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太子爷的掌心谋 > 第22章 朝堂发难

太子爷的掌心谋 第22章 朝堂发难

作者:畅音阁一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18:16:44 来源:文学城

数日后的朝会,气氛比往常更加凝重。殷天傲站在丹陛之下,目光扫过满殿的文武百官,心中暗自揣度着今日会有何种变数。当常规政务议毕,他原以为可以早些退朝,却注意到杜允谦并未如往常般退回班列,而是手持玉笏,稳步出列。

那姿态太过从容,甚至可以说是胸有成竹。殷天傲心中警铃大作,这老狐狸定然又在谋划什么。果不其然,杜允谦神色肃穆,眉宇间带着忧国忧民的沉重,仿佛肩上扛着整个王朝的南疆安危。那表情做得太过完美,几乎让人相信他真是为国忧虑,而非另有所图。

“陛下,”杜允谦的声音洪亮而沉稳,回荡在金殿之中,每个字都带着某种精心设计的重量,“漓州事务协调司业已运转数日,然南疆军情、蛮族动向瞬息万变,仅凭文书往来,恐难洞察秋毫,做出最适宜之决断。”

殷天傲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这开场白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机锋。他迅速在脑中推演着杜允谦接下来可能说出的话,以及每一种应对策略。

“老臣与兵部、枢密院几位同僚连日商议,”杜允谦继续道,语气中透着深思熟虑后的郑重,“皆以为'朝廷仲裁'之策欲要顺利推行,必先对边境实情了如指掌。”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殷天傲心中暗道,杜允谦果然老练,先肯定了协调司的运转,再提出问题,既不显得故意刁难,又为接下来的真正目的铺平了道路。

杜允谦微微一顿,那双浑浊却精明的眼睛似有若无地扫过殷天傲,带着某种试探的意味。殷天傲面色不动,只是静静地等待着对方露出真正的獠牙。

“太子殿下身为协调司主持,肩负重任。”杜允谦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更加语重心长,“然,远离边关,犹如隔岸观火。黑石部内情究竟如何?骨力是否真与夜枭勾结至深?木喀又是否堪当大任?边境驻军士气、防务是否稳固?这些,绝非几纸文书所能尽述。”

每一个问题都问得精准,戳在要害之处。殷天傲心中冷笑,杜允谦这是要逼他亲赴南疆了。果然,这老狐狸终于忍不住要出手了。

殷天傲立于丹陛之下,面色冷峻,心中已然明了杜允谦的意图。调虎离山,将他从京城支开,好对宁殊下手。这老狐狸,果然不肯善罢甘休。但表面上,他依旧镇定自若,仿佛只是在聆听一位老臣的忠言。

杜允谦身后,兵部侍郎——杜党干将孙立仁立刻出列附和。这动作太过迅速,显然是事先串通好的。孙立仁拱手道:“杜相所言极是!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殿下虽天纵英明,然边关情势复杂,非亲临其境,难以体察入微。”

殷天傲注意到,孙立仁说话时,眼神不住地往杜允谦那边瞟,显然是在察言观色,确认自己说的是否符合杜允谦的意图。这种奴才相让人作呕。

“臣以为,为稳妥计,为'朝廷仲裁'能真正落地,”孙立仁继续说道,声音越发激昂,“太子殿下应亲赴南疆,巡视边防,实地勘察,如此方能制定出万全之策,震慑宵小,扬我国威!”

话音刚落,东宫詹事周谨立刻反驳。他是殷天傲这边的人,自然不会让杜党就这么轻易得逞。“孙侍郎此言差矣!”周谨的语气急切,显然是真的为殷天傲担忧,“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君,身系社稷安危,岂可轻涉险地?”

周谨说话间,额头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深知杜允谦此举的险恶用心,但又不能直接挑明,只能从太子安危的角度来劝阻。

“南疆烟瘴弥漫,蛮族凶悍,更有夜枭虎视,”周谨继续道,声音中带着明显的焦虑,“若殿下有丝毫闪失,何人能担此重责?协调司既有各方协同,信息自可畅通,何须殿下亲冒矢石?”

