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她不爱太子了 > 第1章 赐婚

她不爱太子了 第1章 赐婚

作者:云川雪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21:23:02 来源:文学城

大齐仁宣十一年,十月初九。

历经一个月的舟车劳顿,沈宓终于从延州回到汴京。

云容冱雪,暮色添寒。雪絮纷纷扬扬落下,在伞面上堆积,撑伞的那只手已被冻到泛青,冷风将那片月白衣衫吹得猎猎作响,更衬得伞下之人宛若一张纸片,随时可能被风掀过去。

沈宓的目光紧紧锁在前去叩陈宅大门的婢女翠微身上。

良久,翠微回身。

沈宓轻声问:“还是无人理睬么?”

翠微无奈摇头。

沈宓垂眼,掩去眸间落寞之色,“算了,先回家,兴许今日天寒,叔伯一家均在后院。”

翠微拎着裙角从陈宅前的阶梯上下来,丝毫不掩饰心中不满:“姑娘,您和陈公子还有婚约呢,递了帖子也不应,不带这么怠慢人的。”

说话间,那扇久叩不开的大门终于傲慢地朝她们打开,出来的却是个女使婆子。

“门外可是沈家姑娘?”

沈宓拍拍翠微的手,朝前迈出两步,站在阶梯下,抬头应声:“正是,我今早差人来递过帖子的。”

婆子叉腰,“我知道,我们家主君主母说了,今日不见客。”

沈宓抿唇,“无妨,我们改日再登门拜访。”

“沈姑娘,看你面善,婆子我实心提醒你一句,你往陈家递多少帖子,主君和主母都是不会见你们的。”天寒地冻,那婆子身穿棉衣也忍不住搓手。

翠微气不过,叉腰讲沈宓护在身后,“见与不见,你个婆子能拿得了主意?这话也得你们家主人出来讲吧!你今日这般无礼,待我们姑娘日后嫁进来成为少夫人,有你的苦头吃!”

婆子却讥笑一声:“哟,口气这么大?你还不知道吧,我们家长公子今年春天刚高中进士,二甲第五,入翰林,日后仕途一片大好,怎会娶你这无凭无靠的孤女?婆子我劝你还是早些打消这念头!”

沈宓心下隐约有不好的预感,不由得攥紧袖口,“这是何意?”

婆子抱臂,“婆子本不想讲话说绝,沈姑娘你既问了,我也不妨告诉你,今年春闱时,长公子拜入如今正得官家青眼的那位李相门下,李相也有意将幺女嫁给我们长公子,前些日子刚过了纳采之礼。”

沈宓整个人登时如一桶凉水从头灌到脚,僵在原地。

“你是说,陈郎他要娶李相家的姑娘?”她不可置信地复问一遍。

提到此,婆子更是得意,喋喋不休地说着李相如何中意陈公子,在官场上又如何关照他,那花容月貌的李姑娘又如何心许陈公子。

沈宓却怎么也看不清眼前那块匾额,幸而翠微从旁搀扶,她才不至于在巨大的刺激下昏厥过去。

她千里迢迢,不辞风雪从延州回到汴京,而她指腹为婚、青梅竹马的心上人竟然要另娶旁人?

明明他们早已互许终身,陈均三年前来延州探望她时,还说他此生唯她不娶,说等她三年服丧期满,必以三书六礼,八抬大轿迎她进门。

如今先毁约变心的亦是他。

难怪陈家人会让她在这漫天风雪中站如此之久,原是陈均本就不将她放在心上。

“这话让陈均自己出来讲!我们家姑娘与陈均的婚事是自小定下的,你们毁约我们是可以告上开封府的!”翠微眼中噙泪,却死死不肯让眼泪落下来。

婆子开始不耐,“所谓自幼定下的婚约,不过是两家主君之间的戏言,既无白纸黑字作证,亦无媒人说媒,你们只管去告!”

