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霜华引 > 第2章 青阳惊变 九响暗潮

霜华引 第2章 青阳惊变 九响暗潮

作者:映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7 08:32:47 来源:文学城

宫灯在夜风中摇曳,将“承光殿”的飞檐斗拱映照得如同蛰伏的巨兽。已是二更时分,殿内却依旧灯火通明。

公子风徽羽垂手立于御阶之下,听着兄长风伯璋汇报青阳祀典仪的护卫安排。这位世子身着绛紫蟠龙袍,广袖一挥,声若洪钟:

“父君,儿臣已调集三千禁军沿途护卫,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定要让天下见识我新朝威仪,也叫那些心怀叵测之徒,不敢妄动!”

御座上,风无忌指尖轻叩紫檀扶手,目光掠过风伯璋,落在次子身上:“徽羽,你说。”

殿内霎时安静。大司田高望之微微抬眼;其余老臣低眉顺目;唯相国百里琨眼帘微垂,似在养神。

风徽羽上前一步,声音清朗如玉磬:“兄长思虑周详,护卫周全自是首要。然明日青阳祀乃与民同乐之典,若护卫过严,如临大敌,恐失亲和之意,反让百姓心生畏惧。”

风伯璋眉头一拧,当即冷笑:“二弟,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策!若因疏漏让父君受惊,谁来担待?”

“好了。”风无忌淡淡打断二人争执,目光转向殿角,“相国?”

百里琨手持紫檀鸠杖,缓步出列,先向君上世子各行一礼,声音苍老却沉稳:“老臣以为,世子欲彰国威,其心可嘉;二公子体恤民情,其意亦善。明卫仪仗可从简,以示君上仁德;暗地戒备则需加强,以防不测。如此,既全礼制,亦保无虞。”

风无忌唇角微扬,一锤定音:“相国此言周全。伯璋负责明卫,徽羽协理暗防。”目光转向侍立的虞欢喜,“虞司马,你麾下车骑,编入明卫序列,听世子调遣。”

“末将领命!”虞欢喜抱拳躬身,声震屋瓦。

待二人退下,殿内只余君臣二人。“相国,”风无忌指尖轻敲御案,“对此安排,怎么看?”

百里琨躬身道:“君上明鉴。刚柔并济,方为御下之道。明日典仪,世子立威,公子施恩,一刚一柔,正可使群臣莫测天威,各安其分。”

风无忌默然片刻,忽然问道:“那些前朝旧臣,相国以为如何?”

百里琨眼中精光一闪:“安乐公姜垣等人,表面恭顺,内心难测。不过……正因如此,才更要示以宽仁,让天下人看见君上胸襟。”

殿外,风伯璋在下人的照拂下拂袖而去。风徽羽却停下脚步,对候在阶前的徐内侍温言道:“有劳徐内侍久候。”

徐内侍提着灯笼,躬身道:“二公子客气了。夜深露重,公子早些回府歇息才是。”

春分寅时,晨曦微露,临淄城却早已沸腾。

太庙前的广场上,百官按品阶肃立。高望之站在文官队列前列,绯袍玉带,神色从容。他眼角余光扫过身后那些前朝旧臣——以安乐公姜垣为首,个个低眉顺目,难掩局促。

姜垣身后,肖氏一袭素衣,风姿清雅,平静地望着祭坛。姜雪霁于母亲身旁,淡青衣裙衬得她如初荷含露。

“吉时到——”礼官悠长的唱诵撕裂寂静,余音在偌大广场回荡,惊起檐角宿鸟。

在《云门》那恢弘如天谕、清冷如碎玉的编钟奏乐中,风无忌身着玄色冕服,缓步登上祭坛。

十二旒白玉珠帘摇曳,仿佛将缭绕的香火与庄严的乐声切割开来,令人愈发看不清那珠帘后的君王神色。

世子风伯璋与公子风徽羽一左一右,侍立坛下。风伯璋英姿勃发,眉宇间自带一股傲气;风徽羽则沉静如水,仿佛与这喧嚣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

祭礼进入**,风无忌执槌,撞向那口象征着新朝气象的青阳钟。

“咚——”

钟声浑厚悠长,如苍龙长吟,与万千臣民的欢呼“君上万年!扶摇万年!”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声浪。这不仅仅是声音,更是新朝初立、万民归心的蓬勃愿力与鼎盛国运的彰显。