殷天傲心中对周谨的忠诚又深刻了几分,但他也知道,这种反驳在杜允谦精心设计的局面下,作用有限。果然,另一位御史立刻出列,言辞犀利地反击。

“周詹事此言,未免过于保守,亦是小瞧了殿下之勇武!”那御史声音高亢,带着某种刻意的激昂,“昔日殿下征战沙场,何等英姿?如今巡视边防,勘察敌情,正是储君本分!”

殷天傲认出了那御史,是杜党中较为激进的一派,平日里最善于煽动情绪,颠倒黑白。

“若只因边关有险便畏缩不前,”御史继续道,语气中满是讥讽,“岂不令边疆将士心寒?令蛮族、夜枭耻笑我朝无人?”

这话说得极重,几乎是在暗指若殷天傲不去,便是怯懦,便是辜负了边疆将士的期望。这是**裸的道德绑架。

“你!”周谨被气得面红耳赤,气结得说不出话来。他想要反驳,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言辞。那御史说的每一句话单独看都没错,但连起来却成了一个精密的陷阱。

殿内的气氛越发紧张,文武百官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有的支持太子亲赴南疆,有的则担心太子安危。更多的中立官员则在观望,等待着殷天傲的决断。

殷天傲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中反而冷静下来。杜允谦这一手确实高明,用的是阳谋,明面上为国为民,实则是要将他调离京城。若他执意不去,便会落人口实;若去了,则正中杜允谦下怀。

但越是这种时刻,越不能乱了阵脚。殷天傲深吸一口气,脑中飞速权衡着所有的可能性。

“好了。”他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殿内的嘈杂。那是一种天生的威严,经过沙场历练后更显锋锐。满殿文武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殷天傲目光平静地看向杜允谦,那眼神既无愤怒,也无惊慌,只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沉静。“杜相与诸位大人之意,是认为本王必须亲赴漓州,方能解决此事?”

他的语气平淡,仿佛只是在确认一个普通的问题,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种平静之下,往往隐藏着惊人的杀机。

杜允谦躬身,脸上依旧挂着那副“忠臣”的表情,语气“恳切”无比:“殿下明鉴。老臣绝非质疑殿下能力,实是此事关系重大。”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措辞,实则是在给殷天傲施加更大的心理压力。“'朝廷仲裁'之策乃殿下所提,若能由殿下亲自主持局面,实地了解蛮族诉求,勘察边境虚实,则此策推行必当事半功倍。”

殷天傲心中冷笑,杜允谦这是要用他自己的策略来绑架他。既然“朝廷仲裁”是你提出的,那你就该亲自去落实,否则岂不是只会纸上谈兵?

“且殿下亲临,”杜允谦继续道,语气越发郑重,“更能彰显朝廷对南疆之重视,对黑石部之诚意,亦可亲自督导协调司各项事宜之落实。”

每一句话都说得冠冕堂皇,每一个理由都无懈可击。殷天傲不得不承认,杜允谦这一手确实高明。

“此乃老臣一片公心,”杜允谦声音提高,带着某种悲壮的意味,“皆为朝廷,为陛下,为南疆百姓计,绝无半点私念!”

他这番话掷地有声,将自己置于道德制高点,仿佛殷天傲若拒绝,便是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便是不体恤边疆百姓,便是愧对朝廷信任。

殿内陷入短暂的寂静。许多中立官员面露思索,眉头紧皱。有的在心中权衡着利弊,有的则在揣摩圣意。但更多的人,确实觉得杜允谦所言不无道理。太子亲临,确实能更快掌握情况,提升效率,更能震慑各方。

殷天傲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注意到,连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员都开始微微点头,显然是被杜允谦说动了。这老狐狸果然厉害,不仅算准了他的难处,还精准地拿捏住了朝臣的心理。

