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太女 > 第7章 第七章

太女 第7章 第七章

作者:清淮晓色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6 23:09:28 来源:文学城

礼王妃的贤孝德行,向来在京城中很有名气。

她认真经营自己的声名,一举一动从不逾矩,活脱脱便是南方世家最为推崇的女子典范。

然而这一刻,她像只母兽般扑上去,紧紧攥着太后领口衣襟,眼底恨意难掩:“你害死景宜也就算了,你还要害我的儿女!老而不死是为贼,郑芙蕖,你怎么不早些死了!”

床榻不远处,皇帝忽然发出一声极轻的讽笑。

——礼王妃的那句话,出自《论语·宪问》篇,整句话是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这句话的意思是,年幼时不讲孝悌,长大后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年老无德而不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前贤这句话,活生生便是对太后一生的写照。

皇帝的讽笑一闪而逝,转瞬间便已敛没。

此刻殿内绝大部分人惊慌失措,郑嬷嬷连滚带爬地撑起身体,死命拉扯礼王妃:“王妃不可,太后实是一片怜爱子孙之心!”

郑嬷嬷虽然忠心耿耿,但脑子实在有限,这句话已经犯了大忌——如果太后纵容礼王世子谋逆是一片怜爱子孙之心,那她又把皇帝放在哪里?

殿内人人屏气息声,恨不得把头塞进地里。

郑嬷嬷犹自不察,看见太后喘息不止脸色灰白,简直随时都要断气,忧心如焚。先是用力拉扯礼王妃,却因扭了脚起不了身无济于事,又转过头来连连磕头:“圣上,圣上您救救太后,奴婢求您救救太后!”

皇帝八风不动,恍若未闻。

眼看郑嬷嬷又转头看向自己,景昭想了想,觉得自己干站着似乎不好,自觉地移到皇帝身后,假装替皇帝揉肩。

皇帝皱眉回首,景昭低头装死。

皇帝不再理会景昭,却也没令她站到一边去,景昭于是继续站在皇帝背后,乍一看仿佛很忙。

承侍女官连忙又在心里记下,皇太女‘慈孝发于自然’,时刻关心圣体,实在是一等一的贤孝,堪为天下人典范。

郑嬷嬷见哭泣恳求无用,衔恨转身,又去拼命拉扯礼王妃:“当年太后金口玉言定下王妃,她待你不薄!”

床前乱成一团,殿内鸦雀无声,唯有郑嬷嬷的声音撕心裂肺。

殿门处,礼王世子早已缩成一团,像只鹌鹑般将头脸紧紧贴在地上,全身发抖惊慌失措。

反倒是云华郡主尚有几分胆色,厉声喝道:“阿娘住手!祖母待我们不薄,你怎能伤及祖母。”

事实上,很难分辨云华郡主的话究竟是出自一片纯然孝意,还是因为太后活着对她们更有利。但她显然年轻识浅,这句话喊出口,非但没能喝住礼王妃,反倒有如煽风点火般激起了礼王妃满腔愤恨。

“不薄。”礼王妃骤然松手,面色涨红的太后重重摔回床榻,发出惊天动地的剧咳,“哈,哈,待我不薄,待我们不薄。”

她不知是在回应郑嬷嬷,还是在回应云华郡主,语调蓦然转为尖锐:“不薄?太后娘娘,您是不是太后当得久了,忘记我是文庄皇后做主迎进门,低配给景氏幼子的弘农王氏女,不是您郑太后金口玉言赐婚的礼王妃。”

数十年前齐朝尚在时,南北士族坐大,北方以颍川穆、弘农王、谯国郑、汲郡梁四姓为贵,南方与之对应的顶级门楣则是吴郡沈、江宁裴、江宁景、竟陵杨。

南方士族尤重嫡庶,且又与前朝不同——自嫡长子以下,其余众子礼法上皆为庶孽。礼王景宜彼时与皇帝虽为同胞所出,但并非嫡长,不能继承家业。太后心爱幼子,见景宜不耐俗务,想为他择选一位门楣相当又嫁妆丰厚的名门贵女,一眼挑中了弘农王氏的嫡长女王文姬。

弘农王氏属北方士族,首重门楣,倒不如南方士族这般看重嫡庶。但自家女儿择婿,自然要挺直腰板,绝不能显得太好说话,白白放低身段。很是拿捏了一番架势,文庄皇后彼时还是景氏的当家老夫人,亲自多番致信,才算磨得弘农王氏点头嫁女。

“太后娘娘,您当年千方百计恳求文庄皇后,硬要为景宜求娶我,不就是看重我极受父母疼爱么。”礼王妃冷笑,“我为王氏女十七年,景氏妇十七年,难道前面那十七年都不作数?伪朝慕容氏作乱,杀我王氏子弟近百,致使王氏没落,你便立刻换了一幅嘴脸,若不是我生有儿女、谦卑侍奉,只怕日子还要难过千百倍。”

“我父母兄长,乃至隔房姐妹,无一不融洽亲近。如今我母亲过世,老父年届七十,兄长姐妹侥幸在祸事中保全,已经是天大的幸事。我若再附从你们作乱,致使满门罹难,九泉之下亦无颜面见父母。”

她背过身来望着儿女的方向,长声惨笑:“要怨恨就怨恨吧,上行下效而已。谁说做娘的便要为了儿女不顾一切,太后能狠下心杀害亲子,只顾着出文庄皇后那口气,我为什么不能为了自己的父母亲眷,舍下自己的儿女。”

景昭下意识地替皇帝捏了捏肩,不知是不是捏错了穴位,皇帝微微皱眉,抬袖挥开。

云华郡主语塞,不知怎么的,忽然泪水盈满眼眶,嘴唇翕动两下,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你们自幼读书,却没学全吗?”礼王妃凄声道,“只读过《庄宗本纪》,没读过《尚允传》么?”

