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温笛用几根削得光滑的木签子当发簪,三两下便将长发松松挽起,固定成一个随性但不失美感的发髻。
她的容貌本来就和西方人截然不同,乌黑笔直的头发,再加上被她努力还原过的汉服造型——对于古希腊人而言,像她这样打扮和长相的人,是全然陌生的。
“真漂亮呀,温笛。”梅丽莎阿姨端详着她,眼中满是欣赏,“快过来吃饭吧。”
“来了!”
用餐之前,梅丽莎会带着温笛一起对院子内的灶神赫斯缇雅进行供奉。
梅丽莎向灶膛中那被白灰包裹着的热木炭里滴了几滴葡萄酒液,又撒下一小撮面包碎屑,两人齐声低语:“伟大的赫斯缇雅,感谢你守护我们的家,请继续赐予我们温暖和食物。”
这堆白灰就象征着灶神赫斯缇雅,因为它们可以让木炭保温,使得火种得以留存。
温笛喝了一口兑过水的葡萄酒——一份酒兑三份水,这是古希腊人所认为的文明的象征,用这个习惯将自己与其他饮用纯酒的野蛮人区分开来。
古希腊的饮食非常一言难尽。
如果温笛是一个健身人士,那么她一定会爱死这种代表着健康长寿、多鱼少肉的地中海饮食习惯的——橄榄油、葡萄酒、大麦面包还有无花果。
可惜温笛只是一个耽于口腹之欲的人,面对这些,内心总忍不住悄悄叹气。
“每次看到你用灵巧的双手使用这个叫做‘筷子’的东西,我都觉得有趣极了。”梅丽莎一边说,一边用面包蘸着汤送入口中,汤汁流到了她手上,于是她又用另一小块面包擦拭手指。
温笛没有和梅丽莎说的是,她也觉得古希腊人真是太有意思了!
在她的认知中,面包只能作为一种食物——但古希腊人竟然能把这种大麦面包当作勺子和纸巾,又能用面包舀汤、又能用面包擦手。
手指被梅丽莎用面包擦干净以后,这块面包就被她丢给了她们养的、那只总是在地里滚得脏兮兮的白色小狗,点点。
点点叼着面包快乐地跑开了。
点点是他们在来到雅典城以后养的一条看门狗,一个年老的妇人和一个异域长相的年轻女性住在一起,总得多一份警觉。
她们之所以选择住在雅典城内,也是因为这里有卫兵定期巡逻,能让人稍感安心。
“那么我先走了,梅丽莎阿姨。”用餐完毕,温笛提着自己的道具,向梅丽莎告别。
“一路平安,温笛。”
一出门,抬头就能看到雅典城最高处的卫城,还有巍然矗立的帕特农神庙——那是属于雅典娜的圣殿。
从家里到市中心的广场,需要走一段上坡路。雅典的山地丘陵地貌,让从小到大都在东北平原生活的温笛充满探索**。
一般来说,温笛一周甚至两周才去一次广场。剩余的时间里,她需要早起练习长跑——为了参加赫拉运动会;或者为了下一次的表演进行构思或者练习。
当然,她这样做,最大的考量是不愿过于引人注目。
在原先的城邦里,温笛曾因那神迹一般的出现方式、众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神奇魔术,加上一点难以否认的虚荣心,名声大噪,收获了无数的目光与议论。
然而有一天,梅丽莎阿姨却在人群散去时特意前来劝她,提醒她不要如此高调,并给她讲了吹笛人马耳叙阿斯的故事,担心她的才华会触怒某位天神。
“你可要留意马耳叙阿斯的故事带来的警示,不要重蹈覆辙,当心引来神的刁难。”
智慧女神雅典娜曾经做了一支鹿骨长笛,当她在宴会上吹奏起这个神奇的乐器时,众神都听得如痴如醉——唯有天后赫拉和美神阿芙洛狄忒在一旁捂嘴偷笑。
这让明眸的女神大感不解。
于是她独自一人在水潭边吹奏起长笛,这才发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竟是如此滑稽:吹笛人的两颊高高鼓起,还带着用力过猛的红晕。
雅典娜一气之下就把笛子扔掉,并诅咒捡到笛子的人不得好死。
而马耳叙阿斯,酒神的侍从,就是那个捡到笛子的倒霉蛋。
当马耳叙阿斯捡起长笛,奏出美妙的旋律时,听众们纷纷称赞这是连阿波罗都演奏不出的动人乐曲。
对于这些夸奖,马耳叙阿斯欣然接受。
司掌音乐的阿波罗听说后,立刻向这位萨提尔①发起了挑战。
天上的九位缪斯女神作为评审,而双方却战成了平局。但是阿波罗以“长笛无法一边吹奏一边唱歌”作为理由,让马耳叙阿斯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长笛不如阿波罗的里拉琴。
最后,阿波罗降下惩罚,将马耳叙阿斯的皮剥下,钉在了树上。
温笛初次听梅丽莎阿姨说起这个故事时,惊得下巴都掉地上了:“怎么这么玩不起啊?”