扔下这句,她便转身进了陈宅大门,指挥家丁将门关上。

“嘭”的一声,沈宓手中的伞脱手而出,落在地上,溅起雪絮来。

沈宓吸吸鼻子,将眼泪抹去,捡起伞,“罢了,世态炎凉,早该想到的。”

上车与外界隔绝后,沈宓也不哭,只呆滞坐着。

翠微想安慰她,让她开怀些,却不知如何开口。

倒是沈宓反握住她的手,轻声道:“大齐确实盛行‘榜下择婿’,若是李相主动和陈家抛出橄榄枝,他没有不接的道理,有李相这个老丈人,他日后在官场上不说平步青云,路也会好走许多,他没道理不同意。”

她叹一声,闭上眼:“至于年少时的山盟海誓,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翠微仍是不平,“主君和公子捐躯时您十五岁,当时根本没料到他们陈家会言而无信,您也未定婚事,如今三年服丧期满,姑娘大好年华被耽误,他们陈家却只派个婆子出来,您怎么说也是官家亲封的‘嘉宁乡主’呢……”

说到最后,沈宓将她的手握得更紧,“莫说了,翠微,莫说了。”

翠微自知失言,连忙低声认错。

沈宓却无端想起那场折磨了她三年的噩梦——

她也不是生来便是无依无靠的孤女,她父亲也曾是大齐的辅国大将军,他也是被父母兄长的掌上明珠,以她的身世,莫说嫁陈家子,即使是皇妃也做得,若换往昔,陈均娶她,才是高攀。

可一切都在三年前那场战争中不复存在。

三年前,父亲和兄长像无数次那样从延州出兵抵御党项人,她与母亲则在延州城等父兄得胜归来。

那时她踩着双新作的小羊皮靴,哼着歌同母亲数天上星子,她知道父兄一定会大胜归来,兄长还答应她这次一定给她猎一只白狐,给她做一顶漂亮的狐裘。

可她等啊等,没等到父兄凯旋的消息,等到的却是父兄的遗体。

原来父兄按照原计划设伏追击,却反被党项人埋伏,父兄与部下被困山谷,断水断粮七日,也与外界彻底失去联系,数次突围未果,双双战死。

后来汴京来了使者,为了抚慰她和母亲,封母亲为二品诰命荣国夫人,封她为嘉宁乡主。

但她根本不愿要什么嘉宁乡主的名头,她只想让父兄活过来。她骄纵惯了,当时哭闹着怎么也不肯接圣旨,但不接也得接。

父兄战死后,她与母亲本想回汴京,孰料母亲大病一场,大夫说不好挪腾,她与母亲便留在延州,但世上多是趋炎附势之辈,眼看沈家只剩她们孤儿寡母,将军府也日渐门庭冷落。

三年间,她也渐渐收敛昔日脾气,变得稳重懂事。

而母亲一病便是三年,终究没捱过今年春天。

母亲临终前握着她的手,嘱咐她可以去汴京找自幼与她立下婚约的陈家,陈均的父亲在延州知州的位置上时,与父亲共事许久,后来回京后,两家也屡有来往,陈均又对她有情意,必不会亏待于她。

她信陈均,也信父母。

却没想到回京等到的是他另攀高枝的消息。

那她赶回京城,又是图什么?

马车停在沈宅门口,沈宓掀帘,望向这座自己幼时曾居住过的宅邸,如今已破败不堪。

从前父兄在世时,府中常年留着下人洒扫除尘,父兄出事后,母亲传信让管家发放她们的奴契,也都各奔东西,是以她今晨到时,沈宅几乎已成一座废宅。

她尚且没来得及去找牙人新买下人,只与翠微简单收拾了一番自己居住的院子和房间,勉强可以住人而已。

才进家门没几步,外面却传来马蹄声。

沈宓转身,来人穿着青色官袍,身后跟了许多灰袍内监。

“敢问可是沈姑娘?”

这人嗓音尖细,沈宓很快辨认出他应是宫中宦官。

她叉手行礼,“正是。”

宦官咳嗽一声,从袖中掏出一卷圣旨,扬声:“嘉宁乡主沈氏听旨——”

沈宓连忙拉着翠微下跪。

“兹有嘉宁乡主沈氏,娴雅恭顺、家风淳朴,父兄皆为国捐躯,朕深感痛心,又怜沈氏无所凭靠,故赐婚其为太子湛之良娣,以昭慰其父兄亡灵,择日完婚,钦此。”

沈宓没想到皇帝竟会让她以嘉宁乡主的身份嫁给当今太子做良娣,但既然是圣旨,她没有不接的理由。

她抬手接下圣旨,“谢陛下。”

宦官扶她起身,皮笑肉不笑,“沈姑娘不必多礼。为太子殿下纳妃,即便是良娣,这六礼该有的也不可荒废,我今日登门,一是宣旨,二是替天家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四礼,按例携金银玉帛、马匹宫人,便相当于民间之下聘。”

他说着朝外拊掌,一群内宦抬着若干箱子鱼贯而入,将箱子堆在庭院中,后面又跟着许多统一宫装打扮的宫女。

“他们今日为乡主送聘礼后,便会留在沈宅,一直伴乡主直至大婚之日。”

沈宓点头应下,“公公可要留下喝杯茶驱寒?”

