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逃婚撞到爱 > 第11章 第11章

逃婚撞到爱 第11章 第11章

作者:渡上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5 22:14:37 来源:文学城

“公子,雨快要停了。”墨竹拉开帘子,望着露出点亮色的天空。

闻言,沈清淮颔首,捏着毛笔的手一顿,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许是傍晚的雨下得格外厉害,唰啦唰啦落在人心底,叫人难以静下心来读这满纸“之乎者也”的圣贤书。

忽而闻得门外动静,似是脚步声阵阵,沈清淮手中的毛笔一下子放下了,起身推开门,便见着那熟悉的身影走来,手里撑着半旧不旧的油纸伞,被风卷起的衣摆处洇开几团水痕。

油纸伞缓缓向后轻扬,露出叶昭那张俊俏的面庞,走近后忙不迭把伞一收,道:“我回来了。”

沈清淮悄然松了口气,侧过身再次回到原先的桌案边,回道:“去了这么久,追到想追的人了?”

叶昭拿捏不准这话是关心还是阴阳,摸摸鼻子一时没接话。

“可不是去了好久嘛,后厨的饭菜都热了两回,不知道的,还以为赖账不回来了呢。”窗边的墨竹双手抱胸,语气不满道。

“我方才在街上看到了之前偷我钱袋子的孩童,本来想去把钱袋拿回来。追到时才发现,她把钱财都用来买米屯粮了。那一大屋子,还有四口人,一个瞎子老婆婆,三个非聋即哑的小男娃。”斟酌片刻后,叶昭出言解释一番,又低低问了句,“你们用晚膳了吧?”

“自然用了,难不成还等你回来不成?”墨竹替沈清淮答道。

没表态的沈清淮瞧叶昭一眼,语气轻飘飘的:“如此说来,十七郎身无分文,还是要当我一个月的侍卫了。”

叶昭暗自思索,这话说的,好像她很不情愿与他在一起一般。话是这个话,理却不是这个理。不过方才在街上,没打声招呼就匆匆离去,确实也算得上是她做得不妥当。

话到嘴边,又变成了:“街上贸然离去,是我的不是,不过也是事急从权么。话说……同济医馆近日生意如何?”

沈清淮见她眼神躲闪,想到前日借钱时也是这般,便直截了当道:“你这样问起来,又是有什么要事?”

“我……”叶昭顿了顿,“其实是想问问,医馆里还有没有什么活计好做?我想给那些孩子们寻个差事。他们既然还不出我的钱,我又还不出你的钱,不如叫他们给医馆帮衬帮衬,就当是抵债了。”

沈清淮不语,墨色的眼睛盯着她。

见对方神色不推脱,叶昭以为有戏,继续道:“那些个孩子手脚伶俐,又孤苦伶仃,做些诸如捣药、晒药、打扫的活儿应当也是绰绰有余……”

“是么……”沈清淮心里淡淡地想道。

他忽然觉得对方一身潇潇君子皮下,藏着几分令人难以置信的天真,仿佛一颗心都长在别人身上似的。遇到地窖被困的自己,要救人;见着饥肠辘辘的难民,要施粥;见着可怜巴巴的孩童,要帮衬。

是他从前受了圣人教诲,才如此乐善好施么?又或者说,有的人生来就是这般赤诚剔透?

他为何不为自己想想呢?又怎么知道自己会应允,不会觉得他是个软心肠的滥好人呢?

于是,沈清淮反问道:“你既说,那些孩童向来做惯了偷盗之事,又怎知他们不会再犯?若是在医馆里对客人起了贪心,被人家抓包追究起来,坏了医馆的名誉,坏了陈家的名誉,又当如何?”

“……”叶昭哑然片刻,一时间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她心里头想着“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之类的大道理,可毕竟怎么说,到底是人家家里的地盘。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是她想要为旁人担责,又能以什么立场,什么身份呢?她的话又能有多少分量呢?

