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假大秦三十年 > 第57章 铜宫(13)

天假大秦三十年 第57章 铜宫(13)

作者:榕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19 08:00:26 来源:文学城

三世皇帝从始皇帝巨像头部的铜宫,冒雨回到曾是大秦太子官邸的东宫,大约是在机械钟走到钟盘正左位的“日落”时分,也就是旧日的酉时。

除了安装了永远发光、用百叶罩子调节亮度的黄石灯,这座复写燕国王宫而建的中式殿宇,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也不能免俗地悬挂了一台靠上弦来驱动的机械钟。

可在这个雨夜,三世皇帝忽然越看越觉得这挂钟不顺眼。

“奇技淫巧!”他心里骂道,“跟室内古朴的陈设完全不搭!”

自从厚实的殿门砰然合上之后,那慢吞吞移动的指针,不知不觉中划过了相当于戌时的“黄昏”和相当于亥时的“夜深”,又一次逼近了正上位的“午夜”。

已经在大殿呆了将近三个时辰的陛下,继续在东宫大殿里一边踱着步子,一边眉头紧锁。

“在大秦帝国重新复兴华夏文化,”陛下思忖,“说得容易,做起来难。”

“因为,”皇帝继续想,“四书五经、六艺经传,已经荒废了将近三十年。旧时代的读书人,早就后继无人了!”

“唯一的例外,”陛下接着想,“就是那个所谓的‘大公国’。在那神秘的息壁围在旧齐之地,华夏文化的火种至今仍在延续。”

“五年前,”他继续回忆着,“高空通风器被安装在了维摩纳上面,朕立即组织了对大公国的高空侦察。两架维摩纳飞跃五哩之高的息壁之际突然失联,但传回来的最后影像里,丘陵半岛,村镇相望,田连阡陌。”

这时候,陛下猛地睁开了棕色的睛瞳。

“更重要的是,”他说出声来,“前往大公国的那群月氏奴,还带走了我母亲的遗骨,煞有介事地供奉为圣物!”

想到这里,扶苏从席子上站起身,在大殿里来回踱起步来;

举手投足透出来的焦虑与躁动,仿佛他还处在那个根本睡不着觉的年纪里,彻夜跟侍卫罗穆斯长谈。

“要入侵大公国,”陛下寻思着,“就必须推倒息壁巨墙。要推倒息壁,就必须铲除天柱峰之中的‘息壤’。”

泰山主峰天柱峰的山体之中,埋藏着一根无比高耸的“天柱”;

“鲧”所获取的能够自我繁殖的息壤,就被“禹”用来封住天柱。

后来,当扶苏抗拒了始皇帝事出反常的遗诏,躲过了陆克山匪夷所思的行刺,并且按部就班地实现那前无古人的大秦帝国,便有一群半人半鱼的“人鳐”,依照它们的某种顽固信条,试图阻挠三世皇帝的计划。

就比如,当大秦铁蹄即将踏平大公国的时候,那些制造了高耸入云的息壁,用来保护齐地的儒生和月氏人。

上面这些消息,都是熟悉《喀巴拉》的胡亥在白天的时候透露给他的皇兄的。

但是陛下接下来所思考的,则是他自己掌握的机密。就算消息灵通的胡亥,也要向皇兄询问。

“如果要清除天柱峰之中的息壤,”扶苏寻思,“就必须动用‘高鼎’,召唤不死万人军,且将其维持数日之久!”

“不死万人军”,这令人毛骨悚然的五个字,已经不止一人当面向陛下询问过。

回想一下傀儡秦王嬴政从吕不韦手中夺回政权的过程。

时年二十一岁的嬴政,身边只有陆克山一个伙伴。

之所以能打败权倾天下的吕相邦,是因为这两个嘴巴没毛的小伙子用万能的玉枝进入了大秦国库,然后从中召唤出一支使用闪电的部队!

同样地,在殷墟之下用了半天时间全歼项羽反秦武装的,也是由扶苏召唤而来的闪电部队!

