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享了三年福,李奶奶在2002年的暖春去世了。小小的李明邦仿佛知道家里最疼他的人走了,哭闹了好几天,还生了一场病。从次,李兴国夫妻依旧忙着务农,而照看李明邦的任务就落在了才上小学二年级的李招娣身上。每天放了学,李招娣第一件事情不是写作业,而是去地头接回李明邦,然后匆匆回家做饭,等妈妈有空将李明邦接过去,李招娣才开始就着昏黄的白炽灯光,开始写作业。
李招娣小学毕业,李明邦开始上小学了;李招娣初中毕业,李明邦开始上四年级了;李招娣要高考了,李明邦要小升初了。自从李明邦出生之后,李招娣就越来越懂事听话、沉默寡言,她默默地承担起了一个长姐和长女“应该承担”的所有任务,她仿佛是乡里乡亲都想要的贴心小棉袄,可惜是个“多余的”。李招娣在家里有多沉默,在学校里就有多努力。她把高考当作证明自己的机会、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为了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她选择了难啃的理科;为了补齐数学的短板,她比其他同学做了更多的练习题;为了稳住英语成绩,她比别人早起半个小时在厕所里默默背单词;为了语文作文多拿几分,她硬是把钢笔字练到了可以参赛的地步。即便到了高考前夕,她依旧没有放松自己的训练,继续做题、背书、练字。
高考的那天,并没有什么狗血的意外,李招娣平平静静的完成了为期两天的考试,甚至还因为和煦舒爽的天气,状态特别好。考完回家,没有了作业,李招娣可以承担更多家务了。她在家里默默的养鸡喂牛、辅导李明邦,默默地等待成绩。王美娟有心想问问李招娣考的怎么样,但是面对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疏远的女儿,她几次想张开口,却无从说起。
出成绩的那天下午,李招娣拿着家里的诺基亚手机,拨通了高考成绩查询号码,她紧张地输入了自己的准考证号,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然后点击了发送。成绩很快播报了出来:李招娣同学您好,您的高考成绩总分为512分,语文成绩为118,英语成绩为120,数学成绩为90,理综成绩为184,其中,物理为55,化学为64,生物为65。李招娣听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不用看手里的纸条也能背下来这份成绩单。按照往年的成绩来说,几乎是卡着一本分数线。李招娣心里沉了沉,想了很久决定给班主任打个电话,让她帮忙用电脑查一下,确认一下。等班主任消息的时候,李招娣想了很多,她想报考的那些省外名牌大学都无法实现了。直到班主任的电话打来,李招娣已经收拾好了情绪,对班主任表达了感谢之后,就礼貌的挂断了电话。
晚上天几乎黑的看不见了,李兴国和王美娟才从地里回来,李招娣已经做好了饭,弟弟也写完了作业。一家人快吃完饭的时候,李招娣开口道:“高考成绩出来了,考了512分。”王美娟放下碗筷:“这么多呢,500多分。”李兴国也跟着附和了几句,李明邦看向姐姐笑了笑。李招娣淡淡的说:“按照往年的成绩,估计上不了一本。”李兴国说:“那上本科应该没问题吧,俺闺女就是厉害。明邦啊你要努力学习,有姐姐辅导你,起码得考个一本才行。”王美娟也说:“二本也挺好,也是咱家第一个大学生了。”李招娣等着大家吃完饭,默默把碗筷收拾好。王美娟抢过来:“招娣啊,你好好休息一下吧,这么多年你跟着爸爸妈妈也吃了很多苦,以后上了大学就是大姑娘了,手要好好保养保养。”李招娣回到自己的小房间,一直坐到深夜,决定把复读的想法埋起来。
第二天,李招娣还是像往常一样早起,准备和爸妈一起去地里干活,王美娟让她在家做做家务就好,但是李招娣心里明白,为了给她和弟弟交学费,爸妈从去年开始就又承包了20亩地,两个人从早到晚地在地里忙活,从开春到现在没休息过一天,于是李招娣拿起围帽换上胶底鞋就跟了上去。
录取通知书下来的那天,李招娣一家破天荒的没有去地里干活,而是去镇上买了些时兴蔬菜,回家做了一顿丰盛的庆贺宴。晚上吃完饭,李招娣看着醒目的“南方师范大学—农林学”苦笑了一下,原本规划好了当个老师,可以给自己一份安身立命的铁饭碗,结果却调剂到了农林学,居然也算是有预习经验的老本行了。
