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书穿炮灰,闺蜜连夜为我改剧情 > 第64章 候驾

书穿炮灰,闺蜜连夜为我改剧情 第64章 候驾

作者:佰万福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7 16:04:45 来源:文学城

064

这天的孟锦歌起得分外早,当白莲、红荷、美玉三人人进屋服侍孟锦歌起床时,孟锦歌已经在妆台边稳稳当当坐好了。

往日的孟锦歌不说要睡到日上三竿,那也是没叫上几遍定然是不肯起的。

纵使起了也是懒怠得很,哪会想今天这样这么配合。

不过,几人也没有多想,只当是孟锦歌今日是头回进宫,心中忐忑睡不着罢了。

白莲几个对视一眼,什么话也都没说。只加快手里的动作,两人更衣,一人端水,手脚麻利地迅速忙活开,生怕今天在孟锦歌入宫一事上给她拖后腿。

孟锦歌耷拉着脸,目光滞涩,机械地伸着胳膊、腿,完全一副任凭摆弄的样子。

实际上她心里已经要糗死了。

脑子里的孙雨薇笑得上气不接下气,间隔着还要打上一个笑嗝。

孟锦歌忍了半天实在是忍无可忍,猛地一拍桌子,正巧打翻红荷手里的粉盒,一时间香粉四溅,飞了几人一身不说,还呛得咳嗽不止。

【“嘿呵哈哈哈——”】孙雨薇笑的更大声了。

孟锦歌咬牙,她确定听见孙雨薇已经笑到狂拍大腿了。

今日的宫宴设在晚上,但是才午时刚过,孟锦歌就坐着英国公府的马车出了门。

英国公府离皇城很近,路上已经能看到三三两两的马车朝着皇城的方向赶了,他们看见英国公府马车上的徽章,自动避让开,退后一步,请英国公府的马车先行。

过了没多久,马车缓缓停了下来,孟锦歌借着吹来的车帘,发现已经能看到红色的宫墙了。

此时,已有受邀赴宴的官员、命妇持名帖,在宫门外排队准备进宫了。

孟锦歌作为英国公府的小儿媳,平日里仗着英国公府势,走到哪也是受着三分礼遇的。

但是孟锦歌一无品阶、二无封号,她是身份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拿出来,就根本不够看了。

好在英国公夫人王氏为人和善,来皇城的一路上,孟锦歌与王氏同坐在一辆马车上,得了她不少照顾,也不用提前下车排队,一直在马车坐着到了宫门口。

进了宫门,所有命妇一律下辇车步行至常兴殿偏殿候着,等到晚上参加宫宴。

孟锦歌一路跟在王氏身侧随引路的宫人不如偏殿。

在王夫人做好后,又分别同几位与王夫人相熟的夫人见了礼后,便老老实实站在王氏身后听听她们交谈。

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本本分分的样子。

这样的场合,孟锦歌这样的新媳妇是没有坐席的,只能站着在长辈身侧侍候。

天色渐晚,不知不觉已经又过了将近两个时辰。

偏殿中的夫人小姐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偶有稀碎的交谈声传出,但她们都不约而同的,没有碰宫人呈上来的点心、茶饮。

王氏特意嘱咐了孟锦歌,今日早膳后再不可有吃食入口,以往晚宴时“殿前失仪”。

孟锦歌抿了抿唇,她嘴上涂了口脂,除了喉咙有些哑,唇瓣看着依旧很润泽。

一个宫人不知何时走到孟锦歌身边,请她去太极殿。

太极殿,圣上母亲、当今太后的居所。

宫人走在孟锦歌身后半步的位置,她微微弓着身子,行动间只能看到群裾微微摆动,几乎看不见脚步挪动,但她脚步很快,纵使孟锦歌腿长步大,稍不注意,也要被她超了去。

自她成亲那日,太后特意拍了人去英国公府观礼,“检查”孟锦歌是否真的和刘清水“洞房”起,孟锦歌就已经确定,这位太后有些不待见自己。

后来还是问了她母亲姜氏,才明白这其中缘由。细说起来,这事还要从多年前的旧事说起。

如今大昭圣上在登基前还是一个边陲小吏。

那时的贤德帝因不满当时的朝廷腐朽,便在暗中结集势力,沉寂十年一朝起事,率兵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攻破京城,建立大昭,成为新朝君主。

在大昭初时,朝堂各派林立,除了以孟锦歌祖父为首的革新派拥立新皇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权柄被各地世家大族把持、分割。