在内心深处,陛下盘算着只有他自己知晓的机密。

“事以秘成”这个道理,对于民间事务来说成立,对于军国大事来说尤其在理。

此时此刻,三世皇帝就是一名十足的“面壁者”,能够调动大秦帝国的任何资源,但是只有他隔着肚皮的内心,才知晓自己的全盘计划。

“这两次部署,”扶苏深思道,“父皇将不死万人军维持了了一天,而我呢,只挺了半天。好在,都完成了目的。”

“但是若要摧毁息壁,”陛下接着思考,“朕需要将不死万人军维持数天之久!”

“朕,”男人深吸一口气,“做得到么?”

人紧张时最容易产生便意。

陛下便又绕到写满篆字的屏风后面,进了寝殿之中的厕室。

蹲坐下去,便随后掀开帘子,开启了一扇玻璃窗。

立马,一股杂着细雨、寒意、泥土芬芳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扶苏顿感清爽,倦意全无。

在这个雨夜,无法入眠的皇帝并不孤独。

就见不远处的台阶下,黄石路灯将不绝如缕的雨滴映衬出来。

一名穿蓑戴笠、身材高大的仆人正用一把大帚清扫落叶。

望着那一坨黑乎乎的背影,嬴扶苏并没有介意底下人背对御座的无礼,而是有那么一刹那,跟这些跟帝王之种天差地别的老百姓通了悲欢。

“那个人,”扶苏心想,“都跟我一样不眠不休。”

“不同之处,”陛下坐在马桶上苦笑,“他只需在身体上劳苦,而朕,则是心力交瘁啊!”

忽然,三世皇帝想到了一条出路。

按照希腊人的说法,某个掌管什么什么的神将这个灵光乍现的想法放在了陛下脑袋里。

“父皇当年,”扶苏回忆,“带我去了渭水南岸新都的奠基仪式。”

“在现场,”五十七岁的老人继续回忆着四十多年前的事情,“子车奉常按照始皇帝的意思用《周易》卜问了天意。”

具体的做法时,找三枚方孔圆钱,攥在手心里,默念自己想要卜卦的事由。

然后,将三枚铜钱抛掷到空中,落下后就呈现出不同的正反面:

假如某一次,三枚铜钱全是正面,那就得到了一个单纯的“阳爻”;

全是反面,则得到一个单纯的“阴爻”;

若是两个正面,一个反面,那就表示这是一个有待变为阴爻的阳爻;

若是两个反面,一个正面,那就表示这是一个有待变为阳爻的阴爻。

如此重复六次,那就得到了六爻,自下而上构建起来一个卦象,称为“本卦”;

如果存在若干有待转变为对立面的爻,那么就在本卦之外,形成了一个新的卦象,称为“变卦”。

然后,翻开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在羑里城的时候所领悟出来的《周易》,找到刚刚得出的本卦和变卦,阅读卦象的下面由文子写下的卦辞,从中得到上天的指引。

当然,之前跟胡亥谈论“先知”和“占卜师”的不同之处:先知是能够看到未来的情形,占卜只能给出模糊的预示。

但在日常之中,哪里去找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先知呢?

流传了千百年的《易经》,就是凡夫俗子预测吉凶的最佳途径了。

“朕记得,”嬴扶苏继续回忆幼时见到的占卜场景,“新都奠基仪式上得出的卦辞非常神奇。”

“首先得到了‘丰’卦,”他继续想道,“并且变动为‘豫’卦。丰的卦辞是:‘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而豫的卦辞是:‘大有得,恒不死’。这都预示着大秦的国运蒸蒸日上!”

天意不可违。

始皇帝于是拍板,用丰卦和豫卦给大秦帝国的两项事业命名。

在阿房宫地宫只用研究如何用“无竭轮”获求丰富能量的计划,被命名为“丰亨之业”。

而在祖龙父亲庄襄王的祭庙地下,在从地下两层下挖至地下五层的大秦国库之中,那利用厉龙遗骸研制兵器、豫备战事的计划,则被命名为“豫大之业”。

“现在,”陛下想道,“朕不确定自己能否将‘不死万人军’维持足够久,从而清除山体中全部的‘息壤’,推翻息壁,入侵大公国,把那群儒生全都抓回来,帮助大秦重新恢复华夏文化。”

“那么,”嬴扶苏心里决定,“不妨用周易卜上一卦!”

