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隋朝那些事儿 > 第4章 运筹帷幄

隋朝那些事儿 第4章 运筹帷幄

作者:大漠胡杨2023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0 07:13:37 来源:文学城

就在前方战士在战场上浴血厮杀时,隋朝在外交工作上也配合着进行了,在这条外交路线上也涌现出了一位英雄人物,他就是隋朝大名鼎鼎外交家长孙晟。

就在开皇二年突厥大举进犯中原,突厥刚一起兵之时,长孙晟就给隋文帝上了一道奏疏,大致意思是:突厥看上去来势汹汹,人多势众,他们最的问题就是内部不和,当时突厥共有五大可汗,他们分别是沙钵略可汗,名字叫摄图;第二可汗名字叫奄罗;第三可汗是阿波可汗,名字叫大逻便;第四可汗是达头可汗,名字叫玷厥;第五可汗是突利可汗,名字叫处罗侯。这五大可汗沙钵略算是他们的共主,都是各有各的地盘,平时都是互不共属,只有遇到战争的时候,就都要听沙钵略调遣。这五大可汗中,阿波可汗,达头可汗和突利可汗都和沙钵略有矛盾。对此,我们就应该是远交近攻,离强合弱,利用他们的内部矛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个非常有战略意义的奏疏,隋文帝对此十分感兴趣,就想把他叫到身边,想当面亲耳聆听一下儿他的高见。

隋文帝便把长孙晟叫来了,只见长孙晟口谈国家大事,同时一边用手将突厥的山川地貌给画出来了,还顺便将突厥各方势力的虚实情况也讲了个清清楚楚。这让隋文帝很惊讶:突厥的事儿你长孙晟怎么全知道啊!

这就要从当年北周时期,送千金公主到突厥和亲时说起。长孙晟是送亲使团的副团长,当时突决和北周,一方迎亲,一方送亲,双方都想夸赞自己的实力,所以对于使团的每名成员自然都是精挑细选,个个不仅容貌英俊,而且武艺超群,长孙晟能在这个使团里当上副团长,确实很了不起。到达突厥后,沙钵略可汗对使团的其他成员都是看的很一般,唯独对长孙晟青眼相加。待长孙晟完成送亲任务后,又挽留他在突厥住了整整一年,平时经常和他一起玩儿。

有一次沙钵略可汗带长孙晟一起去打猎,发现路上有两只雕在争一块儿肉,于是沙钵略可汗就对长孙晟讲,我给你两支箭,你把这两只雕给我射死。长孙晟接到箭后,看了看角度,只拿出其中的一支箭,一下子射出去后,两只雕就成了糖葫芦了,长孙晟成功的上演了一箭双雕。突厥是个爱英雄的民族,沙钵略可汗看到长孙晟箭法如此了的,便对他十分佩服,让贵族子弟都来陪他玩,都来跟他学射箭。这期间,沙钵略可汗的亲弟弟突利可汗,竟私底下偷偷和长孙晟结盟了。每天都像小迷弟一样和他一起走,到处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同时还把突厥的各个势力给讲了个遍,哪个国家的特工都不可能享有长孙晟这样好的工作条件,所以一年之后,长孙晟便把突厥的情况悉数掌握了。如今两国开战,长孙晟便把脑子里储存的信息,全部和盘托出贡献给隋文帝了。

这对隋文帝来说,可真是犹如神助啊,就想尽快实施“远攻近交,离强合弱”的外交策略。从隋文帝满是期待的眼神里,长孙晟也是心领神会,便开始讲述具体方案了。

他首先指向刚画的简略地图:“达头可汗盘踞天山一带已久,所处水草丰美,人丁兴旺,兵强马壮,是实力最强的部落。论辈分他是沙钵略可汗的叔叔,实际地位则位于五名可汗之末,且常年受打压排挤。现其表面上从属于沙钵略可汗,实际积怨已久。如果此时我们对他施与最高礼遇,多赠金银财宝,同时对他多加赞誉吹捧……”

长孙晟见隋文帝听的入神,且频频点头,便继续讲到:“突厥民族最崇拜狼,日常大力推行狼性文化,我们可赠他一面狼头纛(狼头大旗)——这是突厥族中最高的权利象征。等于是在告诉达头可汗:在我们大隋眼中他才是突厥部落的头一份儿。有了我们的追捧,再加上平时在突厥部落中的不平等待遇,达头可汗今后一定会为坐上突厥部落的头把交椅,而同其他部落开战,这样我们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隋文帝便迫不及待的下令赶制一面规格高,质量上成的狼头大纛。物准备好了还要有人去送,派谁去最合适呢?隋文帝又把这个重要人选递给了长孙晟。

