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首辅大人您的阿飘速递已达到洛阳 > 第35章 万民灯

首辅大人您的阿飘速递已达到洛阳 第35章 万民灯

作者:素柯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27 01:16:42 来源:文学城

内阁值房内,檀香袅袅。

紫檀大案后,孟德铮眉头紧锁,那份来自沙州的密报,纸张边缘已被他捏得微微卷曲。

许凌坐在下首,手中那把惯常摇得风流的紫竹绢面扇此刻也失了节奏,扇骨开合间心浮气躁。

“老师,”许凌终于忍不住开口,“沙州军饷之事,牵涉甚广,恐非一时能解。子芜心思缜密,洞察力非凡,此事是否告知于他?或可集思广益?”

孟德铮抬起眼,目光扫过许凌略显不安的脸庞。

他沉默片刻,缓缓摇头:“此事干系重大,尚未浮出水面,朝廷明面上还不知道。子芜虽敏慧,然根基尚浅,骤然卷入此等漩涡,非但无益,反可能引火烧身,徒增变数。暂且不必告知。”

他话音未落,值房外便传来三声清晰的叩门声,紧接着是江清晏的声音:“老师,学生江清晏求见。”

值房内空气骤然一凝。

孟德铮与许凌飞快地交换了一个眼神。

许凌“唰”一声合拢折扇,扇骨轻抵下颌,微微侧过脸,避开了即将开启的门扉方向。

孟德铮则深吸一口气,脸上瞬间敛去所有凝重,换上一副平和甚至略带关切的神情,扬声道:“进来吧。”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江清晏身着青色官袍,稳步走入。

他目光先落在孟德铮身上,躬身行礼:“学生见过老师。”

随即,眼风极快地扫过一旁状似欣赏窗外景致的许凌,也微微颔首:“许二公子。”

许凌这才仿佛刚注意到他进来,忙转过身,脸上堆起惯常的笑容:“哟!子芜来了!快请坐快请坐!”

他挥着扇子虚引了一下,目光却有些飘忽,不敢与江清晏那双凤眼对视太久。

“老师今日召学生前来,不知有何吩咐?”江清晏依言在许凌对面的圈椅上坐下,目光直视孟德铮,开门见山。

孟德铮捋了捋花白的胡须,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无甚要事。只是前些日子听赵学士提及,你在实录馆修史,夙兴夜寐,勤勉异常,甚至……咳。”

他顿了顿,带着点长辈关怀的责备:“听说竟伏案睡着了?可有此事?”

话音刚落,一旁的许凌一个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随即又赶紧用扇子掩住口鼻,肩膀微微耸动,只露出一双满是幸灾乐祸的眼睛。

孟德铮和江清晏的目光同时转向他。

许凌连忙摆手,强忍着笑意:“咳……抱歉抱歉!老师您继续,学生……学生只是想起那日赵学士吹胡子瞪眼的模样,甚是有趣……”

孟德瞪了许凌一眼,转回江清晏,语重心长:“子芜啊,修史撰文,固然是千秋功业,然身体乃立身之本。”

“你年纪尚轻,前程远大,切不可仗着年轻便一味透支。学问之道,贵在细水长流,张弛有度。若是熬坏了身子,岂非得不偿失?日后还需注意劳逸结合才是。”

江清晏垂眸,恭敬应道:“老师说的是。那日确是学生疏忽,精神不济,已自省多时,日后定当引以为戒。”

孟德铮满意地点点头:“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为师也是关心则乱,望你体谅。”

“学生明白,谢老师关怀。”江清晏再次拱手。

值房内一时陷入短暂的沉默。

江清晏等了片刻,见孟德铮只是端起茶盏轻啜,并无再开口的意思,他微微抬眸,试探性地问道:“老师召学生前来,只是为此事?可还有其他……需要学生效劳之处?比如策论批注,或是典籍考校?”

孟德铮放下茶盏,摆摆手:“没了没了。今日唤你来,就是看看你,叮嘱几句。你且安心回去修史便是。”

江清晏心底疑惑。

他怎么不太相信,孟德铮这样的人专门叫他过来只是为了关心两句?

江清晏转而看向许凌,只见他将扇子扇了两扇,头往外努了努。

他半信半疑地站起身,再次躬身:“既如此,学生便不打扰老师处理公务,先行告退。”

“去吧。”孟德铮颔首。

许凌也连忙跟着起身,脸上堆着笑:“子芜兄慢走,我送送你。”

他几步走到江清晏身边,一副哥俩好的模样,作势要揽他的肩,却被江清晏侧身避开。

许凌的手僵在半空,也不尴尬,顺势收回摸了摸鼻子,依旧笑嘻嘻地跟着江清晏往外走。

就在两人即将踏出值房门槛之际,一个太监疾步走了进来。

他目光在值房内一扫,精准地落在江清晏身上,尖细的嗓音响起:“叨唠孟阁老了,敢问这位,可是翰林院修撰江清晏江大人?”

