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她与星河皆凛冽:靠山村女战神手札 > 第65章 铁血织机

告示贴在“沈氏靠山棉纺织坊”的朱漆大门旁的布告栏上。

墨迹未干,在微凉的空气中散发着新鲜的气息。

很快,布告栏前就聚拢了人群。

识字的人高声念着“限购”、“三倍市价”……

嗡嗡的议论声如同水入滚油般炸开。

“一丈?一丈够做啥?塞牙缝都不够!”

一个穿着半旧夹袄的汉子涨红了脸,指着告示嚷嚷,“往年冻得熬不住,今年好不容易盼着点便宜厚实布,咋又卡脖子了?”

旁边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怯怯地插嘴:“东家…东家不是一直卖便宜布救命的么?这…这是为啥啊?”她怀里的孩子小脸冻得发青,小手紧紧抓着母亲单薄的衣襟。

“为啥?”

一个穿着体面些、眼神却有些闪烁的中年人冷哼一声,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周围人听见,“还不是为了抬价!奇货可居!什么限购,糊弄鬼呢!等着吧,过两天,黑市上的价,能翻到天上去!”

不满和猜疑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

有人愤愤不平地咒骂,有人唉声叹气,也有人眼神游移,似乎在打着什么主意。

也有人说:“分月分开买,到冬天也是将将够一家人的。”

织坊对面茶楼的二楼雅间,窗户开着一道细缝。

一个穿着酱紫色团花绸缎直裰、保养得宜的五十多岁男人端坐在窗边,慢条斯理地撇着茶沫。

正是隆昌号的大掌柜,周世安。

他身后垂手立着一个精悍的随从。

“平价限购…匠户迁入内坊…”

周世安放下茶盏,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精光。

“这位沈东家,年纪轻轻,手腕倒是硬得很,滴水不漏啊。”

他微微侧头,“混子那边,又废了?”

随从低声道:“是。昨夜他带人想摸进匠户住的偏院,被巡夜的撞个正着。沈厌那混不吝亲自带人堵的,下手黑,刀疤脸一条胳膊当场就折了,鬼哭狼嚎,沈厌直接把他扒光了捆在坊市口的拴马桩上冻了半宿,天亮才被他的狐朋狗友抬走。现在成了全城的笑柄,彻底废了。”

周世安嘴角扯出一丝极淡的、冰冷的弧度。

“废物利用罢了,本就是投石问路。沈厌…哼,倒成了她手里一把趁手的刀。”

他端起茶,又抿了一口,目光再次投向织坊大门前骚动的人群,“这女人,不是图财。她图的,更大。这织机,怕是不好硬啃了。”

冬日的阳光带着惨淡的白,斜斜照在肃杀的北地官道上。

一辆装饰简朴却透着官家威仪的马车,在两列神情肃穆、腰挎长刀的护卫簇拥下,碾过冻得硬邦邦的路面,稳稳停在云舒织坊气派的大门前。车帘掀开,一位身着正六品文官鸂鶒补服的中年男子弯腰下车。他面容清癯,三缕长须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看似平和,深处却带着一种久居人上的审视与不容置疑的威仪。

此人正是工部虞衡清吏司员外郎,洪启元。

洪启元负手而立,目光缓缓扫过织坊高耸的院墙和忙碌进出的运布车队,最后落在闻讯快步迎出的凌战和沈厌身上。他嘴角牵起一丝恰到好处的、代表朝廷嘉许的温和笑意。

“沈东家,凌娘子,不必多礼。”

洪启元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盖过了织坊的喧嚣,带着天然的权威感。

“本官奉工部堂谕,特为尔等改良织机、惠泽桑梓之功而来。此乃利国利民之善举,朝廷闻之,甚慰。”

一番冠冕堂皇的场面话后,洪启元被引入织坊正堂。

分宾主落座,香茗奉上。

洪启元并未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

“凌东家巧思,造此神工之器,解万民冻馁之苦,功在社稷。然,一隅之利,终不如泽被天下。工部之意,欲集天下良工巧匠,于京城设‘织造精研院’,广传此机妙法,使我大胤百姓,无论南北,皆得此厚泽庇佑。此乃千秋功业,凌娘子意下如何?”

他端起茶盏。

目光看似随意地落在凌战脸上,等待着预料之中的感激涕零和欣然献上。

正堂内一时寂静无声。

沈厌站在凌战侧后方,脸上惯常的嬉笑早已收起。

眼神沉稳,只余下一种近乎冷漠的警惕。

目光如细针般落在洪启元看似温和的脸上,捕捉着对方每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

他垂在身侧的手指,几不可察地微微屈起。

凌战端坐主位。

听完洪启元一番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泽被天下”之论,脸上没有丝毫动容。她甚至没有去看洪启元,目光平静地落在自己面前那杯袅袅冒着热气的茶水上。

“洪大人。”

凌战的声音响起,不高,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金属质感,“此织机,乃靠山棉坊安身立命、活命济人之根本。图纸、匠人、核心机括,概不外传。”

洪启元端着茶盏的手,猛地一顿。

脸上那层温和的笑意,瞬间僵住,随即寸寸剥落。

他缓缓放下茶盏,杯底与桌面轻轻一碰,发出清脆却刺耳的“咔哒”声。

他抬眼,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鹰隼,直刺凌战。

方才的平和荡然无存。

只剩下属于上位者的冰冷威压和一丝被冒犯的愠怒,沉沉地压了下来。

“沈东家,”洪启元转向沈厌,“心怀天下,方为大善。你这般敝帚自珍,将利国利民之器据为己有,岂非……目光短浅,有负皇恩?”

