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霜刃绾红妆 > 第9章 润物无声

霜刃绾红妆 第9章 润物无声

作者:末祁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05:42:27 来源:文学城

接连几日,太子季玄明眉宇间的郁结之色都未能散去。即便是在毓庆宫,与薛时绾相处时,也常常心不在焉,批阅文书时更是时常搁笔叹息。薛时绾看在眼里,心中明了,定是那日他所言的与裴景琰的分歧尚未解决。

这日晚间,薛时绾如常为他按摩舒缓紧绷的额角,手法轻柔体贴。殿内烛火暖融,香气氤氲,一片宁静。她感受着他肌肉的僵硬,柔声开口,声音如同羽毛拂过心尖:“殿下近日似乎总是忧心忡忡,可是朝务上遇到了难处?臣妾愚钝,虽不能为殿下分忧解难,但若能听殿下倾诉一二,或许也能稍解烦闷。”

她的语气里没有打探朝政的野心,只有纯粹的关切与心疼。

季玄明闭着眼,享受着她指尖的温柔,心中那根紧绷的弦似乎松了些许。他沉默片刻,或许是连日来的压力确实需要宣泄,又或许是薛时绾营造的这份温柔宁静让他放下了部分心防,他叹了口气,终究还是开了口。

“是关于今冬京畿附近几个州县雪灾赈济之事。”他的声音带着疲惫,“父皇将此事交由我督办,本是历练之意。我与景琰在具体方略上……有些不同看法。”

他大致说了分歧所在:今冬雪灾严重,灾民众多。裴景琰主张严格执行现有的赈济流程,由户部统筹,地方官府具体执行,强调效率和防止贪腐,认为当以稳住大局、防止生乱为首要。而季玄明则觉得流程过于僵化缓慢,且层层盘剥之下,真正到灾民手中的钱粮大打折扣,他心系灾民疾苦,想特事特办,开辟一条更快捷的通道,由东宫派人直接参与监督部分重灾区的赈济,以确保物资速达。

“景琰认为我此举过于急躁,易打乱原有体制,授人以柄,且东宫直接插手地方事务,恐引来非议,认为我急于培植势力。”季玄明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被理解的郁闷,“可我每每想到灾民饥寒交迫,便觉得那些规矩体统,皆可权宜变通。”

薛时绾安静地听着,手上按摩的动作未停,心中已飞快地权衡起来。太子仁厚,心系百姓是优点,但裴景琰的顾虑也绝非多余。皇帝让太子督办,既是历练,也是考验。做得好了是功劳,若行事稍有差池,被有心人抓住把柄,便是大过。

她沉吟片刻,声音依旧温柔,却带上了几分认真的思索:“殿下仁爱,心系黎民,是百姓之福。裴大人思虑周全,谨守规矩,亦是老成谋国之言。两位都是为国为民,只是着眼处不同罢了。”

她先肯定了两人的出发点,缓解了太子的情绪,才缓缓继续:“臣妾浅见,或许……两全其美亦非难事。明面上的流程规矩自然要守,这是殿下身为储君需示于天下的姿态,也可堵住悠悠众口。然则……灾情紧急,确需变通。”

季玄明闻言,睁开了眼,看向她:“哦?时绾有何想法?”

薛时绾迎上他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坦诚,并无丝毫干政的僭越之态,只有为夫君分忧的恳切:“殿下不便直接派人插手地方政务,但……以体恤灾民、为国祈福之名,可由臣妾出面,联合几位宗室勋贵女眷,组织一场‘冬赈慈恩会’,募集些银钱衣物,择选可靠之人,以民间义捐的名义,送往那几个重灾区,定点发放,助官府赈济之力所不及。届时,殿下只需按例行事,如此,既全了殿下仁心,又不违体制,更不会授人以柄。殿下以为如何?”

她这个提议,巧妙地将太子的意愿转化为了后苑眷属的“慈善”行为,既避开了前朝规矩的锋芒,又实际解决了问题,还为太子博得了仁德的名声。

季玄明眼睛微亮,但随即又蹙眉:“只是……募集钱粮谈何容易?各家女眷虽有心,但府中中馈财政终究掌握在男子手中,她们未必能做主拿出多少实惠。”

薛时绾微微一笑,笑容温婉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笃定:“殿下所虑极是。故而,此事不能单凭一腔善意。若能请得父皇或母后一道嘉许的旨意,甚至殿下您亲自拟一份倡议书,表彰善行,将捐献卓著者之家名列于慈善榜,亦可在灾后修建一座佛塔,塔前立一座围墙,将榜中之名篆刻之上,传扬其门楣仁德,供世人参拜……对于看重声誉的勋贵之家而言,这或许比钱财本身更重要。此为‘恩’。”

她稍作停顿,声音依旧柔和,却透出几分深意:“再者,殿下督办赈灾,手中应有各地受灾情况及官府赈济进展的详细奏报吧?若慈恩会能‘恰好’将物资送往那些奏报中提及的、官府力量暂时难以周全却又亟需帮助之处,并‘恰好’让朝野皆知……这既体现了殿下明察秋毫、心系黎庶,也能让那些在赈济中稍有懈怠或手脚不净的官员心生警惕。殿下虽未直接插手,却无形中督导了地方政务。此……或可视为‘威’之预兆。恩威并施,方能使人心悦诚服,踊跃响应。”

季玄明听完,眼中顿时焕发出光彩,多日郁结豁然开朗!他猛地坐起身,握住薛时绾的手,激动道:“时绾!你真是我的贤内助!此计甚妙!甚妙啊!”

