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高一下学期,陈曦一整个人状态还不错,跟着林序南两个人可谓是卷疯了。
下课时间从不抬头,低头做题,每天的作业写完还能每科单独做一部分练习题,两个人下午从来不吃饭,让人随便带个饼子,下午的那段时间陈曦用来背语文或者是看物理资料书。
在开学两周时,她就已经背完了所有语文背诵篇目,这还是在她假期一篇没背的情况下,当语文老师在班级上提起,说陈曦和另外一个班里的男生已经背完了本学期所有的背诵篇目时同学眼中那种震惊。
而陈曦心里毫无波澜,她还趁着那会的时间做了几道数学题。
在第一次月考时她和林序南简直杀疯了,前十里只有她们两个女生,林序南第三,陈曦第五,年级排名更是冲进了年级前三百,要知道在当时的宁城实验高中,普通班的学生根本就很少有人能冲进去前三百。
在当时的宁城实验高中,有六个尖子班外加两个培优班,培优班的人的成绩是可以达到宁城一中的学生水准的,他们的中考成绩一般都在670以上,而陈曦当时只考了610。
这些人算下来就有三百人,而陈曦年级排名二百四,林序南一百九,两个人一跃成了办公室老师口口相传的优生。
在她们上台领奖时,接受着台下同学的仰望,两个人的眼中是满满的野心。
而在后面她们面临的问题就是能不能保住这个位置。
在那段时间里陈曦只有偶尔的下午会想起宿晨,想成为能和他并肩的人。
可现在她享受这种状态,强大到她忘记了痛苦,精神状态远超以前生病的时候,她甚至比初二那会更加坚韧。
她记得当时班主任问过她一句话,说老第五什么感受,她笑着回答:“考到第五不算厉害,保住第五才是本事。”
因为在他们班,班级更迭速度极其快,你一次考第一,下次就有可能掉出前十。
62
那一周陈曦的姐姐陈凝来看过她一次,此时的陈羽生还在上大学,陈凝带着他们两个人一起出来吃饭。
陈曦半披着头发,陈凝一路在前面找饭店,陈羽生逗她:“你们学校可以披头发?”
好问题,陈曦眼珠子转了转:“我头发不算长,就披着了,也没人管,好像男生管的比较严。”
“我们当时也是男生管的比较严。”
没话说了,陈曦问:“哥,你以后准备去哪个城市啊?”
“栖山市。”
陈曦心想,她想去蓝桉市。
走神之余陈凝带着他们已经转了很久了,愣是没找到个好一点的饭店,最后还是陈羽生提醒:“姐,我知道一个大盘鸡比较好吃的地方,我们去那儿吃吧,离得不远。”
陈曦摸摸鼻子,没错,就是她想吃,她吐槽:“我在学校吃的不像是肉,就是那种感觉没有肉的香味的肉,我吃一口就犯恶心。”
几人到了饭店后陈凝点了菜,陈曦和陈羽生坐着对面,吃饭期间陈凝问:“羽生,你当时读高中一个月生活费多少?”
陈羽生应该是想了一下,心里算了一下才说:“一千多?”
“她一个月花两千,有时候还不够,去趟超市就花两百。”
陈曦人都傻了:“我……”
陈羽生满眼宠溺:“女孩子嘛,多花钱也没问题。”
陈曦像个受宠若惊的兔子,灵动地看着陈羽生,陈羽生会心一笑,陈曦继续扒拉碗里的饭,在吃完一碗后陈曦纠结:“你们不想吃了吗?”
陈凝一开始没听懂她的意思:“不想。”后面一笑她笑了,“陈曦,你没吃饱?”
好丢人的问题啊,陈曦憋着嘴,盯着陈羽生和陈凝的碗,两个大人吃了一碗,你一个小孩吃了两碗?
陈凝见她不回答直接让服务生上了一碗米饭,陈曦乐呵呵地问对面的两个人:“姐,哥,你两吃不?”
