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双城镜影 > 第3章 遇见

双城镜影 第3章 遇见

作者:长黑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15:03:29 来源:文学城

图书馆项目带来的声誉,像一阵轻柔的风,将林浅的名字吹向了更远的地方。西雅图本地的建筑杂志做了专题报道,一家关注可持续设计的非营利组织邀请她做了一次分享。马克看她的眼神彻底变成了佩服,甚至带着点“捡到宝”的庆幸。

春天来临的时候,林浅接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是她在纽约G&S团队里关系最好的同事,也是当初季云之团队的成员之一,莎拉。

“林!猜猜谁要结婚了?我!”莎拉的声音兴奋得几乎要穿透话筒,“你一定要来!就在纽约,下个月!”

林浅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纽约,意味着可能遇见季云之。她们之间那种微妙而脆弱的平衡,她不想轻易打破。

“莎拉,我这边项目很忙……”

“别找借口!”莎拉打断她,“我可是看着你被季老大‘折磨’过来的,你必须来见证我的幸福!而且……”她压低声音,“季总监不会来的,她好像接了海外的大项目,人根本不在美国。”

这个消息让林浅的心轻轻落了一下,不知是放松还是别的什么。在莎拉的软磨硬泡下,她最终答应了。

婚礼前一周,林浅飞回纽约。这座城市依然以它不变的节奏运转着,高楼峡谷,人潮汹涌。她住在曼哈顿中城的一家酒店,刻意避开了以前常去的区域。

莎拉的婚礼在布鲁克林大桥公园附近的一个老仓库改造的场地举行。阳光很好,远处是曼哈顿下城的天际线。林浅穿着简单的淡蓝色连衣裙,站在宾客中,看着莎拉穿着洁白的婚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她由衷地为这个曾经一起加班、一起吐槽季云之的同伴感到高兴。

仪式结束,酒会开始。林浅拿了一杯香槟,走到露台边缘,凭栏望着东河上往来的船只。熟悉的城市轮廓让她有些恍惚,仿佛离开的这大半年只是一场梦。

“林浅?”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一丝不确定。

林浅身体一僵,缓缓转过身。

季云之站在几步之外,穿着剪裁优雅的深蓝色西装套裙,而不是她常见的黑色或灰色。她瘦了些,短发似乎长了一点,别在耳后,整个人看起来……柔和了些许。她手里也端着一杯酒,眼神里有明显的惊讶。

“莎拉说你不在美国。”林浅听到自己干巴巴地说。

“项目提前结束了。”季云之走近几步,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你看起来很好。”

“你也是。”林浅客套地回应。气氛有些尴尬。

“莎拉给我发了请柬,我以为你不会来。”季云之说,语气听不出情绪。

“她是我朋友。”

“我知道。”季云之点点头,视线转向河面,“图书馆的后续使用反馈我看过了,社区居民的评价很高。你做得很好。”

“谢谢。”

又是一阵沉默。只有风的声音和远处酒会的喧闹做背景。

“我收到你寄的照片了。”季云之忽然说,“那盆蕨类植物,长得很好。”

林浅有些意外她会提起这个。“嗯,它很适合那里的光线。”

季云之转回头,看着她,眼神复杂:“那本书……你看了吗?”

“看了。”林浅回答。那本Ryn留下的《建筑的永恒之道》,她确实仔细读了,里面有很多Ryn稚嫩却充满灵气的批注。

“那就好。”季云之似乎松了口气。她犹豫了一下,像是在斟酌词句,“我……把Ryn以前的画室整理出来了。就在我公寓隔壁的房间,空了十年。”

林浅静静听着,没有打断。

“里面有很多她没完成的想法,草图,还有一些她收集的小玩意儿。”季云之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林浅从未听过的怀念和释然,“我以前不敢进去,觉得里面全是她的影子。现在……好像可以了。”

她看向林浅,目光坦然:“我请人把房间重新布置了一下,留了一面墙,挂了一些她的画,还有……你那张图书馆的光影照片。”

林浅的心跳漏了一拍。她的照片,和Ryn的画挂在一起?

“别误会。”季云之像是看穿了她的想法,微微摇头,“那不是替代。Ryn是Ryn,你是你。那张照片,对我来说,代表一种……延续。对光的追求,对空间的思考,以一种新的方式活了下来。”

她停顿了一下,仿佛下了很大决心,才继续说:“林浅,我为我过去对你做的一切,再次道歉。那不是对待一个独立个体的方式,那是我的自私和懦弱。我不期望我们还能成为朋友,但我想让你知道,我看到了你的光芒,它源于你自己,与任何人无关。”

这番话,比任何解释或辩白都更有力量。林浅看着季云之,这个曾经高高在上、试图掌控一切的女人,此刻在她面前,坦诚着自己的错误和脆弱。她眼里的冰层彻底融化,只剩下清澈的、带着歉意的真诚。

心里的那点芥蒂,似乎在阳光下慢慢蒸发。林浅不是圣人,她无法完全忘记那些伤害,但她看到了季云之的努力和改变。更重要的是,她自己也早已不是那个需要靠别人认可来定义价值的女孩了。

她举起手中的酒杯,对着季云之微微示意。

“都过去了,季云之。”她轻声说,嘴角泛起一个淡淡的、真实的笑容,“我们都向前走了,不是吗?”

