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她的选择 > 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她的选择 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作者:千水之外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0-08-16 01:52:38 来源:文学城

二〇一八年九月中旬的一个下午,英格兰西南部的多赛特郡,威塞克斯山谷内,一座新型的葡萄酒庄里。

罗溪和往常一样,穿一件体恤,套一条牛仔工装背带裤,戴着蓝白相间的碎花遮阳帽,围着头巾,和工人们一同在果园里修剪着生虫的残果。

下午六点后,工人门陆续收工开车回家。罗溪在下午饭后,坐在院子花坛边的摇椅上,望着安静下来的葡萄园,看着那天边的霞光,渐渐映红着山谷。

有人说,在这酒庄旁的侏罗纪海岸边走一天,就像穿越了白垩系、三叠系、侏罗系1.8亿年的地理史。罗溪想,自己在海岸边这一年多来走过的路,却像是穿越了一生一世。

去年三月底,他们委托购买酒庄的那家投资公司,在受约一个月后,为他们找到了这家最接近报价的标的,可它的位置却不在罗溪和沈卓渴望的区域。

她和沈卓原本想着,酒庄最好是在肯特郡附近,那里离伦敦近,方便在寄宿学校上学的航航回家,也方便他们去看望好友李珊珊一家。

可英国不是法国,气候条件并不适合葡萄的种植,没有成千上万座葡萄酒庄等待他们选择。他们最为瞩意的肯特郡,酒庄本就不多,也很少有人转让,即便有,规模和价格也不在他们要求的范围内。

投资公司给他们推荐的多赛特郡的这家新型酒庄,建园只有十二年的历史,在近几年里,才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被当地人所接受。

罗溪在听了代理人介绍后,本打算放弃。可沈卓说,不妨去看看。

没想到过来之后,他们马上被周边绮丽的田园风光,那白色绵长充满视觉冲击力的海岸线所吸引,就定了下来。半个月后完成交割,就搬了过来。

住进酒庄后,他们继续聘用着原来的酿酒团队,也沿用了一对当地夫妇,继续经营着酒堡里的几间客房,这也是同卖家事先的约定。

罗溪和沈卓,在搬入酒堡西南角的原主人的卧房后,只在楼前花坛边的树旁,搭建了一座与酒堡风格一致的凉亭,添置了几张舒适的摇椅和茶几,便于劳作之余休息喝茶。

没过多久,夏季开始来临,山谷里灿烂的阳光,充足的日照,让沈卓的身体快速好转起来。

他们俩每天处理完日常事务,会开车或徒步到周边的考菲城堡,多塞特郡博物馆,去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或是去侏罗纪海岸边,跟随考古爱好者们,找寻着恐龙的化石。或是去波特兰岛上,在美丽的切希尔海滩上,踩一踩那长达十七英里的鹅卵石海岸。

可随着九月的来临,沈卓的身体渐渐支撑不住了。

来英国后,沈卓的肠胃一直无法适应当地的食物,在伦敦时,因为餐馆多样,他们除过自己做饭,还可以选择去中餐馆,可到了酒庄后,这边的饮食是纯英国式的,海鲜肉食居多,而沈卓的胆囊和胰腺,似乎消化不了这类食物。

罗溪每日会在酒堡的厨师做完饭后,给沈卓煲一锅粥,里面添加上他喜欢的蔬菜菌菇和肉末。

在他们近几月跑出去玩的日子里,沈卓觉得身体比以往好多了,他也想尝一尝当地的一些特色小吃,吃了几次,也觉得没什么不适。

在九月上旬,珊珊一家在他们酒庄住了半个月准备离开的前一天晚上,他们两家人在当地一家特色海鲜餐厅吃晚饭。回到酒庄后不久,沈卓马上开始胃痛腹泻。

他感觉很不好,可去年底在伦敦发病时,医生给他开具的治疗胰腺炎的药,他早已经吃完了。今年身体已经恢复到接近健康的状态,他也就没想到准备备用药。

沈卓开始呕吐后,剩余三个大人就赶紧安排两个孩子先在酒庄里休息。威廉开着车,他们仨一起把沈卓送到了离酒堡最近的多切斯特医院。

可这家医院里值班的年轻医生,对胰腺病并无多少治疗经验,经过商量,三人还是觉得应该把沈卓送回伦敦治疗。

在打了一针止痛针后,沈卓又被扶到了车上,经过四个小时的车程,在晚上十二点,他们赶回了伦敦,等沈卓躺在了病床上,他就再也没有起来。

在沈卓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的身体和器官似乎一直在萎缩。本来在来英国后,因为之前生病加之食量减少,他的体重已经降到了一百零几斤。

入院的这段日子,他只能吃些流食,眼见着体重下降到了一百斤以下。

罗溪在每晚回公寓后,给他泡好各种营养的豆子和菌菇,第二天一早起来熬一个小时的粥,再将肉末和新鲜蔬菜和在里面再炖一会,最后用豆浆机全部打成浆汁给他送到医院里,可沈卓吃的很少。

