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
男人的声音突然在背后响起,房宁被吓了一跳,回头看到是杨谷时,悄悄松了口气。
“杨大哥,粉条做好了,给你们尝尝!”
杨谷伸手接过,“多谢。”
房宁笑道:“客气啥,家家都有,你今日出去了?”
杨谷的肩上也有一个背篓,看起来沉甸甸的,像是刚从外面采购物资回来。
“嗯,我去县城了,早上去你家没人。”
他本来想问下房宁可有要捎带的东西没,但是敲了三次门,都没有人应声。
“我去村长家了,不过本来也没有要买的东西,杨大哥,你忙吧,我回家了。”
“等一下。”
杨谷叫住房宁,他快步走到灶房,没一会拎着一块肉出来了。
“我这次买的羊肉挺多的,趁着新鲜赶紧吃,冻久了味道就不好了。”
“县城有卖羊肉的了?!”
房宁也想买一些,冬天吃点羊肉暖和。
“偶尔能碰到,今日运气好。”
“真是可惜,我们村的人每次去县城都碰不上。”
杨谷抿了抿唇,问道:“你可知道刘村长喜欢什么?”
房宁一愣,随机脱口而出道:“你要给他送礼?!”
“算是吧。”杨谷点点头承认了。
真要送礼,干什么要送礼?!
房宁眼神中的意思太明显,杨谷没等她问出口便解释道:“我们家想并入大榆村。”
“加入大榆村?”
“嗯,这样县衙的人做事更方便,不用特意来找我,我不在家时,小雨也不用操心别的。”
过去几年,县衙有什么事都要特意来一趟榆树林通知杨家,很多时候都是杨雨一个人在家,县衙的人既担心她转达消息不到位,又担心她一个人出意外,总之,杨家在大榆村是个令人头疼的存在。
上个月杨谷和谢飞舟在县衙相遇过一次,那时他便劝杨谷并入大榆村,方便县衙管理不说,他们一家也有人庇护。
只是大榆村有些特殊,他们是外来的迁户,而且大家之间都有不浅的情分,不一定愿意有个外人加进来。
虽然县衙的人可以直接操作,但是他们宁愿少一事,也不想多一事,这样的事,就让当事人自己解决好了。
杨谷听完没有立即答应。
他知道谢飞舟说的话在理,但作为榆树林的本地人,大榆村的人对他来讲也是外人,在双方还不熟悉的情况下,他并不想贸然加入到别人的队伍里。
这段时间,他一直待在村里,对大榆村的人有了基本的了解,先不说刘宽是个读书人,也是个尽责的村长,就光古芝愿意教授杨雨医术这一点,他就愿意并入大榆村,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最近他觉得是时候了。
房宁听明白了,背靠大树好乘凉,跟她一样。
“刘村长,我还真不确定他喜欢什么,不过这事,也不是他喜欢就能决定的。”
“那是什么?”
“我们村刚建立的时候,村长就说过大事大家一起商量,只要大家伙都同意,这事就没问题!”
杨谷面露难色,难道他要挨家挨户地去送礼,可怎么打听他们的喜好呢?
房宁感受到对面人求助的眼神,忍了忍,还是没忍住笑出声,“我瞎说的!”
杨谷抽了抽嘴角,“这事不好瞎说。”
“哥,房宁姐,你俩说啥呢!”杨雨从古家回来了。
房宁指了指杨谷,“你哥说你们打算并入大榆村,琢磨着怎么送礼呢。”
杨雨点点头,叹了口气道:“昨天我俩就在商量,没想出来刘村长喜欢啥,先生说不需要送大礼,意思意思就可以。”
合着兄妹俩从昨天就开始琢磨这事了!
房宁想了想,“古大夫说的不错,村长叔最喜欢的是好学生,这东西咱也没办法送,你们送点吃的就得了,他会在村民前给你们说好话的。”
杨雨笑地露出了新冒出的半颗牙齿,“先生也这么说,他说我们兄妹在村里有价值,我哥会盖房子,我将来会看病,村里人肯定同意!”
“外面冷,你快回屋歇一会吧。”杨谷面无表情地说道。
“哦,房宁姐,晚上咱们再聊啊!”
房宁抿着嘴挥了挥手。
“杨大哥,你也忙吧,我回家了。”
房宁憋着笑回到家里,笑够了才发现手里还有一块肉,“唉,吃人家嘴短啊!”
晌午饭简单吃了一点,房宁把肉留到了晚上,她要再做一次羊肉馅饼,这次做的是加粉条的。
和好面后,房宁便开始剁肉馅。
叮叮当当的声音传入榆树林,杨谷起身,他该去送礼了。
房宁剁完肉馅,面还没有发酵,今天的炕不够热,房宁又往灶膛里塞了几根木头。
等着醒面的功夫,房宁溜达着找孙香云玩。
自从林桂花在孙香云家换过一次酱豆子后,凭借林家人口的优势,酱豆子的口碑迅速攀升,大榆村就没有不知道的。
起初也有些妇人不相信,不就是酱豆子吗,能有多好吃?
