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她的字,我的戏 > 第19章 风暴前夜:裂痕与微光

她的字,我的戏 第19章 风暴前夜:裂痕与微光

作者:椰子味奶皮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12:02:59 来源:文学城

我(苏晴)再次将自己封闭了起来。

那次视频通话带来的“勇气余震”远比想象中剧烈。连续几天,我都处在一种高度敏感和耗竭的状态里。任何细微的声响——走廊的脚步声、隔壁房间的电视声、甚至空调出风口的嗡鸣——都能让我惊跳起来,心脏失控地狂飙。

我拉紧了所有的窗帘,拒绝客房服务,靠着之前囤积的速食食品和瓶装水度日。手机调成了静音,电脑除了查看与林夕必要的邮件往来(频率已降至最低),几乎不再打开。

仿佛退潮后裸露出的、布满黏滑海藻和尖锐贝壳的礁石,我那短暂暴露在阳光下的脆弱内里,此刻正火辣辣地疼痛着,对任何可能的风吹草动都报以过度的防卫。

我给林夕回复的那封关于“细节补充”的邮件,几乎耗尽了那几天里我所能聚集起的全部理性。敲下发送键后,我便再次陷入更深的自我封闭与怀疑之中。

我反复回想视频里的每一个细节:我颤抖的声音,我低垂不敢抬起的头,我身后那片昏暗杂乱的背景……她会不会其实很失望?只是出于教养没有表现出来?我那些关于叶文婧的补充,在她那样的专业演员看来,会不会很幼稚可笑?

猜忌像藤蔓一样疯狂滋长,缠绕着我本就脆弱的神经。

而就在这时,周编辑的邮件,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再次打破了这勉力维持的、脆弱的平静。

邮件的内容是关于《星墟》项目的一次重要媒体探班和联合采访安排。为了预热宣传,制片方决定组织一次规模较大的媒体活动,主要演员和核心主创都需要参加。而作为“故事灵魂”的原作者,我被“强烈期望”能够出席,哪怕只是短暂露面,接受一两家核心媒体的简单采访。

附件里是详细的活动流程和媒体名单。那些陌生的媒体名称和记者名字,像一张张血盆大口,在我眼前旋转、放大。

出席?露面?采访?

光是看到这些字眼,我的呼吸就开始变得困难。胃里像有无数只手在疯狂搅动,带来剧烈的恶心感。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

不。绝对不可能。

那将是比视频通话恐怖千百倍的地狱。无数陌生的面孔,刺眼的闪光灯,刁钻的问题,还有那些试图窥探我内心深处、将我剥皮拆骨的目光……

我会当场崩溃的。我一定会。

恐慌像冰水一样从头顶浇下,冻结了我的四肢。我猛地合上电脑,仿佛这样就能隔绝那个可怕的要求。我蜷缩到床上,用被子死死蒙住头,身体无法控制地颤抖起来。

黑暗和窒息感包裹着我,带来一种扭曲的安全感。

拒绝。必须立刻拒绝。

我摸索到手机,手指颤抖得几乎握不住,给周编辑发去一条语无伦次、充满惊惧的短信:

“不去!绝对不去!别逼我!我会死的!”

发送出去后,我把手机扔得远远的,仿佛那是什么诅咒之物。

我知道我的反应过激了。我知道这会让周编辑为难,甚至可能激怒制片方。

但我控制不了。那种被强行拖到聚光灯下的恐惧,足以摧毁我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点、微弱的稳定。

我像一只受伤的野兽,在巢穴里发出无声的哀鸣,舔舐着因为外界压力而再次裂开的伤口。

风暴,似乎又要来了。

---

我(林夕)明显感觉到,剧组近期的气氛变得有些紧绷。

宣传期临近,各种通告、采访、物料拍摄的安排密集了起来。执行导演脸上的笑容少了,催促和协调的电话多了。连一向淡定的李导,在监视器后的眉头也锁得更紧了些。

陈灏似乎很享受这种备受关注的状态,在片场休息时,经常会和他的经纪人、助理围在一起,讨论着接下来的宣传行程和形象管理。他偶尔投向我这边的目光,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优越感和隐隐竞争意味的复杂情绪。

我知道,作为女二号,我无法避免这些宣传活动。芳姐已经将初步的行程表发给了我,上面密密麻麻排满了各种专访、杂志拍摄和综艺节目录制。

“夕姐,这次宣传力度很大,是你的好机会。”小圆一边帮我整理着通告单,一边小声说,“不过……听说原作者苏老师那边,好像对出席活动非常抗拒,周编辑都快急疯了。”