想到这里,老男人快速结束如厕,然后用自己的勾玉叫来了仆人。

“取三枚铜钱来!”皇帝当面吩咐道。

内侍连忙递上了三枚奥卜儿,也就是帝国颁发的机器冲压而成的铜币。

“不是这个!”陛下没好气说,“朕要旧时的钱!再找一部《周易》过来!”

是啊,三世皇帝现在不是前往古希腊的德尔菲神庙,向神通广大的女先知西比尔卜问吉凶;

也不是像古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那样,不合时宜地用烤乳猪来宴请被俘的犹大国先知但以理,询问王朝的兴衰。

现在,扶苏需要用华夏先祖的方式,占卜关于神州的前途和命运。

新铸的希腊式钱币就不能用了,中原的问题还是需用中式货币来解决。

东宫的仆役不敢怠慢,连忙开始奉旨行动。

好在,咸阳北坂上的故宫都是修旧如旧,能够从完全掉漆的一方木箧里摸出三枚生锈落灰的半两钱。

然后,由从犄角旮旯的书架上,取下一卷仿佛马上就要散架的竹简。

那是篆字抄写的《易经》,差役们小心拂去了上面的蛛网。

拿到了占卜工具,三世皇帝让奴仆们退下、关严门,然后回到正席的几案旁,一把将那些连篇累牍的公文推开,让案头上仅剩下了希腊文《塔纳赫》二十二卷。

腋下夹着《周易》卷轴,三世皇帝将三枚孔方兄攥在手心,双掌抱拳,低头闭目,用内心最深处的心音叩问在上之灵:

“我,扶苏,再消耗一颗生命树之种,

“启动那里外里雕满蛇形的‘高鼎’,

“召唤那挥舞闪电的‘万人不死军’,

“能否成功摧毁高耸入云、环绕齐地的息壁,

“进而入侵齐地的大公国,抓回诗书传家的儒生们为恢复华夏文化效力?”

一睁眼,陛下将三枚半两钱掷到了希伯来圣经的卷轴之上——

三枚铜钱落下,竟然都是印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篆字的正面!

扶苏在心里记下结果,然后将上述过程重复了一遍。

这回,落在神圣卷轴上的三枚旧式铜钱,竟然依旧全是阳面!

“神了!”陛下心想。

然后,又抛了第三次。

结果,三枚铜钱仍然全是正面!

有点难以置信,扶苏愣愣地抛了第四次。

结果,得到了第四条阳爻!

“如果六次都是阳爻,”陛下心想,“那么就会得到《易经》六十四卦之中的第一卦,乾卦。那可了不得了!”

想着,他抛掷了第五次。

三枚铜钱落下之后,竟然依旧保持着一致的面貌——

可这回,全都是刻有云龙纹的背面。

于是,得到了一个没有变卦的阴爻。

最后,扶苏第六次在心中问出问题,将三枚锈迹斑斑的铜钱抛向空中,落在《塔纳赫》的卷轴上——

全是铜钱背面!

这样,从下往上,就是阳爻、阳爻、阳爻、阳爻、阴爻、阴爻,构成了四条实线、两条虚线构成的一个本卦。

并且,没有任何变卦!

陛下翻开《易经》竹简,找到这个卦象,六十四卦中的“大壮”。

周文王为这个卦写下的卦辞只有两个字: “利贞”,坚贞则有利。

“大壮”。“利贞”。

但看这些字眼,扶苏就隐约感到算出来的这个卦,不仅跟自己的问题强相关,而且做出了积极预示。

但是具体的预示,还需要看《易经》中对六爻分别做出的爻辞。

自下而上第一阳爻,爻辞大意是:卜问者的强壮体现了在脚趾上,是凶险的征兆。

“真准啊,”扶苏心想,“大秦帝国现在不就是盛极而衰,亟需改革了吗?”