在人群外围,廉弈眯起了眼睛。他身侧,发间已见灰白的哑叔微微皱眉,手指在袖中轻轻捻动,仿佛在感知着什么。

与此同时,深锁于宫闱的藏宝阁内...那口沉寂二十载的乌木长匣,似乎被这股席卷全城的宏大愿力与国运所触动,竟自内而外,隐隐泛出一层若有若无的幽蓝光晕,匣身也随之传来一丝极轻微的、如同苏醒叹息般的震颤。

值守小内侍搓着胳膊,只觉阁内寒意刺骨,只见一处木架上,那口乌木长匣盒盖竟错开了一条细缝。

“真是邪门……”他上前将盒盖推回原位,指尖触及匣身,竟被那刺骨寒意冻得一颤。正要离开,匣内又传来一声极轻微的嗡鸣。

他吓得后退,疑心自己听错了。却不知,方才钟声响彻全城之时,这尘封多年的匣中之物,已然苏醒。

神物苏醒的微茫波动,已如石子入水,漾开了无形的涟漪。

钟鸣九响的刹那,廉弈怀中那枚用以感应霜华的雪域玉佩骤烫。他与哑叔对视一眼,目光如淬冰的刀锋,同时钉向宫城深处。

“神器应和……”廉弈的声音低得如同耳语,唇角却已勾起冰冷的弧度,“确是霜华。”

銮驾返回时,日头已升上中天,将整条大街照得亮堂堂的。

虞欢喜策马靠近风徽羽,借着仪仗乐声的掩护低语:“徽羽,后面那位青衣姑娘,可看清了?安乐公姜垣之女,姜雪霁。那日风华楼与你琴箫相和的,就是她。”

风徽羽闻言,目光掠过那抹淡青身影。此刻虽只能见其侧影,但那亭亭风姿,与风华楼帘后朦胧的轮廓渐渐重合。竟是前朝宗室之女。

“徽羽,”虞欢喜语气凝重,“她身份特殊,你还是远离比较好,毕竟你们的身份......”

“我自有分寸。”风徽羽收回目光。

队伍行至开阔的地段,百姓挤在街道两旁,争睹天颜。欢呼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香烛和春日花草的混合气息,一派祥和。

风徽羽策马护在御驾左侧,目光警觉地扫过街边楼阁。不知为何,他心头总有一丝不安在萦绕。忽然,他看见临街酒肆二楼,窗帘极轻微地动了一下。

“有刺客!”

几乎在他出声的同时,数道黑影自窗口激射而出!剑光如闪电般直取御驾!

“护驾!”侍卫长厉声高呼。

“结阵!护住銮驾!” 虞欢喜的喝声几乎与刺客的破空声同时响起。职责所在,令他反应迅如雷霆,赤色身影如电,长枪一抖,恰似银龙出海,直扑最近的一名刺客!

枪尖过处,血花飞溅。他枪法狠辣凌厉,招招直取要害,瞬间便将数名刺客逼退。那赤色衣袍在阳光下翻飞,宛如战旗。

风伯璋见状,立刻拔剑向前冲去,口中厉声高呼:“护驾!诛杀逆贼!” 他却并未指挥若定,反而被急于上前的侍卫与慌乱的人群裹挟,一时进退失据,更添混乱。

一个刺客突破防线,直扑御驾。风徽羽纵身跃起,承影铿然出鞘,剑尖精准地刺在对方腕上。刺客吃痛后退。

虞欢喜长啸一声,气势如虹,竟将刺客头目逼得连连后退。那刺客头目武艺极高,但虞欢喜的枪法更加灵动狠辣,显然经过沙场淬炼的杀人技更胜一筹。

“留活口!”风徽羽急呼。

却见那刺客头目狞笑一声,嘴角溢出黑血,轰然倒地。其余刺客见状,纷纷咬破口中毒囊,转眼间便倒了一片。

承天门前一片狼藉,血迹在青石板上蜿蜒如蛇。方才还欢呼雀跃的百姓早已惊恐万分。

风伯璋脸色铁青,剑锋直指地上尸首,声音斩钉截铁,刻意扬高以便让周围众臣都听清:“逆贼胆大包天,罪无可赦!拖去城门悬首示众,曝尸三日!以此昭告天下,这便是犯上作乱的下场!”

“世子三思。”百里琨手持鸠杖快步上前,先向面沉如水的风无忌深施一礼,“青阳吉日,不宜见血。”他目光扫过那些面色苍白的旧臣,“悬尸之举,恐寒了天下人之心。”

高望之适时出列:“相国所言极是。不若将尸首交由司寇衙门查验,暗中追查元凶。既能查清真相,又不失朝廷体面。”

风伯璋触及风无忌淡漠的神色,心知父意已决。强压着被当众驳回的难堪,将剑重重还鞘:“便依相国!但此风不可长,凶手必须严惩!”