“我们应派一位身份尊贵,文武双全的人前往……”长孙晟赶忙说出自己的想法。

隋文帝一下子便心领神会,他明白长孙晟是在说应派一名皇子,才能彰显对此次出访的重视。

“派太子前行,可否?”说罢,隋文帝便用双眼紧紧盯着长孙晟。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再加上隋文帝生性多疑,他的思绪在飞速旋转着:最近因太子杨勇不顾父皇母后的反对,私下与身份低下的艺人之女交好,而颇受他们不满。最近隋文帝常因一点小事,公然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太子杨勇大加斥责。同时隋文帝还对太子的部下刻意打压,势有取而代之之意。长孙晟很清楚,此时隋文帝万万不会派一个失宠太子去出使突厥,万一他狗急跳墙,投奔突厥,和突厥一起率兵攻击大隋,到时候太子的部下和太子来个里应外合,则大隋被动也!聪明过人的隋文帝明明不会派他去,却还故意征求自己的意见,那是在试探自己啊!如果此时自己举荐杨勇前往,那不就等于在告诉隋文帝,他是太子一党……俗话说:隔墙有耳,他又不能直接否决太子,需要找一个万全之策……

长孙晟吓得冷汗直流,但又不敢过于迟疑,于是赶快答到:“如今天下初定,内百废待兴,外突厥来袭,国家正值用人之际。自建国以来,太子辅佐皇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各行各业都颇有建树。且太子是国家的储君,是未来的皇上,如果此刻派太子前往,势必让对方恃宠而骄,今后不便控制……”

隋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问到:“皇子杨广呢?”

长孙晟稍微松了口气,他知道杨广表面看上去在隋文帝面前行事稳重,唯命是从,实则野心勃勃,胸怀大志……长孙晟环顾周围侍从众多,如果此时对隋文帝的提出的人选提出异议,日后若传到杨广耳里,今后定会对自己不利……

于是答到:“皇上圣明!皇子杨广文韬武略,才识过人,此行必能不负使命!”

阐述了西部问题,长孙晟又将手指向东面:“突利可汗是沙钵略可汗的弟弟,定居突厥东部。处罗侯宅心仁厚,平易近人,爱民如子,国民都敬仰爱戴。因名望过高,被沙钵略可汗所忌而不自安。如果及时得到大隋精神和财力扶持,待他日羽翼丰满,定会和我们联手对付沙钵略可汗……”

隋文帝很是满意:“东部又该派何人前往?”

长孙晟信心满满的毛遂自荐:“昔日我出使突厥时,和突击关系交好,形同手足,还曾和他私下结盟过。如果我亲自前往,定能重温旧情,重续结盟之势……”

长孙晟又提议:“沙钵略可汗和阿波可汗与中原最近,可随时做好应战准备。当他们来犯之时再奋力反抗,将他们打怕后,再采取外交攻略……”

果然不出长孙晟所料,杨广为了日后完成大业,早已在皇宫内布局了,他使重金在朝堂上下安插了不少自己耳目。当长孙晟辞别隋文帝还没回到自己的府邸的时候,他与隋文帝的对话已经传到杨广耳中。

杨广对长孙晟提出的外交谋略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便有拉拢长孙晟之意,好让他为今后自己完成大业助一臂之力。

生姜还是老的辣,他一回到府邸,稍作准备便赶忙和家人作别,因为他要赶在杨广拜访他之前奔赴突厥。现如今朝堂上两位皇子明争暗斗,自己绝不可轻易站队,因为他十分清楚,这场争斗最后胜负的决定权在于谋略过人的隋文帝。最是无情帝王家,作为臣子就应时刻头脑清醒、明哲保身,乾坤未定之前,绝不可和任何皇子私交!

当杨广来到长孙晟府邸之时,长孙晟已顺利的带着使团出了大兴城了!杨广看到长孙晟对待国事如此敬业,也提醒自己要尽快收拾妥当,早日踏上出使突厥的征程。

待杨广准备完毕,择好良辰吉日,带足金银财宝,便告别父皇母后、文武百官,率领使团耀武扬威的踏上出使突厥的征程。

使团出了大兴城走官道一路向西,大隋自建国以来,采取了许多惠农政策,老百姓安居乐业,到处展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官道两旁一望无垠的农田,庄稼长势喜人,到处可见农民在田地里辛勤耕耘。来到一户农庄,杨广换上一套便装,独自来到农户家,他要体察民情。院内有一老农正在剥玉米,他旁边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小孙子,看到身着一身华丽服饰的外人到来,便赶忙躲在爷爷身后。一边咬着手指,一边探出半个脑袋,目不转睛地盯着杨广身上那套华丽的服饰。

杨广先挑逗一下儿小家伙,然后满脸和气的问老农:“现在日子过的怎么样?全家能吃饱穿暖吗?”

