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溯流光 > 第57章 第 57 章

溯流光 第57章 第 57 章

作者:四五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2:20:46 来源:文学城

随谢清弦绕过瀑布,眼前并非想象中的宗门殿宇,而是一条愈发幽邃、几乎被藤萝蕨类完全遮蔽的山径。空气湿润沁凉,带着泥土与腐殖质的醇厚气息,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冠,筛下斑驳陆离的光点,在地上跳跃。

谢清弦步履轻捷,如同山间灵鹿,对路径熟悉至极。他并不多言,只在偶尔需提醒楚玲珑注意脚下湿滑的青石时,才回身温言一句。他的存在本身,就如同这山林的一部分,和谐而宁静。

约莫行了一炷香的功夫,水声再次变得清晰。穿过一片茂密的凤尾竹林,视野豁然开朗。一处三面环山的幽谷呈现眼前,谷地中央,一道清澈的山溪蜿蜒而过,溪水撞击卵石,发出琤琮悦耳的声响,与远处瀑布的轰鸣遥相呼应,构成层次丰富的自然乐章。

溪畔,错落有致地建着七八间竹庐,样式简朴,却与周围环境浑然天成。竹庐间有窄窄的栈道相连,一旁开辟着几畦菜地,种着些寻常菜蔬。几只羽毛鲜亮的山鸡在溪边踱步,见到生人也不惊飞,只是歪头好奇地打量着。

“这便是听泉宗了。”谢清弦停下脚步,语气中带着一丝回到家的安然,“宗门人丁稀薄,加上清弦,如今也不过师徒五人,让姑娘见笑了。”

楚玲珑放眼望去,只见一名白发老翁正坐在溪边一块大石上垂钓,手持青竹钓竿,纹丝不动,仿佛已与石头融为一体;远处菜地里,一個十四五岁的少年正挽着裤脚浇水,口中哼着不成调的山歌;另一间竹庐的轩窗开着,隐约可见一個女子身影正伏案书写着什么。

这里没有巍峨的门楣,没有森严的规矩,只有山水之间的静谧与生机。

“返璞归真,方是至境。”楚玲珑由衷赞道,“贵宗择此洞天福地,以天籁为师,令人心折。”

谢清弦微微一笑,引着楚玲珑走向居中那间稍大的竹庐。庐内陈设极其简单,一桌,数椅,一榻,墙上挂着一幅墨迹淋漓的“泉”字,笔意奔放,似有水流之声蕴含其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竹香与墨香。

“师父今日入定未醒,姑娘请稍坐,清弦去沏茶。”谢清弦安置好楚玲珑,便转身去了隔壁的灶间。

楚玲珑在竹椅上坐下,目光掠过墙上那幅“泉”字,能感受到书写者灌注其中的、对自然之音的深刻理解与澎湃情感。这听泉宗,果然处处都与“音”、“泉”相关。

不多时,谢清弦端着一个木托盘回来,上面放着兩只素瓷茶杯和一柄陶制茶壶。茶未入口,一股清冽馥郁的香气已扑面而来。

“山中野茶,名唤‘不知春’,是师妹在谷后崖壁上采的,数量极少,平日舍不得喝。今日贵客临门,正好品尝。”谢清弦一边斟茶,一边介绍。茶水呈淡金色,清澈透亮。

楚玲珑道谢接过,浅啜一口。茶汤入口微苦,旋即化为甘醇,一股清凉之气直透肺腑,仿佛将山间的云雾灵气都饮入了体内,精神为之一振。

“好茶。”她赞道,“茶香清逸,竟似有音韵流转其中。”

谢清弦眼中闪过惊喜:“姑娘果然知音!制此茶时,需在清晨露水未干时,伴着山谷间第一声鸟鸣采摘,炒制时亦需心静如水,仿佛在调理琴弦,火候、手法,皆暗合音律节奏。师妹常说,制茶如作曲,每一片茶叶,都是一个音符。”

“制茶如作曲……”楚玲珑品味着这句话,只觉妙不可言。这听泉宗将音律之道,已融入了生活的点滴细微之处。

两人便在这竹庐之中,就着清茶,漫谈起来。起初只是论及山水音律,谢清弦言语精妙,往往能发前人所未发,将无形的音律与有形的山水、乃至无形的心境气机联系起来,听得楚玲珑频频颔首。楚玲珑虽不专精音律,但她对天地气机的敏锐感知和行走江湖的见闻,也常能引出谢清弦新的思考。