值房内三人皆是一愣。

江清晏转过身,神色平静:“正是在下。公公有何指教?”

那太监脸上立刻堆起笑容,对着江清晏躬身行礼:“哎哟!可算找着您了!奴婢奉太子殿下口谕,请江修撰即刻前往文华殿,为殿下讲学!”

“讲学?”许凌忍不住插话,眉头微蹙,“太子殿下讲学,向来由翰林院侍读温大人负责,今日怎会……”

太监转向许凌,笑容不变:“回许编修的话,温侍读前日已上表辞官,告老还乡了。”

“太子殿下阅览江修撰殿试策论及近日所修实录文稿,见您对《资治通鉴》见解通透,鞭辟入里,甚是欣赏,故特意点了名,要江修撰前去讲学。”

他顿了顿,目光又落在许凌身上:“巧了,太子殿下也吩咐了,若许编修也,便请一同前往文华殿,为殿下和……献王殿下讲学。”

“献王殿下也在?”许凌这下是真的惊讶了。

四皇子朱晟栩体弱多病,深居简出,鲜少参与此类讲学活动。

太监点头:“正是。献王殿下听闻太子殿下召见二位翰林才俊讲学,也起了兴致,特意过来旁听。二位大人,请吧?莫让殿下们久等。”

孟德铮心中疑窦丛生,面上却不动声色,对江清晏和许凌道:“既是太子殿下与献王殿下召见,你二人速速前去,务必尽心侍讲,莫要怠慢。”

“是,老师。”江清晏与许凌齐声应道。

两人跟随太监,穿过重重宫门,一路无言。

许凌几次想开口,瞥见江清晏沉静的侧脸,又生生咽了回去。

文华殿内,熏风送暖,瑞兽香炉吐出袅袅青烟。

朱晟柏一身杏黄常服,端坐于上首主位,气度雍容。

他下首稍侧的位置,坐着一位身着浅金亲王常服的青年,正是四皇子献王朱晟栩。他面色依旧带着病态的苍白,身形单薄,裹在一件厚实的银狐裘里,唯有一双眼睛沉静温和,此刻正带着一丝好奇与期待,看向走进殿门的二人。

“臣江清晏(许凌),参见太子殿下,献王殿下。”两人趋步上前,躬身行礼。

“免礼,赐座。”朱晟柏声音温和,抬手示意,立刻有小太监搬来绣墩,置于下首。

“谢殿下。”两人谢恩落座。

朱晟柏目光在江清晏身上停留片刻,唇角含笑:“今日请二位爱卿前来,实是孤与四弟对二位才学仰慕已久。尤其江修撰,殿试文章,纵论古今,气魄非凡;近日所修实录,亦见功底深厚。孤近来研读《资治通鉴》,颇有些疑惑,故想听听江修撰的高见。”

他顿了顿,转向朱晟栩:“四弟素来喜静,今日听闻孤召见二位翰林讲学,亦起了兴致,特来旁。”

朱晟栩微微颔首,掩唇轻咳了两声,声音带着一丝虚弱,却温润如玉:“二位大人不必拘礼。本王久病之躯,疏于学问,今日能聆听二位高论,实乃幸事,有劳了。”

江清晏再次躬身:“殿下过誉,臣愧不敢当。能为殿下解惑,是臣等本分。”

许凌也连忙道:“献王殿下客气了。殿下天潢贵胄,见识广博,能与殿下共论典籍,是臣等的荣幸。”

“既如此,”朱晟柏笑了笑,指向案上摊开的一部厚重典籍,“孤近日读至《通鉴》汉纪,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其柔道治国,颇耐人寻味。江修撰,你对此有何见解?光武之柔,是示弱绥靖,还是以退为进,刚柔并济之道?”

问题抛出,殿内目光瞬间聚焦于江清晏。

江清晏神色不变,略一沉吟,声音便在殿中响起:“回殿下,光武之柔,绝非怯懦退让,实乃大智大勇,以柔克刚之策。”

“彼时新莽崩殂,群雄并起,天下糜烂,民心思定。光武起于微末,深知兵戈之害,故其‘柔’,首在止戈安民,释放奴婢,轻徭薄赋,使百姓得以喘息,天下渐归安定。此其一。”

“其二,其柔在于怀柔并济,收服人心。如待铜马降卒,推心置腹,化敌为友;对功臣勋贵,厚待却不纵容,保全善终者众。此非示弱,乃是以德服人,以恩结心,瓦解敌对,壮大己身。”

“其三……”

他引经据典,条理清晰,将光武帝的“柔道”剖析得入木三分。

朱晟柏听得频频点头,眼中赞赏之色愈浓。朱晟栩也听得入神,苍白的脸上因专注而泛起极淡的红晕,偶尔以袖掩唇,低咳两声。

许凌在一旁,起初还凝神细听,待江清晏讲到吏治宽简时,心思却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内阁值房。

