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她山之玉 > 第4章 她山玉

她山之玉 第4章 她山玉

作者:猫别喝我的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21:45:44 来源:文学城

倒霉的杜侍郎在泥水里挖自己的文历。

先前月栖山二次塌方,她靠得最近,山峦碎石倾斜而来,即便常年奔走锻炼出无与伦比的体能,在自然灾害面前仍然不够看。

奔跑时甩飞了伞,摔倒时丢了文历。

杜若兰当即连逃跑都忘了,不顾一切往回冲,却被人拦腰抱起,只能眼睁睁看着泥流砂石吃掉了她的宝贝文历。

那人骂她不要命,转头见她失魂落魄的脸,又不忍苛责,只好把她夹在腋下继续跑。

自己建的山自己最清楚,待坍塌止息,杜若兰先是去找了小钱儿,好在姑娘机灵,发觉不对,知道跟着人群跑。这会儿小脸红扑扑的,倒不害怕了。

杜若兰看见那些长戟就心里发怵,但人好歹救了她的命,她朝那女兵道完谢,招手让小钱儿过来。

按理,她应当立即离去,北司也好,内巡司也罢,都是她惹不起的大人物。但走到门前,她总归是不甘心。

那可是她的文历啊!

工部人手紧缺,古籍典卷浩如烟海,自入职那日起,她一卷卷翻看,历年心血汇聚于此,字字亲笔,是从不离身的东西,睡觉时都要放枕头下压着才能安心。

思忖半晌,她把小钱儿带到开阔处,同她交代清楚了去向,又叮嘱她机警点。

小钱儿别的不会,唯躲藏逃命是从小就会的本事,人小小的,胆子也小小的,窝在哪一处不起眼的丛里,活了一年又一年。

杜若兰交代完她,急匆匆往回赶了。不欲惹人注意,她将头埋得极低,殊不知逆流而上的人是极为显眼的。

然而,她意料之中的盘查或是阻拦并未到来。眼下这一切过于荒诞了,顿生一种羊入虎口的错觉。

禁司四周早被闻风台严密布控,山崩时有序后撤,风浪过后迅速回到原职,此刻守在院门前的,面容相比先前救杜若兰性命的兵士更严肃些。

离得稍近,见杜若兰有入内之势,皆规矩行礼,喊了一声“杜侍郎”。

这一声倒把杜若兰唬住了。

梁朝官场以下欺上已成常态,杜若兰虽为侍郎,却因女流,且无家世相衬,时常遭人冷眼相待。若非本事过硬,怕也早早沉了淮水,死在泰安十三年的秋天里。

现下,她的刺不好朝善意滋长,也翻不出能见人的软毛来,只含糊应了声,说自己要进去找文历。

耳畔还有声客气的叮嘱,听来心下酸涩不已。

杜若兰加快了脚步,她挂念着文历,眼下盯着砂石,脑海里因着那点敬重和清苦的涩意,不由自主浮现出一个名字来。

——最早见到它,是泰安十三年的春天,清隽的玉字落在那篇传遍临淮都的策论上。

时人争相传抄,杜若兰自然也是读过的。

文如其人,洞见非凡。

崔相门生无数,给学生的评语卷卷尽心,行间字里,自有一派文人的潇洒卓然,落笔纷扬,或勉励、或赞扬,唯独对那篇策论只有一字的批语。

杜若兰蹲下身,翻动着石块,十指陷进泥里。她记忆力很好,清楚记得文历掉落的方位,算了算距离,大抵就在这一块。

所以那是个什么字呢?

她努力回想,于是连带着回忆都湿漉漉的起了皱。

月栖山这次塌方算不上严重,连带出的地面塌陷才是症结所在。如此状况,修缮变成了无用功。

这块地救不回来了。

所幸当年没留骨头,不然清理淮河淤积又是一项大工程。

她如此想着,又有力气继续挖了。神游之际,从东头挖到了西头。

所以那究竟是个什么字呢?