不信邪的她们找到孙香云,要了一点尝过后就不说话了,从家来背了一点豆子请她帮着做一坛。
孙香云这段日子几乎天天都在跟豆子打交道,她不光要做酱豆子,还要发豆芽。
“我正想去找你呢,快来看看这是不是豆芽?”
孙香云迫不及待地将房宁拉到里屋,掀开炕上的一个盆,露出一丛黄色的东西,根根头部饱满,完全不像之前发出来又细又小的样子。
房宁的眼睛亮了亮,惊喜道:“是豆芽,香云姐,你发出豆芽了!!”
孙香云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折腾这么多天,可算做成了!”
房宁连连点头,她想吃:“今晚炒一盘吧!”
“行,我待会儿炒一盘尝尝味。”
孙香云割了一多半的豆芽,炒了一大盘,房宁尝了一口便不想停下了。
不是说清炒豆芽有多好吃,而是她很久没吃这么新鲜的蔬菜了,那股清香是咸菜和放久的白菜没有的。
孙香云是个从不贪嘴的人,却连着夹了两筷子,赞叹道:“想不到豆子还能做出这样的东西!”
“嗯嗯,就是麻烦些,香云姐,你是咋做出来的?”
房宁自己也试过,只是她那段时间忙着做粉条,第一次没成功就放弃了,没有继续研究。
“这东西怕冷,关键要做好保暖,还要多浇水,但又不能浇太多,都存在盆地把豆芽淹死了。”
孙香云陆陆续续说了很多,都是她历经这么多次失败总结出来的经验。
房宁记住了关键的注意事项,等回家她再试试,冬日有道这样新鲜的小菜,简直了。
孙香云拿了一个碗,拨给房宁一半豆芽。
“我觉得豆芽这买卖不是容易做的,得用炕保暖,家里就这么大的地方,一个炕上顶多放三四个盆,发出来的豆芽还不够咱们自己吃的。”
房宁也想到了,主要原因就是产量跟不上。
“没事,做多少卖多少,攒点银子就买肉,吃了肉才能长个头。”
孙香云笑着点头,“我也不奢求挣多少钱,能有点进项就不错了。”
原先她都打算省吃俭用到明年开春,等种了地、收了粮食才能过上吃饱饭的日子,现在已经算好的了,村里人都帮她,房宁还给她工钱,她都觉得自己占便宜了。
“那,要不咱们把发豆芽的法子教给村里人?”
“你想让大家都发豆芽?!”
房宁点头,“这东西虽然不好做,但若是被有心人看到了,没准能琢磨出法子来,到时候咱们一两家做出来的量就不占优势了。倒不如让全村的人都做,派一个代表出去卖,价格统一,卖家同意,数量也多些,短时间内肯定能挣点小钱,幸运的话,开春前或许只有咱们这一个卖家。”
房宁不敢小瞧古代人的智慧,看孙香云就知道了,她虽然失败过好多次,但最后还是研究成功了。
“抢占市场?”孙香云轻声问道。
“对,就是抢先市场!”
而且房宁相信,豆芽在顺阳县一定有市场,并且供小于求!
“香云姐,这东西是你钻研出来的,你决定。”
“说什么呢,要不是你跟我说了大致的法子,我到死也想不出来这东西!”
孙香云又张了张嘴,“说实话,我原本还想着让大哥大嫂一家跟着做呢,现在听你一说,这东西不管做多少,应当都能卖出去,倒不如大家都做。”
“只是,让谁出去卖啊,万一......”
“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
孙香云点头,心里想的都是好的,就怕万一呢?
“所以咱们得去谈生意,找到稳定的客源就不愁卖不出去了,香云姐,剩下的豆芽你先别吃了,过几天咱们拿去县城转转。”
“好,我都留着!”
房宁从孙香云家里出来,正好碰到杨谷,笑着问道:“杨大哥送完礼了?”
杨谷瞥了一眼房宁,“嗯,你端的是什么?”
“豆芽,新东西!”
杨谷又看了一眼房宁手中的碗,凝眉思索道:“瞧着跟豆子有点像,怎么还长了尾巴?”
看吧看吧,只要人长眼睛了,就能看出豆芽和豆子的关系!
房宁无奈道:“这就是豆子做出来的,当然像了......杨大哥,你跟村长谈得怎么样?”
杨谷浅笑道:“村长很好说话,说过几天就去县城办理户籍迁移。”
“那便好,看来礼物送到心坎上了!”房宁笑道。
杨谷摸了摸鼻子,尴尬地笑了笑。
房宁和杨谷并排走着,很快就来到冯家门口,冯山正在院中劈柴。
“杨大哥,我还有事,先走一步了!”
“嗯。”
房宁端着碗来到冯山跟前,眯着眼笑道:“山叔,有好吃的,要不要尝尝?”
[让我康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1章 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