他心中冷笑,好一个“阳谋”!杜允谦这是算准了他无法在“为国为民”的大义面前强硬拒绝。若他执意不去,便会被扣上“怯懦”、“不思进取”、“只会纸上谈兵”等帽子,刚刚在朝中建立起的“睿智沉稳”形象将毁于一旦。

更糟糕的是,那些原本支持他的中立派可能会因此动摇,觉得他虽有智谋,却缺乏担当。而那些墙头草则会立刻倒向杜允谦一边。

但若去,则正中杜允谦下怀。将宁殊独自留在危机四伏的京城,让他成为杜党的活靶子。以杜允谦的心思,定然早就布置好了针对宁殊的陷阱,只等他离开京城,便会发动雷霆一击。

一想到宁殊可能面临的危险,殷天傲心中就涌起难以抑制的焦躁。但他表面上依旧沉稳,甚至嘴角还带着若有似无的笑意,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飞速权衡着利弊。杜允谦此举,意在调虎离山,这一点毋庸置疑。他若离开,宁殊必然成为目标。杜党会用尽一切手段来对付他,无论是明面上的弹劾,还是暗地里的陷害,甚至不排除直接下毒手的可能。

想到这里,殷天傲心中杀机涌动。但他知道,此刻不能意气用事。他必须冷静,必须从全局来考虑。

而反过来看,这何尝不是一个机会?一个将杜允谦在漓州的势力连根拔起的机会。杜允谦之所以能在朝中呼风唤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在南疆经营多年,掌控着大量的军事资源和情报网络。若能趁此机会,将这些暗桩一一拔除,便等于斩断了杜允谦的一只臂膀。

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个彻底掌控南疆军务的机会。南疆的军队虽然名义上听命于朝廷,但实际上很多将领都与杜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他能亲自前往,以太子之威,以协调司主持之名,完全可以重新洗牌,将那些心向杜党的将领调离要职,换上真正忠于朝廷、忠于他的人。

风险与机遇并存。若处理得当,此行不仅不会是危机,反而可能成为他反击杜党的绝佳契机。

但宁殊那边……殷天傲心中一紧。他必须为他做好万全的准备,确保他在京城的安全。幸好这几日他已经暗中布置了一些后手,只要再加强防护,应该能保他周全。

念头转过千百个,但表面上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殷天傲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断。

“杜相爱国之心,天地可鉴。”他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每个字都说得不徐不疾,既不显得被逼迫,也不显得轻率,“既然杜相与诸位大人皆认为本王亲赴南疆利于国事,那本王……”

他刻意顿了顿,目光扫过杜允谦微微扬起的嘴角。那一瞬间,他看到了杜允谦眼中闪过的得意之色,虽然对方掩饰得很好,但还是被他捕捉到了。

他又看向周谨等人焦急的神色。周谨眼中满是担忧,甚至还有一丝绝望,显然是觉得局势已经无法挽回。其他几位东宫的人也是如此,有的低下头,有的紧咬嘴唇,都在为他的处境忧心。

殷天傲心中涌起一丝暖意。这些人是真心追随他的,值得他去保护。但此刻,他不能表露出任何软弱,反而要给他们信心。

“……便依诸位所请。”殷天傲终于说出了这句话。

杜允谦眼底闪过一丝得逞的快意,那表情就像是猎人看到猎物终于踏入陷阱一般。但他迅速掩去那丝得意,躬身道:“殿下英明!”

