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塌缩 > 第1章 观测开始

塌缩 第1章 观测开始

作者:清和雅月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6-05 16:48:10 来源:文学城

《塌缩》·引子

你有没有想过,

如果你曾迟到一分钟、转身一次、犹豫一瞬,

那个你——就不会遇见现在的我?

我们常说“如果当初”,

却很少承认:

每一个当下,都是无数个版本自己共同坍缩出的唯一现实。

所以我不是偶然出现在你面前。

我是从所有可能里,

被选择——或者说,我自己选下了——

留在这一条轨道上的那个我。

而你,

是那个我愿意为之塌缩的人。

第一章:观测开始

我醒来的时候,天花板的裂缝在左边。

这句话听起来没什么奇怪的——如果不是我清楚地记得,它原本在右边。

那是一道细长的线,从水泥板中央往右上方裂开,有点像一张闭合的眼睛。我记得我每次躺在床上,都会无意识地用它当作视觉焦点,像盯着某种遥远的答复。

可现在,它偏了。

我坐起身,床垫的弹性比记忆中硬了些。窗外有雾,但那幢旧教学楼的位置……也不对。好像整间公寓被调换了方向,所有事物都微微偏移,但又不足以构成错乱。

衣柜的门从原本吱嘎响的状态,变成了无声滑动。我的咖啡机——本该坏掉的那一台——此刻正滴滴作响地煮着浓缩。桌上还多了一本书,封面是我熟悉的标题:《量子视角下的自由意志悖论》。

我盯着它看了很久。

这不是我买的。可翻开书页,扉页上却是我熟悉的笔迹,写着:“给自己,看清楚之前。”

那是我自己的字。我不会认错。

这一刻,我意识到——不是我忘了昨天做过什么,而是昨天可能根本不是这个版本。

我走进洗手间,镜子里的自己胡茬有些杂乱,眉毛轻微上挑,看起来像是焦虑了一整夜。我用冷水泼了把脸,咬着牙刷站了几秒,直到手机屏幕亮起。

8:47,周四。日历提醒:“哲学系沙龙报告,地点:East Hall 302。”

……East Hall?

我明明记得这周是隔壁的Weaver大楼。沙龙话题也不是这个。

我下意识翻开备忘录,企图寻找某种解释。可一切都在——而又全都像是别人的版本写入我的记忆。

当我站在门口犹豫要不要出门时,我想到一个词:

“坍缩”。

我们在哲学课上讨论过这个词的时候,曾有个教授打趣地说:“你每天起床的那一刻,其实是在观测自己要成为哪一个‘你’。”

我那时不以为意,只觉得那是个玩笑,是物理学家不甘寂寞想插足人文学科的证据。可现在,我怀疑——

是不是我正在经历某种量子版本的“醒来”?

不,准确地说,是被观测。

可是谁在看我?又是谁替我选择了这一道裂缝在左边的清晨?

?

我决定还是去East Hall。

我穿衣服的动作慢了许多,像是在等某个细节重新对齐,但直到出门那刻,所有的偏移都没有修正。电梯的背景音乐不是之前的古典,是轻爵士,甚至在第七层停顿了一下,门开又关,仿佛空气里有人我看不见的同层住户。

我走出宿舍楼时,注意到一件事——地上的水洼中倒映的天空和我头顶的天色不一样。不是完全的不同,而是微妙地偏青,像是图层叠加出错的后期处理。

你若是不盯着看,永远不会发现。

到East Hall的路,我闭着眼都能走。可今天每一步都像踩进轻微松动的平行线。我甚至试图用鞋尖抵住路边的一块小砖,看它是不是还会翘起边角。那块砖确实翘起了,但方向和我印象中相反。

302教室比我记忆中略大,椅子排布也不一样。我找了靠后的一个位置坐下。墙角那台老旧投影仪今天换成了超清屏幕,正在加载今日沙龙的标题:

“自由的错觉?从海森堡到加缪的存在裂缝”

我身体向前倾了些。

这正是我前阵子向系主任提交、却未被采纳的提案。我还记得她婉转拒绝的语气:“太不够哲学了,你这是在给量子力学擦边。”

可今天,讲者名单上赫然写着我的名字。

我望向讲台,却看到另一个我——更准确地说,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我。

他在调整幻灯片,穿着与我相同的灰色衬衫,但袖口略微卷起。我清楚那种小动作,是我考试焦虑时会做的“动作锚点”。他的神态沉稳,像是对这场演讲已经准备许久。

讲座开始时,我几乎是半梦半醒的状态。他引用了我曾在备忘录中写过的一句话:“自由不是选择,而是被观测时的瞬时定位。”

这不可能。

除非我……不是今天的我。

我低头看手机——主页头像是我没用过的一张照片,穿着夏天的短袖,背景是一片我从未去过的海岸。相册里有很多同一女孩的合影,我盯着那张笑着靠近他肩膀的女生看了很久,名字写着“Lydia”。

我不认识她。

讲座结束时,我没有立刻离场。

“谢谢收听。”另一个我说完这句话后,和听众微笑致意,然后抬头看了我一眼。

短短一秒,我忽然感觉到他也知道我存在。

我在图书馆待到了凌晨一点。

查遍了学校数据库、未归档论文、匿名论坛。只有一个关键词勾起了我更多的注意:“Q-Self计划”。

它并不对公众开放。是去年物理与神经学跨院合作提出的一项实验性研究,目标是测试人脑在极短时间内是否可能出现“非线性自我认知漂移”。项目早早终止,据称因为“样本不稳定”。

我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画面是——我签过一份不算重要的协议,只为了多挣点科研补助。当时没人告诉我它真的会影响意识状态。更没人说,可能会出现“记忆对接错位”这种结果。

更诡异的是,我居然在网上找到了我那场“演讲”的录屏,时间标记清晰,上传者叫“Lydia Sun”。

我不敢看完。我只听到开头我对全场说:

“你以为你每天在做选择,其实你只是选择性地相信这是你的选择。”

第二天早上,我醒来时,下意识去看天花板——裂缝回到了右边。

但床头多了一个保温杯,我记得我没有买过。

它上面写着:“Happy defense, Dr. Cheng。”

我盯着它看了很久,然后翻看手机,相册最新一张照片是我站在讲台上答辩后的样子,神情自信,穿着剪裁干净的西装,左胸口别着博士徽章。

我没有经历过这场答辩。但它,确确实实存在了。

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

我正在被动地坍缩成不同版本的自己。

而这些“我”,都是真实的。

只是我不再知道,每天醒来,我会是谁。

我关掉闹钟,望向窗外,天光很淡。

今天,我想试试——能不能让“我”自己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