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太子爷的掌心谋 > 第47章 思尺天涯

太子爷的掌心谋 第47章 思尺天涯

作者:畅音阁一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9 06:19:42 来源:文学城

镇南关的清晨,被一层薄雾笼罩,空气中还残留着昨夜肃清行动带来的淡淡肃杀之气,但更多的,是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宁静。

将军府校场,点将台上。

殷天傲一身玄色戎装,未戴头盔,墨发以一根简单的玉簪束起,身姿挺拔如松,晨光勾勒出他冷峻而威严的侧影。赵贲一身甲胄,肃立在他身侧稍后的位置,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台下肃立的各级军官。

台下,是镇南关守军所有百夫长以上的将领,队列整齐,鸦雀无声。只是,细心之人会发现,队列中明显空出了几个位置,那几位平日里或多或少与朝中杜相门下有些牵扯,或是被查出与夜枭有不清不楚联系的军官,已于昨夜被雷霆手段控制,此刻正关押在军法处的黑牢之中,等待他们的将是严酷的审讯和军法的审判。

殷天傲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每一张面孔,那目光并不如何凌厉,却带着一种洞彻人心的力量,让所有与之对视的将领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脊梁,心神紧绷。

“诸位。”殷天傲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校场,带着金属般的质感,“南疆多事,内有宵小作乱,外有敌国觊觎。幸赖将士用命,上下一心,方能稳定局势,不负圣恩。” 他并未提及具体的黑石部战事,毕竟消息尚未正式传回京城,此刻宣扬为时尚早,但其话语中透露出的掌控力已毋庸置疑。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转冷,如同寒冬骤临:“然,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军中竟有人罔顾国法,勾结外敌,或为朝中某些蝇营狗苟之辈充当耳目,窥探军机!此等行径,与叛国何异?!”

最后一句,如同惊雷炸响在校场上空,所有将领心头都是一凛,那几个空着的位置更是显得格外刺眼。

“昨夜,依据确凿证据,本太子与赵将军已联合肃清军中蠹虫!”殷天傲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此乃整肃军纪,以儆效尤!望诸位引以为戒,恪尽职守,精忠报国!凡忠心为国者,朝廷绝不吝封赏;凡心怀异志者,”他目光再次扫过全场,寒意凛然,“军法无情!”

“谨遵太子殿下令!”台下众将轰然应诺,声音震天。他们大多是边军悍将,对朝堂争斗或许了解不深,但对太子殿下的赫赫军功和治军严明却是发自内心的敬畏。此番清洗,虽然突然,但目标明确,并未波及无辜,反而清除了军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让真正想打仗、能打仗的将领们心中更多了几分踏实。杜允谦作为文官首领,手虽长,但在军队这块铁板上,能安插的钉子终究有限,职位不高,根基不深,拔除起来并未引起太大动荡。

殷天傲微微颔首,对赵贲示意了一下。

赵贲踏前一步,开始宣布一系列人事调整和防务部署,将那些空出来的职位,以及一些关键岗位,迅速换上了经过考验、忠诚可靠的军官。整个过程高效、迅速,展现了殷天傲对镇南关军队绝对的掌控力。

至此,殷天傲在南疆明面上的布局已基本完成。外部,黑石部内乱已在其掌控下趋于平定(具体战绩尚未上报);内部,军队经过整肃,铁板一块;潜在的内部隐患(杜允谦眼线、夜枭间谍)也被连根拔起。整个南疆的局势,已然牢牢掌控在他的手中,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只待最后的目标出现,便可发出致命一击。

……

与此同时,数千里外的京城。

持续了月余的朝堂风暴,终于渐渐平息下来。

漕运贪腐案,四海商号非法经营、逼死人命、偷漏国税案,以及牵扯出的部分官员与黑恶势力勾结案,在皇帝盛怒和三司会审的强力推动下,终于有了初步的结果。

户部侍郎郑元、工部郎中刘敏等数名杜党中坚官员,被坐实罪名,抄家流放,仕途彻底终结。四海商号被彻底查封,巨额赃款罚没入库,相关涉案人员或判刑或问斩。就连京兆尹和巡防营中,也有数名官员因“失察”、“拖延”等罪名被贬黜或调离闲职。

这一连串的打击,如同快刀斩乱麻,让杜允谦一派损失惨重,颜面扫地。杜允谦本人虽然凭借其深厚的根基和老辣的政治手腕,最终将自己从刺杀质子的嫌疑中摘了出来(毕竟没有直接证据),并在皇帝隐含警告的注视下,不得不壮士断腕,舍弃了这些重要的爪牙和财源,但他那看似坚不可摧的政治堡垒,终究被宁殊借着殷天傲留下的力量和自身的智慧,撕开了一道巨大的缺口。

然而,宁殊和所有明眼人都清楚,杜允谦并未伤筋动骨。他依然是当朝宰相,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那些传承数百年的庞大氏族、手握舆论的清流门阀、以及关系错综复杂的士人集团——在这次风波中只是稍稍显露了冰山一角,其真正的底蕴和力量,依然深不可测。断尾求生,对于这头盘踞朝堂多年的巨鳄而言,虽痛,却远未致命。