他此时的大小便已经失禁,全靠护理人员来处理。罗溪只要在医院,就不去麻烦他人。

她每天给沈卓擦三遍身子,好让他感觉舒爽没有异味。可每当沈卓看着罗溪用她瘦弱的胳膊抱起自己,擦洗处理着自己的排泄物,他就一点东西也不想吃了。

他用仅有的一点意识告诉自己,不吃东西就不会排泄,输的液体完全能满足身体的营养。

沈卓在身体器官的衰竭中和内心的煎熬里,把生命走到了尽头。

他躺在医院的最后几天,体重已不满九十斤。那几日他一直昏迷着,意识已变得模糊。罗溪在床边给他擦完身子,看着他已经缩得很小的身体,感觉他像是变回了上初中的时候。

罗溪记得上初一那年初见沈卓时,他的个子是班上男生中最矮的,大概还不到一米四。他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整日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头发里还夹杂着些白发。

他总是很认真很小心地回答着老师的提问,和同学说话时,声音也总是很低声。

罗溪那时作为班里的学习委员,每次替老师发卷子发作业本时,沈卓都不敢抬眼看她。

等到上初二后,沈卓的学习成绩排在了班里的前三名,个子也长高了许多,他渐渐变得自信起来,说话也不再那么小声,偶尔也和罗溪说一两句话。

到了初三,他的数学成绩开始异常突出起来,不论大考小考几乎回回都是满分。自从当上了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他时常被老师叫到黑板前做题,并讲给同学们听,他的声音也日渐高亢起来。

可即便如此,他在罗溪面前说话,始终保持着低声。即使他们结婚已经十多年了,他对她说话,总是轻声细语。

罗溪一边回想着往事,一边帮沈卓把他身上的被子盖好。她实在太困了,已经两天多没好好休息了,罗溪爬在沈卓的病床边,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睡了一会,她感觉有人轻轻摸着她的头。罗溪坐起身来,见沈卓醒了,她流出了欣喜的泪,他都已经睡了三天了。

沈卓用瘦弱干枯的手,摸着罗溪清瘦的脸颊,慢慢擦干她脸上的泪。

他用虚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罗溪……我原以为……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可这一次……我真的要走了……”

他最后摸了一下罗溪的脸,闭上了眼睛,手臂垂落下来,像是睡着了一样。

接下来的三天,罗溪在恍恍惚惚中度过。

李珊珊把返回寄宿学校不久的航航又接了回来。她替罗溪在医院和家里忙前忙后,航航也像大人一样在罗溪耳边说:“妈,爸爸虽然走了,还有我陪着你呢。”

在沈卓的遗体火化后,珊珊轻声问她:“沈卓有啥遗愿吗?他是想埋在这里,还是想埋在酒庄附近?”罗溪听后,没有回答。

沈卓在一个月前刚刚躺在伦大医院的病床上时,就担心这次自己挺不过去了。

他当晚就对罗溪说:如果自己先走了,就把他的骨灰,先埋在酒庄房子边的花坛里,他要在那再陪她一段时间。等航航长到十八岁,或是什么时候她想回国,让她带着航航一同回一趟陕西,把自己的骨灰,撒到老家任何一片土地或者河流里……

想到这,罗溪对珊珊说:“他的骨灰,还是先放在家里吧……”

三日后,航航重新回了寄宿学校。珊珊把自己的换洗衣服拿来罗溪住的公寓,想要陪她,罗溪断然拒绝了。她说自己想一个人静一静,独自待几天。

珊珊走后,罗溪趟在床上,看着身边空荡荡的床铺,和卧室桌上放着的那盒骨灰,才真正接受了沈卓已经离开这个事实。

罗溪躺在那,心里想,沈卓只比自己大一岁,他今年才刚四十五……他的身体状况今年夏天明明已经开始好转,精力精神都比去年好了许多,怎能发病一个月后就突然间走了?她无法理解,只能一个人躺在床上流泪……

哭过之后,罗溪深思:如果当初,沈卓没有选择自己,而去选择任何一个其他的女人,他现在是否应该还活着?她又想,如果在七年前,在沈卓出轨万莉莉时,自己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他是否会重新开始,选择一段彻底放飞自我的人生……那样的话,他是否应该还在人世?

罗溪让脑海中不断翻涌而出的问题折磨的无法入睡,她坐起身,光着脚,在公寓的地毯上来回地走。最后,她索性打开了卧室的窗,或许,沈卓的灵魂能飘荡回来,告诉自己……

罗溪趴在窗边,继续想,他们或许就不该来英国,这里的气候和饮食,沈卓并不适应……罗溪坐在窗边,无法让思绪停歇,一夜的风雨过后,她病倒了。

罗溪没去医院,自己熬了些姜汤,每日喝上两大碗,吃饭就在楼下的餐馆点餐。周末,她打电话给航航,让他不要回家,在学校里把前些天请假拉下的课自己补上。

到了周一,珊珊在图书馆的闭馆日来看罗溪,见她已经瘦得不成样子,死活要拉她去自己家里住,罗溪没有答应。

半个多月后,罗溪的感冒终于好了,可因为在床上躺的太久了,下地走路时她感觉头重脚轻。罗溪想,沈卓已经走了一个月了,自己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她应该在天气好的日子出去走一走。