礼王妃援引的两篇文章,都出自《晋书》。前者记载了晋庄宗在南书房杀死兄长德宗皇帝后,仅凭四十名禁卫出其不意冲杀入皇宫正殿,自己为自己拟旨传位登基,神奇地篡位成功。

《尚允传》则是晋代名将尚允的列传,这位名将成名一战,是平息英王之乱——英王乃皇帝的第三子,毒杀皇帝意图夺位,然而毒杀皇帝之后,非但没能成功坐稳皇位,反而立刻成为众矢之的。众宗室一拥而上,打着为皇帝报仇的大旗,先砍死了英王,然后八方混战搅得朝野动荡,直到尚允平定动乱。

礼王妃读史不多,却也知道晋庄宗弑兄夺位,必定是事先做了万全准备,史书上只写了四十名禁卫,背地里只怕满朝文武都倒向了庄宗。而她的愚蠢儿女,自以为拉拢收买了八十多名禁卫,是庄宗两倍,又有太后坐镇,就是稳操胜券。

在她看来,自己这双儿女绝无成事之机,哪怕侥幸成事,也是英王的下场。

然而儿女不听劝告,被至高无上的皇权迷了双眼。礼王妃走投无路,只能抢先密告皇帝。

“再者。”礼王妃搡了一把郑嬷嬷,再度用力扯住太后的衣襟,“太后娘娘,您真是好算计啊。建元五年,你赔上了景宜的性命,让我的孩子们没了父亲。此后五年间你什么都没干,等到自己快死了,才怂恿我这对蠢笨儿女犯下大罪,这是什么意思。”

“你是太后,是皇帝的母亲,孝道二字便是天然的护身符,景宜凄惨万分地死了,你却只是在金碧辉煌的华阳宫里幽居了五年。即使是这点代价,你也不想再付第二次,直到自己马上要断气,才敢借机行事。”

郑嬷嬷脚腕扭伤,一时间爬不起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太后被紧紧攥着领口。

窒息疼痛还是其次,太后怒极,张口哇的一声,呕出一口血来。

血沫溅在礼王妃衣襟上,有点恶心。

礼王妃却并不在意,反而更加逼近:“你死的轻巧,代价要我的孩子来付!”

“父母爱子,为之计深远。你倒是好,一死了之,遗祸难消。”礼王妃恨声说道,“你诱骗煜儿和云华,说什么你死了圣上留不下他们,说什么皇帝死了太后出言立储便是正统,当年你也是拿这一套来哄骗景宜的,仗着天子之母的身份,妄图左右立储,结果就是害死了你儿子,又要害你孙子孙女。”

她忽然诡异地笑起来:“你以为我不知道么,你痛恨文庄皇后,所以迁怒文庄皇后抚养长大的圣上——可我看文庄皇后打压你,不许你亲自养育长子,不许你接手景氏治家的权力,是很明智的。你教出景宜这个不自量力的蠢货,误了我半生,又要弄乱朝纲,胡乱左右立储——文庄皇后在天有灵,怎么没降下天雷将你劈做齑粉!”

她本来纤细柔弱,但恨怒难消之下,竟然不知怎么爆发出极大的力量,握住太后领口,猛地向床柱间撞去。

“够了。”

景昭终于开口。

历朝历代所推崇的,无非忠孝二字。太后固然可恶,但如果放任礼王妃公然殴击太后,未免太过难看。

皇太女玉口既启,原本木雕泥塑的宫人们立刻一拥而上,拦阻住情绪激动的礼王妃。

郑嬷嬷不要命地扑上去护住太后,却被几名宫人按住。

皇帝抬起眼来,不轻不重地瞟了一眼,梁观己立刻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冒出来:“请圣上、殿下移驾。”

又过去对礼王妃说:“王妃,您请到偏殿洗把脸,醒醒神吧,等您做好了决定,奴婢为您通传。”

大悲大怒之后情绪散去,礼王妃愣愣跌坐于地。

景昭跟随在皇帝身后,踏出乌烟瘴气的寝殿。

殿外的雨渐渐小了,细密雨声敲打在檐角廊前,飞溅起一串串水花,在夜色里映着灯火,很是好看。

宫人们撑起两把伞,正欲举到皇帝与太女头顶。景昭头也不回,向后伸出手,宫人立刻知机地奉上一把撑开的大伞。

她举起伞,举到皇帝头顶。

几点细雨打在伞的边缘,又沿着伞骨淌下来,皇帝微微侧首,瞥见滴落的雨水离景昭衣摆只有寸余,隔着袖子握住景昭手臂,将她往身边拉了拉。

父女二人离得很近,静静走着。

即将走出宫院时,身后的寝殿内忽然变得极为喧嚣。下一刻哭声乍起,如同平地惊雷。

梁观己急奔出来,冲进雨里,满脸不知是雨是泪,干嚎一声:“太后殿下薨逝——”

“太后殿下薨逝——”

“太后殿下薨逝——”

宫人们扬声呼喊,声浪一浪接着一浪传向远方。

哭声连绵不绝,渐渐四散开来,向着整座皇宫蔓延而去。

慈孝发于自然——《赞述太子赋》

本文架空,宫殿官制地理局势礼制大乱炖,大家不要考究,鞠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第七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