两人之间的气氛一时有点尴尬,还是一旁的小书童墨竹先开了口,讷讷道:“那个,公子,我先出去了。”

沈清淮微一抬头,墨竹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仿佛生怕多闻了几口屋里头的“硝烟”味。

说到底,两人也算不上吵架,顶多只能算是争议。沈清淮见不得眼前人对只是几面之缘者大发善心,“有求于人”的叶昭则说不出理所应当的堂皇话。

望着对方有些落寞的神色,片刻后沈清淮松口道:“这回,我答应便是。只是阁下应明白,这天下受苦受难者众多,仅凭你我之力,终究只是绵薄之力。你我……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叶昭偏头听了片刻,总觉得这几句话里藏着些什么更深的,她此时还没能领悟的道理。但平心而论,她心底却还是有几分不大认同,转而联想起今日沈澈解决施粥的法子,难得没有反驳,顺势接话道:“有劳有劳。他们既然偷了我的钱袋,总得付出些代价,头一个月工钱也可低些,只管有口饭吃不饿死就是。”

沈清淮没吭声,全当默认了。

叶昭想起这姓沈的虽说和陈家沾亲带故,但也是个外姓人,不免又担心起陈禾那边的口风,低声问道:“那,陈叔那边得麻烦你说道说道了。”

不过出乎她意料的是,这事他表现得从容淡定,颔首应下,想来似乎与陈家确实关系匪浅。

叶昭便长舒一口气,道谢后轻手轻脚地出了门。

就这样,让那些个孩童“以工代赈”的法子,最后还是落了地。

两日后的清晨,叶昭就亲自前往前日那小院,领着两个年长的孩童前往同济医馆,顺带还把从阿婆那边借来的油纸伞给还了回去。

听闻几个孩子能在医馆有着落的事情,阿婆险些老泪纵横,拉着叶昭的手说上好一会子话。也是从交谈中,叶昭才得知,原来阿婆一直以为几个孩子都是在外靠着乞讨卖艺为生,家里面多出来的米也只是因为前些日子遇到了好心打赏的大善人。身为口中“大善人”的叶昭最终还是没有揭穿孩子们的谎言,含糊应了几句就算作罢。

一路走来,几个孩子拘谨的很,全靠叶昭主动盘问。

不多时便到了医馆门口,眼前就要进去时,叶昭摸摸两人的头发,问豆芽:“你弟弟叫什么名字?”

自从有过那先前那一遭,豆芽也不怕了叶昭,回道:“石头。”

唤作“石头”的,正是那日接了叶昭烧饼的另外一个哑巴男孩。闻言,张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朝叶昭比划了几下。

叶昭扭过头问:“他在说什么?”

豆芽答道:“他说谢谢恩公您。”

“道谢归道谢,有些事还是要说在前头。先前你们做了偷窃之事也罢,此后能答应我好好好走正道吗?”叶昭正色道,说完又加了句,“我也只是个小小侍卫。陈家是大户人家,要是出了什么事,不单单你们吃不了兜着走,我的饭碗也保不住了。”

一大一小姐弟连忙点点头,一幅信誓旦旦的样子。

等到了医馆里头,叶昭便见着正打算坐诊的陈禾。

她清清喉咙,对陈禾道:“陈叔,这些孩子就麻烦你了。”

陈禾捋捋胡子,上上下下打量叶昭一眼,道:“沈公子早与我说过,先前施粥救人之事,早就听闻公子。我既答应了,此事便不在话下。”

叶昭点点头,又说上几分感激的客套话,想着闲来无事,不如在这医馆中帮衬会子,等到下午时分再去粥棚那边帮衬。

***

城外施粥之事,一连便是五日。

喜的是,同济医馆乃至叶沈二人声名一时。悲的是,自从施粥的消息传开后,不知不觉中,涌向城外的流民更多了,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真要解决饥荒问题,还是得等京城运来的赈济粮才是,要不然,也得是那边传令过来,当地才好开仓放粮。

这晚,忙活了一个白天的叶昭返回陈宅,进门前忽地瞥见对家院门外,一个小厮正往门口泼水,泼完后猛地一声关上门。

进门时,她恰巧见得院中负手而立的曹九,问了声“好”后,不免得疑惑问道:“曹管家,在下有一事请教。方才我在门口,看见对门的小厮往门口泼水。难道……这是本地的什么风俗?”