谈及兴浓处,谢清弦再次取来古琴,即兴抚了一曲。这一次,琴音不再是之前的清冷孤高,而是多了几分人间烟火的暖意与灵动,仿佛在述说这幽谷中的日常,溪水的欢歌,山风的絮语,甚至那菜畦间少年不成调的歌谣,都化入了琴音之中。

楚玲珑静静聆听,只觉心神愈发宁静通透。她甚至能隐约“看”到,随着谢清弦的琴音,竹庐周围极小范围内的天地气息,如同被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梳理过,变得更加有序而充满生机。那溪边的老翁依旧垂钓,那菜地的少年依旧浇水,那窗前的女子依旧书写,但他们周身的气息,似乎也在这无声的音律中,变得更加沉静和专注。

这已不仅仅是艺术,而是近乎神通的修炼法门了。

一曲终了,谢清弦轻按琴弦,笑道:“与姑娘一席谈,清弦获益良多。姑娘对气机流转的感知,远非常人可比。”

楚玲珑放下茶杯,沉吟片刻,终于问出了心中的疑惑:“谢公子,贵宗音律之道,玄妙非常,竟能引动气息,调和内外。不知此法,可能用于……疗愈心伤,化解执念?”

她想起了阿凝,虽然如今已得自由,但那十几年的惊惧与流亡,以及被迫与家族割裂的痛楚,恐怕并非一时能够抚平。若有此法,或能助她真正走出阴影。

谢清弦闻言,神色郑重起来:“姑娘所问,触及我宗秘法根本。《空山鸣泉谱》中,确有‘清心涤念’之章,以特定音律频率,共鸣人之心脉神魂,引导其宣泄郁结,平复躁动,乃至唤醒本心清明。然……”

他顿了顿,道:“此法极耗心神,施术者需境界高深,且对音律掌控妙到毫巅,更需与受术者心意有微妙的沟通。稍有差池,非但不能疗愈,反而可能引动心魔,后果不堪设想。故而宗门戒律,非至亲至信、或生死关头,不得轻用。”

楚玲珑了然。这等涉及心神魂魄的秘法,自然限制极多。

“不过,”谢清弦话锋一转,看着楚玲珑,“姑娘灵台澄澈,气息纯净,若他日有缘,能习得音律基础,或许……能以自身气息为引,辅以简单宁神之曲,助人安定心绪,倒非难事。只是若要深入疗愈,仍需专精此道。”

楚玲珑心中一动。她虽无意专精音律,但若能略通一二,以自身特质辅之,或许在某些时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就在这时,竹帘被掀开,那之前伏案书写的女子走了进来。她约莫二十七八年纪,穿着与谢清弦同色的青布衣裙,容颜清秀,眉宇间带着一股书卷清气,手中还拿着一卷墨迹未干的纸稿。

“师兄,你又在卖弄你那点音律皮毛,叨扰客人清静了?”女子声音温和,带着些许调侃。

谢清弦笑道:“师妹来得正好。这位是楚姑娘,于音律气机别有见解,非是俗客。”他又向楚玲珑介绍,“这是清弦的师妹,苏挽云。宗门内的典籍整理、包括那‘不知春’的炒制,多赖师妹操持。”

苏挽云向楚玲珑微微颔首,目光清澈而敏锐地在楚玲珑身上停留一瞬,笑道:“楚姑娘气韵非凡,难怪能让眼高于顶的师兄引为知音。方才我在隔壁,隐约听到琴音与往日不同,多了几分鲜活之气,想来是受姑娘影响。”

楚玲珑起身还礼:“苏姑娘过奖。是谢公子琴艺通玄,令我大开眼界。”

苏挽云将手中纸稿递给谢清弦:“这是你前日要我整理的《溪声指法》残篇,有几处疑点,我已标注出来。”她又看向楚玲珑,“楚姑娘既对音律有兴趣,不妨多住几日。宗门虽陋,但藏书阁中还有些前人手札笔记,或对姑娘有所助益。师兄他整日不是对着瀑布发呆,就是对着古琴犯痴,难得有个能说话的人。”

谢清弦被师妹打趣,也不着恼,只是无奈一笑。

楚玲珑看着这对师兄妹之间自然亲切的互动,又感受到这幽谷之中远离尘嚣的宁静,心中那暂歇的念头愈发清晰。

或许,真该在这里停留一段时日。不为习得高深音律,只为在这山水清音中,涤荡最后一丝风尘,也顺便看看,这奇妙的音律之道,与自己的感知能力,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她看向窗外,夕阳的余晖正将山谷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色,溪水声、归鸟声、风吹竹叶声,交织成一片安详的暮曲。

“如此,便叨扰贵宗了。”她微笑着,应承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