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她与星河皆凛冽:靠山村女战神手札 > 第182章 风起

立在群臣之首的霍英,脸色铁青。

霍家本欲借此更进一步,此刻见皇帝如此儿戏般地践踏规则,心中惊怒交加。

这简直是在公然打所有世家的脸!

“陛下!”

霍英忍不住出声,语气带着压抑的怒火,“此事关乎国本,岂可如此儿戏!遴选淑女入宫,乃为延绵皇嗣,稳固国朝根基,陛下岂能因个人好恶,轻率指婚,寒了臣子之心?!”

卫烬的目光倏地扫向他,那目光里没有了刚才的懒散戏谑,只剩下冰冷的审视和一丝玩味。

“霍爱卿这是在教朕做事?”

他慢悠悠地问,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一点,“说起‘臣子之心’,朕倒想起一事。”他目光转向户部队列的方向,虽然霍明光今日告假未至,但他的声音依旧清晰地传遍大殿。

“朕记得,户部郎中霍珩,是霍爱卿的族侄吧?几年前,他还在青州临山县那个叫…靠山村的地方,做个七品县令?”

霍英心中猛地一咯噔,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他。

卫烬仿佛在回忆,语气平淡却带着无形的压力:“这才几年功夫?朕翻看吏部考功记录,霍郎中可是青云直上,从七品县令一路升迁,如今已是户部四品的实权郎中了。这般升迁速度,在我朝可不多见。”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实质般压在霍英身上。

“霍爱卿,您身为长辈,又同在朝为官,想必对您这族侄的卓著政绩了如指掌。不妨就在这朝堂之上,说与朕和诸位同僚听听?也让大家都看看,我大胤朝的能臣干吏是何等模样,嗯?”

——轰!

这番话如同惊雷,猛地炸响在霍英耳边,甚至盖过了刚才选秀风波带来的愤怒!

霍珩!那个不成器的东西!他的升迁怎么来的,别人不清楚,卫烬能不清楚?!当年在临山县,霍珩与帝后有过节,甚至间接导致了匠户的悲剧。他后来的升迁,固然有霍家运作的成分,但很大程度上是吃了凌战推广高产作物、兼种高产棉、平抑粮种政策的红利!

那些“政绩”,不过是恰逢其会,站在了风口上!

卫烬此刻旧事重提,哪是真的要听政绩?

这是在用最云淡风轻的方式,揭霍家的老底,点醒霍英:你们霍家屁股底下也不干净!你们推荐的人是怎么上来的,朕一清二楚!再敢在选秀的事上聒噪,朕不介意把陈年旧账翻出来,好好算一算!

霍英瞬间静了下来。

他想起了姜家的下场。

皇帝登基之初,看似什么都没做,却四两拨千斤,让盘根错节的姜家迅速失势,连姜太妃都被送进了皇家庵堂“颐养天年”。如今是霍太妃(太皇太后)当家,霍家看似风光无两,但皇帝若真想动霍家,手段定然层出不穷!

他现在不敢明着来,但暗得未必不行。

此刻皇帝没有深究霍珩升迁的细节,已是给了霍家天大的面子!

若再纠缠选秀之事…

霍英猛地低下头,声音干涩发紧:“陛下…陛下所言甚是。霍珩…族侄确需历练。老臣…老臣失察。选秀之事,陛下乾纲独断,自有圣裁,老臣…并无异议。”

他几乎是咬着牙说完这番话,每一个字都带着屈辱的重量。

卫烬看着他瞬间萎靡下去的气势,唇角那丝冰冷的弧度更深了些,这才懒洋洋地收回目光,仿佛只是随口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退朝。”他懒得再看他们一眼,起身,自己直接宣布完,拂袖而去。

留下满殿神色各异、惊疑不定的朝臣。

皇帝轻飘飘几句话,不仅堵住了霍家的嘴,更是在所有世家心头敲响了一记警钟。

这个起于微式,没有任何根基的年轻皇帝,到底哪里来的底气?!

英武大帝的嫡长孙!骨子里带的吧!