“皇恩”二字,被他咬得极重,带着森然的威胁。

沈厌这次胆子骤然变大,直接就来了个嗤之以鼻。

凌战微微前倾身体,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声音依旧平稳:“心怀天下者,更要手握利刃。利刃若失,何谈庇护?洪大人,靠山棉坊的根,扎在这里。织机在,根便在。织机若离了根……”

她顿了一下,语气斩钉截铁,“恕难从命。”

“砰!”

洪启元的手掌重重拍在身旁的黄花梨木茶几上。

那杯刚放下的热茶猛地跳起,滚烫的茶水泼溅出来,在光洁的几面上蜿蜒流淌,冒着热气。

“好!好一个‘恕难从命’!”

洪启元怒极反笑。

霍然起身,官袍的下摆带起一阵冷风,“凌娘子,好自为之!莫要因一己之私,误了前程!”

他最后剜了凌战一眼,那眼神阴鸷得如同淬毒的匕首,随即拂袖转身。

头也不回地大步向外走去,官靴踏地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沉重而愤怒。

护卫们立刻跟上。

一阵甲胄摩擦的冰冷声响后,正堂内只剩下凌战、沈厌,以及几上那滩渐渐冷却的残茶。

沈厌看着洪启元怒气冲冲离去的背影,低声问:“这梁子,算是结死了?”

“不必管他,军需最重。”

凌战的目光落在泼洒的茶水上,“刀已出鞘,只看何时落下。”

凛冬已过,雁门关外的风依然呼啸着席卷过大地,视野一片混沌。

墙头的戍卒裹着破旧的棉袄,蜷缩在背风的垛口后,雪雨混合的冷,更是难挨。

“头儿…撑…撑不住了…”

一个年轻的兵卒声音打着颤,带着哭腔,可那薄薄的、早已板结发硬的旧棉絮根本挡不住这无孔不入冰雨侵蚀。他旁边的老兵,脸上密布着深紫色的冻疮,有的已经溃烂流脓,眼神浑浊,嘴唇翕动着,却发不出像样的声音。

守备将军王振裹着一件还算厚实的旧皮裘,站在堡顶,脸色比天色更阴沉。

他望着关墙下,几个军士正用铁钎和棍棒,费力地撬开一堆被冻得硬邦邦的“东西”——那是昨夜值守时被活活冻毙的士卒,尸体像冰雕一样和地面冻结在一起。

减员!又是减员!非战之损,像钝刀子割肉,一点点放干了这支边军的血!

就在这绝望的阴霾几乎要将整座关隘压垮时,关内方向,一队长长的骡马队,在冰雨中顽强地露出了身影。押车的不是寻常民夫,而是几十个穿着统一厚实棉袄、腰挎短刀的彪悍汉子。

“王将军!靠山棉坊沈东家,军需棉衣到!”

领队的头声音吼得嘶哑,却带着一股子斩钉截铁的劲头。

沉重的木箱被迅速卸下,撬开。

没有预想中蓬松的棉絮。

映入王振和周围军士眼帘的,是整整齐齐码放着的、颜色深灰、表面却密布着无数细小铜钉、看起来异常厚实沉重的“甲片”!

王振眉头紧锁,大步上前,抓起一件。

入手沉甸甸的,远比普通棉衣重得多。

触感硬挺坚韧,绝非柔软棉絮。

他粗糙的手指用力捻过表面,那些细密的铜钉硌着指腹。

他猛地抽出腰间佩刀,对着这件奇怪的“棉衣”狠狠斜劈下去!

“嗤啦——!”

一声令人牙酸的摩擦撕裂声响起。刀刃并未如预想般轻易破开棉布,反而在深灰色的致密布面上艰难地犁开了一道不算太深的口子,露出了里面层层叠叠、被压得极为紧实的雪白棉絮!棉絮被切开处,细密无比,绝非寻常填充。

“这是何物?”王振沉声喝问,眼中惊疑不定。

领队的头抹了一把脸上的冰雨,大声道:“回将军!此乃凌东家特制的‘棉甲’!外层是浸透桐油、反复捶打密实的厚棉布,刀砍难透!内里是纳得密密实实的御寒棉!凌东家说了,按《武备志》古法,‘每方寸纳棉八十层’!特意加了铜钉固型增韧,专为咱边军兄弟抗这鬼天气和鞑子的箭矢打的!”

王振瞳孔骤缩。

他猛地回身,对身后亲兵吼道:“拿水来!”

一桶冰冷的雪水被泼在一块棉甲上。

只见水珠迅速在致密的布面上凝聚滚落,竟未能快速浸入!

王振又抓起一把冰雪。

用力按在棉甲表面,半晌后移开,只见接触面只有一点湿痕,内里依旧干爽!

“好!好!好!”王振连吼三声。

脸上的阴霾被狂喜和一种绝处逢生的狠厉所取代。

“快!分发下去!优先今夜当值的兄弟!快!”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