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母亲是这样粗线条的性格,所以高翰非从小就和自己的父亲更加亲近,视父亲为自己的榜样。
高家三代都从事汽车行业,爷爷高少夫是新中国第一批汽车人,见证了我国汽车工业的萌芽与发展。
父亲高瞻远,大学毕业以后进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工作,曾经是中心最年轻的主任级工程师。
以他的能力,工作到现在的话,一定是国内最优秀的专家级汽车工程师。
前提是他如果还活着。
命运就是这么难以捉摸。
15岁那年,高翰非的父亲在车祸中丧生。
撞他的那辆车驾驶中突发机械故障,刹车失灵。
高翰非记得那天上学出门前,爸爸问他中午想吃什么,今天他不上班,可以做好给他送到学校。
高翰非说想吃虾仁炒饭,爸爸说好。
中午11点40,学校的老师通知他,爸爸在校门口的斑马线处被汽车撞了。
高翰非不顾一切地冲到事故现场,救护车已经到达,医生拦住了拼命冲上前的高翰非,告诉他:你的爸爸遭到了碾压,需要立刻救治。
饭盒还在斑马线上,虾仁炒饭洒落在一地。
高翰非后来再也没吃过虾仁、炒饭、或者二者的组合。
-
父亲走后的一段时间,家里人来人往。
十五岁的高翰非,在那时表现得却异常平静。
每一个来探望的人都表现得异常悲伤,他诧异地问自己,为什么爸爸不在了,那些不常见的亲戚朋友比自己还难过呢?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他知道自己很爱爸爸整个丧事期间,他都很镇定,没有哭泣,没有恐惧,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远远地看着这一切,远远地,或许这样才能只是看在眼里,不进心里。
直到一个月后的某天,高翰非早上起床,看见衣柜的架子上挂着爸爸曾经最喜欢的那条领带,那是爸爸出席重要场合才会佩戴的一条领带。
那一刻,他再也抑制不住地放声大哭。
那一刻,他想到的是,这条领带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戴了。
那一刻,之前一直压抑的平静被打破,残酷而汹涌的现实卷起飞沙走石。
每一个细节都在提醒他,爸爸不在了。
他终于体会到了那句只在小说里见过的话,亲人离世,不是锋利的刀猛地扎进□□,那种痛一定有愈合的一天。
它就像用一把隐形的刀,在你以为已经恢复时又划上一个口子。
这样无法预知的痛比瞬间的剧痛更加伤人。
这场事故成为高翰非心中永远的刺,所以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智驾行业,将制造更加安全的汽车这个追求作为他的职业目标。
-
高翰非的父亲去世后,家里的一切都没有变动,进家门的瞬间,扑面而来的是熟悉的气息。
这里的每一件家具都是父亲亲自挑选的,这么多年保存得很好,看起来依然典雅大方。
客厅挂着的全家福也定格在高翰非十五岁那年,父亲永远会是那般意气风发的模样。
高瞻远一直是一位合格的父亲,即使工作再忙,也不会在儿子的成长中缺失。
高翰非记得1997年家里有了第一辆车,是一台桑塔纳。
他坐在父亲腿上,听父亲告诉他什么是刹车,什么是离合,然后向左向右不停地摆动方向盘。
电视柜旁的照片墙挂着的都是他们一家三口外出旅游时留下的合影。
国家颁布小长假制度是千禧年以后的事,至此高家一家三口就有了假日自驾游的传统。
足迹遍布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再远还去过内蒙古甘肃云南。
高妈妈坐在后排,小大人高翰非坐在副驾驶,给开车的父亲导航或者提醒一些没有注意到的路况,空闲的时候,和父亲探讨刚刚开过去的是什么牌子的车 ,什么配置。
这样的经历也让他对各类复杂路况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那时候的高翰非还会还沉迷于《头文字D》这样的关于汽车题材的热血动漫。
现在的他只有工作,工作之余也只看严谨的专业书籍。
高翰非走进自己的房间,在床边坐下。
他拉开手边床头柜的抽屉愣神,里面摆放的是满满一抽屉的同一型号的手机。
诺基亚N82,这是高翰非拥有的第一个手机。
里面只存有一条短信。
接收时间是2007年12月5日11时29分03秒:
【儿子,爸爸坚持不了了,以后要听妈妈的话。】
抽屉里这20个诺基亚N82,是他在诺基亚这个品牌停产前想尽一切办法买到的。
20台备用机的存在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作为那台N82的配件保障,而他早已经练就熟练地把这个手机拆分成最基本的零件,再重新组装起来的本领。
他要自己有生之年,永远能看到这条短信。
高翰非在床边坐了一会,默默地阖上抽屉,走出房间。
-
高翰非走出房间,顾慧娟端着装有蔬菜的沥水篮笑盈盈地迎上来。