八月底,刚过了酷暑难耐的时候,李招娣就踏上了去南方的火车,从小做农活的底子让她可以轻松拿起两个80cm*30cm*50cm的编织袋,里面装了几套春秋衣服、两双布鞋、一件丝绵大衣、两件短袖,还有一些不知名品牌的洗漱用品、纸巾,所有家里可以带的东西,她都尽力去带,省掉买东西的钱。从老家到学校的火车需要27个小时,27个小时的硬座,年轻的李招娣并不觉得疲惫,满脑子在畅想大学生活,偶尔会被车厢里的饭香拉回思绪,就吃点家里带的猪肉白菜饺子,这是妈妈出门前特意给她包的。
开学前,王美娟给李招娣买了崭新的一千块智能机,这是家里第一部智能机,李招娣到了学校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报平安,就按照横幅的指引办理了入学手续。李招娣是最后一个到达宿舍的,舍友们给她留了一个靠门的位置,跟舍友们互相认识了一下,李招娣就开始收拾床铺。舍友们纷纷表示:“招娣,你真是太厉害了,自己一个人来这么远,好独立啊!”李招娣看着舍友们善意的问候,笑着说道:“这还好吧,我爸妈比较忙,没空来送我,再说来回车票也挺贵的。”舍友们开始哀嚎:“啊,我爸妈刚走,我已经开始想她们了,呜呜呜。”
大学生活就这样缓缓而没有丝毫停留地展开了,地狱级别的军训对李招娣是小菜一碟,甚至因为出色的体能表现,她还被选拔参加了新生越野赛。虽然因为训练耽误了宿舍内务打扫的时间,但是舍友们总会贴心的帮她整理卫生,越野赛结束,李招娣得了女子组的第二名,李招娣买了一个甜甜的大西瓜和舍友们分享,感谢她们的支持。
这几年的大学生活几乎是李招娣除了五岁前之外的最快乐的时光了,在大学里,李招娣就是她自己,不是谁的女儿,谁的姐姐。为了赚点生活费,李招娣暑假都会留在学校做家教,过年回家休息半个月,然后再回学校做家教。一晃三年过去了,在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李招娣决定考研,她还是有一股想要冲破茧的悸动,她想考个985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她认为最好的改变命运的途径。她还是重新拾起了高中的作息,舍友们也相互鼓励,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考研了,凭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勇气,错过了秋招。
2016年,李招娣并没有等来好的消息,由于考研人数激增,加上她考的学校突然缩招,她没有进入复试,李招娣开始紧张慌乱的春招。在找工作的时候她才发现,春招比秋招失去了多少就业的机会,也才发现农林学考公考编是最好的出路,而国考和省考已经结束了。就这样,李招娣进入了一家教培机构,教授她最不擅长的初中物理,因为物理老师缺额。李招娣在教培行业大火的上升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干了五年,可是双减的政策一来,李招娣就迅速失业了。幸好在这几年里,她省吃俭用攒了20多万,给了父母十万,自己还剩10多万。李招娣想的很简单,父母已经开始衰老了,而弟弟还在上大学准备考研,她希望能减轻一下父母的负担,希望父母能爱惜一下自己的身体。
在刚失业的那一个月里,李招娣很迷茫,大学学的专业几乎没什么找工作的助力了,而她这几年积累的教学工作经验也因为双减而无法找到工作,考教师编制也不是随时随地都有机会的。出租屋已经快到期了,虽然李招娣手里还有存款,但是只出不进还是让她焦虑万分,她决定先回家休整一下,考虑一下方向。
回家的那天东北下了第一场雪,雪净白了天地,仿佛也净化了李招娣的内心,她忽然就放下了焦虑。家里爸爸妈妈已经开始歇冬了,弟弟因为准备考研而还在学校学习,只有三口人的家里有点冷清,李兴国和王美娟有心想开导一下女儿,也不知道怎么劝解。腊月26,李明邦回家了,李兴国和王美娟忙前忙后地准备饭菜,还给李明邦买了新年衣服。过完了年,正月初六李明邦就准备回去学习了,李兴国和王美娟去村口送他上大巴,李明邦笑着赶爸妈回去:“我都这么大人了,怎么还送,让姐姐笑话我。”李兴国两人就住了脚,看着李明邦远去,村子边有条土路,横跨过土路再穿过一块田地,就是大巴的临时停靠点,李明邦一边走一边回头向父母挥手,却没注意到侧面土路的拐弯处一辆越野车正急速而来,李明邦看到父母脸色大变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