两个人都摇头,陈凝让她赶紧吃,陈曦吃完后陈凝居然问她还要不要再吃,陈曦赶忙摇头:“不吃不吃,再吃成牛了就。”
陈凝先把陈羽生送到了学校,陈凝来之前还带了一只煮好的鸡,她给陈羽生装了一半,给陈曦一半,给两人都买了点水果,陈羽生提着吃的进了学校。
把陈曦送下后陈凝也走了,陈曦回宿舍把吃的给大家都分了点,她这个人对吃的**不是很强,放着她也吃不完。
陈曦躺着休息了会就准备去教室刷题。
63
高一那年期中考试,她意外和他一个考场。
只是那个时候,陈曦没有勇气在坐满人的教室里给他打招呼,而宿晨似乎情绪不佳,只是淡淡看了她一眼,随后低下他的头。
陈曦当时还和同班的两个男生分在了一个考场,那两个男生一个第二,一个第六,在每场考试结束后他们总会找陈曦对答案,其中有一个男生跟陈曦关系特别好,他居然叫陈曦“姐”,不过算下来他确实比她小。
那个男生叫张戈尔,班级第二,他每次考完试就会主动跟陈曦讨论考试卷子的题,陈曦也会很温柔地回复他。
在考地理的时候,陈曦把卷子做的很快,她的地理谈不上有多好,主要是学校也没考过地理,历史和政治,陈曦不太确定自己的水平在哪儿。
她把卷子做完后看到还有一个小时,心想完了,这一个小时该怎么过,她有个习惯,就是做完的卷子从来不检查,她吃过这方面的亏,有次语文考试她检查了卷子,改了几道选择题全错,所以她现在秉持着能不改就不改的原则。
她就只能从后面看宿晨在做什么,她发现他在睡觉?陈曦就这么看了一个小时,那天的一个小时完全没有平常那么漫长,在陈曦看来可能就是过了十几分钟这样,为什么,有他在的时间会这么的快呢?
自那一别,陈曦本想考完试打个招呼的,但是张戈尔拉着她对题,碍于面子他们就擦肩而过,再没见过他。
64
成绩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很紧张,这是第一次语数外政史地理化一起考,这次考试的含金量极高,是文理分科参考的最有价值的成绩。
陈曦那次还是稳居第五,林序南第四,班里面他们两个的成绩最稳,陈曦有几门学科的成绩格外突出。
一个是数学,全班只有四个数学上百的人,她就是其一,唯一的一个女生。
一个是地理,全班第四,全校第四。
一个是政治,全班第一,全校第一。
一个是历史,全班第二,全校第九。
陈曦这次的这四门科目给了她极大的支撑,她的语文英语理化则是中规中矩,维持在中上等水平。
杨祥就不太好了,陈曦问他考的怎么样,他唉声叹气:“历史38,政治45,这次太给我拉分了。”
陈曦拍着他的肩膀,给了他一个棒棒糖,自己嘴里含着一个:“没事,学理,你就天地无敌了。”
杨祥拆开糖袋,把棒棒糖噙在嘴里,好奇:“陈曦,你学文学理?”
“再看吧,偏向于学文,因为理科太累了,太费脑子,懒得。”
当两人谈天论地的时候班主任悄然站在了后门,两个人放下了翘着的二郎腿,陈曦反应极快地戴好口罩,顺便还给杨祥扔了个一次性口罩,两个人低头装作很忙的样子。
还好班主任就是进来转了两圈。
65
再就到后面了,五一放假他们带回了文理选科单,陈曦爸爸比较倾向于理,陈曦还在考虑中:“其实我的情况学文学理影响不大,就是我想学文,理科,不太轻松,我不想太累。”
陈父还想多说什么的时候就被陈母拦住了:“小曦,你自己选。”
本来假期一直很顺,直到某天早上,陈母煎了鸡蛋,陈曦临走前还专门问她这个鸡蛋里面有没有放葱,她不喜欢葱味。
陈母可能有些走神,回答说没有,就出去买菜去了,陈曦简单洗漱了一下,让陈瑞给她留点,陈瑞给了留了几块,陈曦毫无顾忌地吃了一块,一开始没什么味道,直到后面她的口腔里充斥着葱味,她知道这鸡蛋里面有葱,她跑了出去,在小院里吐的天翻地覆。
陈母回来自然是吓坏了,陈曦以为她跟之前一样,是故意的,毕竟之前她说不吃葱,她就会切小或者切大放在菜里面,她有些生气:“妈,你不是说里面没葱吗?”
