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太上皇正在研究亲子学 > 第9章 第 9 章

太上皇正在研究亲子学 第9章 第 9 章

作者:朝春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6 08:16:24 来源:文学城

第九章

马车“吱呀吱呀”地晃动着,直把郭琨郭大人从宿醉中给晃醒了。

他紧皱眉头,怒道:“停车!停车!怎么回事?!”

谁敢在他还没睡醒的时候就给他搬到马车上来?!

马车在他的吆喝声中缓缓停下,郭琨撩开帘子,被太阳刺得双眼昏花。

这队伍很长,有好几大车的东西。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两侧都是密匝匝的树林,窄小的官道上连车队掉头都困难。郭琨后脊梁本能地升起一股寒意。

他眯起眼睛仔细去看,见自己带来的人都还好端端的,这才悄悄地松一口气。

郭琨重新看马车边的武士,责问道:“你家主子呢?!怎的出发这么早?!”

那武士冲他一拱手:“二爷吩咐了,要早些送郭天使上路。”

他这一句话说的平淡自然,郭琨完全没反应过来。

下一刻,寒光一闪——

身首分离!

郭琨的脑袋骨碌碌掉在地上,双眼都还圆睁着。

武士动作干脆,将剑上的血在郭琨那价值昂贵的衣衫上擦了,根本懒怠去看那地上的人头,一脚撩开。

郭琨的手下各个身边都跟着赵家军的人,电光石火之间全然来不及反抗,被跟在一旁的士兵尽数杀死。

血腥味弥漫鼻端。

“不必掩埋,我们走。”领头的武士沉声道。

士兵们动作麻利,片刻之后,这被密林包围的窄道重新回归寂静。

***

“二爷,事已办妥。”

赵疆的书房外,武士并不进屋,只站在门口,躬身回话。

书房里不止赵疆一个人。

镇北王赵英留下的幕僚,赵家军的几名将领,程勉和静石先生都在。

武士的声音一出,书房内便是一静。

赵疆淡淡道:“知道了。”

那武士转身离开。

“您吩咐铁卫去做什么了,能让我们知道了么?”

发问的叫邓瑾,现领北境军右骁骑营。他目光一瞟门口的武士,便皱起眉来。

这邓瑾年岁虽轻,但战功赫赫,赵英相当看重他。赵疆少年时出入赵家军军营,屡次见赵英对邓瑾青眼有加亲密无间,说不妒忌是假。

但邓瑾确实是有名的儒将,他不但要用他,还要重用。

赵疆温和道:“当然。”

不等他从善如流的态度让这一屋子北境未来的重臣倍感欣慰,赵疆下一句话便让众人尽数变色。

“我让他去送一送郭大人。”

这一句话说的鬼气森森。

赵家军的铁卫,说白了就是主帅的私兵。除了护卫主帅的安全外,执行的很多任务都直接来源于主帅的命令。

赵疆语气沉肃,“郭大人是天子特使,关切北境军将士,特往前线劳军,却在途中被流窜的北胡马匪劫杀,实乃我大盛朝的损失。”

在座的哪个也不是傻的,怎么听不出这话真实的意思?

——赵疆胆大包天!

不等众人说话,反而是赵疆先点了邓瑾的名。

“邓将军不必担忧。铁卫是父亲留给我的,我必不会让他们去做坏名声的事。”

邓瑾嘴唇动了动,没说话。

今日赵疆将人召齐,是为了安排他走后北境的事。

程勉他带走,静石先生留守定北王府。他走以后,北境军全军静默,扎牢篱笆,该种地种地,该耕田耕田,练兵悄悄的,大动静不要。

短时间内,他很可能回不来。而只要他带着两个崽子待在皇帝眼前,皇帝对北境,对赵家军的疑心便能暂且放松。

这反而是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

边地敢有来劫掠的北胡兵,一律按匪患论处。在他回来以前,剿匪可以,和北胡人交战不行。

如有双边百姓悄悄互市的,不必管涉。

“右骁骑营邓瑾暂领军务,铁卫会有专人同你联络。”