季云之愣了一下,随即,一个清晰而温和的笑容在她脸上绽开。那不是林浅见过的任何公式化的、或带着算计的笑,而是一个轻松的、如释重负的笑。左边嘴角,竟然也有一个极浅的梨涡。

林浅第一次发现。

“是的。”季云之与她碰杯,清脆的响声淹没在风中,“我们都向前走了。”

她们并肩站了一会儿,看着阳光在水面上跳跃,谁也没有再说话。不需要再多言语,某种坚固的东西已经悄然松动,一种新的、更加平等和松弛的关系正在缓慢建立。

酒会里传来欢呼声,新娘要抛花球了。莎拉在人群中四处张望,看到露台上的两人,用力挥手喊着她们的名字。

林浅和季云之相视一笑,一起朝热闹走去。

前方是什么,依然未知。但这一次,她们不再是棋手与棋子,不再是追逐者与影子。她们只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各自的道路上前行,或许未来还会有交集,或许不会。但无论如何,她们都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

风从东河上吹来,带着咸涩的水汽和阳光的温度,拂过两人的发梢。

林浅深吸一口气,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纽约的天空,原来也可以这么广阔。

时光如东河水,静静流淌了两年。

林浅在西雅图扎下了根。社区图书馆的成功为她打开了更多本地项目的大门,她开始专注于中小型公共空间的设计,尤其擅长将历史建筑的韵味与现代社区需求结合。她搬出了国会山的小公寓,在联合湖南岸租了一间带大工作窗的loft,窗外是湖光山色,成了她最好的灵感源泉。

她偶尔会收到季云之的邮件,内容很节制,通常是分享一些有趣的项目链接,或是就某个建筑议题简短地交换看法。林浅也会回复,同样保持着礼貌而专业的距离。她们像两条曾经交汇又分开的河流,各自奔涌,只在某些特定的节点,会感受到对方流域传来的微弱震动。

一个秋日的下午,林浅正在工作室修改一个社区活动中心的图纸,手机响起视频通话的提示音。是季云之。

林浅有些意外。她们从未视频通话过。她接通了。

屏幕那端的季云之,背景似乎是某个酒店的房间,看起来有些疲惫,但眼神明亮。她没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林浅,有一个项目,我觉得你会感兴趣。”

“什么项目?”

“波特兰,一个老艺术学校的改造。要转型成一个综合性的艺术社区,包含工作室、展览空间和一部分廉租公寓。”季云之语速略快,“竞标很激烈,但我认为你的理念和风格非常契合。G&S会参与,但我希望你以独立设计师的身份加入,作为我们团队的特别顾问。”

林浅愣住了。独立顾问?和G&S合作?

“为什么是我?”她问。

“因为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不是因为我。”季云之回答得干脆,“这个项目需要你对地域文化的敏感度,以及你在中小型公共空间改造上的经验。我看过你最近在《建筑评论》上发表的那篇关于‘弱建筑’的文章,思路很好。”

林浅沉默着。这是个难得的机会,项目本身也极具吸引力。但和季云之再次产生工作交集……

“你可以考虑几天。”季云之似乎看穿了她的犹豫,“相关资料我发你邮箱。无论你做什么决定,都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现在的状态。”她顿了顿,补充道,“我保证,这次纯粹是专业合作。”

挂了视频,林浅点开邮箱里季云之发来的详细资料。越看,她的心越动。那个位于威拉米特河畔的老艺术学校,有着近百年历史,红砖建筑群掩映在巨大的枫树下,衰败中透着独特的美感。改造要求极具挑战性,需要平衡历史保护、艺术创作需求和社区融入。

她思考了三天,查阅了大量关于波特兰和那个区域的资料,甚至周末开车去实地看了看。最终,她给季云之回了邮件:

“我接受。但需要明确我的权限和独立决策范围。”

季云之的回复很快,公事公办,附上了详细的合同草案,条件优厚,且充分保障了她的独立性。

项目启动后,林浅频繁往返于西雅图和波特兰之间。合作比想象中顺利。季云之是严格的项目总负责人,但对她提出的设计方案给予了极大的尊重和支持。她们在视频会议和现场讨论中,思维碰撞,偶尔有争执,但都围绕专业,对事不对人。