宦官笑道:“喝茶么,便不必了,我还要回宫同陛下和娘娘复命。”

沈宓听懂了他的意思,朝翠微伸手讨要银子,宦官的目光自然而然看向翠微,翠微却露出赧色。

也是,她们如今哪还有闲钱?总不能现在打开御赐的箱奁取金银。

沈宓只得从腕间取下一枚玉镯,用帕子托着,压到宦官手里,“一点心意,今日辛苦公公。”

宦官一边推脱一边收下,又和沈宓说了几句吉祥话,这才离开。

宦官留下的宫人着手洒扫庭院,收拾御赐之物,翠微则跟着沈宓回院子。

“真是个黑心阉人,那镯子自小跟着姑娘,姑娘就这么给他了?”翠微瘪着嘴。

沈宓抚向空荡荡的手腕,“翠微,这叫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日后进入东宫,你这性子要收一收,嘴上占了便宜实际上可就讨不着好了,尤其是我们往后几十年都要在太子殿下手底下讨生活,虽则我还待你如姐妹一般,但毕竟比不得从前在家里。”

嫁给太子,需得安分守己。

她再清楚不过了。

翠微扶沈宓坐下,“寻常人家前面四礼都是分开的,偏姑娘得委屈,而且这么重要的婚前四礼,竟然是由一个阉人来办!”

翠微说的不错,按规矩应当由礼部派人来,再不济也得是东宫属官。

翠微仍在替沈宓控诉,“这不是侮辱人是什么?”

“少说两句,”沈宓拿起剪刀,将手边小案上的灯烛剪得更亮些,“圣旨已下,今天宫里来宣旨的那位公公,已称我一声‘良娣’,虽还未正式入东宫,但今日遣送到我们府上的这些内监宫婢,皆是日后要跟我们一同入东宫的,若哪句说的不对,顷刻间便会惹祸上身。”

翠微当即噤声,不敢再多说半句,只乖乖去为沈宓整理床铺被衾。

但她还是没忍住轻声嘟囔,“可是官家都将姑娘封作乡主了,三年后,怎么又为您赐婚呢?”

沈宓虽已出守孝期,发髻上仍无多少簪钗,她对镜卸下耳珰,“这叫抚慰忠烈之后,沈家满门,如今只余我一人,我已是双九年岁,官家此举,无非是昭告朝野,即使父亲和哥哥已然捐躯三年,但朝廷仍记得他们为守疆为国做出的贡献,收拢人心罢了。”

“可赐婚,汴京那么多芝兰玉秀的高门子弟,却非要您委屈做妾……”

沈宓从镜奁前起身,坐到床沿,“这不一样,将我赐婚皇室,才显天家圣恩,陛下又子嗣单薄,膝下只有太子殿下与魏王,魏王已娶妻,太子殿下是陛下嫡长子,且东宫如今无人,是以赐婚太子,才最合宜。至于太子妃么,陛下一定会从朝中举足轻重的家族中挑,才对太子的储位有所裨益。”

翠微嘟囔:“他们如何制衡权宜,奴婢听不懂,奴婢只觉得不该为着这些,牺牲您的婚事。”

沈宓轻握住翠微的手,“罢了,我想,太子殿下应当是极好的人吧。”

下本写《投奔亡夫他弟后》或者《被废后她三嫁了》,一个是弟夺兄妻,阴湿男鬼强取豪夺,另一个是追妻火葬场但男二上位,上位者强取豪夺VS绿茶男步步引诱,作话链接应该直通,文案在下面,求求大家多多收藏,你们喜欢哪个我写哪个!

