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离的视线追着铃铛飞落的方向转动,却仍没有看清它掉到了哪里。
“不要!世子哥哥不要扔!”
他慌张地去找,整个人几乎都扑进了花坛和草丛中。
萧慕珩静静的站在原地,看着他匍匐着狼狈的背影,嗤笑一声。
像碰了什么脏物一般,他用手帕仔细擦净捻过铃铛的手指。
随后扔了帕子,转身离开。
天光不久大亮。
黎离跪在草丛里,昨夜的雨水还未干,他的膝盖再次湿透,但他浑然未觉,拨开杂草找得仔细。
“奴婢们帮小公子找。”待萧慕珩走远,陈嬷嬷和一众丫鬟才敢上前。
“地上凉,小公子快些起来吧!”陈嬷嬷去扶他,却见他泪眼汪汪,早已成了个泪人儿。
只听他嘴里着了魔似的嘟囔着:“不见了,找不到了,阿离找不到了……”
他嗓音沙哑,气息虚弱,像是从喉咙里硬挤出来的声音。
陈嬷嬷听得心疼,也跟着落下泪来。
宸王在府中的时候,极其疼爱小公子,生怕他磕了碰了,哪曾让他受过这些委屈。
这才走了不到一月,就让世子殿下给欺负成这个样子,若是宸王回府知晓了,怕是又要闹得府中不得安生。
陈嬷嬷深深叹气,也蹲进草丛里,“小公子莫急,奴婢们齐心协力,定帮小公子找着!”
只见硕大的院子里,五六个人影聚在一起,有的蹲有的跪,沿着花坛和草丛里里外外地仔细寻找。
可那铃铛仅一指粗的个头,又通体墨绿,几乎和草茎没有分别,想要找到属实不易。
黎离以跪趴的姿势在地上待久了,只觉天旋地转。此刻分明已是白日,眼前却同昨夜一样黑。
真的找不到了。
他幼时最美好的秘密,连同那些相互依偎的夏日凉夜,都找不到了……
脑袋又晕又沉,快要撑不住了。
“找到了!小公子,奴婢找到了!”不知是哪个丫鬟高呼一声。
黎离循声抬起头,却什么也看不见,膝盖一软,整个人就没了意识,“嘭——”的一声仰头摔进草丛里。
“小公子!”陈嬷嬷忙将他扶起来,手背放在他的额头试了试,滚烫灼手。
“快!快去药房叫常大夫,小公子发烧了!”
……
王府东院。
黎离的寝殿门半敞着,丫鬟们进进出出,端来一盆盆火炉和热水,替黎离擦拭身体。
青松神色焦急,在门口翘首以盼。
不久,一花白头发的白袍老者拎着一个木箱,急匆匆赶到。
“常大夫到了!”青松忙将他往里请。
寝殿内。
黎离无声无息地躺在白色床幔后,双目紧闭,额头上放着一块退热的白色毛巾。
常大夫将木箱放在床头,拿出腕垫垫在黎离手下,替他把脉。
崔管事和陈嬷嬷一众人都守在床边。
见常大夫眉头紧皱,神色严肃,众人紧张道:“如何了?可严重?”
常大夫不言,伸出手指掐算了一番日子,呢喃:“这还未至月圆之夜,怎会如此。”
崔管事闻言一惊:“您的意思是说……”
常大夫道:“小公子旧疾发作,需特制的药引入药,此事还需通知世子殿下尽快前来。”
“可世子殿下他……”陈嬷嬷回想起今早在院子里的情形,为难道:“世子殿下有急事出了府,不如常大夫先行给小公子用药,待世子殿下回府,奴等再去请罪。”
“并非老身不愿担此风险。”常大夫摇头,将腕垫收回药箱,“只因这药引非世子殿下不可。”
“这……”陈嬷嬷不明所以,与崔管事面面相觑。
唯有门口的青松听见常大夫的话,双腿一软,“噗通”一声跌坐到了地上。
旁人不知,他却是知道的——常大夫口中的药引,指的即是世子殿下的鲜血。
至于其中原由,他暂且不知,只知若是小公子旧疾发作,世子殿下不能及时供血救治,就会持续高热,甚至吐血而亡。
因此,往日宸王在府时,都会勒令世子在小公子发病时陪伴左右,以便取血。
今日宸王不在,世子又仍在气头上,若是当真见死不救,可如何是好?
“老身先回药房备药。”常大夫起身离开,“诸位快去将世子殿下请回府吧!”