前朝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入后宫。

慈宁宫内,太皇太后捻着佛珠的手顿住了,脸上看不出喜怒。

凌战正坐在下首,逐条看着京郊皇庄新粮种的推广条陈。

殿内熏香袅袅,却驱不散那份无形的紧绷。

“皇帝今日…在朝堂上,很是任性了一番。”

太皇太后缓缓开口,目光落在凌战身上,“选秀之事,乃祖宗家法,关乎皇嗣延绵,岂能如此儿戏?皇后,你可知晓?”

凌战放下茶盏,抬起头,目光平静无波,语气却清晰坚定:“回太皇太后,臣妾以为,选秀之事,初衷本是为陛下择选可心之人,延绵子嗣。若所选非人,令陛下心生厌烦,岂非本末倒置?”

太皇太后眸光一锐:“哦?依皇后之见,该如何?”

“臣妾愚见,”凌战微微垂眸,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真正该由谁來选,不该是礼部,不该是臣妾,更不该是太皇太后和太后娘娘。”

她抬起眼,直视着太皇太后:“该由陛下自己去选。陛下喜欢谁,中意谁,才是最重要的。否则,纵使塞满后宫,不过是多添怨偶,于国于家,有何益处?今日这场闹剧,根源或许正在于此。”

太皇太后凝视她良久,佛珠在指间缓缓转动,最终,只是淡淡说了一句:“皇后倒是…想得开。”

凌战起身,行礼:“臣妾只是希望陛下能舒心些。大司农还有些事情,臣妾告退。”

她退出慈宁宫,背影挺直。

她知道这番话会得罪太皇太后,但她必须说。小石头的话点醒了她,她无法再沉默地看着他被当成一个播种的工具,被无数算计包围。

宫闱深处,消息传递得最快。

霍英下朝后,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在值房内来回踱步。

一个小内侍悄无声息地进来,低声禀报了几句。

霍英脚步猛地一顿:“她真这么说?”

“是,苏秀女确是这般说的…她说,让大人稍安勿躁,陛下…并非是针对霍家,只是…”内侍的声音更低了些,“只是早年习性难改,任性惯了。还说起…说起在青州时,陛下若不成器,惹了祸事,皇后娘娘说打就打,感情也…也并未受影响,反似更亲密些…”

霍英眼中的怒意渐渐被一种狐疑和算计所取代。

说打就打?感情未受影响?

苏婉这话,看似劝慰,实则是在告诉他:皇帝的任性不是第一次,皇后自有手段“管教”,且越管教感情反而越好?这是在暗示他,皇帝的闹腾不必当真,甚至可能是帝后之间的一种…情趣?而他们这些外人,反而成了不必要的担忧?

还是说…另有深意?

霍英眯起了眼,苏婉这个人,他越发看不透了。

她似乎是在安抚霍家,但那话语深处,总透着一股若有若无的、意味不明的凉意。

乾清宫的书房内,药味被淡淡的墨香和檀木气息压下了几分。

连日的风波似乎暂时平息,留下一种疲惫后的短暂宁静。

卫烬披着外袍,坐在窗下的软榻上,凌战则站在一张铺开的巨大舆图前,指尖正点着西北某处。

沈钰走进来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景象。父母之间依旧隔着几步的距离,空气中却不再有前几日那般冰冷尖锐的对峙感,反而流淌着一种共经风浪后、无需多言的默契,尽管这默契之下仍是深可见骨的分歧与伤痛。

“父皇,母亲。”沈钰恭敬行礼。

卫烬抬了抬手,示意他近前。

凌战也从舆图上抬起头,目光温和地落在他身上。

“行囊都打点好了?”凌战先开了口,语气是惯常的冷静,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回母亲,都已备齐。轻车简从,只带两名侍卫,一名书童。”沈钰回答得条理清晰。

卫烬打量着他单薄却挺直的身板,皱了皱眉:“外面不比宫里,更不比翰林院。江湖险恶,人心叵测,遇事…”

“遇事当忍则忍,当断则断,保全自身为要。”沈钰接过了父亲的话,眼神清澈而坚定,“儿臣明白。”