他说完,也不管众人各异的神色,也不去看邓瑾脸上的惊讶,摆摆手让人全出去。

——总得给人留点时间背后嚼嚼他的舌头。

他知道,他这些政令一出,这几乎是看着他长大的赵英的幕僚都会惊讶。

年轻的赵疆在他们眼中,是个彻头彻尾恣意妄为的二代,他是鹰派中的鹰派,莽夫中的莽夫。做个先锋将军绰绰有余,可真让他管北境这么一大摊子事,那就是天方夜谭了。

将军只管行军打仗,要做镇北王,却要连这十几万大军并数十万百姓的吃喝拉撒全都管起来。

盐铁税收,道路水利,春种秋收,牲畜下崽,全都要放在心里,过一遍脑子。

一个十几岁带着一柄铁剑就跑去闯江湖,连儿子出生都不回家来的浪荡子,会有这个觉悟?!

确实没有。

上辈子的赵疆也曾上京,明知道皇帝召他去是狼窝虎穴,他还是带着几个铁卫就去了。

那个时候他满腔愤怒,只想在大殿上当面问一问皇帝,问一问百官,问一问这倚仗着北境军民流汗流血才得以“和乐融融”的天下万民——

凭什么?!

北胡人早知道赵英和赵堤的进军路线,设下重重包围,将他的父兄陷于死地。这分明是有人在背后传递消息,要看着定北王府受此重创,甚至从此消失!

他要去问一个明白,讨一个公道!

热血上头,北地的赵家军和百姓,以及两个稚子,都被他扔在了脑后。

皇帝果然是打着要扣住他的主意。镇北王的名头依然给他,却借口说他年纪太轻,又经大丧,以慈爱之名留他在京中。

赵疆在京中跟着一群皇子皇孙读了半年的书,才终于找到机会,重新和北地取得了联系。

再然后,再然后他就夤夜出京,起兵造反了。

北地百姓苦啊。

赵家军几乎都是北地子弟,跟着他东征西战,北地的百姓只剩老弱妇孺。

就是这些老弱妇孺,在赵疆起兵的数年间,源源不断地为赵家军输送着粮草,被服,军械。

输送着他们的儿子,兄弟,丈夫。输送着他们的汗和血,骨和肉。

赵家军打下了天下,赵疆开创大晋,而北地却经历了长达五年的人丁凋敝。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这些都要记在赵疆的账上。

而他的两个儿子,在北地艰难地长大。

等赵疆总算在征战中取得上风,能缓出一口气来的时候,他才第一次回到北境。

赵璟已经像个小大人了,在北境主持军备后勤,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见到他便口称“父王”,恭敬有余,亲近不足。

赵疆并不喜欢他的拘束。这个时候他几乎已经扫平天下,定北王府中的幕僚人人都在等那“从龙之功”,而赵璟,就完全是按照帝王的继承者来培养的。

他不像他的儿子。更像是一个处处都与他完全相反的继任者。

更年轻,更仁慈,更受大臣们的喜欢。

只要他站在赵疆面前,赵疆便无法以纯然的父亲的姿态面对他。他必须加强自己的权威,除了是赵璟的父亲,他还是赵璟的天,赵璟的君。

事实证明皇帝的敏锐是完全正确的。这个年轻的,仁慈的继承人,迫不及待地取代了他君王的位置。

而赵琰……赵疆刚回去的时候,赵琰完全不认识他。

赵琰尚在襁褓之中,赵疆便入京觐见,随后便是长达数年的戎马倥偬,那竟是赵琰第一次在有记忆的情况下见到自己的父亲。

但很快,赵琰活泼的性子就让他不再畏惧这个陌生的父亲,他比自己的兄长与父亲更加亲近,可以肆无忌惮地撒娇,用各种调皮的法子去博取父亲的喜爱。

赵疆的偏心并不是毫无缘由。

赵琰因为北胡人的血统,小小年纪就受了不少冷眼和非议。

在这些冷眼和非议里,他无师自通地习得,他唯一的依靠,唯一可以攀援向上的巨木,就是他的父亲。

他必须要父亲爱他。

只要父亲爱他,他就是镇北王赵疆的儿子,而不是某个面目可憎的北胡杂种。

赵疆不介意这种依赖。

然后亲手养大了他的野心。

这些,也要记在他赵疆的账上。

“二爷?”