养心殿内,气氛微妙。

皇帝看着下方恭敬站立的宁殊,眼神复杂。这个年轻的宁国质子,此次掀起的风浪,远超他的预期。既敲打了尾大不掉的杜党,也让他看到了宁殊惊人的潜力与……威胁。

“宁卿,此次风波,你受委屈了。”皇帝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涉案官员已依法惩处,相关衙门朕也会下旨申饬,整顿吏治。至于你的安危,朕已下令加强听雪轩护卫,绝不会再让此类事件发生。”

“外臣叩谢陛下天恩!”宁殊深深一揖,姿态放得极低,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劫后余生的疲惫与感激,“陛下圣明烛照,荡涤奸邪,还外臣与死难护卫一个公道,外臣感激不尽,铭感五内。”

他深知见好就收的道理。皇帝需要平衡,不可能真的借此将杜允谦连根拔起,那会引起朝局剧烈动荡,非社稷之福。皇帝此刻的安抚和承诺,既是补偿,也是警告——事情到此为止。

“你能体谅朕心,甚好。”皇帝点了点头,对宁殊的识趣似乎颇为满意,“你安心在听雪轩静养,若有任何需求,可直接禀报于朕。”

“是,陛下。”宁殊应道,随即,他话锋微转,语气依旧恭敬,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坚持,“陛下,外臣斗胆,还有一言,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讲。”皇帝目光微凝。

宁殊微微垂首,组织着最精妙的语言,他知道接下来的话至关重要,既要达到目的,又不能引起任何猜忌:“外臣此番遭遇,虽是个案,然细思极恐。宵小之辈竟敢在天子脚下,悍然刺杀他国质子,其目的,绝非仅仅针对外臣一人。此举,更是意在破坏大渊与宁国邦交,动摇周边属国对大渊之信心,其心可诛!”

他抬起头,眼神清澈而恳切,完全是一副为两国大局着想的模样:“陛下励精图治,怀柔远人,方有今日四海宾服之盛景。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外臣冷眼旁观,深感朝中似有一股暗流,非但不体察圣意,反处处掣肘,乃至不惜损害国本,阻塞圣听。长此以往,恐令忠贞之士寒心,令边疆将士孤立,更令陛下之仁德威仪,难以及于四方。”

他绝口不提殷天傲,也不提杜党,而是将矛头指向了抽象的“暗流”和“掣肘”,强调其对皇帝权威和边疆稳定的危害。他将殷天傲可能面临的困境,巧妙地包装成了所有“忠贞之士”和“边疆将士”可能面临的共同问题,将殷天傲的个人需求,上升到了维护皇帝权威和朝廷效率的层面。

“譬如南疆地处偏远,情势复杂,尤需朝廷上下同心,方能彰显陛下恩威,巩固疆土。”宁殊继续道,语气愈发恳切,“若因朝中些许不畅,致使政令拖延,赏罚不明,甚至让忠良之心受阻,岂非亲者痛仇者快?外臣每每思及此,便觉寝食难安。陛下乃千古明君,目光如炬,定能洞察秋毫,肃清朝纲,使政令畅通,恩泽广布。如此,则边疆可定,社稷可安,边疆无兵祸,百姓得安稳,陛下之圣明,亦将光照千秋。”

这番话,看似在泛泛而谈朝政弊端,实则句句都在为殷天傲,以及所有与杜党不对付的势力,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话语权。他暗示,皇帝需要打破某些垄断和阻塞,才能确保自己的意志得到彻底执行,而这自然会对目前势大的杜党形成制衡,间接壮大了殷天傲一方在朝中的力量。

皇帝是何等人物,岂能听不出宁殊的弦外之音?他深深看了宁殊一眼,这个质子,不仅胆大,心思更是缜密得可怕。他点出的问题,确实存在。杜党势大,有时连他这个皇帝都要权衡再三。宁殊没有直接为殷天傲要官要权,而是从维护皇权、提高行政效率的角度出发,这确实戳中了他的心事。若朝堂真能更有效地运转,减少内耗,对他的江山社稷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宁殊见皇帝沉吟,知道说到了关键处,立刻趁热打铁,再次伏低身子:“外臣人微言轻,本不该妄议朝政。只是身受陛下活命大恩,又感念两国交好之不易,唯恐奸人作梗,损及陛下江山社稷与天朝威仪,故而冒死进言!如何决断,全凭陛下圣心独运!”

他将自己脱离了质子身份,完全放在了感恩和为国考虑的忠臣位置上,姿态放到最低,将所有决定权交还给皇帝。

良久,皇帝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一丝决断:“宁卿心系两国,所言亦是为国筹谋,朕心甚慰。朝政之事,朕自有考量。”

他看向身旁的内侍:“传朕旨意:南疆一应军务,仍由太子殷天傲全权处置。另,赐太子王命旗牌一面,遇紧急政务,可凭此旗牌,着南疆各州府官员协同办理,若有推诿拖延,太子可先行处置,再行上报!所需钱粮,由朕之内帑先行拨付一部分,以示体恤!朝中各部关于南疆事务之奏议,需经朕亲自过目,再发往南疆,以免混淆视听!”

