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主的关注小七自然无从知晓,他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在白日里完成师父的功课、接受三师姐的“特训”、去厨房进行他那独特的“控火修行”,夜晚则偶尔溜去秘密基地,尝试引导玉佩之力滋养草木,或是与兔子精分享些简单的食物。
随着对玉佩和平底锅特殊之处的认知加深,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越发强烈:他必须弄清楚这两件父母遗物的真正来历。它们绝非凡品,甚至可能牵扯到徐岚山庄覆灭的根源。清虚观传承悠久,藏书楼内典籍浩如烟海,或许能找到一些相关的线索?
这日,他寻了个空闲,再次来到了传功阁。这一次,他的目标并非那些记录功法的玉简,而是传功阁附属的、对外开放的藏书楼。这里收藏的大多是前辈修士的游记、杂闻、地理志、丹药初解、矿物图录等较为基础或偏门的纸质书册,供弟子开阔眼界之用,查阅的人并不多。
藏书楼内光线略显昏暗,高大的书架排列整齐,弥漫着陈旧纸张和淡淡墨香的气息。小七如同上次一样,感到些许茫然。他不知该从何查起,只能凭着感觉,在那些落满灰尘的书架间慢慢穿梭,目光扫过一本本或厚或薄、书名各异的典籍。
《九州地理志》、《低阶妖兽图鉴》、《常见灵草辨析》、《基础符文解析》……这些书籍虽然有用,却并非他此刻所需。他在几个标注着“奇物”、“异闻”的书架前驻足良久,翻看了几本,里面记载的多是一些光怪陆离却无从考证的传说,或是些功效奇特但品阶不高的天材地宝,并未找到与“净化”、“熔炼”特性相关的描述。
就在他有些气馁,准备离开时,目光无意中瞥见最角落里一个几乎被阴影覆盖的书架底层,散乱地堆放着一些破损严重的书册,似乎是被遗弃、等待处理的残卷。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在那堆残破书册中翻找起来。
大部分书册都已字迹模糊,或缺页少章,难以辨认。就在他快要放弃时,指尖触碰到了一本异常厚重、封面以某种暗沉兽皮鞣制、却边缘破损、连书名都缺失大半的古旧残卷。他费力地将这本几乎散架的大部头拖了出来,拂去厚厚的灰尘,露出了封面残余的一个模糊古字——“……鉴”。
他心中一动,轻轻翻开。书页泛黄发脆,墨迹也有些晕染,但尚可辨认。里面并非系统论述,而是一篇篇独立的小记,记载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器物、材料,配以简陋的线条图,风格古朴,似乎年代极为久远。
他耐着性子,一页页仔细翻阅。其中大多记载的器物都闻所未闻,描述也语焉不详,如同神话传说。直到他翻到中间某页,目光骤然凝固!
这一页的标题是《源初之器残说》,旁边配着一副极其模糊、几乎看不清细节的图案,只能隐约看出似乎是一枚朦胧的圆形玉佩和一口……锅状物的轮廓?
下面的文字更是残缺不全,字迹潦草:
“……混沌初开,清气上升,浊气下沉,有先天之灵光不灭,凝而为器……其一,性至纯至净,能涤荡万秽,驱邪破障,滋养本源,谓之‘净’……然其力内敛,非缘者不可触,非心正不可驭……疑与太古‘青莲’有涉,踪迹渺茫,多见于守护与传承……”
“……其二,性至朴至衡,能熔炼万质,调和阴阳,化繁为简,返璞归真,谓之‘融’……看似凡物,内蕴乾坤,水火不侵,历劫不毁……常伴于‘净’之侧,相辅相成,然其迹更隐,多现于烟火人间,不显于外……”
“净”与“融”!
小七的心脏狂跳起来,呼吸都变得急促。这描述,虽然模糊残缺,但“至纯至净,能涤荡万秽,驱邪破障,滋养本源”,不正与他玉佩的净化之力隐隐吻合吗?而“至朴至衡,能熔炼万质,调和阴阳,化繁为简”,尤其是“常伴于‘净’之侧”、“多现于烟火人间”,简直就像是为他这口平底锅量身定做!
父母留给他的,竟然是可能与太古传说相关的“源初之器”?虽然这残卷记载语焉不详,甚至可能只是前人的臆测和杜撰,但这是他第一次找到可能与玉佩、平底锅相关的文字记载!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继续往下看,希望能找到更多信息。然而,后面的书页要么彻底模糊,要么直接缺失,关于这“源初之器”的记载到此戛然而止。他反复翻看前后几页,再也找不到任何相关的只言片语。
小七合上这本沉重的残卷,久久无法平静。虽然得到的线索依旧有限,甚至无法确定其真实性,但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向!至少他知道,像玉佩和平底锅这样兼具“净化”与“熔炼(或调和)”特性的宝物,并非没有先例,甚至在古老传说中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
他将这本残卷小心地放回原处,记下了它的位置和那残缺的标题。这里人多眼杂,他不敢将书带走,只能日后有机会再来细看。
离开藏书楼时,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摸了摸胸口的玉佩,又掂了掂背后的平底锅,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凝重与……一丝微弱的希望。
父母将这两件东西留给他,绝不仅仅是让他防身或者留念。它们代表着徐家的传承,也可能承载着复仇与真相的希望。而他要做的,便是在拥有足够的力量之前,守护好这个秘密,并尽可能地挖掘出它们潜藏的力量。
这条修行之路,似乎因为这次藏书楼的发现,而变得更加清晰,也变得更加沉重了。他抬头望向徐岚山庄的方向,目光坚定。无论前路如何,他都必须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