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越在斯蒂兰学院的日子,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涟漪持续扩散。
论坛上关于“神秘转学生”、“顾家真千金”、“颜值逆天”的热度尚未完全消退,她又因与宋舒雅的“美食探险”和偶尔在课堂上的不俗表现,增添了几分鲜活生动的色彩。
她不像顾瑾沐那样完美得如同教科书范本,也不像某些千金那样骄纵刻意,她身上有一种奇特的松弛感和真实感,这在处处讲究仪态规范的斯蒂兰,反而成了一种稀缺的特质。
这种悄然增长的存在感,无疑触动了某些人敏感的神经。
姜月柔
斯蒂兰学院上一届公认的校花,家世优渥,容貌昳丽,从小便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
她习惯了聚光灯和赞美,习惯了旁人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
然而
顾清越的出现
像一块突然闯入平静水域的巨石,不仅激起了巨大的水花,更隐隐撼动了她一直以来的中心地位。
论坛上那些将顾清越与她比较的帖子,那些暗讽“新人胜旧人”的评论,像一根根细小的针,扎得她心头火起。
更让她难以忍受的是,她隐隐有好感的、同为世家子弟的陈学长,前几天竟在朋友间随口称赞了一句“新来的顾学妹气质很独特”。
独特?
一个在乡下长大的野丫头,能有什么独特气质?
不过是靠着顾家的光环和那张脸哗众取宠罢了!
嫉妒与不甘如同藤蔓,悄然缠绕上姜月柔的心。
她开始不动声色地观察顾清越,寻找着可以打压对方气焰的机会。
她自恃身份,自然不会像圣樱那个蠢货张薇一样使用低级暴力,她要的是更精准、更“体面”的打击,让顾清越知难而退,明白谁才是斯蒂兰真正该被瞩目的焦点。
第一次交锋,发生在一次公开的西方艺术史讲座上。
教授邀请学生上台分析一幅后印象派画作。
姜月柔率先举手,她自幼学习绘画,艺术修养是她的强项。
她从容上台,用甜美标准的发音,条理清晰地阐述了画作的构图、色彩和象征意义,引经据典,赢得了一片赞许的目光。
她优雅地鞠躬,走下讲台时,目光似不经意地扫过坐在后排的顾清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
就在这时,顾清越却缓缓举起了手。
教授有些意外,但还是示意她发言。
顾清越站起身,没有上台,只是站在原地,声音清越平稳:“姜同学的分析非常精彩,对技法层面的解读很到位。不过,我有一点不同的想法。”
她顿了顿,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继续说道,“我认为这幅画更深刻的内核,在于艺术家试图用扭曲的线条和浓烈的色彩,表达工业革命初期,个体在飞速变化的都市洪流中的那种疏离感与精神焦虑。这与画家同期书信中提到的‘灵魂的漂泊’恰好呼应。或许我们可以跳出纯粹的技法欣赏,更多关注其时代背景下的精神投射。”
她的话语不急不徐,观点却新颖而深刻,直接将讨论提升到了社会哲学层面。
教授眼睛一亮,连连点头,甚至就此展开了更深入的探讨。
姜月柔站在台下,脸上的完美笑容有些僵硬。
她准备的是标准答案,而顾清越却给出了更具思想性的解读,高下立判。
她感觉自己精心准备的表演,成了对方的垫脚石。
第二次,是在学生会的慈善募捐策划会上。
作为文艺部骨干,姜月柔提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举办慈善晚宴的方案,流程清晰,符合一贯的社交模式。
顾清越作为新成员列席,在自由讨论环节,她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想法:“晚宴固然能募集资金,但参与门槛较高,影响力局限于小圈子。我建议可以同步发起一个线上‘微笑传递’挑战,邀请同学们拍摄有创意的微笑视频,并@好友接力,每个有效视频,顾氏集团旗下基金会愿意配捐一定金额。这样既能利用社交媒体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关注慈善本身,也能让更多同学,甚至校外人士低门槛参与进来,让‘慈善’变得更有趣、更年轻化。”
这个想法立刻得到了不少年轻干事的热烈响应。
相比起正襟危坐的晚宴,显然这种结合时下潮流的方式更吸引他们。
姜月柔的方案瞬间显得有些老套和局限。
她握着策划书的手指微微收紧,面上却维持着得体的微笑:“顾同学的想法的确很有新意,不过实际操作和风险控制可能需要更细致的评估。”
她试图用“风险”来压制,但语气中的勉强,谁都听得出来。
顾清越只是微微一笑,从容应对:“风险确实需要考虑,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专项小组来细化方案,确保万无一失。关键是,慈善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目的是为了帮助更多人,不是吗?”
她的话无可挑剔,既展现了能力,又占据了道德高地。
姜月柔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胸口憋闷得厉害。
最让姜月柔气结的,是一次在走廊的偶遇。
顾清越和宋舒雅正有说有笑地走着,姜月柔与几个闺蜜迎面而来。
擦肩而过时,姜月柔状似无意地、用不大不小恰好能让周围人听到的声音,对身边的闺蜜说:“唉,有些人啊,就算飞上枝头,也改不了骨子里的习性,尽喜欢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她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宋舒雅手里拎着的、刚从校外“宝藏据点”买回来的小吃袋子。
这话尖刻又无礼,宋舒雅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刚要反驳,却被顾清越轻轻拉住。
顾清越停下脚步,转过身,脸上没有丝毫怒意,反而带着一种近乎怜悯的平静笑容,看着姜月柔,声音清晰柔和:“姜学姐说得对,习性确实难改。比如,总喜欢用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这种习性,确实挺……上不得台面的。”
她语气轻柔,用词却像一把软刀子,直接撕开了姜月柔优雅伪装下的刻薄。
周围瞬间安静下来,几个路过的学生都看了过来。
姜月柔的脸“唰”地一下红了,又由红转白,她没想到顾清越会如此直接地反击,而且反击得如此精准狠辣,让她一时语塞,竟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反驳,只能瞪着眼睛,气得浑身微微发抖。
“舒雅,我们走吧,再耽搁,芋泥糕要凉了,凉了就不好吃了。”
顾清越仿佛没事人一样,挽住宋舒雅的胳膊,施施然转身离开,留下姜月柔在原地,感受着周围那些变得异样的目光,羞愤难当。
几次三番,姜月柔处心积虑的刁难,都被顾清越以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轻松化解。
顾清越从不气急败坏,也从不主动挑衅,她总是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用最精准的语言或行动,将对方的攻击反弹回去,甚至反而衬托得对方小家子气、心胸狭窄。
她越是如此从容,越是如此“伶牙俐齿”,就越是引人注目。
大家开始发现,这个顾家真千金,不仅长得好看,脑子更是聪明,性格也有趣得很,完全不似传言中那般怯懦无能。
姜月柔的针对,非但没有打压到顾清越,反而像是一块拙劣的磨刀石,将顾清越这块璞玉打磨得越发璀璨夺目。
斯蒂兰的风,依旧在吹。
只是这风向往哪里吹,带着谁的气息,已然在悄然改变。
而站在风暴边缘却始终片叶不沾身的顾清越,正以一种超乎所有人预料的速度,在这所顶级学府里,站稳脚跟,并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
她不知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交锋,如同投入深湖的颗颗石子,涟漪扩散开去,终将影响到更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