老农看到有人来,赶快放下手里的活儿,毕恭毕敬的站直了身,上下打量了一番杨广,看出他身份不凡,但又看到他和蔼可亲的态度,也就放下了戒备。

他轻轻摇了摇头答到:“每年交了租子,也就剩不了多少了,全家人还是免不了忍饥挨饿!”

杨广知道现在的农田都掌握在贵族士绅手里,要想让老百姓都吃饱穿暖,就必须打破土地垄断在贵族士绅手里的局面,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还是日后他自己真正当家做主再做打算吧。他又看了眼躲在他身后的小家伙:“小孩子不读书吗?”

老农苦笑着说:“读书有啥用,长大了还不照样是在天里种地,还不如帮大人干些农活儿!”

杨广紧皱眉头:现在国家重要职位都掌握在关陇贵族手里,普通老百姓是绝无走上朝堂的机会。如何打破关陇贵族把控朝政的局面,给普通百姓一点机会呢?自那时,杨广就在心里盘算着要开创一种新制度。他后来当了皇帝后,成功开创了科举制,从此让普通老百姓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让寒门子弟走上朝堂,可稍微与关陇贵族分听抗衡,有利于国家推行新政。唐朝著名的宰相房玄龄就是受益于杨广开创的科举制,当上重臣的第一人。世人对杨广确实有误解,他实际上胸怀大略,是个颇有作为的皇帝,只是因为急功近利,为了他的千秋大业,严重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才使大隋的良好局面瞬间崩塌,给后人送了个隋炀帝的恶号!

杨广一边体察民情,一边加紧赶路,同时将沿途经过的山川地貌熟记于心,他在心里勾勒着属于他的宏伟蓝图,未来他要在这可爱的土地上建立超越秦皇汉武的不世奇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就在敦煌境内,离开敦煌城,使团就要进入突厥境地。为了保证皇子的绝对安全,呼延庭安排在草原上威名远扬的敦煌戍卒史万岁一路护驾。进入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杨广的眼界也一下子开阔了。放眼望去:芳草铺天际,白云戴山头。苍鹰在天空自由翱翔,牛羊在草地上安详觅食。孕育众生的母亲河——黄河,宛如一条银带飘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风就像一只硕大的梳子,每日精心的梳理着每一颗草,将整个草原打理的平整柔顺;牛羊就像一个个园丁,长年累月,不知疲倦的修剪着这一望无垠的牧场,不让他长荒长废;人不过是来去匆匆的过客,却用勤劳和智慧,将华夏文明持续续写,永不断片儿……如斯美景令人心驰神往,不由得激发杨广一行人催马扬鞭,就像神话中逐日的夸父一路向西快速驰骋……待太阳西下,晚霞染红天,大家踏着夕阳,勒马驻足,静静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美丽画卷。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目睹着眼前的大好河山,杨广不仅在心里暗自发誓:他要打造完全属于自己的江山,他要让目及之处皆为大隋版图,他要缔造美丽富饶的大隋,让万邦来贺……

进入沙漠边缘,使团在驿站将军马全部换乘骆驼,迎着风沙继续西行,穿过沙漠终于来到水草丰美的天山脚下。达头可汗看到有朋至远方来,带领好客的族人载歌载舞远远迎上来。他们烹牛羊大摆宴席,捧上西域特产“葡萄美酒夜光杯”热情招待远方的贵客……同时也是在为远道而来贵客接风洗尘。一直庆祝到太阳落山,他们又点起篝火,意犹未尽的人们,继续开怀畅饮,接着奏乐接着舞……

看着彬彬有礼,竭诚相待的大隋使团,再回想一下儿以往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沙钵略可汗的使团。达头可汗当即和杨广歃血为盟:世世代代与大隋交好!圆满完成使命后,热情好客的达头可汗又挽留他们住了一个月,并赠上和田美玉,西域夜明珠等奇珍异宝,以及大量的土特产,才依依不舍的欢送他们离开……

长孙晟到达突利可汗部落,也是顺利完成了结盟使命。

这样隋朝就等于在沙钵略东西两边各插了两把刀子。“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占尽的大隋,征服突厥指日可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