……
-
上京城城郊。
此地远离城池,但地形开阔广袤,是先帝在位时赐给宸王的管辖地。
宸王便在此处修建了山庄和练武场。
练武场四周被竹林围绕,隐蔽而安静。
萧慕珩在练武场内练枪,只见他手持银枪腾空而起,在空中旋转一圈,四周的竹叶便被斩落一地。
此时,伏云走进练武场内,抱拳禀告道:“主子,场外有人求见,说是有您的信。”
萧慕珩收枪,自木架上取了帕子擦拭,漫不经心道:“将信取来,人赶走。”
“是。”
不一会儿,伏云去而复返,带回一封信。
萧慕珩接过,只见信封上写着六个大字——“吾儿慕珩亲启”。
是宸王萧承渊的字迹。
萧慕珩挑眉,若非信上指明了他的姓名,他或许会以为这信送错了地方。
毕竟他的父王鲜少用这样亲昵的称呼唤他,更不会因离家太久而专程写信关心他。
头一次收到来自父王的信,他竟还有些意外。
萧慕珩将信带回了休息室。
伏云替他泡了杯热茶:“主子,润润嗓子。”
“嗯。”萧慕珩颔首,视线落在手边的信上,犹豫片刻,将其打开。
信中写道:
【近日为父奉命南下治水,连日奔波,身心俱疲,然水患未平,为父不敢毫懈怠。
只恐月圆之日将至,每逢此时,阿离旧疾必发,痛楚难当。然为父困于南方,不得归家,委实心如刀绞。
阿离之疾,非寻常药石可医,需以你之血为引,方可暂缓痛楚。为父知你二人素有龃龉,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阿离之疾,关乎性命,万不可因一时意气,铸成大错。
为父不在身侧,唯盼你二人能暂弃前嫌,同心协力,共渡此难关。你身为兄长,当以大局为重,切莫因小隙而误大事。
切记,切记。】
……
好一个心如刀绞!
好一个非常之事!
好一个暂弃前嫌,共渡难关!
萧慕珩大笑一声,握着信封的手猛地收紧,手背青筋顷刻间暴起,将信纸化为齑粉。
他斜睨伏云一眼:“出去!”
“是。”伏云屏息凝神,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房间。
刚行至台阶下,便听见身后的屋内传来一道桌案断裂的巨响,惊飞了房梁上的一排麻雀。
屋内一片混乱。
桌案断成两半,茶具碎了一地。
萧慕珩独坐在角落的一把太师椅上,半个身体藏在暗处,眼神阴沉可怖,浑身散发着杀戮的戾气。
信中的文字一遍又一遍在眼前闪现。
他蓦然撑住额头,无声地笑起来,笑得肩膀直颤,疯了一般。
他方才知道,原来母妃的死在萧承渊眼里,不过是随口一提的‘前嫌’。
萧承渊或许从未爱过谢云宛,也不在乎他这个亲生儿子。
萧承渊的心里,只有那个废物养子黎离,还有当年同黎离一起回府的那个男人……
八年前。
宸王萧承渊奉命去边塞平定战乱,大获全胜,班师回朝时,从边塞带回两人。
一个是尚不会说中原话的八岁小孩,名唤黎离;另一个是一位身形清瘦的俊美男子,名唤白砚青。
萧承渊未曾征得妻子谢云宛的同意,便将黎离收作养子养在府中。
白砚青也因此留在府中教授黎离中原话,成了黎离的老师。
那时萧慕珩年幼,由母妃谢云宛亲自教导。
谢云宛是个知书达理温婉贤惠的世家小姐,他便也被教养得温润如玉,谦和有礼。
他一度将黎离视为亲弟弟般对待,也曾唤过白砚青一声老师。
即便他常撞见父王萧承渊在白砚青的院子中逗留过夜,也未曾起过疑心。
直到那日,怀有身孕的谢云宛在院中滑倒,早产大出血,全府上下忙得手忙脚乱之时,却不见萧承渊的踪影。
原来再过两日便是黎离的生辰,萧承渊有事要外出不能陪他同过,便提前买了礼物去了他院子里赔礼道歉。
年幼的萧慕珩守在谢云宛的产房外,听见母妃撕心裂肺的喊叫声,一声接一声的‘承渊’,听得他心如刀割。
他跑去黎离的院子里寻人,却只撞见黎离蹲在地上玩泥巴,萧承渊却不在院子里。
他问小黎离:“父王在何处?”
小黎离指了指身后的房间,冲他比了个‘嘘’的手势,说道:“阿爹在同老师谈秘密,我们不要去打扰他们。”
萧慕珩转身推开房门,被眼前的一幕吓到失声。
房间内,萧承渊同白砚青站得很近,萧承渊抓着白砚青一只胳膊,欺身压着他,而白砚青白袍半褪,露出一边白皙的胳膊。
两人皆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
萧慕珩不记得当时的自己是如何走出那个院子,只记得那夜谢云宛没能挺过来,胎死腹中,一尸两命。
而其后不久,白砚青也不见了踪影,只有黎离留了下来。
往后萧承渊也不再娶妻纳妾,将所有的心思都倾注到了黎离身上,似乎在弥补什么未曾完成的遗憾。
至于黎离身上的旧疾,也从那年开始发作。
每当发作之日,黎离便像被烈火烧心般,痛苦不已,甚至好几次乘人不备跳进湖里,险些溺死。
萧慕珩也正是在那时发现自己将所有的恨意全都转移到了黎离身上——
看着黎离在水里挣扎、窒息,他竟兴奋到手抖。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