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桃花深处点心铺 > 第36章 请到良师

桃花深处点心铺 第36章 请到良师

作者:鱼灼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1:10:17 来源:文学城

“只是,裴东家,你家女孩儿到底以后要嫁人的,还是不要与我这等人过多牵扯。”

听闻此言,裴清梧心头涌起了一股不好的预感。

蹙了蹙眉后,她问:“何出此言?郑娘子差哪里了?”

见郑攸宁神色黯淡,裴清梧便知,她有难言之隐,叫茜桃下去后,才柔声道:“郑娘子不想说,便不说……”

“只是,我家念慈真的很聪明,不想没有良师,因此耽误了孩子。”

“但若郑娘子着实不愿,我也没有强人所难的道理,只我实在喜欢郑娘子的画,还请郑娘子,莫要拒绝交我这个朋友。”

见她说的诚恳,郑攸宁微笑着点了点头,也不隐瞒:“裴东家为人,我也很喜欢,想来这个朋友是做得的,至于我为什么那般说么……”

她将自己的前半生娓娓道来。

荥阳郑氏,高门大族,端的世代簪缨,门第显赫。

更何况郑攸宁也不是什么旁支小族,其父又是长安六品官,母亲也出身琅琊王氏,外祖父致仕前,做到了四品殿中少监。

是以郑攸宁幼时的日子,可谓是无忧无虑,她父母只得一女,自是捧在手心里,如珠如宝地养着。

这一身才学,也是父母请了名师,悉心教导的缘故。

虽说十二岁时父亲突染重疾去世,可她还有母亲,且父亲在世时,就为她订了一门极好的亲事。

对方是博陵崔氏子,少年才俊,早早入了军中效力,文韬武略,为人也好,从不拈花惹草,情窦初开的二人互传情诗,相约柳下,感情便越来越深厚。

到了及笄那年,一切顺理成章,郑攸宁出嫁了。

母亲自丈夫去后,身子便不怎么好了,一直撑着到她回门,见女婿进退有度,爱护妻子,知道女儿有了终身依靠,才安心地阖眼去了。

那段痛苦的日子,也是夫君陪着郑攸宁熬过去的。

郑攸宁记忆犹新,她为了母亲哭晕过去时,一睁眼,便见夫君守在自己身边,一双眼熬得通红,见她醒来,又惊又喜,顾不得自己的身子,忙不迭端来一碗山药粥。

“六娘醒了?快,吃点东西。”

日子这样过下去也不错,斯人已逝,生者还要走几十年的路。

幸福,在婚后的第四年达到顶峰。

夫君升了校尉,携她前往灵州赴任,路上,郎中诊出,郑攸宁有了身孕,十有**是个小娘子。

八尺有余的大男人,高兴得跟什么似的,下意识就抱起郑攸宁转了好几圈,直到她连连喊晕,才小心翼翼地放下来。

那段时间,每每下值,他便头一个跑回来,替妻子揉捏孕中肿胀的小腿,期待地把耳朵放在她越来越隆的小腹上。

然而,不过一个月。

吐蕃贸然犯边,灵州都督是个草包,扔下满城的军民,自己跑了。

没有主帅,军心大乱,到底被攻下了,郑攸宁还在等丈夫归来,等来的,却是狞笑着的蛮子士兵。

撕心裂肺的剧痛后,她没了孩子,作为战利品,被缚了手脚,扔到囚车上。

若不是同样被俘的女子,轮流好生照料,只怕她当时就没命了。

在敌营的日子有一年多,在那里,不论是贵女还是庶民,用途只有一个,归宿也只有一个。

身边的同伴越来越少,大多是在某一天,被蛮子拉扯着带走后,就再也回不来了。

郑攸宁只能一遍一遍又一遍地默写着《往生咒》,为逝去的同伴祈福,也支撑着自己活下去。

终于,她等到了陇西军的救援。

且因率兵的将领之一,与她是荥阳郑氏同族,对她颇为关照,还请了随军郎中为她治伤。

“娘子遭此大劫,日后怕是生养艰难……”郎中为其把脉,吞吞吐吐:“不过,娘子还年轻,好好调理调理,一切都有希望。”

“我都懂。”郑攸宁轻声道:“我能活着,已是不易。”

一阵静默后,她问道:“我夫君呢?他怎么样了?”

郎中看了眼郑姓将领,后者犹豫了一下,还是说:“灵州城破那日,崔校尉就殉国了。”

一时间,郑攸宁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只记得最终还是眼前一黑,人晕了过去。

虽然那位族叔将她送回了长安,但她已无爷娘庇护,又无丈夫可依,相反,由于身陷敌营的一年,再加上亲人留下的遗产,说她是众矢之的,也不为过。

她曾经一心期盼回家,但长安早已没有她的家。

最终,她还是求助了那位族叔,让他把她带到了秦州。

虽说举目无亲,可她还有一身的才华,能供她吃饭。

这里没有人认识她,没有人知道她的过往,但在听裴清梧说,想请她教女孩子读书时,她还是犹豫了。

裴清梧静静听完,心中并无半分轻视,反添敬意。

她上前一步,轻轻握住郑攸宁微颤的手:“郑娘子,在我眼中,磨难非污点,反是淬炼……你所历之苦,常人难及万一,能活下来,便是极大的坚韧。”

“所谓‘名节’,不过是困住女子的枷锁。我请你看重的,是胸中锦绣文章与笔下丹青妙韵,这才是能传给念慈的真才实学。”

郑攸宁怔怔望着裴清梧。

那双清澈眸子里,毫无世俗的鄙夷或怜悯,只有纯粹的欣赏与理解。

一股暖流蓦然升起,冲破心底冰封的壁垒。

她眼中酸涩,终是用力点了点头:“裴东家胸怀,攸宁感佩,这教席,我应下了。”

“太好了!”裴清梧展颜一笑:“束脩定为月例三百文,另管午食一餐,可好?”