转头又吐了起来,从那天以后陈母做菜一点葱都不敢放,一直以为是她不喜欢吃葱,但是能接受,没想到每次吃都会吐。
临走那天陈母包了洋芋饺子,那是陈曦长那么大第一次吃到没有葱的洋芋饺子,其实没有多难吃,她不明白大人为什么要说要用葱调味。
回到学校后她提交了选科表,林序南一开始选的理科,后来被班主任劝着学了文,班主任的想法是前十五全部选文,以此间接性就是一个文科尖子班,因为这个班里的前十五,在学校里是普通班名列前茅的存在,更是可以和尖子班培优班争一争的存在。
林序南第一次改成了文科,后面就进行了一次月考,这次月考成绩出来的那天开了一个会,会议内容就是如果选文科的人还是这么多,那么就会打散那种选文科居多的班级,他们班被架在火上烤,陈曦陷入了纠结。
他们看到成绩是在会议结束后,陈曦这次语文不太好,考了倒五,不过班级排名第四,这次只考了语数外理化。
语文老师专门还让他们看了一下尖子班的成绩,打开的刚好是宿晨他们班,他们班数学最低分128,够的上普通班的第一了,听说他们的这个班是今年最强的一届尖子班。
陈曦当然也看到了宿晨的成绩,班级第三,年级第六。
66
在陈曦陷入无限纠结的时候她最终还是选了文,而林序南则是在截止的前一天改成了理,她说:“我要凭我的心意选,我不喜欢背东西,我喜欢思考,喜欢动脑,比起政史地,我更喜欢理化。”
陈曦那个时候在想,成为林序南这样的人大概是她少女时代最伟大的梦想,因为林序南几乎符合了她对一个女孩所有的幻想。
漂亮,理性,温柔,上进,随和,淡人,有主见………她的优点数不清。
她和林序南这个携手杀疯成绩单的人马上就要迎来分别了,那最后一个月,每一个人都很怀念,珍惜。
67
陈曦和林序南依旧努力,他们五点稍微一过就起床,买好早餐走在路上背背单词和课文,在到教室前吃完早餐,打开课本开始学习。
在中午放学后她们依旧纹丝不动,坐在教室里刷二十分钟的题再走,每天中午只睡十来分钟,在睡前还要做几道选择题,醒来后下楼的功夫都在背单词。
听力播放时间是两点十分,她们大概五十五就能到教室,用三分钟接杯水,打开听力书提前看看听力,如果还有两三分钟的空余时间她们就写一道数学题。
高中的听力对陈曦来说就是一场豪赌,错多错少全看听力的心情。
下午的时候两个人跟过去一样,找人带个饼子,趁着别人吃饭的功夫下楼背书背公式。
晚上她们要么最先走,要么最后走,在那段时间里陈曦几乎没有任何空闲的时间,在晚上每天都保持一两点睡。
这样的生活填满了陈曦抑郁的情绪,让她觉得生活有了些盼头。
在某天夜里,她刷完题,突然拿出日记本写了一句话:
我原以为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可是现在我发现痛苦的根源是不会,当你学会的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浓郁的欣喜。
人们常常感到痛苦是因为自己束手无策,而现在我好像从痛苦的泥泞中走了出来,因为我足够坚强,有重头开始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