这道旨意,虽然没有直接给殷天傲在朝中安插人手,但却给了他极大的政务便利和一把“尚方宝剑”,同时掐断了朝中某些人通过歪曲信息或拖延政务来掣肘南疆的可能。更重要的是,皇帝从自己的内帑拨钱,绕开了可能被杜党影响的户部,表达了对殷天傲的绝对支持。这无疑是宁殊能为他争取到的最理想的结果之一,为殷天傲未来在朝堂上与杜党长期抗衡,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至于宁卿你,”皇帝看向宁殊,目光深沉,“除加强护卫外,朕特许你可阅览部分非机要朝报,一应用度,按郡王例供给。望你安心休养,勿再多虑。”

这同样是优厚的待遇,提升了宁殊的地位和安全保障,也算是对他此番“受惊”和“建言”的补偿与……某种程度的认可,至于加强护卫,固然能让他更安全,但谁又知道是不是同时加强了“监视”呢。

“外臣,谢过陛下!”宁殊再次深深拜下。他成功地利用这次危机,不仅保全了自己,沉重打击了杜党,更重要的是,以维护皇帝权威和朝廷效率的名义,为远在南疆的殷天傲争取到了至关重要的政务协调权、信息直通权和部分财政自主权,极大地削弱了朝中反对势力可能对南疆事务的干扰,并为殷天傲一派的长远发展争取了更多空间。而他自身,无论如何也算获得了更高的安全规格和一定的信息渠道,不再是那个完全被动挨打的质子。

……

夜色渐深。

南疆,镇南关。

殷天傲处理完军务,屏退了左右,独自一人登上关城最高处。夜风带着南疆特有的湿润和草木气息拂面而来,吹动他玄色的衣袍。关内灯火零星,关外群山如黛,隐没在沉沉的夜幕里,唯有天际一轮将满未满的明月,洒下清辉如水,笼罩四野。

布局已定,内部已清,只待东风。一切似乎都在按照他的计划稳步推进。然而,在这短暂的静谧时刻,一股难以言喻的思绪,却如同这南疆的夜雾般,悄无声息地弥漫上心头。

他想起了京城。想起了那个看似清冷,实则内心蕴藏着巨大勇气和智慧的人。宁殊……他在京城,独自面对杜允谦那只老狐狸的反扑,面对朝堂的明枪暗箭,此刻是否安好?那日的朝堂风波,他虽通过密报知晓了结果,却无法想象宁殊是经历了怎样的惊心动魄,才换来那看似平静的旨意。他为自己争取到的一切,背后又承担了多少压力与风险?

殷天傲下意识地抚向腰间,那里空无一物,那枚留给宁殊的玉佩,此刻正贴在那个人的心口吧?冰凉的指尖仿佛能隔空感受到一丝来自玉佩的、属于宁殊的温润。他仿佛能看到,听雪轩的灯下,那个清瘦的身影正伏案疾书,或是凭窗凝望,眉眼间或许带着疲惫,但眼神一定依旧清澈而坚定。

一种混杂着心疼、思念、骄傲与难以言喻的温柔情愫,在他冷硬的心湖中荡漾开来,不激烈,却绵长而深刻,如同月华无声浸染大地。他从未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千里之外的那个人,已然成了他征伐天下、运筹帷幄时,心底最柔软也最坚实的挂念与后盾。

望你一切安好,待我……凯旋。

……

京城,听雪轩。

宁殊屏退侍从,独自坐在书房窗边。窗外月色正好,与南疆所见应是同一轮。案上放着皇帝特许阅览的几份非机要朝报,上面提到了对太子的新授权和赏赐,这让他微微松了口气,知道自己苦心孤诣的谋划,终究没有白费。

然而,朝堂之上的暗流汹涌,杜允谦那看似平静实则阴鸷的眼神,以及其背后若隐若现的庞大势力阴影,都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未来的路,依然布满荆棘。

他轻轻摩挲着胸前那枚紧贴肌肤的玉佩,冰凉的玉石早已被他焐得温润。玉佩上似乎还残留着那人离去时的力度和温度。想起殷天傲,他清冷的眉眼不自觉地柔和了几分。

那个人,此刻在南疆做什么?是否也望着这同一轮明月?边关不比京城,瘴疠横行,他……可还安好?是否又在殚精竭虑,应对复杂的局面?他可知,京城这边,自己已为他扫清了一些障碍,争取到了一方助力?

思绪如潮,带着担忧,带着钦佩,更带着一种深入骨髓的思念。那思念并不浓烈到令人窒息,却如同空气般无所不在,渗透在他每一个独处的瞬间,在他每一次看到有关南疆消息的时候,在他每一次指尖触碰玉佩的时候,悄然浮现,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愿你一切顺遂,等你……归来。

明月千里,清辉共照。相隔千山万水,两颗心却仿佛被同一根无形的丝线牵引着,在各自的战场上奋力前行,带着对彼此的牵挂与信念,等待着重逢的那一天。那思念,如月华,虽无声,却照亮了彼此前行的路;如微风,虽无形,却抚慰着征尘满身的灵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