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T77在2077 > 第7章 耕读社·下

T77在2077 第7章 耕读社·下

作者:无聊AND头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02 16:15:27 来源:文学城

第二天早上6点刚过,T77就被敲门声唤醒,想起昨天与萧熙约了去爬乌龟山。

六月的山林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氤氲的草木香和露水的湿润气息。阳光从树梢间斜斜洒下,点点光斑在地面上跳跃。

到处都是鸟儿们清脆悦耳的鸣叫。不时,一阵风吹过,催动林木沙沙作响。溪水如练,轻柔地冲刷着碎石泥土,发出汩汩的水声。

T77残存的困倦被一扫而空。与九熙山比起来,乌龟山就是个土丘,很快两人就来到山顶,远处,晨雾还未散尽,山峦起伏,宛如一幅水墨画。

返回耕读社,还不到七点,两人已经饿得不行。100号先生正在厨房忙碌,烧柴草的土灶火光明亮,锅内热气腾腾。

早餐是鱼粉,门口鱼塘内1斤多重的新鲜小草鱼,剁成块,两面煎黄,放料酒生姜熬煮,加白菜心,盐、胡椒调味,将炖好的鱼肉和汤汁倒入装有米粉的碗中,撒上青蒜。桌上有一堆配料,海带丝、剁椒、豆豉辣椒、紫油姜、萝卜丁……

T77从来没有吃过如此汤鲜味美的鱼粉,心中暗想,即便为了这碗米粉,也值得在此住上一段时间。

100号先生瘦高黧黑,不是个多话的人,一天到晚,忙得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地里的庄稼要照看,养的猪、鸡、鱼要照看,社院里的花草要照看,一日三餐还不肯将就。

住了几天下来,T77算是看明白了,耕读社根本就是个亏本买卖,相比那些规模化、专业化、高科技的全自动农场,自然养殖的成本要高上百倍,根本没有市场竞争力。

“您这耕读社主打的就是一个自娱自乐,自给自足,靠这个赚钱恐怕十分困难。”

“的确没有赚到钱。原本也没打算靠这个赚钱,能够收支平衡,不让我贴钱就很好了。耕读社是对灵魂的抚慰。首先它是对我自己的乡愁的慰籍,其次我希望它能安抚更多的因为失去心灵故乡而焦虑不安的现代人。”100号先生笃笃定定地说着。

“你知道我们身体里为什么80%都是水分吗?”T77摇摇头。

“因为生命源于海洋,虽然人类离开了大海,我们还是必须把水带在身上才能存活。”

“真是新奇又浪漫的想法。”

“你知道大自然为什么能抚慰人心吗?”T77又摇摇头。

“因为生命在几十亿年的进化过程都是与自然环境共存,与泥土动植物朝夕相处。伐木建房,砍柴烧火,种植谷物,蓄养禽畜。对大自然的亲近、依恋是刻在DNA中,留在生命系统里的。”

“人类的第一个故乡是大海,我们带着它四处游荡,人类的第二个故乡是大自然,很多人并不自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完全生活在人工的虚拟的环境之中,与大自然的分隔,导致身体的孱弱和精神的紊乱,耕读社是给这些人打造的疗愈所。”

“我留意到耕读社在孪生世界的直播,访问者寥寥,您的三间民宿似乎也空的时候多。去虚拟世界旅游,人们更愿意走访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古堡名园……一块小小的农地,似乎难以吸引他们的目光。”

“在虚拟世界中回归自然效果很有限,耕读社在很大程度上模拟200年前的农耕日常,那时候九成九的人都生活在农村呢。”

“1877年?”T77打开手机搜索:

1877年是青朝光绪帝德宗光绪三年,农历丁丑年。

青军收复达坂城、左宗棠奏请在新疆设行省、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爱迪生发明了钢丝录音机,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在这一年完稿。

这一年还发生了丁戊奇荒,这场旱灾,山西损失逾700万人口,有些受灾严重的地区甚至十存二三。

从搜索结果上来看,这一年似乎很不太平。

“我只是说个大致的时间,事实上农业生产在过去几千年中维持着差不多的模式,发生的改变远没有近200年来得剧烈。”

“近200年来,九成多的人口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农业,远离了大自然。”

“你觉得,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无奈?从灾荒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应该不会饿死这么多人。”

“但是,一颗核弹能够瞬间摧毁一座城市。我觉得,两者都说不上吧,就像儿童,窜个子,变声,长成了青年,体内激素汹涌澎湃,总想着冒险和远方……你还可以设想,人类社群也有类似物种的进化,且在近200年借助科技爆炸发生了突变。”

T77觉得100号的思维初一听匪夷所思,细想似乎又不无道理。好奇地问道,“你这些念头都是怎么冒出来的?”

“看书,还有劳动。”

“劳动?”

