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田园皇后 > 第37章 前路

田园皇后 第37章 前路

作者:摇惊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4 13:21:47 来源:文学城

阴山大战在即,邑安城危。他加急向国都王城送去情报,请求姬王增援兵力。

可情报送出数日,迟迟不见援军。而此刻见到了援军,他向朝庭要兵十万,温孤长羿大致看了眼,姬王派来的援军应不足五万。

实际只有三万。

姬王御赐太子姬泓挂帅,朝中老将徐武伴驾随行左将,询问前路少年,“来者何人?”

温孤长羿扔出手中半枚铜制符节,太子姬泓字永铭接住,拿出另一半枚符节。

二者合而为一。

“你便是邑安城城主温孤少卿?”

姬泓即刻下马迎过来。

但闻少聊二字,温孤长羿端坐马背上,看眼姬泓。论年岁,他比姬泓虚长,论身份,他不配称他为少卿。

识出少年身份,且城在人未亡,老将军甚慰,驱马上前,身后军队随其也向前推进。

“本将徐武,奉皇命伴太子随军增援。见少城主安好,本将之心安矣。”

可那一身血牙外袍鲜血尽染,手中剑鞘也被血染透。徐武甚慰之余心中自愧,却也无奈。

君为臣纲,死而后已。收到边关急报,众臣请旨,姬王只拨三万兵马,他多次上书无效,只能领命出征。

只是,此事颇为凑巧,就在朝中收到邑安急报,吴二十万军攻城。离石也传来急报。姬王令文武百官商议邑安、离石两城各发兵多少。

文官们折中谏言增兵五万。武官们深知边陲胜败至关国体,此番邑安若败,无异于向列国自掘隘口,谏言发兵多多益善。

但知晓梁国在东境向离石发兵三十万,距城十里,比攻打邑安城的吴军多十万。

梁国穆王晓是识破阴山一战背后阴谋,非卫国,亦非吴国所谋,而是邑安城所为,遂而大举进兵。

而祁国驻守离石的军队只有六万,形同以卵击石。且距王城较邑安近数百里,若离石城先破,王城帝宫危矣,祁国危矣。

文官们又纷纷谏言先派兵增援离石。

一时文官武官各执一词。姬王深思后,仍然只向邑安调兵三万,以最少兵力擢太子亲临,以振士气。但朝中百官无一不看出,此番有意历练太子。

可兵力甚少,此行之凶难守矣,徐武连夜殿外求见,请王再增调五万兵马,却连姬王的面都没有见着。

临了出征,姬王又令他:“城失之有复时。武在,太子在。”

意思邑安一战成败不论,但务必护好太子殿下。

一生勒马战功赫赫,徐武心有愤懑,无可言说,一路领兵而来,见着这般单枪匹马的少城主,更是有口难言。

温孤长羿不拘不羁,抬手揖礼,“将军一路而来,有劳。”

他借吴军攻城为触角向姬王要兵,不出所料,姬王派来的只眼前区区三万兵马。

更滑稽的是,徐武刚带兵离王城,离石信报便传回消息,三十万梁军已退,调往离石的二十万大军徒劳一场。

姬王治国数十载,多谋善断,此举无非将邑安弃之度外。

如待他一般。

温孤长羿心下了然。此次大战,他虽早识破祁夜欢身份,暗中周全部署。但盯住了祁夜欢,未防住吴啸渊突然发兵。

吴啸渊利用扎营在城外的八万兵力,又向邺国借兵五万,梁国借兵五万,归编布局后一夜同时攻打邑安、阴山。

待识破吴啸渊的计谋,温孤长羿赶到阴山,大营已被毁去一半。

“夜王军队守在前方潼关,需兵力牵制。太子吴啸渊二十万大军折损过半,此去攻城,城中有玄骑军可暂阻挡一二。如此,大军可在此扎营,暂作休息。”