我的心微微一沉。果然。

以苏晴的状态,让她面对那么多媒体,无异于将她推上刑场。我能想象她此刻正经历着怎样的恐惧和挣扎。

一种想要保护她的冲动,油然而生。

但我知道,在这个资本和流量至上的圈子里,我人微言轻,无法改变制片方的决定。我能做的,或许只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对她的冲击。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周编辑发来的信息,语气焦急:

“林老师,冒昧打扰。苏晴那边状态非常不好,坚决拒绝出席任何活动。您看……是否方便……帮忙劝劝?或者,在后续的采访中,如果媒体问起原作者相关,能否帮忙美言几句,转移下焦点?实在拜托了!”

看着这条信息,我沉默了。

劝她?我怎么可能去劝?那等于是在亲手摧毁我们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脆弱的信任。我比任何人都清楚,那种被逼迫的感觉对她意味着什么。

而替她美言、转移焦点……这或许是我唯一能做的。

我回复周编辑:

“周编,我理解您的难处。但劝说的话,请原谅我实在无法开口,这对苏老师太残忍。至于采访方面,请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会尽力维护苏老师的**和意愿。”

放下手机,我心里有些沉重。

我知道,这次媒体风暴,对于躲在幕后的苏晴来说,将是一次巨大的考验。而我能为她筑起的堤坝,实在太过薄弱。

下午,是一场我和陈灏的双人专访。采访的记者很专业,问题也大多围绕角色和剧情。但当谈到角色创作灵感时,记者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向了原作者。

“我们都知道叶文婧这个角色非常独特且充满魅力,听说林夕老师在塑造过程中和原作者苏晴老师有很多交流?能谈谈苏晴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吗?她对您的表演有什么影响?”

果然来了。

我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心思电转。陈灏也看向我,眼神里带着一丝看好戏的意味。

我斟酌着措辞,语气诚恳而尊重:

“苏老师是一位对作品和角色拥有极大真诚和热情的创作者。她对于叶文婧这个角色的理解非常深刻,仿佛能透视角色的灵魂。我们在邮件中有过一些关于角色内核的探讨,她的很多见解,比如关于‘内在引力坍塌’、‘认知维度差异’等概念,都让我受益匪浅,帮助我更好地触摸到叶文婧的内心世界。”

我将焦点完全集中在“创作者”和“作品”本身上,回避了任何关于苏晴个人性格或状态的描述。

记者似乎不太满意,追问道:“听起来苏老师很神秘啊?我们都很期待能在宣传活动上见到她本人呢?她会不会有什么惊喜亮相?”

我笑了笑,巧妙地将话题引开:“苏老师更习惯专注于幕后的创作。我想,她最希望的,还是大家能更多地关注《星墟》这个故事本身,关注叶文婧和所有角色在星海中的命运。至于惊喜嘛……”我看向陈灏,适时地将话题抛给他,“也许陈老师知道些什么内幕消息?”

陈灏愣了一下,随即接过话头,开始谈论起他对男主角的理解和拍摄趣事,将关于原作者的话题轻轻带过。

采访结束后,陈灏在收拾东西时,状似无意地对我低声说:“挺会打太极啊,林老师。”

我假装没听出他话里的其他意味,只是平静地回答:“尊重创作者的意愿,是应该的。”

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后续还有更多的采访,更多的镜头。我无法每次都完美避开,也无法阻止外界对苏晴的好奇与窥探。

我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在她与这个喧嚣的世界之间,竖起一道微弱的、却是我所能给予的全部的屏障。

晚上回到酒店,我犹豫再三,还是给苏晴发了一封邮件。没有提及任何关于宣传的烦扰,只是像往常一样,分享了我今天对叶文婧某个场景新的表演体会,并附上了一张从片场拍的、夜晚天空的照片——照片上,透过城市的光害,依稀能看到几颗特别明亮的星辰。

我在邮件最后写道:

“每当仰望星空,总会想起叶文婧,想起她面对浩瀚未知时的那份孤独与勇敢。这让我觉得,我们正在做的这件事,是有意义的。”

我没有期待回复。我只是想告诉她,在这个纷扰喧嚣的背后,依然有人,在认真地、珍视着她所创造的那个世界。

风暴正在积聚。

但在风暴的间隙,依然有微光,在固执地闪烁。

我不知道这微光能否照亮前路,能否驱散她心中的恐惧。

但我愿意,成为那执灯的人之一。哪怕只能照亮方寸之地,哪怕光芒微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