他越想越觉得可行,脸上多日阴霾一扫而空,看着薛时绾的眼神充满了惊喜和赞赏。他从未想过,自己这位温柔似水的妻子,竟有这般玲珑心思和化解难题的智慧。

薛时绾羞涩地低下头:“能为殿下分忧,是臣妾的本分。只是此事还需殿下暗中把握,挑选绝对可靠之人经办,以免好事变坏事。”

“这是自然!”李玄明满口答应,心情大好,当即便与薛时绾细细商议起具体细节来。

次日,季玄明再次召裴景琰至书房商议赈灾之事。当裴景琰踏入书房时,却见薛时绾正坐在一旁的小几前,安静地插着一瓶新折的红梅,并未如往常般退避。

裴景琰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目光扫过薛时绾,继而如常向太子行礼。

季玄明心情颇佳,抬手道:“景琰不必多礼。坐。今日寻你来,还是为赈灾之事。我细思过后,觉得你我二人之策,或可并行不悖。”

他便将薛时绾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提议说了出来,只是略去了薛时绾的名字,只说是自己思量后的两全之策。

裴景琰静静听着,眸中掠过一丝讶异。这法子不仅巧妙,而且深谙人心与权术,将太子自身的优势和朝堂规则利用到了极致,既全了太子的仁心,又守住了规矩,考虑得颇为周全,与他所认识的太子往日风格颇为不同。

他沉吟片刻,道:“殿下此策,思虑周详,恩威并济,以慈恩会之名行此事,即便日后有人察觉,也最多称道殿下仁德,后宫贤淑,挑不出错,处确实更为稳妥可行。臣对此策本身并无异议。”他话锋微转,目光似有若无地瞥向一旁插花的薛时绾,语气平淡却意有所指,“只是,慈恩会经办之人需绝对可靠,消息流向亦需精准控制,否则‘威’未显而‘恩’先乱,反生事端。”

季玄明正在兴头上,并未听出裴景琰的弦外之音,朗声笑道:“景琰放心,人选与消息管控,本王自有万全之策。至于此策嘛,”他心情甚好,看向旁边的薛时绾,便随口道,“此事说来,还是时绾提醒了本王,民间之力亦可善用。”

他这话本是随口夸赞,并无他意。

然而,裴景琰的目光却倏地看向薛时绾,那双深邃如寒潭的眸子,第一次如此直接、如此清晰地落在她身上,带着审视,带着探究,甚至有一丝极淡的、难以言喻的锐利。

薛时绾正将一支梅花插入瓶中,闻言动作未有丝毫停顿,只是抬起头,对上裴景琰的目光,露出一个温婉得体的、略带羞涩的笑容:“殿下过誉了。臣妾不过是见殿下忧心,胡言了几句家常闲话,是殿下自己思虑周全。”她将功劳全数推回给太子,姿态谦卑柔顺,无可指摘。

裴景琰看着她,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极淡地勾了一下唇角,语气听不出喜怒:“娘娘过谦了。能于家常闲话中,为殿下解此烦忧,娘娘……蕙质兰心。”

他这话说得平淡,甚至带着一丝公式化的赞赏,但那双眼睛,却仿佛能穿透她温婉的表象,看到其下隐藏的机锋。

薛时绾心头微微一凛,面上却依旧是那副受宠若惊的羞涩模样,微微颔首:“裴大人谬赞,实不敢当”

季玄明并未察觉这两人之间无声的交锋,只觉得自己的爱妃得到了能臣的认可,心中更是舒畅。

裴景琰很快收回目光,继续与太子商议细节,仿佛刚才那片刻的凝视从未发生。

但薛时绾知道,有什么不一样了。这位心思深沉的裴大人,终于不再将她完全视为一个无足轻重的摆设。他那一眼,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虽未激起滔天巨浪,却让涟漪无声地扩散开来。

她低下头,继续摆弄着手中的梅花,指尖却微微发凉,心底却有一股奇异的兴奋感悄然升起。

裴景琰……他到底看出了多少?不过,与聪明人打交道,固然危险,却也……有趣。

而裴景琰,则在汇报完公务,告辞离去。走出书房,穿过庭院,冬日的冷风拂面,他却觉得思绪比这寒风更清醒几分。

那位太子妃……果然不简单。

并非寻常后宫女子争风吃醋的手段,而是能触及前朝政务,并且给出如此精准老练的建议……呵,陵阳国送来的,哪里是什么单纯柔弱的小白兔。

太子对她如此信任,甚至不避讳与她商议朝政……这东宫的水,看来是越来越深了。

裴景琰微微眯起眼,眼底闪过一丝极感兴趣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