温孤长羿看着姬王派来的三万兵马,商议道。

但兵不可憩偃,姬泓已知吴国太子主力开向邑安,当即驳回少卿所言。

老将徐武战事经验颇丰,见少城主虽未言明城中兵力多少,却自有谋定。徐武看出其中有玄机,便以人困马乏为由,安抚太子殿下稍安勿躁。

温孤长羿此计除不愿暴露城中兵马人数,免得落下豢养私兵之罪外,亦不打算迎姬王的军队入城。

与吴军一战,他向姬王借兵不过试探一二。对付吴国,他早有了妙计。

此前百殳古找来十二“美人”,其中力牧长恩已入了吴国皇宫,成了吴国靖王吴衡字正御妃子。手中琵琶凑琴吟,玉珠走盘绕梁三日,仅一曲琵琶吟便将那吴衡迷得是神魂颠倒。

偏是这般娇滴滴的美人在侧不能共寝,终日夜不能寐。

力牧长恩男扮女装进吴国。那日,吴衡出宫祭祀,行经幽明谷,庄周桥外人家传来琵琶声,一闻此曲再难相忘。

后来虽被吴衡接进宫,册封为妃,却初心如磐,坚守只献艺不献身。

吴衡老儿使尽法子宠幸也未能摸着妃子半寸玉指。

而力牧长恩得知吴军主力撤出阴山,下一步势必集中兵力攻城。收到夏漓密报,正赶上吴衡到寝宫来听曲。力牧长恩称病为由,支起病缠之躯,假以辞色,太医请过诊,说是三日不可见血光。

可太子殿下领兵在外,怕是逃不过此番劫数。

为解美人宽忧,能让爱妃长久伴在身侧,吴衡下令太子大军在外休顿三日。

吴啸渊正率军攻向邑安,到城外十里,突然收到皇上口谕。大捷在望,却又不得违抗圣意,且将士连夜作战,确是劳顿,吴啸渊不得不退军十里,大军暂作休顿。

而秘密养在城外的邑安军,此刻兵分两路沿林中小道已入了城。途中只剩玄骑军三千,队伍拉长,一人分扛两面旌旗,浩浩荡荡行在山中。

吴军斥候查探得知,邑安军还未入城。成功混淆过去后,吴啸渊休息了一夜,可翌日又突然下令攻城。

力牧长恩施计延缓吴军攻城后,忽又收到密函,吴军攻城了,当即抱病为吴衡弹凑最后一曲琵琶吟,形似香消玉损,一口鲜血吐出。急得吴衡惊慌失措,捧住爱妃身体,难受的心肝都在颤抖。

这时,殿前传来加急情报,说太子未奉皇命,率军攻了邑安城。

许是如此,爱妃身体才突然……吴衡大怒,一时气急攻心,加上长期用力牧长恩调制的焚香安眠,一口气病倒在龙榻前。

吴军虽是只休顿了一夜,但也给了邑安军喘息之机。

温孤长羿暗中领着随行的三千玄骑军从外围切断吴军援兵,阻止夜王增援。

祁夜欢虽遵守不带兵攻打邑安,不与邑安军为敌,但在温孤长羿带着玄骑回城时,仍命人在潼关燃起狼烟。

吴啸渊率兵刚攻入邑安城下,看到潼关燃起的烽火,事感不妙,即刻下令撤军,但为时已晚。

邑安城门大开,吴祺陈延率玄骑军和城中五万将士迎战。

忽见邑安城中涌出如此之多兵马,吴啸渊惊异。

城下两军对阵。兵戈如林,箭矢如雨,打得异常残酷。

吴祺率另一支玄骑军冲过吴军大阵,依令前去接应城主和城主夫人。

而陈延见吴祺破阵离去,即刻挥令收兵。

战鼓雷点。

邑安军速速撤回城,却偏有些掉在后面的,看似跑不快,实则诱敌深入。

奈高占下令乘胜追击。等追到城门下,方才恍然中了计谋。下令撤军,可万计将士已追入城中,被关在了城内。

城楼上。

看吴军鸣鼓收兵,富九方飞身跃下,执剑向吴啸渊刺去。

速度惊人,任吴军万人墙封挡,响威威一击,瞬间飞盾甲散。弹指,吴啸渊被击出丈外。

集内力上限一击,待吴军撤退后,富九方也一口鲜血吐出。

夏漓飞下城楼,一息将富九方带回城。

吴啸渊的大军刚退出邑安城外十余里,前路被吴祺率玄骑军拦下。不快不慢,温孤城主带着三千玄骑军,及祁国太子带着三万援军出现。

驰道为界,两军对峙。

奈高占率两员副将护阵,吴啸渊受伤被万人盾甲护在阵中。

夏语心温孤长羿共乘一骑,左有徐武,右有姬泓,位于阵前。两支玄骑军相汇,战斗力瞬间拉满。

“不用怕。你看,白义来接你回城了。”