那时的贤德帝为了让各方势力快速融合、整合朝堂,除了颁布一系列新政外,还以选秀的名义,将来自各个世家的闺秀纳入后宫。

同时也对建立大昭的功臣大肆封赏赐婚,孟锦歌的公公英国公刘治被贤德帝赐婚,迎娶鲁地贵女王氏,便是那时大昭新贵与宗族世家融合的一个典范。

不过,几年后张氏带着英国公失散多年的父母、弟弟进京寻夫,险些引起氏族讨伐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而同样作为百年世家的孟氏一组,孟锦歌的祖父不仅代表孟氏一族出世入朝为官,更是革新派领袖。

他唯一的嫡女孟浩仟正值待嫁之年、且无婚配,孟浩仟只有嫁入皇家才能表达革新派对新皇的效忠,以及彰显皇家对革新派的器重。

孟家祖训孟家女不能为妾,贤德帝当时已有发妻,且由发妻所出的三位皇子介意成年,与其把孟浩仟纳入后宫,聘为儿媳似乎是更好的选择。

大皇子誉王已经婚配多年,三皇子早年战时留了病根常年连绵病榻。

正值壮年、骁勇善战的二皇子景王是与孟家结亲的不二人选,在长公主宁安的有意撮合下,景王与孟浩仟一见倾心,郎有情妾有意,二人理所应当被赐婚,成就一段佳话。

岂不知,就是这次赐婚,为日后埋下祸根。

孟氏一族,每隔几代便会推举出一支入仕,甚至祖上也出过几任皇后。在孟浩仟成为景王妃后,渐渐就传出“得孟家女得天下”的说法。

起先这个传言并没有被人注意,可随着誉王和景王之间的权利斗争越演越烈,这个谣言也从私下里的隐晦被拿到明面上。

甚至有人断言贤德帝把孟家女赐婚给景王,就表示更属意景王。

直至几年后,誉王告发景王私藏龙袍、有谋逆之心,贤德帝一怒之下发配景王去了千里之外的南疆。

至此,誉王、景王兄弟之间的争斗才算告一段落。

当然这其中定然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弯弯绕绕。

但是久居太后却把兄弟阋墙的罪名按在孟浩仟身上,认定她为妻不贤、是个祸水,才引出这些祸端,把她好好的两个孙儿害成如今这个局面。

后来,孟浩仟自请同景王一同发配南疆后。太后的怒火只能暂且放下。

没成想,时隔十八年,贤德帝竟然再次为孟家女赐婚,不得不说,这勾起了太后埋在心里多年的怨怼。

在孟锦歌与刘清水赐婚没多久,就传来刘清水酒后失足落水、仅剩一口气的消息。

太后听闻此事甚至不顾仪态大呼痛快。

后又听闻孟浩倡打算为女儿请旨退婚,太后立即先一步赐下懿旨督促刘孟两家快速完婚。

不想嫁个瘫子、想退婚?那哀家偏不叫你们如意。

甚至在新婚夜,派去宫人“看着”孟锦歌与刘清水圆房,给孟家难堪。

宁安长公主是太后的老来女,贤德帝的亲妹妹。

她的夫君在多年前的战事中落了病,大昭建国后坚持了没几年就病逝了。

虽然守寡多年,但一直颇受太后宠爱,贤德帝也对这个唯一的妹妹偏爱有加。

两月前,尚书夫人班的宴会照例提前给长公主俯递了帖子,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种宴会,长公主一般是不屑去的。

碰巧那日早上,长公主身边两个得脸的面首起了争执,都哭求着长公主给自己做主。

手心手背都是肉,两个水葱似的少年跪在跟前,不管委屈了谁,长公主心里都不是滋味。

那两个面首闹了半日,长公主也没想出法子,幸好管事十分有眼力见的“适时”提长公:

今日礼部尚书夫人特意摆了宴席,恭临长公主移驾。

有了由头多清净,长公主便用了这个由头出府躲清净,也刚开看到孟锦歌在尚书府举鼎的那一幕。

孟家的女儿,几世几代的金尊玉贵,纵使孟浩倡一脉入仕,她这一代不受孟氏庇护,也断没有被糟践成这样的道理。

宁安长公主忽得就想起来,二十多年前她与孟浩仟初见的情景。

那时她已从边远之地的小户女一跃成为大昭的长公主,但乍一见到由百年世家精心教养出来的贵女,也不免自惭形秽。

刘清水虽然是英国公府的嫡子,但他的母亲身份尴尬,虽是嫡妻,却不是正经的英国公夫人。

刘清水自打一出生就注定不能袭爵,与英国公世子刘清衍也不是同一母亲所出,到底隔了一层,比不其他公侯家的嫡次子。

本身又是个不学无数的。

这样的身份,不说求娶孟家嫡女,便是一般的大家嫡女也是不愿嫁的。

要不是皇兄偏颇为刘孟两家指了婚,要不是她母后从中作梗……

一言难尽……

宁安长公主想到这些,心下不忍,便借着中秋宴的名头邀孟锦歌进宫。

希望,能借着这次中秋宴的机会,让她母后放下心结。

皇权之争,怎能牵连到一个女子身上,更何况孟锦歌只是一个小辈,甚至那时还没有出生。

宁安长公主的一番苦心终究是浪费了。

不是人老了,就能获得通透。有些人老了,反倒越来越顽固。

偏见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化解的。

孟锦歌在太极殿外的长廊下站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太后仍旧没有半点召见意思。

宁安叹了口气,感叹自己可能是好心办了坏事。

“如今皇兄对景王的态度已经缓和了不少,儿臣听说皇兄前些日子已经派人去了南疆,指不定今日就会借着中秋宴给景王正名,届时景王回京指日可待,母亲又何必再为难一个小辈呢?”

“那我孙儿就白白受了这些年的苦?想他征战多年,才在京里过了几年好日子就去了南疆?”

“还有那个孟浩仟也是不争气了,嫁进来这些年,除了天笠,也不曾再诞下一儿半女,占着正妃的日子,平白耽误景王这些年。”

说到此处宁安长公主叹了口气,孟浩仟去南疆时已身怀六甲,据说才离京没多久就因路上颠簸提前发动了,那次意外不仅没能保住孩子,

也让孟浩仟伤了身子,今后再难有孕。

可太后同为女人不仅不同情孟浩仟的遭遇,反而嗤笑一声,“如今她平白占着景王妃的位置,又不能为景王绵延子嗣。若她是个明事理的,就应自请下堂,让出景王妃的位子,也免得妨碍我的孙儿再娶。”

“孟浩仟若是能做到,哀家倒是愿意摒弃前嫌,给她找个好归宿,让她晚年有靠。”

话里话外,太后丝毫没有感谢孟浩仟这些年陪在景王身边的不离不弃,更罔论把孟浩仟多年的付出放在心上。

“母后,就算您记恨孟氏,但天笠总是无辜的,他已经成年,眼见到了迎娶正妻的年纪,您要休弃他母妃,这是把笠儿置于何地?”

提起岳天笠,太后神情微顿。

自十八年前景王夫妻远赴南疆,景王世子岳天笠就被皇后接进皇宫,这些年来一直养在宫里。

因着岳天笠父母不在身边,圣上、皇后连带太后都对他格外怜惜。

岳天笠多年来在太后跟前承欢膝下,也是众多孙子、重孙中,太后最为疼惜的后辈。

就是看在岳天笠的面子上,太后也不能做出休弃他母妃的事,因此才想着孟浩仟能“主动”自请下堂。

见劝说无果,宁安长公主便抬手换了宫人过来,想先打发孟锦歌走,太后听闻却道:

“急什么,就让她等着,她不是会举鼎吗,一会儿宴会上让她表演给哀家看。”

“母后,孟锦歌如今好歹成了英国公的儿媳,您就是看在英国公当年救驾的份上,也不能这样当众折辱她。”

太后低头呷了一口茶,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能博得哀家看一眼,那是她的福气。”

孟锦歌等了许久,也没人召唤她。

天色已经擦黑了,孟锦歌估算着时间,晚宴估计快要开始了,难道是等到宴会上再宣召她吗?那又何苦把她叫来这么早?

借着裙摆的遮掩,孟锦歌悄悄换了一个姿势继续站着,让两条酸疼的腿轮换着歇歇。

天边的云见黑了,是天黑了,还是要下雨了?

孟锦歌朝远处看了一会儿,突然察觉不对劲,天边的好像不是云。

这时殿外远远走来一队仪仗,身旁的宫人提点孟锦歌这是皇后来了。

孟锦歌跟着身旁的宫人得动作跪下,向皇后行礼。

孟锦歌匍匐在地上,并没看清皇后的容貌,明黄色的裙摆轻轻拂过孟锦歌前方的地面,一行人朝大殿内去了。

皇后这个时间过来,是来请太后赴宴的吧?

孟锦歌这样想着,再次看向远处。

天边的黑云连着地,面积又大了一些,孟锦歌揉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这么看更不像云了。

这是,着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