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书签落处,你在页间 > 第117章 117. 你在风里,我也在

夜已深,北京顾宅仍亮着一盏温黄的灯。

琉璃灯罩下,光晕安静地洒在老木茶几上,仿佛不愿惊扰这座宅子沉稳的脉搏。屋内没有多余的声响,只余一炉清茶在缓缓吐着热气,像是在等什么人,或等一句话落下。

顾时琛换下外套,抬手松了松领口,随意坐入沙发,将手中车钥匙搁在一旁,低声道:“今天在健身房,见到你那位‘祁老师’了。”

他语气温和,不带调侃,倒像是在认真陈述某种观察:“真人比屏幕上更沉静。长得是好看不假,但最难得的,是他那股不急不躁的气场。看似寡言,却不是不好亲近,而是有分寸、有层次……气质干净,眼神也很稳,是那种,站在人群里不说话,也能被记住的人。”

坐在对面茶几旁的顾时安轻轻一怔,手中那本摊开的书页滑落几行。

她望着哥哥,眼里亮起一点淡淡的光,语气却仍是不动声色:“哥你今天这么多话,挺少见的。”

顾时琛轻笑:“你不是说他是你喜欢的演员吗?我就替你留了心。”他顿了顿,似乎认真回忆了一下,“确实是个值得喜欢的演员。”

顾时安低头,嘴角悄悄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指尖翻回书页,却没继续读,只是静静地将那一份听来的肯定,藏进心底最柔软的一页。

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可那一声“嗯”里,有欢喜,有悸动,还有一点点无声的雀跃——像夜色中悄然盛开的花,藏在书后的句子里,也藏在心跳最深处。

顾时琛换了姿势,半倚在沙发扶手上,端起那杯已微凉的茶,语气不经意地问道:“你不是之前还说想去集团的影视部实习?怎么又临时改了?”

茶香轻缓升起,落在他语尾时已带上几分兄长惯有的探问意味。

顾时安却只是静静坐着,指尖一下一下地拨弄着茶杯沿,神色平静却带着轻微的转向:“我后来想了想,还是想去一家叫‘未晴工作室’的地方试试。”

“未晴?”顾时琛眉头微挑,显然没听过这个名字,“是新成立的吗?”

“也不算太新,”顾时安语气很轻,眼神却落在远处窗帘缝隙之间,“就是没有特别大的名气,但出品了《风起之路》。”

“就是祁祺那部刚拍完的剧?”顾时琛若有所思地回忆了一下,“听说确实挺受业内期待的。你是因为祁祺?”

“不是,”她笑了笑,眸光却带着一丝坦白,“是因为那部剧的原著小说我看了,写得真的很好。我想去那个工作室看看,看看是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思维和细节,把这样一个故事讲得那么打动人。”

“所以你就为了一个作者,想去实习?”顾时琛语气依旧温和,却透着一丝审慎,“要真是想认识作者,直接吃顿饭、打个招呼也就够了。”

“不是那样的。”顾时安摇了摇头,神情带着她少见的坚持。

“有些东西,不是见一面、聊几句就能学会的。那些把人物命运写得细腻又深远的感觉,是要靠浸润、靠时间一点一点体会出来的。”

她抬起眼,看向兄长的目光透出罕见的认真:“我想靠自己去靠近那种氛围,哪怕只是做一些杂事,也比站在远处仰望更踏实。”

顾时琛沉默了一会儿,低头抿了口茶,没再说什么。

而她继续补上一句,像是给自己的决定加上注脚:“而且我听说,《风起之路》的剧本出来没多久,祁祺就表示愿意接,还推掉了其他几个高商业回报的项目。他愿意为这部剧让出档期,可见他真的很喜欢。”

她低声道:“将来我也想写出那种……能让他读完就点头的剧本。”

屋内静了片刻,窗外的风掀起树影,轻扫在落地窗上。顾时琛看着面前这个坐姿挺直、目光沉静的妹妹,忽然觉得,这个从小被捧在掌心长大的女孩,好像正在悄悄长出属于自己的力量。

他没再阻拦,只是轻轻点头。

“既然决定了,就去试吧。”

顾时琛起身,将茶盏轻轻搁回桌上,望着妹妹坚定的眼神,语气也随之柔和下来:“那我让助理帮你查查这个工作室的联系方式。面试、简历这些你自己来,咱们顾家从不帮人递捷径。”

顾时安点头:“我知道。”

她本就没打算借用任何关系。她想靠的,是自己。

那一夜,北京入秋后的风穿过林木,带着微凉的叶影扫过窗台。书桌上的台灯仍亮着,她坐在灯下,安安静静地为简历润色最后一行字,眉眼平和,心却因某种靠近的可能性而泛起淡淡的期待。

可她并不知道,那部被她视为“编剧起点”的作品,《风起之路》,它在祁祺心里最初的重量,从来不只是剧本。

他们都以为,是剧本足够好,才换来那个向来谨慎挑选角色的男演员的点头。却不知,那天祁祺收到剧本,是在他的病房中。

他一眼看见作者栏上的名字,整个人仿佛被拉进了另一个时空。

从那一刻起,那份尚未打开的剧本,就已经被他默默放入了“必接”的清单。后来看完文字,他的选择只是变得更笃定,而不是才开始动摇。

他接这部剧,不仅是因为剧本足够好,更是因为,那是她写的。

她写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条命运线,对他来说都不再只是纸面上的设定,而是她曾停留过的世界,是她的心声投影。