沙州军饷、空额粮草、大哥信中的焦灼……这些字眼如同鬼魅般在他脑海中盘旋。

他下意识地抬眼看向江清晏,见他侃侃而谈,神色自若,心中那股想要倾诉、想要寻求助力的冲动几乎要破胸而出。

他攥紧了袖中的扇骨。

“许编修?”朱晟柏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许凌猛地回神,才发现殿内几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自己身上。他心头一跳,连忙起身:“臣在。”

朱晟柏笑道:“方才江修撰论光武柔道,鞭辟入里。孤记得许编修对《史记·货殖列传》亦有独到见解。太史公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然治国之道,又当如何权衡这利字?四弟对此也颇有兴趣,许编修不妨也说说?”

许凌定了定神,强迫自己将沙州之事压下,展开折扇,略作思索,恢复了几分平日里的从容:“回殿下,太史公此言,道尽世情百态,然治国者,确不可放任利字横行。臣以为,权衡之道,首在导与禁。”

他清了清嗓子,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导者,乃疏通利源,使民得其所欲。如桑弘羊之均输平准,虽为聚财,亦有平抑物价、便利商旅之功;又如盐铁官营,虽存争议,然在国用匮乏之时,确能集中物力,保障民生军需。此乃以国家之力,引导利之流向,使其利国利民。”

他一边说着,目光却不自觉地又瞟向江清晏。

当说到“保障民生军需”时,他脑中“军需”二字如同惊雷炸响,沙州军饷短缺的景象再次浮现,话语不由得一顿,声音也低了几分。

“然导之不足,则需禁。禁者,非绝利,乃禁其害。豪强兼并,囤积居奇,盘剥小民,此乃利之害,必以律法严惩;官吏贪墨,中饱私囊,侵蚀国本,此尤为大害,更当施以重典,以儆效尤!譬如……譬如边镇粮饷,乃国之命脉,将士之倚仗,若有蠹虫敢动分毫,当……”

他猛地意识到自己失言,话语戛然而止,额角瞬间渗出细密的冷汗。

他连忙用扇子猛扇了几下,掩饰自己的失态,强笑道:“……当严惩不贷!总之,治国之道,在于使利循正道而行,利民而不伤民,富国而不损国。”

“既不可因噎废食,绝利弃商;亦不可放任自流,酿成巨患。需知利字旁边一把刀,分寸之间,关乎社稷存亡。”

最后几句,他说得有些急促。

朱晟柏似乎并未察觉他的异样,只是含笑点头:“许编修所言甚是。导与禁,一张一弛,确为治国良策。四弟,你以为如何?”

朱晟栩微微颔首,声音温和:“许编修高论,鞭辟入里。尤其‘利字旁边一把刀’,发人深……”

江清晏的目光在许凌略显僵硬的笑容掠过,随即垂下眼帘。

文华殿高耸的横梁之上,光线昏暗。

李兰曦托着腮,趴在横梁上,纤细的小腿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晃荡。

她居高临下,将殿中众人的神情尽收眼底。

看着江清晏引经据典,从容应对太子考校,她嘴角不自觉勾起一丝笑意,心中暗忖:“这小郎君,板着脸训人的时候讨厌,讲起学问来倒是有模有样,难怪能中状元。”

然而,当江清晏讲到光武帝以仁德为锋刃时,他的声音直直撞入李兰曦尘封的记忆深处。

洛阳宫,紫微城,高高的露台之上。

那是上元节的夜晚。

六岁的她被父皇抱在怀里,小小的身子裹在柔软的锦缎中。

她十岁的皇兄穿着一身杏黄的皇子常服,安静地侍立在父皇身侧。

露台下,是万家灯火的洛阳城。

宫人们正将一盏盏精巧的莲花河灯放入环绕宫城的洛水之中。

洛阳城的百姓点燃一盏盏飞灯,漫天飞舞。

灯影摇曳,渐渐汇成一条流动的光带,与天边霞光交相辉映,将整座城池映照得如梦似幻。

“阿旭,阿珠。”梁昭宗的声音低沉而温和,他指着那满城灯火与河中流淌的光带,“看到了吗?这万家灯火,这随波祈愿的河灯,像什么?”

小李兰曦眨着大眼睛,奶声奶气地抢答:“像星星!”

皇兄则凝视着远方,思索片刻,认真回答:“回父皇,儿臣觉得,像……像无数双期盼的眼睛。”

梁昭宗闻言,低头看了看怀中的小女儿,又看了看身旁沉稳的长子,眼中流露出欣慰与深沉的期许。

他轻轻抚摸着李兰曦柔软的头发,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地烙印在两个孩子的心里:“是啊,像星星,像眼睛,也像人心。”

“阿旭,阿珠,你们要记住,为君者,当为万民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出自司马迁《史记》,文中也有提到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5章 万民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