珊珊建议她到自己工作的图书馆继续做志愿者,罗溪没去。她开始强迫自己每隔一两天去一家伦敦的博物馆或美术馆。

有一天上午,罗溪站在大英博物馆主层西侧的古希腊和罗马展厅里,看着头部和四肢都缺损的《命运三女神》雕塑,想象着希腊神话中万神之王宙斯的这三个女儿,那缺失的头颅,到底会是蒙着面纱的贞洁少女,还是戴着围巾历经沧桑的妇人。

她此时想到了自己和珊珊有关爱情和命运的争论。

两年多前,他们一家刚到伦敦住在珊珊家时,那一晚她和珊珊在客厅里说话到夜里一点,她差点困得在沙发上睡着,就是因为英国小说,引发的这场争论。

在珊珊的印象里,罗溪只喜欢那些美好浪漫的故事。作为研究英国文学的博士李珊珊,建议罗溪也看一些不那么美好浪漫的通俗小说。

她那时说:“爱情是那么纷繁多样,你喜欢的简奥斯丁,也只是写出了其中最美好的一种。那种不存在道德缺陷,又在精神、身体和财富上都接近完美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是那么罕见……奥斯丁终其一生都没有遇到。这种爱,是芸芸众生所奢望的,却是一生中未必能遇见的。”

珊珊建议罗溪看一下毛姆的小说《面纱》,罗溪用一下午的时间就草草看完了。之前罗溪看过毛姆的另外两部小说,她觉得《面纱》根本无法与那两本书并论。

可珊珊却说:

“这里面的爱情才是接近现实的……当我们爱上一个人时,往往很盲目。我们会因为外表或精神的美爱上一个人。我们也会因为身体的吸引,对金钱和名利的崇拜,爱上一个人。我们更可能因为艳俗,热闹,或是对孤独的恐惧,或是没有那么多理由,莫名其妙地爱上一个人……这才是现实中普罗大众生活里,最接近人性本真的爱。”

罗溪走出博物馆,在罗素广场喷泉边的一张长椅上坐下,天空中依然下着小雨。

来伦敦后,罗溪已经适应了像当地人那样,下雨不打伞。因为这里的风,常常无定向地吹,打着伞往往遮住了头,却遮不住身。反正回家就会换衣服洗澡,湿了就湿了吧……

罗溪仰头看着天空,又看了看身边这些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古老建筑。无论她和珊珊对于小说里的爱情故事,和现实中对爱情的理解有多少分歧。可有一点,她们却是有共鸣的,那就是伦敦的天气。

罗溪记得在伦敦住了四个多月后,在二〇一六年圣诞前夕的那个晚上,在珊珊家的厨房里做晚饭。

她在水池边洗着菜,看着窗外已经连绵下了两个多月的雨,对珊珊说:“我总算明白,为什么英国会有这么多优秀的作家……并且英国的小说里,天空的色调和故事的背景总是灰暗的。”

珊珊听后笑了,没说什么。

罗溪坐在长凳上,仰望着乌云密布的天空。她和沈卓来了伦敦后,虽然把公寓的地毯和墙面都改成了亮色,可依然没能改变命运的色调。

二〇一八年的圣诞节过后,罗溪带着航航,提着沈卓的骨灰回到了多塞特郡的酒庄。她在一个雨天过后,和航航一起,把沈卓的骨灰盒,埋在了卧室边的小花坛里,在那里竖起一个无字的小石碑。

航航一月初开学回伦敦两个多月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果园里的葡萄枝慢慢长出了新叶,地里的荒草也开始变绿,花坛里的郁金香和蒲公英也长出花苞。罗溪在酒庄里,开始早九晚五,和工人们一起除草松土。

不久后温暖的四月来了,日照时间开始拉长。园中的葡萄结出了花蕾,花坛里郁金香的花苞,也在缓缓地打开。

到了五月,温暖而潮湿的海风吹来,那完全盛开的红色的,蓝色的,黄色的,紫色的郁金香,和在风中飘散着的蒲公英的飞絮,在楼前形成一条花海,也更像一条五彩的色带,给这里带来着希望。

初夏时节,院中的葡萄开始挂果,酒庄的工人开始忙碌起来,每一棵葡萄树都需要施肥打药,剪去残枝废果。

这个时候,罗溪也穿上工装裤,围着头巾,戴着帽子,和他们一同劳作。她与工人们用当地口音聊天,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七月,夏季假期到了,航航在放假当天就坐火车回来了。侏罗纪海岸边,日出日落都开始变得金黄。

罗溪时常和航航一起来到这里,在白色的悬崖边,看着航航在海滩上找寻着恐龙的化石,往往一坐就是半天。

到了八月,珊珊一家从意大利旅游归来后,来酒庄里住了半个多月,他们两家人有时候去海滩,有时候就待在葡萄园里看日出日落。航航则像考古专家一样,给南希讲恐龙的种类,南希在一旁听着,只打哈欠。

半个多月后的一个下午,珊珊一家带着航航开车驶往伦敦,罗溪站在酒庄旁的路上,朝他们挥着手,她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被拉的很瘦很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