郑攸宁温婉应承:“自当尽心。”

“那若是日后,念慈还想跟着娘子学琴棋书画,束脩可另加。”

“那便多谢东家赏识了。”

稍作歇息,郑攸宁便为念慈试讲。

她选的是《千字文》开头。

讲课的声音,清越舒缓,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枯燥字句在她口中化作山河画卷、四季更迭。

讲到“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时,索性取过纸笔,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农人收获、冬日围炉的生动场景。

念慈听得入了迷,小脑袋点个不停,眼中闪烁着求知的亮光。

一节课罢,裴清梧看着小姑娘恋恋不舍的神情,与郑攸宁相视而笑,心中大石落下。

给念慈的良师,终是寻着了。

见天色迟暮,到了用晚饭的时候,裴清梧便开口挽留:“反正郑娘子回去,也得做饭吃,不如就留在铺子里,和我们一块儿,吃顿便饭。”

“这……”郑攸宁稍作犹豫。

念慈立刻就扑了上去,拉住她的手直晃:“老师,老师您就留下来吧~我跟您保证,我们家的银岚姐姐,做饭可好吃了……”

郑攸宁看着小丫头的可爱模样,“噗嗤”一笑,裴清梧又趁机再次提出邀请。

盛情难却,郑攸宁还是同意了。

念慈请到老师的事,铺子里的其他人都知道了,个个都高兴。

在听说老师还要留下来吃晚饭的时候,更是表示热烈欢迎。

“郑娘子,您有什么忌口吗?或者说,娘子爱吃什么,我都能做。”银岚笑着问。

郑攸宁还有些拘谨:“都行,我、我不挑的。”

说着,她被念慈拉着坐下,茜桃已手脚麻利地在后院葡萄藤架下支起一张矮脚食案。

晚风穿过藤叶,带来一丝难得的清凉,驱散了白日的暑气。

不多时,银岚便领着五娘和于意,端着食案鱼贯而入。

霎时间,馥郁的香气便弥漫开来,令人精神一振。

第一道是槐叶冷淘,青釉莲花瓣碗中,盛着碧莹莹的面条,恍如上好的翡翠。

面条是取鲜嫩槐叶捣汁和面制成,煮熟后迅速投入冰凉的井水中,是为“过冷河”,此刻便根根分明,点缀着鲜亮的鲙鱼脍和鸡头米,再淋上秘制的酱醋汁,看着便觉齿颊生津。

“天热,郑娘子先尝尝这个,最是开胃解暑。”银岚笑道。

接着是几碟精巧的小菜。

一碟是胭脂鹅脯,切得薄如纸片,色泽红亮诱人;一碟是蜜渍藕片,选用最嫩的藕尖,用桂花蜜和蔗浆腌制得晶莹剔透,酸甜爽脆;还有一碟是糟鲥鱼,切成小块,浸润在琥珀色的酒糟卤里,散发着浓郁醇厚的酒香与鱼鲜。

主菜是炙烤羊肋。

精选的小羊肋排,先用秘制香料腌制入味,再放在银丝炭火上慢烤,此刻端上来,外皮微微焦黄酥脆,内里却饱含汁水,油脂在灯光下滋滋作响,旁边配着一小碟绿色的醋芹,用以解腻。

汤是莼菜银鱼羹,汤色清亮,碧绿的莼菜嫩芽卷曲如小荷叶,银鱼细嫩雪白,羹汤入口滑润鲜美,带着湖水的清甜。

另有饮品——冰镇蔗浆,盛在温润的白玉碗中,琥珀色的浆液凝着细密的水珠,碗壁透出丝丝凉气。

这是将甘蔗榨汁后,精心熬煮浓缩,再以冬日窖藏的冰块镇得沁人心脾,甘甜醇厚,一口下去,仿佛将夏日的燥热都压了下去。

“还请郑娘子,莫要嫌弃饭食寒微。”裴清梧笑着谦让。

郑攸宁看着这琳琅满目的珍馐,心中那点拘谨早已被这满案的色香味驱散。

她夹起一箸碧绿的槐叶冷淘,沾着酱醋送入口中。

面条爽滑筋道,带着槐叶的微涩清香与酱醋的酸甜,浑身的暑气似乎都消散了。

又尝了一块蜜渍藕片,清脆甘甜的滋味,让她忍不住微微眯起了眼。

再啜一口冰凉的蔗浆,沁入骨髓的甜蜜凉意,让她几乎要喟叹出声。

念慈更是吃得小嘴油亮,腮帮子鼓鼓囊囊,还不忘给老师夹了一块烤得最诱人的羊肋:“老师快尝尝这个,银岚姐姐做的这个最好吃了!”

郑攸宁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景象,品尝着这精心烹制的、远超她想象的丰盛晚餐,心头那股暖流愈发汹涌。

吃着吃着,眼中悄然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水雾。

她低下头,轻轻咽下,所有的顾虑与苦涩仿佛也随着这温润的羹汤,被悄然抚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