“那倒不是。”曹九耐心解释道,“那阵子公子还没进城,城外闹了灾,不少流离失所的难民便随着人流入城,晚上无处可去就睡在人家宅院门口,在我们这样的高门大户门口是常有的事,就有人想出泼水的法子,地上湿了自然就没人睡了。正因如此,后来知县才下了城门令,严禁难民入城。虽说现在城内流民少了,但是这习惯还是留下了,算是前车之鉴罢。”

联想到刚入城时两个守卫所言,叶昭心下一动,想道:“不允许酉时以后入城,怕不是担心难民夜深人静偷偷溜进城?这城门令,虽说是护住城内的安稳,但城外就这样压根不管么?知县做的,未免还是狭隘了些。”

正思忖之间,瞧见从屋门口出来的墨竹,手中还端着个托盘,便告别管家向前走去。

走近后才发现,原来托盘上端着的是个白瓷碗,散发着淡淡的苦味。

叶昭出声唤住他道:“这药是怎么回事?你家公子生病了?”

“和你有什么关系?”墨竹低头嘀咕两声,语气不冷不热,说完后径直离开了,只余下叶昭一人在风中凌乱。

叶昭直觉不对,虽说这小书童有几分脾气,但这幅样子更像是被踩到痛处后的避而不谈。忙推门而入,只见姓沈的端坐桌旁,正在细细抿茶,面色还算滋润,倒也未看见有什么异样。不过,她还是不由得说几句关照的话:“刚才在门外,看到墨竹端的药碗了。你……的身体怎么样?”

“身体如何?”沈清淮抬眼看她,片刻后垂眼,神色格外落寞,“我确实自幼体弱多病,身患不治之症。”

叶昭呼吸一滞,没想到他这般回答,还以为先前在地窖里头所说的“体软多病”之言,不过是为了让自己上前当出头鸟罢了。如此这一问,怕不是真的触碰到了对方的伤心事。不是说这江南陈家是什么杏林世家么,难道也没得法子?

她不由得握紧了身侧衣角。

就在这时,沈清淮放下手中茶水,再抬眼时方才的脆弱神色荡然无存,语气轻飘飘的:“骗你的。”

顿了顿,又道:“体寒而已,起码还能活上个十年八年。”

叶昭:“……”

这人说的话,到底还有几分可信?

叶昭便收了关照心思,转而说起正事:“我想与你说说施粥一事。我在想,既然米价优惠,何不索性多买些囤粮?还有,听说好几个地方乡绅有意参与施粥,有意积德行善。不如索性一同去米行谈谈价钱,在城外以及广德寺等寺庙口组织施粥。”

沈清淮:“真要如此,也是个法子。不过还得从长计议。”

不多时,门外又传来脚步声阵阵。陈禾推门而入,面色格外沉重。

见状,沈清淮问道:“陈世伯,可是出了什么事?”

陈禾眉宇紧锁,长叹一口气:“今日傍晚,医馆来了好几位闹肚子的客人,说是喝过我们分发的米粥。”

沈清淮立刻反应过来:“他们怀疑是我们故意用劣米去施粥,好让百姓闹肚子,再反过来为医馆招揽生意?”

叶昭当下就急了,接话道:“怎么可能?米……米是从福源米行买的。不行,那姓荀的掌柜住哪儿?我今晚就得去找他问个清楚!”

陈禾望向两人,回道:“这正是我要说的。就在今晚,荀良掌柜死了。”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第11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