温孤长羿附耳。

夏语心寻着白义身影看去,前面玄骑军中牵着白马之人正是方顺。

温孤长羿跃下马背,随后牵她走下来。夏语心迎过去。若是原主还在,亲眼见到她弟弟未死,一定高兴坏了。

不说原主,经这一场?鏖战,再次见到亲人,连自己都难掩激动之情。

“姐……”

方顺牵着白义走来。可忽然一下,夏语心脸上的笑容瞬间凝住。三支箭从万人盾甲中射出,一支对穿过方顺身体。

那分明是要射向自己和温孤长羿的箭,方顺挡在了自己前面。而另外两支射向了温孤长羿。

吴啸渊三箭齐发,唯独没有射中自己。

夏语心扶住方顺,看着大汩大汩的血从方顺身体里直往外涌,夏语心紧紧捂住伤口,看着方顺气息消失,却无力为能,眼泪瞬间滚落出来。

“姐姐……”

方顺摇头,别哭,他把缰绳交给姐姐,手从半空落下。

夏语心抓住那只手,痛心疾首。

一道黑影倏地将她救出。

从那双如画般的眉眼,夏语心认出周浪,早已泪如雨下,指向吴军阵中央,悲愤道:“杀了他,杀了他!”

越过驰道,两军瞬间厮杀成片。

温孤长羿左攻,周浪右攻,不谋而合直取吴国太子。

凌空一道光芒划来,寒厉如闪电,祁夜欢长剑封挡,护住太子。但终不敌二人攻势,十余回合后败下阵。

夏语心从一片厮杀声中走出,看着摔落在战辇前的祁夜欢,捡起地上的兵刃,递给吴祺,“去杀了他。”

是他杀了吴福。

可看着那双禽满泪水的眼睛,剑刃咫尺,祁夜欢亲自递给她。

由来她吧!

好似解脱一样。

“你也会哭?会为我哭吗?

祁夜欢像昨日那般握紧她的手,夏语心双手抖得无法握住手中的长剑。旋即一掌,吴祺重重击向祁夜欢,“还吴福命来!”

看着他满口鲜血倒在自己面前,夏语心攥紧双手,颤抖地退开,心口却忽地一下,像被针刺一样,隐隐闪过一丝痛感。

祁夜欢扶着剑站起来,一声阿颜从唇齿飘过,举起手中长剑,“本王以此剑为誓,永不带兵入阴山,永不带兵攻打邑安。如有违约,愿为此剑。”

说完,长剑自断。

他望着她,像是最后一面,细细将那副轮廓绘进心底。他不再入阴山,不再入邑安。

是最后一面吗?