卫烬哼了一声,没再说什么,算是默认了他的准备。

短暂的沉默后,沈钰深吸一口气,目光在父母之间流转了一下,最终先看向了凌战。他知道,有些话,必须在离开前说清楚。这不仅是一次游学,更是一次肩负着沉重疑问的远行。

“母亲,”他开口,声音清朗而沉稳,“儿臣此行,想去亲眼看看,‘山海粟’推广的新粮种,到了各州各县,是否真能尽数入了百姓之口,而非层层盘剥之后,只余秕糠。”

凌战眸光微动,认真地看着他。

“儿臣更想去看看,”沈钰继续道,语气逐渐深沉,“在那些世家望族势力盘根错节之地,寻常农户,究竟是如何谋生?朝廷的律法谕令,到了乡野田埂之间,又是如何施行,或是…如何被扭曲的?”

他微微握紧了袖中的手:“儿臣读史书,知兴替,却不知当下基层之痼疾,究竟深至何处。我想去寻找,母亲,在不引发剧烈动荡的前提下,是否有方法,能如春雨润物般,逐步抑制兼并,让耕者有其田,食者终有其饱。”

凌战静静地听着,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慰藉与心疼。

她从未对他言说这些宏大的难题,但他却从她日常的操劳和偶尔的凝眉中,自己捕捉到了,并视作了自己的责任。她点了点头,声音比平时更柔和些:“好。去看,去听,去记。数据与案例固然重要,但勿忘体察其后的‘人情’。你所寻找的答案,最终必要落在‘人’身上。遇有难处,可寻各地‘山海粟’分号的掌事,他们多是本地人,熟知情弊。”

她顿了顿,补充道,“定期写信让雪鸟送回来,报平安,也说说你的见闻与思考。”

“儿臣遵命。”沈钰郑重应下。

然后,他转向了卫烬。

父亲的目光更深邃,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父皇,”沈钰的声音同样沉稳,却调整了角度,“您日前朝堂之举,暂阻了选秀风波。然世家之患,根植于土地、人口、乡论,盘根错节,非一日之寒。”

卫烬眉梢微挑,示意他说下去。

“儿臣想借此行,深入地方,仔细观察他们究竟是如何行事,其根基究竟深至何种地步。或许…”沈钰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像一把试图剖开迷雾的薄刃,“或许能从民间找到一些尚未被他们完全掌控的力量,或是一些能制约他们的方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父皇教过我的。”

卫烬凝视着这个儿子,他脸上还带着少年的稚嫩,眼神却已有了超越年龄的洞察与冷静。一股极其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有欣慰,有酸楚,更有一种仿佛看到年轻时的自己与凌战特质结合后的奇异希望。他心中的颓唐与暴戾,似乎被这清澈而坚定的目光稍稍涤荡开些许。

他沉默了片刻,终是开口,声音低沉:“去看。去听。去想。不必急于得出结论,更不可轻易涉险。但务必记住你看到的每一件事,记住那些人脸上的表情。你母亲建议从无主荒地开始,你去看看到底有多少可行性?”

他起身,走到书案前,从暗格中取出一枚触手冰凉的玄铁令牌,上面刻着繁复的云纹,中间是一个小小的“烬”字。他将令牌递给沈钰。

“若遇紧急关头,或有所重大发现,可持此令至任何府衙驿站,亮出此令,他们自会以最快速度将消息直送朕处。但切记,”他目光严厉,“非万不得已,不可动用。它的分量,你当明白。”

沈钰深吸一口气,双手接过那枚沉甸甸的令牌。

他知道,这不仅是信物,更是父亲沉甸甸的信任和托付。

“儿臣明白。定不负父皇所望。”

窗外,天色渐晚,暮色为皇城勾勒出深重的轮廓。

书房内,一家三口立于灯下,彼此之间言语不多,却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流动。那是共同的忧虑,未言的牵挂,以及一份关于天下未来的、沉重而遥远的期待。

沈钰,这块被凌战精心雕琢、被卫烬暗自认可的“石头”,终于要投入广阔的湖海,去叩问现实,去寻找那或许渺茫、却必须有人去寻找的答案。

他的征程,关乎家,更关乎国。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