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自和令宛一番剖心后,第二日陶氏一早便神色凄楚地去了荣安堂。
婆媳俩关起门不知道说了些什么,陶氏出来时眼睛红红的,樊妈妈亲自送了她回榴园。
之后没多久沈老夫人又叫了沈六爷。沈六爷从荣安堂一出来,回去就将芳姨娘挪了院,只吩咐婆子丫鬟妥帖照料着。
陈圆圆说不出来这个结果是好还是不好。之前她去榴园,和芳姨娘打过几次照面,那是个看模样就极柔雅顺从、老实本分的女子。
陈圆圆心中复杂情绪交织。见沈六爷和陶氏和好如初,替陶氏高兴之余不免又涌起浓浓悲哀。
古往今来,明明是男人犯的错,但到最后都全由了女子来买单。
“二嫂嫂,说起来这朱家小姐还与你外家有亲,是你陆家三表嫂的远房表亲呢。”陶氏用手肘碰了碰她,一双漂亮的杏子眼明亮生动。
令宛茫然地“啊“了一声,回过神。
前几日陶氏回了一趟娘家,四舅母况氏闻此便特意带了好些珍奇海味上门做客。
况氏素来快人快语,陶氏与她也一向亲近,是以寒暄几句后况氏便直奔主题,道,说自己娘家的外侄女想和沈家说亲,想请陶氏回家探探卢大夫人的口风。
陶氏当时脑子没转过来,只当舅母家那位不知内情的亲戚是看上了沈怀瑾。
毕竟许多头一次随夫君迁升到京都的官眷夫人们只要见着了这沈氏檀郎,便有想让他当女婿的心思。
是以当即便摆摆手,叹息道:“唉,看来京中又得多一个伤心人啊,不知我那位四侄儿早就定亲了。”
“你四舅母难道还不知道沈四郎定亲了吗?”伯夫人廖氏扬手轻拍了一下小女儿,语气又爱又怜,“你四舅母说的是沈三郎,你大嫂嫂家的霖哥儿。”
此次幼女回门,虽如以前一般言笑晏晏撒娇承欢,可做母亲的总会觉察到孩子细微的不同。于是便趁着陶氏去看望新出生的侄儿之际,屏退众人,叫来了林妈妈亲自问询。
林妈妈回伯府前本得了陶氏的命令不许将她在沈家的事说出,可哪个妈妈的能看自家小姐受委屈,是以廖氏一问,林妈妈当即便跪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末了,忍不住流着眼泪哭道:“若不是六爷当初在伯爷和您面前指天发誓地说他对七小姐痴心一片、此生非七小姐不娶的话,他沈家势再大,我们承恩伯府也断然不会应允将嫡出的小姐嫁给一个庶子为妻!”
“这才几年,说的话就忘记了。为着一个区区通房六爷就和姐儿争执,说姐儿善妒、不可理喻。”
“姐儿伤心至极,心灰意冷。成日里不吃不喝地将自己关在屋里,若不是沈二夫人那日过来,奴婢,奴婢都怕姐儿那样····”
“怎样?!为着这么个事便寻思觅活,那陶家的女儿也忒没志气了些!”廖氏不待她说完,手便重重拍在了一边的茶几上,一双和陶氏如出一辙的杏子眼布满怒气。
林妈妈吓得哭声一顿。廖氏身边的妈妈极冷地剜了她一眼,上前给主母递水。
不知过了多久,她还没想明白自己是说错了什么话,便就听上首的廖氏冷淡道:“这么些年你在章姐儿身边辛苦,一心都用在章姐儿身上,少不得疏忽了自己家人。”
“前段时间正好你家大儿媳妇又给你添了个小孙,收拾收拾,明日回家享天伦之类去吧。”
林妈妈一时分不清这是恩典还是处置,一时怔住,只道:“可七小姐······”
廖氏站起来,瞥她一眼:“章姐儿你放心,我自会重新派一个可靠的妈妈跟在她身边。”
言罢再看也不看林妈妈一眼,头也不回走出了内室。
陶氏听着母亲说林妈妈回家含饴弄孙、之后换谈妈妈跟她身边时,怔了半晌。
廖氏以为小女儿会恼又闹,已经做好了训斥她的准备,可良久后,却只见小女睫羽一垂,低声说好。
看着女儿娇美但眉间已经有一丝疲倦的面容,廖氏一时间竟说不清是欣慰还是酸楚来。
陶氏听着母亲说是“沈三郎”后,惊了半晌,而后不禁有些不解:“四舅母,这事倒不是外甥女推脱,想来霖哥儿的您也知道,他的亲事大嫂嫂自有主张。”
卢氏太挑。
沈怀霖如今年近及冠,却迟迟没有说亲。先前不知卢氏品性,陶氏直道是大嫂不是外界传闻那般对这个庶子上心。
可几年相处下来才知,大嫂嫂对这个一手带大的庶子哪里是不上心,而是太过上心。
沈怀霖长得好,本事也好,不满十八岁就被选入金吾卫,是圣上跟前得过脸的人。
京都一些世族高门虽因沈怀霖庶子身份不肯轻易许以嫡女,可哪家家中还没有大把的庶女在。不过即便是一些没落贵族或是京外官员想用自己嫡女结亲,也都被大嫂嫂用各种理由给挡了回去。
久而久之,京中之人便不再卢氏面前提这事了。
廖氏和况氏对视一眼,相视一笑,各人眼里却都有七分把握,只道让她回家和她大嫂嫂说过之后再来回复。
陶氏不解,待况氏一走,便询问起来。
廖氏叹气似地看她一眼:“你只道是你大嫂子挑剔,却不知你大嫂子在挑剔什么。”
“如今你夫家在朝堂炙手可热,你的几个妯娌也都各个家世不凡、来头颇大。以沈家的严谨,余下子孙择媳,定是要避开显赫门第。”
“你四舅母娘家的那位姨表侄女玉姐儿,出身宁阳朱氏,虽不若沈家门庭显贵,其父在江西却是手握实权的,嫡亲的兄长去年也考了举人,目前在国子监读书。”
“卢大夫人现已有了一个高门大族出身、可撑门户的长媳。沈四郎虽自幼养在卢大夫人名下,大夫人待他也视若己出,情分颇深,可对他再好也终究不是自己肚皮出来的。所以之前面对京中一些高门的试探,卢大夫人才觉都不合适。“
“如今有这么一个家世不错、岳家得力,却又盖不过自己长子的一门姻亲放在跟前,你且放心回去和你大嫂嫂说,她十有**都会点头。”
陶氏回去细细想后,也觉合理。而且如若这门亲事成了,不管对于陶家还是廖家,都又是一个助力。
但她对这位不苟言笑的长嫂向来有些发怵,还好左右攀亲间攀上了江南陆家,所以就正大光明地拉上了令宛一起。
像读者老爷们汇报:
①【更新时间】:本周周一至周五每日12点更新,周六日休息。
②【存稿进度】:目前存稿共计16W字,预计20W字左右完结。
祝大家阅读愉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1章 媒人喜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