她指了指墙上挂着的时钟对高翰非说:“难得回来一趟总要多待一会吧,你看这也快到饭点了,吃完饭再走啊。”
高翰非瞥了一眼顾慧娟手里的洗好的蔬菜,笑了笑:“配菜都准备好了,您就直接说,让我给您炒几个菜呗。”
顾慧娟嘿嘿两声:“这不是一个意思吗,不管谁下厨,能在一起吃就是温馨的母子氛围。”
高翰非从小就觉得自家的妈妈不一样。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教小朋友要回家帮妈妈分担家务,小翰非很听话地回家以后主动打扫房间、拖地,高爸爸看见了一个劲地表扬他,说他打扫得比大人还干净。
小翰非很得意,跑到顾慧娟面前邀功:“以后我会经常帮妈妈扫地做家务的。”
没想到,顾慧娟很严肃地纠正高翰非话语中流露出的观点:“宝贝,你这话说得不够严谨哦。这是我们共同的家,所以做家务是我们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你做家务是承担家庭责任,而不是替我做事。”
小小的高翰非乖巧地点点头,母亲的这番话对他的影响很大,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有了平权意识,不再觉得家务就应该是女性的责任,每一个女性都不应该被母亲这个角色牵绊住自己的手脚,他们拥有在广阔的舞台展现自我的权利。
发展到后来,每次回自己母亲家,都是高翰非做饭。
高翰非用现有食材简单地炒了三个菜做了一个汤,煮了米饭,屋子里很快弥漫饭菜的香气。
顾慧娟从厨房把儿子做好的菜一盘盘地端到餐桌上后,又帮儿子解开围裙,笑意盈盈地夸赞:“高大厨,手艺又精进了。”
高翰非笑笑:“妈,情绪价值这方面您倒是提供得很到位。”
顾慧娟欣然接受:“那是,做饭没帮上什么忙,但是情绪价值必须给到满格。
-
母子二人面对面坐在,气氛温馨地开始吃饭,聊的也都是家常。
“对了妈,冰箱里那些过期食品我都帮你彻底清理了,您这是冰箱,不是保险箱。”高翰非对顾慧娟很无语:“我在冰箱里发现的最久远的东西是十年前的番茄酱,您是打算珍藏起来以后捐给博物馆吗?”
虽然高翰非知道自己的老妈粗线条得离谱,但今天整理冰箱还是被震惊到了。
顾慧娟听了嘿嘿直乐:“这倒是个好的提议,一会我查一查有没有食品类博物馆需要征集此类藏品。”
高翰非服了自己老妈的幽默感:“现在呢您的冰箱基本已经是空置状态,您明天想吃过期食品也没有食材了。”
“儿子,你这个担心就是多余,冰箱里过期的那些东西,你就算不扔我也不会吃的,你老妈我从来不吃过期食品,明天中午我点外卖吃。”
听到点外卖,高翰非叮嘱母亲:“妈,我不回来的时候,您也别老点外卖。”
别人家都是父母嘱咐孩子不要老点外卖,这家是反过来,儿子劝妈妈。
“做饭太费事了,我一个人饭都没办法煮,菜更是没办法控制分量,搞不好就要顿顿吃剩菜剩饭,隔夜菜饭里面那个亚硝酸盐的含量比吃外卖对身体的危害要大多了。”
高翰非也是败给了自己老妈,只能说:“那您定外卖的时候注意筛选,外卖市场鱼龙混杂,很多都是用预制菜加热的。”
“放心吧,我都点出经验来了,选的都是有正规资质的,在商场里有门面的,既做堂食又做外卖的,”
反过来,顾慧娟也嘱咐高翰非:“工作的时候要按时吃饭,别一忙起来,什么都忘了,还有睡眠也要保障,人啊,缺少睡眠什么问题就来了。”
顾
慧娟虽然是个非常规的母亲,但是对于儿子的爱还是满的。
吃完饭,顾慧娟站起身,准备收拾桌子。
高翰非把洗完的活也揽在身上:“还是我来吧,您歇着吧。”
顾慧娟窃喜,立刻放下碗筷:“那妈就不跟你客气了,正好我那还有点材料没整理好。”
-
说完便走到自己的办公桌位置,坐在电脑前,开始码字。
顾慧娟有个夙愿,想要把自己多年的从事汽修教育工作的心得整理完善,集结成册,出版发行,供更多有需要的人群学习研究。
看到母亲六十多了还做这些,高翰非忍不住出言相劝:“妈,您平时也多注意身体,退休了,就别老想着这些维修啊、之类的重体力活啊。”
“咳,这你就说错了,注意身体不等于一动不动,坐吃等死,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最好的养生。”
现在住的这套房子,在十几年前算是很高端的存在,但是在今天,已经略显老旧。
高翰非看见顾慧娟挤在局促的办公桌前,光线不够明亮,一摞摞稿纸无序地堆在她的面前,有点心疼。
高翰非:“妈,你换一套房子住吧。”
顾慧娟表示反对:“我都说了多少次了,旧房子和旧衣服一样,越住越舒服,再说这个房子当初是你爸··”
高翰非打断顾慧娟的话:“这套房子我已经委托中介出售了。”
这句话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希望母亲告别过去,开始新生活。
顾慧娟脸上闪过落寞的神态,但是这份落寞稍纵即逝,下一秒就切换成温柔的笑意:“好,听你的,换个环境也好。”
人,总要向前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