一声轻唤,将赵疆从神思中叫了回来。

书房里幕僚们已经走了。

几名女子一字列开,正站在他座下。

这几个是王府里的丫头。赵琰年岁还太小,离不开奶娘和婢子照顾。

赵疆的目光挨个掠过。

他从十二三岁上就很少留驻王府了,府中这些年轻的丫鬟少有见过他的。此时在他的目光下,有不少瑟瑟缩缩,鹌鹑似的低着头。

倒是有一个,让赵疆多看了两眼。

绿芜的心“噗通噗通”跳。

昨夜二爷来看过了二公子,今早她便听说二爷要上京去,不但要带大公子赵璟,刚刚得了赐名的赵琰也要同行。

绿芜知道,机会来了。

二爷才是这王府的主子。这次上京不知要多久时日,她才不要守着个没有指望的空架子王妃虚度光阴!

听说大公子身边的婢女小厮都让二爷给撵了,现在全都换上了从军中拔上来的侍卫,这些人个顶个努着劲,都想在大公子身边入了二爷的眼,将来谋一个前程呢!

幸亏二公子年幼,还离不了婢女照顾,绿芜一边庆幸一边抓紧凑出几两银子,全塞给了王妃院内的管事。

成功把自己从王妃的丫头变成了内院的普通婢女。

然后成为了此次二公子随从的备选。

顶着二爷的目光,绿芜努力让自己的心跳平息下来。镇定,她想。二爷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必然不喜欢她们慌乱。

过了漫长的一息,她听见座上那个男人平淡的声音。

“左边第二个,明日随赵琰启程。”

这声音于绿芜来说如有千钧。

她立刻跪下磕了一个头,“婢子遵命。”

***

与此同时,邓府。

邓瑾大踏步地走进正堂。

他好不容易摆脱喋喋不休的同僚,此时依然眉头紧锁。

“今日是你领的头?”邓瑾在堂中坐下,问他弟弟。

早在堂中等候的青年已卸了甲胄,此时看起来远比今日在书房外时年轻。

他也不惧兄长的冷肃,点头道:“是我。”

“铁卫受命于王爷,这本是我职责之内。”

邓瑾“啪”地一放茶盏,“你的职责?”他皮肤白,人也年轻,甚至尚未蓄须,但此时眉眼一厉,顿时显出行伍之人的煞气来:“你知不知道他还没有经过历练?!他还不是铁卫的主子!”

这也是赵家军里头不成文的规矩。要做铁卫的主人,便要先在校场上与铁卫们比过一场。输赢倒无所谓,重要的是让铁卫们知道自己跟随的人是什么人。

须得是和他们同袍同仇,能同他们一起流血的人。

只有经了这一遭,铁卫才会认主。

世子赵堤是经过了历练的。而赵疆这几年大多在外,回来的日子屈指可数,这一次更是一回来便是一叠事跟着一叠事,哪有空闲去和铁卫们摔跤玩。

但就凭镇北王和世子棺前的北胡脑袋,以青年武士为首的一部分铁卫已经听命于他。

“就算他没历练过,可他也上过战场了——”青年武士争道。

邓瑾打断他:“他上战场的时候才十二岁!他干什么都是觉得好玩!要不是王爷和世子护着——”

他弟弟的声音跟着大起来,“是,赵疆十二岁的时候是上战场去玩的,上个月呢?他带着一队人摘回了北胡右将军的脑袋!你觉得这也是去玩吗?!”

