。林知棉送父亲上车时,心里堵得慌,可也知道留不住,只能站在村口望着客车走远。

接下来的日子,林知棉过得有些难熬。天热得让人烦躁,村里的方言听不太懂,吃住条件也比不上家里,更重要的是,这是她第一次离开父母。她躲在厢房里难过了好几天,最后还是咬咬牙——总得慢慢适应,重新开始。

过了几天,林知棉跟着大伯去了城里的学校。从村里骑车过去要一个小时,路不算近,好在一周只回一次家,她倒也能接受。有校长这层关系,入学手续办得很顺利,没费什么周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