她还在想。

她想起那年自己的文章,左右是讲些房屋架构,因是崔相审批,学了些之乎者也的言论,被点出了赘述的毛病。

“大巧若拙”一句,她记了许多年,也切实履行了。

常年奔走于世,贴身的文历自然不能是普通材料。她特意选了韧性强的皮子装订成册,每每用去一页,就以桐油封之,可经风吹日晒不在话下。

而今埋于淤泥里,杜若兰最担心碎石锋利,伤了页面,因为不敢用手深扒,只敢一颗一颗挪开石头。

天色渐暗,耳畔有嘈杂的人声和马蹄声,来来往往。涓涓细流沿着石缝蜿蜒而下,杜若兰顾不上许多,半边腿跪在泥里。

苦于无照明之物,她便将一门心思放在寻物之上。手心汗津津的,浸在水里摸索。

风将泥土的腥气送得很远,却又很近。

她想起民间管那个年份叫嘉平元年,不求功绩赫赫,但求岁岁平平。杜若兰深一脚浅一脚渡临淮,脚丫碾过地里的禾苗,因为泡了水,土地软烂无比,走一会儿便要停下来清理淤积,否则层层黏在脚上,行走多有不便。

那年民间发了很大的洪水,因着连绵的雨季,各地天灾不断,深宫波涛汹涌,朝野皆不太平。

因此,那策论讲的是治水之道。

“源清本固,浊水可澄,猛水可御。”

通篇未有激愤之语,梳庞杂为有序,引支江水系为例,切实落于细微处。

文章无我,故而通透。鉴照者不同,其中影迹便也各异。

崔相读之,沉默数息,执笔提了一字。

杜若兰的指尖触到一点不同于碎石的触感。她心脏一缩,小心翼翼拂开泥水,火光自身后照过来,照清那物件的一角,确是她那本宝贝文历。

她也想起了那个字,是“灵”。

文章写给人看,心自由,字便是活的。不消榫卯合扣,言者自明。

只是从来笔冢葬痴人。

自十三年秋陆方公然行焚文之举,梁朝已有许多年再无文官敢提笔。文脉星火,几坠于斯。

——那你呢?杜若兰,你恨的究竟是那个“灵”字,还是那个烧毁灵字的人?

无人能回答。

文历边缘略有磨损,但整体完好。杜若兰呼出一口浊气,在官袍相对干净的袖口上擦了擦封皮,翻开内页,对着光,字迹依然清晰。

她长长舒了一口气。

将文历抱在胸前,这才感到浑身冰冷,膝盖也跪得酸麻。她挣扎着站起身,一抬头,却猝不及防地撞进一双眼睛里。

贺玉不知何时已站在她身侧。

暮色四合,火把的光勾勒出她挺拔而疲惫的轮廓,衣服上仍沾着沉沉的水汽。她就那样静静地站着,看着杜若兰,看着她从泥泞中挖出宝贝、如释重负的全过程。

杜若兰心头一跳,下意识想将文历塞回衣兜里,又觉此举徒劳。只怕她此时倒是比这文历更狼狈了。

贺玉却是单纯瞧着她,眸无异色,似未察觉这一系列的小动作。

闻风台那些人远远守在院中,杜若兰不知她独身寻来为何,心生局促,僵硬地行了个礼:“下官参见贺指挥使……”

想起先前兵士的敬称,杜若兰快速眨着眼睛,她想,声名在外的贺指挥使,也许并不想杀一个勤恳的工部官员。

毕竟杜若兰是真的能当驴使,额前吊上一铢钱,刀山火海都敢闯。

“……多谢指挥使方才允下官入内寻找失物。”她抬眸看向贺玉。

对方正认真听着,仿佛杜若兰说的不是中原官话,而是某种晦涩的异邦语言。

火把燃烧的“噼啪”声成为此地唯一的动静。三息过后,贺玉问她:“找到了吗?你的东西。”

杜若兰被这几乎是询问私事般的语气吓到了。

若有心审问,便是将她绑回内巡司拷打也使得,再不济,派人将她压至院中,为了保命她也是有问必答的。

本无需贺玉亲自前来。

心头升起了荒谬的念头:贺玉好似专门等在这里,等她忙完自己的私事,才问上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作为话题的开端。

杜若兰被火光恍了眼睛,答了声是。

心头的涩意顺着喉头往上爬,哽在了那里,上不去,也不甘咽回肚子。

人惯于得寸进尺,得到一点温良的种子,就敢滋生出无限的勇气。但临淮的秋太湿润了,泡烂了杜若兰的衣袍。

“你这样一个人,凭什么还要有良心呢?”

瑟瑟秋风自孔洞钻入,吹翻了这句尖锐的质问,反过来一头扎进了杜若兰的肉里。

天又下起了雨。

再睁眼,贺玉轻嗯了声,已经侧过身去了。

“听闻杜侍郎是工部的能吏。依你看,这月栖山,还有西郊禁司,当真无药可救了么?”