“世子,” 风无忌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得令人心悸,他并未看风伯璋,而是目光幽深地扫过在场每一个官员,尤其是那些前朝旧臣的脸。“你的忠心,寡人知晓。”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种刻意的疲惫与宽容:“然相国言之有理。今日是青阳吉日,不宜大动干戈。”

他微微抬手,止住了还想争辩的风伯璋:“尸首交由司寇衙门。对外,就说是寡人念其或有苦衷,准其家人收殓。至于真相……”

顿了顿,目光又落在百里琨身上:“相国,此事由你总领全局,着司寇衙门督办。寡人要知道,这到底是前朝的反扑,还是……有人想借刀杀人,搅乱我扶摇江山。”

“徽羽,”他的目光转向次子,“你心思向来缜密,此次暗卫亦由你协理,便从旁襄助相国,务必查明真相。”

“儿臣领命。”风徽羽躬身应道。

风伯璋喉结滚动,将几乎脱口而出的话硬生生咽了回去,指甲却已掐入掌心。

风无忌的目光在长子面上停留一瞬,几不可察地一叹,终是归于沉寂。一旁的百里琨眼帘微垂,将这天家父子间无声的波澜尽收心底。

侍立在侧的徐内侍适时高唱:“起驾回宫——”

风徽羽收剑入鞘,看见虞欢喜正用布巾擦拭枪上血迹。二人目光交汇,俱是凝重。

人群渐散,廉弈正欲离去,衣袖却被哑叔猛地拽住。他循着哑叔剧烈波动的目光望去,尽头是以为美妇人——安乐公夫人肖氏。

“怎么回事哑叔?”廉弈眉头骤紧。

哑叔的手在身前急速比划出几个隐秘的手势。

廉弈瞳孔骤缩,气息瞬间冰封:“……司箫使?哑叔,隔得这么远,你确定看清了?”巨大的震惊,在两人之间炸开。

廉弈最后深深看了一眼那抹身影,低声道:“先回去,再做打算。”此刻,所有计划都必须为这个发现让路。

姜雪霁望着那片血迹出神,害怕得握紧拳头,指尖泛白。肖氏轻轻拉了下女儿的衣袖,低声安抚道:“雪霁,我们走吧。”

不知何时,日头已被不知从何处涌来的乌云遮蔽大半,天色阴沉下来。

銮驾在重兵护卫下缓缓驶入宫城,沉重的宫门在身后合拢,将街市的喧嚣与血腥隔绝在外。

虞欢喜这才策马靠近,压低声音:“徽羽,方才那些刺客......”

风徽羽微微摇头,目光扫过前后仪仗:“此处不便,晚些细说。”

虞欢喜会意点头,赤色衣袍在风中猎猎作响。

另一边车驾内,肖氏握住女儿的手有些担忧:“雪霁,今晚宫宴,切记切记谨言慎行。”

“母亲,你和父亲都叮嘱多少遍了,女儿记住了。母亲,您的手好凉。”姜雪霁察觉有异。

肖氏神色微凝,随即如常地抽回手:“春寒料峭,无事。”

风无忌回到永寿宫偏殿内,等待晚宴期间,风无忌屏退左右,独留百里琨。

“相国,”风无忌指尖轻敲案几,“今日之事,怎么看?”

百里琨沉吟道:“刺客训练有素,死志坚决,不似寻常江湖人士。老臣怀疑怕是......”

“是前朝余孽?”风无忌眼神锐利如刀。

百里琨略一思索,声音沉了下去:“老臣更担心,外部势力假借前朝之名,行动摇国本之实。我朝新政初立,列国对‘得位’一事争议不休,正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君上,今晚夜宴,可先细观旧臣反应。”

风无忌听完,脸上的怒意收敛,只余下一片深沉的平静:“也好。那今晚,寡人便陪他们演一出‘君臣尽欢’的戏。”

而在临淄城一处僻静的院落,廉弈对哑叔道:“哑叔,霜华要紧,今晚我准备亲自入扶摇王宫探查,你在外派人接应。至于司箫使,后面再清算。”哑叔沉默点头。

殿外,乌云吞没了最后的天光。新朝的猜忌、旧朝的余恨、雪域的秘辛,连同那支苏醒的玉箫,数股暗流于此交汇,涌向今夜莫测的宫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