声音中满是恭敬,仿佛真的是为殷天傲的决断而高兴。但殷天傲知道,此刻的杜允谦心中定然在狂笑,觉得终于成功地将他这只拦路虎赶出了京城。

殿内不少杜党官员也纷纷躬身附和:“殿下英明!”“殿下此举,实乃社稷之福!”声音此起彼伏,仿佛真的在为国家庆贺。

周谨等人则面色惨白,有的甚至身体微微颤抖。他们作为东宫一脉自然知道宁殊的特别之处,同时也更知道一旦殷天傲离开京城,留在这里的宁殊将会面临何等凶险的局面。

但就在所有人以为尘埃落定之时,殷天傲再次开口。

“不过,”他的话锋突然一转,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如同出鞘的利剑,“本王离京期间,协调司一应日常事务,由杜相暂代处理。”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杜允谦脸上闪过一丝喜色,以为自己不仅赶走了殷天傲,还获得了协调司的掌控权。

但殷天傲接下来的话,让他的笑容瞬间凝固。

“然,”殷天傲声音更冷,每个字都如同冰刃,“凡涉及兵力调动、钱粮拨付、以及对黑石部最终决策等重大事项,必须八百里加急,快马呈报本王核准,方可施行!”

这句话一出,满殿皆惊。杜允谦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孙立仁等人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殷天傲会来这一手。

殷天傲继续道,目光如冰刃般扫过杜党众人,声音中带着森然的杀意:“若有擅专者……以谋逆论处!”

这最后四个字,如同惊雷炸响,震得整个宣政殿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感受到一股刺骨的寒意从背脊升起。

谋逆,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殷天傲竟然直接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可见他的决心和魄力。

杜允谦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和恼怒。他没想到殷天傲会来这一手,这等于只给了他一个空头名义,实际大权依旧被牢牢攥在殷天傲手中。

所谓的“暂代处理”不过是日常琐事,真正涉及军事、财政、外交等核心决策的,依然要经过殷天傲点头。而八百里加急往返,算上路程和核准的时间,几乎不可能让杜允谦有任何擅作主张的空间。

更狠的是那句“以谋逆论处”。这等于给杜党所有人的脖子上架了一把刀,让他们在殷天傲不在的日子里也不敢轻举妄动。

殷天傲这一手,可谓是釜底抽薪,将杜允谦精心设计的阳谋化解于无形。

“殿下!这……这未免……”孙立仁忍不住想要争辩。他脸涨得通红,显然是又急又气,觉得殷天傲这是在戏耍他们。

但他的话还没说完,殷天傲一个冰冷的眼神扫过去,带着沙场淬炼出的煞气,那是真正见过血、杀过人的眼神。孙立仁顿时如坠冰窖,后面的话生生咽了回去,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孙侍郎有异议?”殷天傲的声音平淡,却带着千钧压力,每个字都仿佛重重地砸在人心口,“本王以为,这已经是对杜相最大的信任了。毕竟,协调司事关重大,稍有差池便可能酿成大祸。本王这般安排,既给了杜相施展才能的空间,又确保了决策的慎重,可谓两全其美。难道,孙侍郎觉得本王不该如此慎重?还是说……你以为本王不在,某些人便可以为所欲为?”

最后这句话说得极重,几乎是**裸的警告。

“臣……臣不敢。”孙立仁冷汗涔涔,浑身发抖,根本不敢再多说一个字。他感觉到周围投来的目光,有同情的,有幸灾乐祸的,更多的是敬畏——对殷天傲的敬畏。

他低头退下,心中又惊又怒,却不敢表露分毫。

殷天傲不再看他们,也不理会杜允谦铁青的脸色。他转向御座,声音恢复了平静,但其中的坚定和决心却清晰可闻:“父皇,儿臣即日便着手准备南巡事宜,定当恪尽职守,查明真相,稳定南疆,扬我国威!”

老皇帝浑浊的目光在殷天傲和杜允谦之间转了转,似乎在权衡着什么。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皇帝的表态。

良久,老皇帝终于缓缓颔首:“准奏。太子南巡,事关重大,一应仪仗护卫,务求周全。”

“儿臣领旨!”殷天傲躬身,动作标准而从容。他不再给杜允谦任何纠缠的机会,转身,玄色朝服划开利落的弧线,衣袂飘飞间带着凛然的气势,大步离去。

走出宣政殿的那一刻,晨光洒在他身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但殷天傲的心却在下沉。

他知道,与宁殊分别的时刻,被迫提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