邓瑾皱眉,“他孤军深入,毫无支援,为情绪左右妄动军力,若不是他重伤回来,本该军法处置。”他看着弟弟脸上越来越不服气的神情,胸中的怒火也愈燃愈旺,“他根本就没有脑子!”

他弟弟毫不示弱地顶了回去:“王爷世子九泉之下只会欣慰!你不敢妄动,你老谋深算,你沉着冷静——说到底你就是嫉妒他!”

“邓瑜!”

年轻的将军猛地站起身来,气得胸膛起伏不已。

他弟弟也站起来,朝着邓瑾躬身一礼,“我还要收拾行装,明日随队出发。兄长歇着吧。”

说罢转身就走。

邓瑾咬牙,后腮帮子的肌肉都绷出一个鼓包来。

“啪嚓”一声,茶杯硬生生被他一手捏碎。

***

“他说我没有脑子?”赵疆坐在书房里,听着暗卫回报,笑了。

这笑意里带着三分怒气,他喝了口冷茶消火。

“他邓瑾就是心眼子太多。”

上辈子这一点芥蒂一直延伸到赵疆登基之后。虽然邓瑾在他夺得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战功,但赵疆只给了个不高不低的军职给他,开国功臣里邓瑾可以说是什么加封也没有。

后来赵琰叛国,北胡入侵,邓瑾战死。

那点心眼子屁用没有,还是被他赵疆给坑了。

虽然这辈子邓瑾还是令人讨厌,但是他赵疆亏欠人家,这背后逾矩的账就先勾了。

“叫邓瑜过来。”他吩咐道。

影卫隐去,外头的下人很快便通传,邓瑜来了。

“生什么气呢?”赵疆当头就问。

邓瑜一愣,低声道:“属下并未生气。”

他比赵疆小上一岁,但生得高大雄壮,在赵疆面前显得十分沉稳老练。

赵疆盯着他看,很难想象邓瑜为了他,在兄长面前像个小孩儿似的争辩的模样。

他忍不住就笑了。

“明日启程,你哥哥会来送行。”他道。

“你们兄弟这一分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别生着气走。”

邓瑜不傻,立刻单膝跪地——他知道,赵疆既说这话,就是已经知道了他和邓瑾之间发生的谈话。

但他也不够聪明,跪下之后就只会沉默——他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开脱,还是求情。

然而赵疆道:“所以你去和你哥哥道个歉。”

邓瑜的眼立刻瞪大了。这一刻他看起来不那么成熟沉稳了,甚至有些冒傻气。

一想到和兄长争辩的内容,他又不服起来,“属下不愿。”

赵疆摸摸下巴。

这果然是个倔头。

——上辈子他知道邓瑜这个名字,还是在他死后。

大将邓瑾的亲弟弟,隐姓埋名加入了铁卫,是最早跟随赵疆上京的那一批。赵疆在京中暗中活动,被郭琨的人盯上,他被当做赵疆的心腹,下了诏狱。

熬遍酷刑,这倔头死活不说一句话。

他是被郭琨折磨死的第三名铁卫,也是被折磨得最惨的一个。以至于多年后邓瑾问赵疆他弟弟何在的时候,赵疆甚至拿不出一根骨头来给他。

如果不是旁人拉着,赵疆的下巴恐怕都要被邓瑾打碎。

后来赵疆将郭琨千刀万剐,可欠邓瑾邓瑜兄弟的账却还不清楚。

赵疆把邓瑜从地上拉起来,塞了一盏冷茶给他。

“喝。”

邓瑜呆愣愣地遵命,咕咚咕咚地把冷茶喝了。

“消气了吧?”赵疆笑道:“你去道歉,我封你做铁卫头领。”

邓瑜虽还没理清这里面的关系,眼睛却缓缓地亮起来。

赵疆朝他眨眨眼睛,竟有几分惊悚的俏皮:“我们走了,北地军防还要靠你兄长。你替我哄一哄他,就是大功一件。”

邓瑜立刻屈服了。

呜呜呜宝宝们光收藏不评论,我要闹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 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