第二阳爻,爻辞意思是:只有坚贞不屈,方可逢凶化吉。

“很赞同,”陛下心里评道。

第三阳爻指出:小人用尽强力,君子则不这样,因为坚持的状态,就像是一头公羊撞向藩篱,羊角被卡,不能进退。

“羝羊触藩,”扶苏心想,“这四个字,用来形容朕用意念连结万人时的感受,再恰切不过了。”

第四阳爻强调:如果坚持到底,公羊必定脱身,强大的力量就像车轮一样滚滚而前。

“对哦,”陛下心想,“通过高鼎召唤出来的军团,发射闪电为武器,的确是不可阻挡的。”

第五阴爻:问题解决,卜者会丧失羝羊般的力量,但是无需后悔。

“每次动用高鼎,”三世皇帝感慨,“都会消耗一枚生命树之种,或者干脆称为‘扶苏’之种。但若能取得胜利,那是完全值得的!”

最顶部的阴爻:公羊又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但如果能认识到时局之艰,那么也能有吉。

这最后的爻辞,倒是让扶苏感到意外和费解。

“这似乎在说,”陛下说,“胜利之后,新的问题会出现。必须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逢凶化吉。”

“究竟是什么新问题呢?”他陷入了沉思。

但很快,陛下觉得自己想多了。

“管那么远的事情做什么?”扶苏一拍大腿,“朕,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啊!”

壁挂机械钟的指针,趁着陛下冥思和占卜的时候,鸟悄悄地又从正上位置的“午夜”,移动到了希腊文刻度“鸡鸣”,然后到了“黎明”。

现在,指针接近了正右位,大约位于“日出前二刻”的位置。

换算成旧式时辰,就是“卯正前二刻”。

昨天这个钟点,皇帝陛下还在铜宫里与囚徒攀谈。大眼睛落地窗外,黑压压的乌云遮住了阳光。

但今天,冉冉升起的夏日,已经早早从东方露出了光芒。

“来人!”陛下用勾玉吩咐外面的差役,“朕要用膳、换衣!”

劳思了整整一晚上,三世皇帝的确也饿了。

对于进上来的鱼子酱、白面包、无花果和新鲜羊奶,破天荒地照单全收了。

要知道,扶苏在吃的问题上,总觉得每日的御膳不对自己胃口,但是尝遍了宫里宫外的各种美食,全都让他感到略有反胃。

以至于,原本八岁之前明明是个小胖子的扶苏,在之后的岁月里往往吃几口饭菜就不想再吃了,一直是个瘦巴巴的老爷们。

这个怪现象,三世皇帝一直也都无法解释。

早膳之外,陛下对于仆役进上来的新衣也不满意。

“朕今天不穿这种露胳膊露腿的希腊服饰!”三世皇帝不悦道,“给朕找一身始皇帝时代的深衣来!”

旧宫的差役全都穿着中原传统的黑色皂衣,但这当然不能给万乘之尊穿上。

铜宫里的那个肥硕的囚徒倒是穿着华丽的交领袍子,但瘦巴巴的扶苏显然撑不起来。

找来找去,差役们在东宫寝殿找到了一套始皇帝时代的戎服,也就是官兵穿的作战服。

扶苏一看,竟然是自己三十多年前督云中军时的袍服,并且穿上去十分合身!

很满意,皇帝陛下痛快地洗了个澡,然后换上了这身戎服。

这时候,他那棕白色的卷发已经长到能够盖住耳廓。

倘若再长一点,扶苏就把头发扎成发髻了,一如旧时中原男子的发式。

如此打扮的三世皇帝陛下,迎着日出之光,步出东宫大殿,又一次启动了停在台阶下的御用维摩纳。

收缩顶蓬,踏入座舱,扶苏驾驶着天外载具,从大雨冲刷的石砖上腾空飞起,往渭南新都的阿房宫方向飞回去。

晴空初霁,气息如泥。

大秦的旧都新都,已然开始在金灿灿的旭日下忙碌。

纵横交错的道路上,穿梭着无数早起的百姓,不少还会仰头朝空中划过的紫色维摩纳投来注目礼。

但他们无从知晓,自己的命,已被三世皇帝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