看王爷自折了配剑,赵启新声音噎住。

此剑名承欢,祁夜欢本名吴欢,自诩无欢为夜归,夜王由来。

少时,其母妃享尽父王百般宠爱,但是个命薄之人,薨逝得早。

母妃走后,那些因他母妃而失宠的嫔妃便将怨气统统还到了他的身上。至七岁,他便再无欢悦。

后来,吴王寻得这柄青剑送他,陨铁铸就而成,寓意“君子之于天下,无馁堕,当自悦于自立、自强”。

他便将此剑命为承欢。

承转于欢,十余载相伴。

祁夜欢抬手止住赵启拾回此剑,抬眼看向温孤长羿,以此为条件救回太子殿下。

吴啸渊被温孤长羿周浪合围擒住。

半日激战,吴军撤离。

身后战场硝烟弥漫,半截断剑苍凉立在尘宵中。

温孤长羿将她护在身侧,看眼周浪,知他来救非偶尔。

周王借兵五万于吴。周浪从阴山回岸门山庄途中,方才收到庄内密探来报:王点兵五万,夜出城,方位南。

但阴山一战不见邺军踪影,方位南那便是邑安城。周浪又折回邑安,在众多死尸中虽然仍未见到邺军踪影。但借兵一事,密探所报向来无虚。

周浪自知此事不会有假,周王所为不义,方才愿出手一同擒拿吴国太子。

此事二人虽未开口,但各自心下有数。

周浪策马离去,一路风声萧萧,向国都陉城而去。

周王周鬯字定霁,不损一兵一卒,用此前高国联合梁卫灭代、被高国收编入伍的代军,以及高国战败后从高国俘虏来的战俘,两者所成合的军队借五万助吴讨祁。

凡邺国记名入册的将士,右臂均有一枚深色锥形烙记。

所以,阴山和邑安战场,周浪均未发现吴军中有邺军踪迹。

但不难看出,代高两国灭国时,比起疆域、财物,周王对战俘更为有兴趣,原是早有谋定。

此番借兵,周王一举三得。既可将军队深入阵前,锻炼作战经验。亦可熟悉盟军情况。若吴国胜,便可用借兵一事与之共议天下大计,若吴国败,也未损分毫,根基尚在。

周王谋天下而居中原之心日渐照然,有悖先皇一贯自持平衡,以中庸为德,德之为世态大道,不争不显而为强之强者的治国理论。

周浪心绪杂陈。

而夜王一席话:永不入阴山,永不攻打邑安,豁然得以启明。

救命恩人在邑安城,而她要居阴山外珧山下。此地距他山庄不过半日距离。

周浪快马入皇城,一路行来,他早有了与周王相谈的筹码,换邺军不入阴山,将阴山划为天下最安全之地。

有祁邺吴三国护卫,那里必将成天下太平盛地。

他虽一身潇洒纵爱闲散,不关乎朝事,但深谙君王之心。以已之才,周鬯宁可舍朝中十员大将,亦不可舍他一人之力。凭一人一箫敌千军,当今天下无人可及。

周鬯志在天下,不会不应。

……

雨过天睛,日落西山。

邑安城外十里,安顿好姬王派来的援军,温孤长羿率玄骑军回城。

到了城外,夏语心却见长春花绕城半里盛开。虽被战事摧毁尽半,但仍可见枝叶扶疏,花骨朵拥簇的盛景。

“这里也有长春花?”

之前回城,她见这城外并无一束长春花。

夏语心走下马背,拾起地上被摧毁的花朵,一瞬记起那日郑氏挥刀拔除长春花盛怒的样子。

而今方顺又死。

原本她是觉得郑氏恶毒跋扈,可方顺确是因替自己挡箭而亡。

夏语心看着手中被折损的花,心中怆然。

温孤长羿随后走下马背,将士们也先后下马捡起那些被摧毁的花。

“从前未有,往后便有了。”

温孤长羿道,弯下腰重新为她拾起一朵没有被摧折的花,开得正好,递过来。

那日,他和她回望心河,邓氏毁去半岸长春花,他回头便命人在城内城外遍种下此花。

此花无日不春风,三十六旬开不厌。

温孤长羿很早知她名字由来,故而去了姓氏,惠留颜字,替她更芳名。

夏语心并不知原主身世,却知她甚爱这长春花,看着手中娇艳的花,夏语心戴在胸前,随大军进城。

城门打开一瞬,富九方夏漓戴贵等人已带着数万大军来迎。

不只有邑安军,还有此前攻入城的吴军。此时已换上邑安军盔甲,行在邑安军前,于城门下夹道恭迎城主、城主夫人。

用敌人的军队来恭迎城主凯旋,伤害性不要太大。

富九方抬手示下,那些被收押的吴军还得齐声高呼:“恭迎城主,恭迎夫人!”

声音必须得响亮。

夏语心愣了下,见城中数万之多兵马,有些疑惑,小声问温孤长羿:“全是吴国降兵?”

温孤长羿摇头,指向除第一排以外的后面五列的将士,“其中有你从阴山送回的灾民。”

“啊?”

“营中灾民多为老人孩子,他们需要保护。”

所以将他们安排进灾民中?难怪每回自己说什么,抑或安排什么,总有一些较为年青的灾民异常积极地响应。尤其那日拿着令牌回营,他们尤为兴奋、激动……原来他们不全是灾民。

“夫人,请!”

听到温孤长羿的声音,夏语心转眼对视上他的目光,他当了众人叫自己夫人,周围吃瓜群众又都跟着起哄叫夫人。她面颊忽地绯红起来,瞪眼温孤长羿,却惹得围观群众笑得更开怀。

夏语心一时只想找个地缝遁走。可要走,也要带着吴祺泰梂他们一起走。说好了以后要一起垦荒种地,带他们过富足生活,帮他们娶媳妇成家。

“古人云: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温孤长羿,百姓也回城,此战也停,你一定不会失约的,对吗?”

夏语心定了定神。

此番回城,她不过要一纸退婚书,无需理会旁人之言。

温孤长羿自是懂得她话中之意,看着她。迎面,温瑾怀卸去了战甲,一身朱红连云纹飞袖座下银鬃,携城中百姓迎长嫂长兄回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