梅丽莎的表情依旧很严肃,她忧心忡忡地告诉温笛:“有些人或许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又或许认为你是神使,并不忌惮这些——但是你自己要心里有数,不能和这位萨提尔一样,稀里糊涂就送了性命呀。”
或许是怕温笛不相信,梅丽莎又和她说起一个叫做弥达斯的国王的故事:
同样也是阿波罗和牧神潘比赛音乐,听众们都认为是阿波罗的技艺更为高超,但只有国王弥达斯持反对意见。于是阿波罗揪住了他的双耳向上一提,国王的耳朵就这么变成了驴耳朵。
这类传说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天神主动挑战人类,而获胜者又往往是人类一方。这让神恼羞成怒,降下神罚,显得这些神相当之爱面子且小心眼。
温笛决定活得低调一些,再也不装自己是神秘来客了。
于是她离开了原先把自己的出现当作神迹的城邦,带着梅丽莎阿姨到了更加包容的雅典城。
-*-
温笛的手里有三副扑克牌——在她穿越过来的时候,除了那一身冥月女神赫卡忒的行头以外,唯一随身带来的家当。
扑克牌,可以说是西洋魔术师一生的伙伴。就好比烘焙爱好者喜欢收集各种模具一样,作为一个魔术师,温笛也对各式扑克情有独钟。
这些扑克也是以希腊神话作为主题设计的,原先是要在表演结束之后当作周边进行售卖,所以温笛对牌组的设计也有所了解:
大小鬼牌上面绘有宙斯赫拉,在剩余的13张里,从A到10分别是剩下的10位主神;从J、Q、K则分别是酒神、冥王和冥后。
大小鬼牌上的宙斯赫拉不必多说,是当之无愧的两大主神。
剩下的10位主神却有着不同的说法了:
最开始的12主神,有六男六女:宙斯、赫拉、海神波塞冬、农神德墨忒尔、智慧神雅典娜、光明神阿波罗、狩猎神阿尔忒弥斯、战神阿瑞斯、美神阿芙洛狄忒、火神赫菲斯托斯、神使赫尔墨斯,以及灶神赫斯缇雅。
后来,随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实力日益增强,他得以竞争主神的位置。
灶神赫斯缇雅并不愿意看到奥林匹斯山上掀起无端的纷争,于是主动让出了自己的主神之位——因为她相信人间的万家灯火与炊烟都是由她灶神守护,无论自己是否为主神,她都会有无数的供奉与信仰。
温笛手上的扑克牌之所以如此排序,想表达的就是灶神此刻仍在12大主神之列、酒神与冥王冥后紧随其后,有了隐隐约约的较量感。
手上拿的是神话主题的扑克牌,那可真是帮了大忙了。
毕竟温笛总不可能在表演之前,还要花好长一段时间介绍什么是阿拉伯数字——此时的希腊人用的还是希腊本土的记数法,数字的写法非常冗长复杂。
如果当时她的口袋里揣着是一副普通扑克牌的话,就无法进行牌类魔术,这等于硬生生断掉她作为魔术师的一只胳膊。
但是这副牌就没有这种烦恼。
毕竟她可以用“红桃雅典娜”来代替“红桃3”、“方片阿波罗”代替“方片4”。
一开始,温笛只是坐下来,静静地把牌划成一道流畅的弧形,展示在桌面上。
路人立刻被牌面上精美细腻、栩栩如生的神像绘画震慑住了。他们纷纷围上来,追问这都是从何而来的。
在这个连纸张都尚未诞生的时代,从来没有人敢于想象,只能应用在墙壁和木板上的绘画艺术竟然可以有这样精致小巧的载体,还如此细致生动、惟妙惟肖。
温笛只好谎称这是在港口上遇到了一位神秘商人,她也是从商人手中购入的。
等人们认识了这个叫做“扑克牌”的东西,知道上面绘制了4种标志和13位神明、一共有52张牌(前提是除开大小鬼牌)以后,温笛才开始表演起魔术。
这又让围观的人群发出此起彼伏的赞叹声。
-*-
在广场找了一处空地,温笛支起了她找工匠订做的木桌木椅。之后,她又在桌子上摊开了一张染成黑色的静音垫。
这张垫子,这是她麻烦梅丽莎阿姨用羊毛和亚麻布做出来的。
温笛还用小刷子细细地刷出来一层厚实的绒毛,再修剪齐平——一块静音垫对魔术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在表演牌类魔术时,静音垫可以增加对纸牌的摩擦力,魔术师就不至于在拿牌的时候总有一张被桌子吸住留在上面——那样显得十分狼狈、不够优雅流畅;
而在硬币类魔术中,静音垫可以吸收声音,避免让声音暴露出魔术师假拿假放的动作,让魔术穿帮。
“是那个魔术师!她又来了!”
一旦到了自己最为热爱的魔术舞台之上,所有的目光,便只为她一个人凝聚!
温笛利落抬手,她仿若音乐指挥家,做了一个干净利落的“收声”的动作。
人们只见这个穿着异邦服饰的女孩子眉头微皱、双眼禁闭,摆出一副侧耳倾听的样子,好像是这些声音干扰到她聆听神启一般。
围观的人群顿时像被施加了噤声魔法一样闭上了嘴巴。
接着,这位魔术师睁开眼,同时缓缓张开双手,向观众们表示她的手中没有任何的东西。
她的双手的十指如蝶翻飞,缓缓凑近了自己的嘴巴,紧接着调皮一笑。
她从嘴里吐出了一大堆扑克牌。
①撒提尔,半羊人造型,酒神的侍从。
虽然我引用了这些故事,但是并没有要黑谁的意思(叠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魔术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