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十年枯木 > 第1章 夏

十年枯木 第1章 夏

作者:清凉丝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4 15:40:16 来源:文学城

点一盏挣扎的烛火,窗外便是垂死的夕阳。

——引言

林千阳出生时他祖父临近断气,为了见孙子最后一眼,这位百岁老人吊着最后一口气不咽。直到林千阳被光溜溜地提溜出来,他祖父拼尽全力喘出句“还是个带把的”就撒手人寰,随后林千阳娇嫩的哭声被溺在黑压压的哭丧声中。因此,林千阳自出生后,就对祖父没什么记忆。直到第二次垂死之时,他弥留在地狱与人间的灵魂,被深埋地底的祖父硬生生从坟墓中破土推出,才见到这个陌生的亲人。

林千阳第一次垂死,是被一颗洋糖勾去。彼时的他刚满五岁,混在一群同岁的孩子里,挤在村西头老太的屋角。老太的手瘦得像干枯的枝条,却把糖捏得极稳,一颗一颗往孩子们嘴里送,甜香漫在屋里,盖过了灶台上飘来的柴火味。轮到千阳时,他踮着脚仰起头,舌头早就探到了嘴边,却没料到这颗糖偏生带着股子狡猾劲儿。刚碰到舌尖,还没等他牙齿合上,便顺着滑溜溜的舌头往喉咙里钻,像条活物似的,“咔”地一下卡在了喉头。那瞬间的窒息感比闪电还快,林千阳的眼睛一下子瞪圆了,看见老太的手停在半空,同岁孩子们脸上的笑僵成了木刻,连屋梁上落下来的灰尘都仿佛停在了光里。他想喊,喉咙里却只有嗬嗬的声响,像被捏住了脖子的公鸡。想伸手去抓,胳膊却软得提不起来,只剩指尖徒劳地抖着,抓不住半点东西。这时他才想起,父亲讲过的荒唐劫难:傻子洋贵是在赶庙会时,被一串糖葫芦的签子扎破了喉咙,躺了三天才断气;酒蒙子林二牛更离奇,喝稀粥时被一粒没煮烂的豆子噎住,差点见了阎王爷。那时他只当是大人编的故事,此刻喉咙里的糖却像反驳他的无知,越卡越紧,让他尝到了死亡的味道,是甜的,裹着糖衣的甜,甜得发苦,苦得像老槐树在冬天里冻裂的树皮。

老太一时间慌了神,拼命喊院子里林千阳的奶奶,林奶奶放下菜,跑过来一看,也慌的没了主意,抱着林千阳边哭路边从往村东的家跑,此时林千阳嘴唇黑紫,身子直直地抽搐。刚跑出巷口,一群抽烟的男劳力瞥了过来,抽烟的老林头先站起来:“他婶子,你跑啥?”林奶奶根本顾不上回话:“回家,我要回家!”旁边卖豆腐的王老头见孩子不对劲,两步冲过去就把林千阳抢过来:“你这是瞎跑啥!”他左手托着孩子的屁股,把千阳像青蛙一样地倒了起来。就听“咳”的一声,那颗沾着口水的洋糖“嗒”地掉在地上,滚了两圈,被泥粘住,再没动过。一颗糖轻易取掉了千阳此生第一次垂死,当他第二次垂死后,就步入死亡的正轨。但林千阳的生命,原就不是那般短浅的,它像林家村外那片麦田,熬过了寒冬的凛冽,总能等来春日的抽芽、夏日的灌浆。

“你那时要死啦!”林十页瞪大眼睛说。

“啊,死是什么?”

“死就是七月枯萎的花瓣、林间破败的老屋、窗外垂死的夕阳、天际停飞的孤鸟。”

千阳呆呆地望着这个比自己大四岁的男孩:“哈!我听不懂。”十页当然也解释不清,只觉得一件惨淡又陌生的事情,胡乱引用书上的话显得很有学问,二人对此的讨论很快不了了之。此后的日子,两人出落成村落里的捣蛋鬼,他们总在黎明刚冒尖时溜出家门,拿着削尖的竹竿去田埂边钓青蛙,那些绿皮生灵被钓起时蹬腿的模样,能让两人笑到肚子疼。有时他们平行双臂踩着屋顶的瓦片行走,像两只敏捷的猫,瓦片发出的咯吱声在寂静的午后格外清脆。大人们在屋里骂骂咧咧,他们却早顺着房檐滑到了后院,藏进晒满稻谷的草垛里。村里祠堂的祭品是最值得惦记的,趁守祠老人打盹的间隙,偷偷摸走一块蜜饯或半块腊肉,塞进嘴里时连碎屑都舍不得掉,只觉得祠堂里的香火气,远不如偷来的吃食香甜。更荒唐的是,他们曾趁木匠外出,钻进尚未上漆的棺材里躺着,看着四四方方的天空,隔着木板听着彼此的呼吸声,觉得不如家里的床舒服,直到木匠回来举着斧头呵斥,才连滚带爬地逃出来,衣裳上还沾着棺材板的木屑。如此富有好奇心的顽童,自然是村子里偏爱和头疼的对象。两人的冒险早已不满足村子的平常之处,朝着无人问津的角落进发。