————————

《投奔亡夫他弟后》文案

与丈夫成婚后的第九年,战乱爆发,丈夫生死未卜,应来仪也被迫与其分开,逃亡躲避叛军时,逃入了战功赫赫、名声在外的大将军陆策所据守的梁州。

陆策是她丈夫的庶弟,听闻早年在家中不受待见,才弃笔从戎,而后十年征战,竟也成了一方诸侯。

起初,应来仪很担心陆策会因为昔日陆家苛待他,而恨屋及乌,为难到自己身上,是以对陆策能躲则躲、能避则避。

但她没想到陆策丝毫没有因此牵连到她,反而对她的日常起居,照顾得事无巨细,衣食住行,悉数掌眼,待她时,也言行从容、礼数有加,即使淋雨夜归,也不在她家留寝。

除了从来不唤她“嫂嫂”,只以“应娘子”相称。

她头一回见到陆策失态,是某夜她被一醉鬼叩门冒犯,她吓得拿起菜刀便朝那醉鬼砍去,醉鬼却在菜刀落下的一瞬倒在地上。

而后她看见了满身风雪的陆策——是陆策及时赶到救了她。

“没事吧?他有没有伤到你?”陆策说这话时,声音都在抖。

她轻轻摇头,在陆策的“恳求”下,终于松口答应去他府上住。

次日她才知晓,前一晚那个醉鬼,是陆策最得力的下属,而陆策将他腰斩后,首级悬挂于城墙之上。

*

来梁州前,她便听闻陆策心狠手辣,此前,她以为这是讹传,此后,她发现自己根本就没认识过真正的陆策。

但一切似乎都来不及了,就在她得到丈夫消息想去投奔丈夫时,被陆策拦了下来。

陆策问她:“跑到哪里去?不是已经答应了我,要留下来么?”

她早已察觉陆策的不轨之心,抿唇回答:“陆策,我是你嫂嫂。”

陆策却将她逼退至墙角:“都是陆氏子,兄长可以,我为何不可以?”

*

陆策有个秘密。

他从前世起,就觊觎长兄的妻子,那位少时便名动金陵的才女应来仪。

或许是囿于身份,应来仪对于他的接近,始终唯恐避之不及。

他当时想,长兄虽则平庸,若能护她周全,也好,就连长兄欲取他性命,他也因应来仪之故,未曾反击。

后来山河凋敝,群雄逐鹿,他率兵攻入金陵,应来仪却对他横刀相向。迫于无奈,他只好先让亲卫护她周全,待之后再徐徐图之。却未想到,等来的是她自尽的消息。

陆策大恸,在应来仪的棺椁旁枯坐了三天三夜,而后一生未娶。

既然如今上天肯给他一次重来的机会,他便说什么也不会放手。

可应来仪却避他如蛇蝎,但没关系,他们之间的一百步,都由他来走。

循规蹈矩世家女x腹黑阴湿少将军

————

《被废后她三嫁了》文案

男二上位。

梁有容与齐衍少年夫妻,陪他做过陈王世子、做过阶下囚,最终君临天下。

她以为自己半生蹉跎终于熬出头,却不想齐衍拒立她为后,只封夫人,原因竟是梁有容曾为臣妻,战俘出身,不堪为后。

有容知道齐衍是因为一看到自己就会想到他那段卑微的过往,想着自己毕竟是齐衍发妻,都说糟糠之妻不下堂,并未将帝王薄情放在心上。

直到那夜她被一个梦吓醒——

她梦见齐衍登基的第四年,诰曰:夫人梁氏坐私通、犯上、巫蛊三罪,贬黜赐死,死后“出妻”,棺椁发还梁家。

彼时已是齐衍登基第三年,他们早已到了镜破钗分的地步,她想,自请废为庶人出宫总比横死宫中好。

齐衍果然同意了。

回到梁家后,齐衍素来宠信的那位中书令商允执倒是与家中兄长来往密切。

出宫三年后,商允执赠她一斛明珠,说:“起初,某赠你一斛明珠,你说‘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后来你又成为了陛下的夫人,如今,允执可还有机会?”

她心中动容,兄长也劝她日后有个依靠也是好的,于是收下了明珠,却不想商允执突然被派去赈灾。

两月后她在城外长亭等待商允执,没等到想见的人,却等到了齐衍。

*

梁有容离宫后,齐衍起初觉得解脱,回过味来才夜夜难眠,有朝臣请他另立新后,他也没这个兴趣。

他觉得奇怪且别扭,也终于没忍住纡尊降贵地命人打探梁有容的近况,得知她一早去城外等人,他也暗自出宫。

隔着细细密密的雨帘,他见到了面如芙蓉眉如柳的梁有容,并非从前半面妆。

伞下一双玲珑眼,恰如当年合卺时。

少时情事浮上心头,他承认,他后悔了。

上位者强取豪夺VS绿茶男步步引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赐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