一次在工地现场,讨论到一栋辅楼的外立面材料选择,林浅坚持使用一种本地回收的旧木板,而季云之从结构安全和维护成本角度提出了质疑。两人站在初冬的寒风里,对着图纸争论了半小时,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需要数据支持,林浅。不仅仅是美学上的理由。”季云之裹紧了大衣,鼻尖冻得有点红。

“数据我可以给你,但这种材料的‘时间感’是数据无法体现的!”林浅据理力争。

最后,季云之叹了口气:“好吧,给你一周时间,拿出让我信服的数据和样品测试报告。如果可行,我支持你。”

林浅赢了。不是因为季云之的让步,而是因为她后续提交的报告确实无懈可击。当样品墙上那块经过处理的旧木板在夕阳下泛出温暖光泽时,季云之伸手摸了摸木板的纹理,轻声说:“你说得对,它有生命。”

那一刻,林浅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不是战胜了谁,而是她的专业判断得到了一个真正高手的认可。

项目平稳推进,转眼到了圣诞前夕。波特兰下了一场薄雪,艺术学校的主建筑框架已经修复,初具雏形。团队准备提前放假,节后再战。

林浅收拾好行李,准备开车回西雅图。刚发动车子,收到季云之的短信:

【晚上有空吗?我知道河边有家小馆子,鲑鱼不错。就当……项目阶段性庆祝。】

林浅看着短信,手指在方向盘上轻轻敲了敲。这段时间的合作,她们之间那种微妙的气氛渐渐淡化,更像是一种彼此欣赏的专业伙伴关系。她回复:

【好。地址发我。】

那家小馆子果然很不起眼,但温暖喧闹,充满了食物的香气。季云之已经在了,坐在一个靠窗的角落,脱掉了平时一丝不苟的西装外套,只穿着简单的灰色羊绒衫,看起来放松很多。

她们点了餐,聊着项目的进展,偶尔也谈及彼此生活中的琐事,比如西雅图没完没了的雨,或者纽约地铁又出了什么故障。气氛融洽,甚至算得上愉快。

餐后甜点时,季云之从随身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扁平的、用牛皮纸包好的礼物,递给林浅。

“圣诞快乐。”

林浅有些意外,她没有准备礼物。“谢谢,但我……”

“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季云之打断她,“打开看看。”

林浅拆开包装,里面是一本手工装订的素描本。封面是结实的深蓝色亚麻布。她翻开,内页是特制的素描纸,而第一页上,贴着一张微微泛黄的旧照片。

照片上,是多年前在高线公园,她狼狈地蹲在地上捡画稿,而季云之弯腰递还给她的一张。拍摄角度有些远,像是路人无意拍下的。照片下面,有一行熟悉的、季云之的钢笔字:

“一切的开始。抱歉,当时的风,是我让助理帮忙制造的。”

林浅猛地抬头,看向季云之。

季云之的表情有些微窘,但眼神坦诚:“我一直留着这张照片,像一种提醒,提醒我最初接近你的方式是多么错误。这个素描本,用的是Ryn最喜欢的那种纸。她总说,这种纸能留住光线。”她顿了顿,“我希望……它能留住你未来看到的,真正的光。”

林浅的手指拂过素描本细腻的纸面,心里涌动着复杂的情绪。有对过往被算计的些许不适,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时间冲刷后的释然,和一种奇特的被理解的感觉。季云之在用她的方式,笨拙地,试图为那个不美好的开始,画上一个句点。

“谢谢。”林浅合上素描本,小心地放在一边,“这本子很漂亮。”

季云之似乎松了口气,端起水杯喝了一口。

窗外,波特兰的雪又开始细细密密地落下,覆盖了河岸和远处的桥梁。餐馆里的灯光温暖,邻桌一家人的笑声阵阵传来。

“明年春天,项目差不多就能完工了。”季云之看着窗外说。

“嗯。”林浅也望向窗外。雪中的城市静谧安详。

她们安静地坐了一会儿,享受着这难得的、不掺杂任何复杂情绪的平和时刻。

“林浅。”季云之忽然轻声叫她的名字。

“嗯?”

“很高兴……我们能这样一起工作。”季云之没有看她,依旧望着窗外的雪,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柔和。

林浅微微笑了笑,没有回答。但她心里知道,她也同样高兴。

过去的幽灵或许永远不会完全消失,但它们已经被封存在了特定的时空里。而此刻,当下,两个独立的灵魂,能够以真实的面貌,坐在同一张桌前,看着同一场雪,为了一个共同创造的美好项目而努力。

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奇迹了。

服务生送来账单,季云之自然地接过。林浅没有争。

走出餐馆,雪下得更大了些。她们并肩走向停车的方向,脚印在雪地上留下两行清晰的痕迹,平行着,延伸向前方灯火阑珊的街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