“是的,我发现在自然环境下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特别有助于思考。身体劳作的时候,心灵其实是处在闲适放松的状态,脑中存储的各种信息很容易发生交流,形成新的链接。有点类似于白日梦,但比白日梦更具理性。”

T77调侃道,“我只听说有些人在洗澡的时候特别容易灵感迸发。”

两人都笑起来。

晚上,T77躺在床上想,她这三十多年来几乎天天都在为着各种目的看书学习,但是,真正发自内心想要去探究,引发自主思考的又有多少?

T77生理年龄是39岁,体年龄却有45岁,体重过重,体脂率过高,骨骼肌率偏低,骨量偏低,总结一句话就是需要减肥。T77决定整个夏天留在九熙山避暑,顺便调理调理身体,把体重降下来,骨骼肌率提上去。

耕读社不用农药化肥是真的,什么模仿200年前的耕作就是噱头。耕机、播粒机、浇灌设备、除草机器人、收割机、脱粒机,无人机,哪样都没少用,成本就是这么涨上去的。

耕读社的农活属于又多又少的那种,若像100号先生那样每天田间地头、猪圈鸡舍各处走走、还要一日三餐有机饮食,米粉自己做、豆腐自己磨,香肠自己灌,腊肉自己熏,的确没有什么空闲时间。

若每天只在监控室操控一下机器,也可以过得很闲适。

萧熙还是个大孩子,每天拉着T77爬山、钓鱼、捉泥鳅、吊青蛙、抓小龙虾,一个人的时候还特别喜欢一边玩游戏,一边聊天,农活真没见他怎么干过。

T77每天爬山回来,就盼着100号的米粉大餐。

最美好的滋味来自高品质的食材,食材的新鲜、合时尤为重要。餐前100号去菜地挑选蔬菜,根据蔬菜的长势,只摘当季最肥美的部分,不多不少只三个人的分量。河鲜,禽蛋亦是如此。

如果天气炎热,100号就在家中通过低轨卫星看个大概再用无人机查看局部细节。

如果是阴天,T77就跟着100号坐着小型农用挂车去巡游。十亩水田散布在好几处地方。2亩菜地离得近,就在社院门前水塘旁边。

猪圈鸡舍建在半里外的下风处,紧靠着一块水稻田。

100号选育的品种,无论水稻、蔬菜、禽畜都以口感最佳为首选,且不施用化肥农药和动植物激素,生长周期长,产量低。通常养鸡场的肉鸡6周就能出笼,耕读社的鸡,六周才比鹌鹑大些。

燥热的夏日午后,T77在清凉处支一张躺椅,在蝉声中小睡片刻,心中感叹,所谓的桃园生活也不过如此吧。

晚上三人聚拢在社图书室,各自安静看书,既然叫耕读社,读书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近万册的纸书有的有上百年的历史,纸张已经发黄,甚至有些脱页。100号不时要修理书册,或者把一些旧书撤回储藏室,打印同样一本新书出来。

悠游的日子像夏日的白云,不知不觉过去了三个月。虽然已经离开了互集,萧熙还是经常与互集爸妈视频,并在互集爸妈的劝说下答应九月去辰山农林学院就读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走之前萧熙把整个互集9口(他们互集没有满员)人都叫来耕读社住了三天。孩子们在院子里搭起了帐篷,在社院里奔跑,萧熙就像个孩子王,领着一群弟弟妹妹爬山、抓虾、捡蛋、喂鸡……耕读社从早到晚到处都是高高低低的人声,尤其到了吃饭的时候,12个人共餐的景象真是又快活又热闹。

等这一群人都走后,互集也就显得格外冷清。

日子一如往常,白云还是那样悠然,米粉还是同样鲜美,耕读社稻长鸡鸣一派田园风貌。不知从何时开始,T77觉得心中长出了一个空洞,原本以为是对萧熙的不舍,可是随着时间空洞不仅没有弥合,反而有越长越大之势。

一天,100号对T77说,“近来我看你心思不定,是不是准备离开了?”

离开,或者是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吧,可是此处如此美好,T77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生出失落感,难道这里不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吗?

“你一个人在这里生活,不觉得寂寞吗?”T77反问100号先生。

“恐怕我在红尘里沉浮得太久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寂寞来平衡吧。”说完100号先生笑了起来。

“你知道我的来意,你愿意跟我签女娲协议吗?”T77问到。

“我是个做养殖种植的,繁育就是我每天劳作的目的。我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还能有幸被推荐给您,我是非常愿意的,不过,我建议你还是多见几个推荐者之后再做决定。”

T77点点头,又问道,“你的孩子们为什么没有跟在你身边,我以为您会选择传统的自然家庭模式。”

“这也是你为什么想要离开的原因,现代生活方式有它的必然性,是一种更先进更复杂的系统,我希望孩子们见识过一切之后再自己做判断。”

“毕竟,200年前的梭罗,在瓦尔登湖也只呆了2年零2个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