那部剧让他看到了她的文字,也让他更加确定,想走进她的世界。

只不过,这些——没有人知道。

顾家兄妹各自沉浸在各自的理解中。

他们都错过了这个起点,错过了那份悄然萌发、后来却愈发清晰的心意。

只是命运的路从来不止一条。

有些靠近,也许会绕一圈,但终究——还是会抵达。

未晴工作室一层,上午十点。

前台女孩刚刚泡好一杯咖啡,门口的感应铃响了。

顾时安推门而入,身穿浅驼风衣,黑发低束,语气温和而简洁:“您好,我想投一份实习申请。”

她递出一个浅灰信封,没有过多寒暄,只礼貌点头便转身离去。

前台一愣,低头看那信封上用钢笔写着的字——

“未晴工作室实习申请材料 / 顾时安”

笔迹清隽而稳,像极了旧日信札中某位文气女孩寄出的家书。

她有些好奇,转手送至楼上人事部。

“纸质的?”人事主管翻开信封的那一刻,也微微挑眉。

这个时代,几乎所有实习申请都通过邮箱提交,格式整齐、模板统一、甚至很多连自我介绍都由AI代劳。她已经很久没有碰过这样一份完整手写的申请了。

纸是质地温润的米白信纸,字迹清晰、结构明朗,没有夸张的修饰,也没有空洞的套话。

正文第一段写着:

“我是顾时安,北京大学文学院在读三年级生。因为喜爱剧作结构与角色心理建构,希望能在贵工作室参与项目早期打磨,哪怕只是资料整理或会议记录,我也愿意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筱洁翻完一整页,又看到后页夹着两张笔记副本,是她对《风起之路》原著的拆解与简析——从主人公弧线、冲突节点、乃至对群像的情绪分布,条理分明,却又不失温度。

“人不错。”她合起信,轻声道,“虽然只是初筛,但这份简历,我要留一下。”

她将那封信放进独立资料夹中,并在电子表上敲下几笔:“顾时安 / 待约初面 / 非常规投递”。

整栋写字楼外阳光温柔,风掠过窗台时,吹起信纸一角。

而这封写在纸上的信,就像顾时安这个人一样,安静却不模糊,低调却无法忽视。

她没有让人帮忙,也没有自带光环,只是以一封实在的信,把自己投进了未来的某个故事里。

未晴工作室会议室外,午后阳光正好,窗台投下斑驳光影。

林蔚然刚结束一通电话,眉心还带着一点疲惫,就看到新审批系统里又多出了两封请假条。

点开一看,名字熟得不能更熟。

“刘奕羲、王瑛子?”

她自言自语地念出声,语调微扬,像是没想到这两位搭档又神同步地申请离开。

她放下手中的钢笔,手肘抵着办公桌,单手支着下巴,嘴角扬起一抹玩味的笑。

下一秒,她就拿起内线拨号键,声音懒洋洋的:“瑛子,有空上来一趟,顺便把你那位编剧小姐姐也带上来。”

十分钟后,两人推门而入。

刘奕羲走得很稳,一如既往的沉静端正,王瑛子则站在她身侧,神色带点无奈地嘟囔:“你看吧,被叫上来了。”

林蔚然看着她们两个,没说话,只是抬手举了举那两封打印出来的电子请假单:“你俩是不是把请假当组队活动了?上次组里才忙完一个项目,这不刚喘口气,怎么又同时请了假?而且还不写原因,就一句‘个人安排’?”

“临时有事。”刘奕羲语气温和,倒是王瑛子先耸了耸肩,笑嘻嘻地接话:“我们只是想出门透口气,总不能一直泡在办公室里吧。”

“透口气要写申请?”林蔚然挑眉,“你们这是计划好的吗?要走就一起走,我看最近是谈到什么新项目了,打算撇开公司自己合作?”

王瑛子夸张地瞪大了眼睛:“林姐你这八卦雷达也太灵了吧?”

“那你告诉我,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向了?”林蔚然语气不紧不慢,眼神却带点探究,“是不是你们打算联手搞个独立工作室,名字我都替你们想好了:‘羲瑛联合’,够不够文艺?”

刘奕羲被她逗笑了,语气比刚才轻了些:“真不是撇开公司,我们只是短暂出去一趟,回来继续写稿。”

林蔚然叹了口气,摆摆手,语气还是带点打趣:“行吧,反正你们俩的请假效率,我早就习惯了。但记得,回来得交两倍的策划草案,不然你们知道后果的。”

“遵命。”王瑛子乖巧敬礼。

刘奕羲轻声补了句:“我们不是不顾团队安排,只是……偶尔也需要一点私人生活。”

林蔚然听到这句,神情微微一顿,没再追问,只是笑着说:“你们是创作者,不是机器。我又不是不知道。”

她挥了挥手:“去吧去吧。只是,记得早点回来。组里离不开你们。”

王瑛子转身前还不忘小声嘀咕:“我怀疑她是怕我们真自己创业。”

林蔚然在后头听得一清二楚,懒洋洋地喊了一句:“你们要是真开工作室,记得请我吃饭,我考虑投点股。”

两人笑着离开办公室,走进走廊洒满光影的深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