谈及公事,杜若兰再无时间悲秋怀春,命可比这点矫情的心思重要多了。她站上前,恭敬回道:“确是如此,便是今日不塌,此山也立不长久。”

“哦?怎么说?”贺玉看起来颇有兴致,有刨根问底之势。

今日来得匆忙,杜若兰并未实地勘探,眼下她手心冒出细汗,人瘆得慌。她道:“下官、额,当年西郊如何填尸埋骨,指挥也是见过的。”

贺玉那时穿进士的文衫,将新鲜的举子一批一批往西郊运,时常与杜若兰打照面。经这提醒,也是想起了几分。

“……实不相瞒,彼时工部自身都难以为继,如此浩大的工程,底下运来的石料参差不齐,我等只好就近取材。”杜若兰补充道。

她打量一番贺玉脸色,斟酌道:“西郊经开垦后地质松软,填山本就是逆势而为,而今数次塌方,连带禁司地牢尽数塌陷,实乃天意难违。”

她话不敢说得太满,恐叫贺玉抓了把柄问责工部,便将塌方尽可能往天灾上推。

“如此说来,今日之事倒是在所难免了。”贺玉道。火光摇曳,衬得她的影子晃动不止。

“指挥明鉴,恰逢雨季河水漫涨,土质疏松,下官也正要回去禀明此事,预计山崩也就是在这几日。”杜若兰擦去额上汗珠,连声道。

“也罢,”贺玉的声音连着水汽,听来极为缓慢,不知是在施压还是别的原因:“既然杜侍郎也认定是地基旧患与天灾所致,那便如实上报吧。圣人必不会过多苛责,地牢塌陷缘由我也会禀告陆相,你且放心。”

“多谢指挥使为我等陈情。”杜若兰松了气,她最后看了一眼贺玉,隔着雨雾,那人神色难明。

一丝不安悄然滑上了心头。

*

漕案事发突然,贺玉此行回得匆忙,尚有许多疑虑在心。吩咐手底下人将人押回司后,向陆方复命之事便耽搁不得。

节翎卫统领与她同路,几人疾驰而行,耳畔一时只剩呼啸的风声。

行至城内,马匹开道,持刃兵紧随其后,两条不长不短的队列劈开长街,一面是雾气昭昭的淮水,一面是灯火璀璨的都城。

这光落在贺玉眼里变了模样,揉做一团,水汽氤氲出朦胧的毛刺,全无暖意,反呈蚀骨焚心之势。

一股熟悉的锐痛自太阳穴炸开,她敛目屏息几瞬,复睁眼时长街幻影重重。

深秋的临淮兀自下起了雪,来得汹涌。风雪压枝过,吹得檐下宫灯颤巍巍,千盏万盏,映出此间邪祟横行。

人耶鬼耶?

天地工,造化炉,锻尽皮囊成魍魉。

“贺玉!”

神思混沌之际,一柄重戟勾住了她的缰绳,马嘶破空,径直勒住了她前冲的趋势!

贺玉倏然回神,于幻象中闻得一道清亮的女声:“最迟明日午时,宫中的‘刺客’就该抓到了。我们拖不了他太久。”

“我知道了。”马匹放缓了速度,贺玉不去看外间幻影,努力梳理着思绪,边跟随着前人的蹄声行进,她问:“已经确认了爆炸的源头是开道的舰队么?”

统领沉思了会儿:“这事不归我们管,但很显然秦简之认同此理。你不在都,陆方被囚,自然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哈。”纵然看不清对方的表情,贺玉也知她心里该感到何等的荒谬。

“你既已看过了现场,有主意便好。棣州那几艘战舰入了临淮境内,竟也和这堆充面子的舰队无异了,这事往小了说是陆秦之争,往大了说……又有几人敢开这个口呢?”统领叹息一声,不知是讽刺还是自嘲。

太祖皇帝以水战定都,百年间江河湖海无不驰骋,临到末了,却叫子孙后代在家门口炸了舰船。

她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隔了一会儿,她念念不忘道:“镇海东军可真是个好名字。”

贺玉听出了她语气里的遗憾,顿住了马。

棣州富盐铁之利,海运通达,虽不及台、邢二镇兵强马壮,却因比邻江陵水道,控扼江津隘口,已有“海龙王”之称。

贺玉转头,看着身旁这只敛翅歇息的苍鹰,说道:“长夜漫漫,谁处浅滩、谁栖山巅,还未可知。”

她说话时额前发丝叫风吹得乱糟糟,一双患病的眼睛漾着暖雾,眸光却沉如未出鞘的刀,静而压人。

这光只亮了一息,转瞬即灭。

统领将她送至天街前,两人已恢复同僚的身份。

“贺指挥,再会。”

“再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她山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