有天,两人在林中发现一座老屋,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老屋,那扇破旧的木门在微风中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又像是在对他们发出警告。十页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门。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夹杂着淡淡的霉味,让他忍不住皱了皱鼻子。屋内昏暗而寂静,阳光透过破洞的屋顶和残缺的窗户,艰难地洒下几束光,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千阳紧张地抓住衣角,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只见角落里堆满了破旧的家具,桌椅东倒西歪,像是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客厅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画像,画中人物的面容已经模糊不清,只能隐隐约约看出是一对新婚的男女,那眼神仿佛穿越时空,笑吟吟地直盯着前方,让人心里不禁有些发毛。再往里走,卧室的空气像浸了三十年的霉,一推开门就裹着股甜腥气扑过来,混着朽木与干涸血渍的味道。屋里暗得瘆人,柜子被砸的粉碎,破窗棂上挂着黑蜘网,梳妆镜面蒙着层厚灰,隐约映出人影。墙角的婚床塌着半边,是女主人当年嫁过来时的陪嫁,梨木床头刻的缠枝莲早被老鼠啃得模糊,床垫烂成絮。床正上方荡着上吊的布帘,紫藤花的金线褪成灰绿的霉斑,刺绣的玫瑰落满灰,边角残丝被风扯得荡漾。十页看的头顶发凉,刚想退出卧室,“咔嗒”一声,堂屋门栓落锁的涩声飘了过来。千阳猛回头,墙上新婚照中新娘的笑容瞬间敛尽,双眸塌成空洞的灰影,黏稠的蛛丝裹着霉土和死虫从天花板砸下来,一圈圈缠绕在脖颈处,瘸腿桌子挣着起身,歪着身子往他扭去,灰老鼠叼着黑纽扣在房梁乱窜,引得天花板簌簌掉灰......十页抓着千阳往门口冲,门栓卡着红砖,撞得手背生疼。

“撞!使劲撞!”十夜喊着用肩膀顶门,就在这时,门突然“吱呀”开了道缝,漏进一缕阳光,跟着飘来股烟袋味。他俩连滚带爬冲出去,撞进个硬朗的怀里,是林老头!烟袋锅子冒着火星,皱纹里堆着坏笑,拐杖头磨得发亮,沾着老屋的霉土:“小鬼头不敲门就进你海娃叔的屋?”林老头的声音哑得像砂纸磨木头,伸手拍了拍千阳沾灰的衣领:“不把门关上吓吓你们,不知道害怕!”

“呀!大坏蛋。”千阳的声音发虚,头一低往林老头的屁股圈撞了一周,林老头趔趄了两步,笑得直咳嗽。十夜伸手拉住千阳:“别撞了,是林爷爷……”千阳没说话,低着头扭着屁股蛋儿。林老头掐了掐二人的脸,坐在老屋前的青石板上磕了磕烟袋锅子,火星子落在刚冒芽的狗尾草上,又灭了,风裹着烟枪上的白烟,像消散的魂魄。“你海娃叔,胖得像刚出锅的馒头,肚子圆溜溜的,胳膊上的肉一捏能挤出油。”他咳嗽了几下,低声埋怨道:“干啥事连声招呼都不打,真是头笨驴。”

“海娃当年就是在那坡上,撞见的三丫。”林老头往老屋旁的坡地指了指:“五六年前,海娃扛着小麦去镇上打面,走在田埂上,听见油菜花田里的姑娘笑,脆得像刚剥壳的糖。”千阳蹲在旁边,手无意识地揪着狗尾草,脑子里已经浮出满坡的黄,十页也凑过来,眼睛亮着,等着听下文。林老头笑了笑,烟袋锅子往嘴边送了送,又放下:“海娃也是好奇,就往花田那边瞅。那时油菜花开得正疯,融化的碎金色从坡顶漫到坡脚,三丫穿件蓝布衫,辫子扎着同色的布条荡漾在花田里,阳光落在她圆脸上,连细绒毛都看得清。风一吹,花浪一层叠一层地滚,三丫的布条和花穗一起晃,她就伸手去捋,花瓣就顺着布衫往下掉。一抬头,正好和海娃对上了眼。”

“那一眼啊,你海娃叔就傻了,当晚就没睡着觉!”

千阳和十页咧着嘴角憋笑,饶有兴趣地听完了海娃叔的故事:海娃第二天就托媒人领着去介绍,当时三丫正在绣布帘,紫藤花绣了一半,针插在布上。她娘把媒人迎进院,三丫躲在门后,听见媒人说:“海娃是个实诚人,虽胖,却有力气。”她的针突然扎在指尖,血珠落在紫藤花上,像给花添了颗心。后来她娘问她的想法,三丫没说话,只把绣错的花瓣拆了,线扯得布发响,那是她第一次绣错,却没觉得烦。年轻人的爱情咋咋呼呼的亮,是像花心里藏着的光,相视一眼便打开了明亮。后来三丫嫁过来,头回让海娃煮玉米粥,他把灶膛的火捅太旺,粥糊了底,黑渣子粘在锅上刮不下来。三丫叉着腰笑,伸手掐他的胖脸,说:“你啊,富贵命,这手不是做饭的。”海娃也不恼,嘿嘿笑着把糊粥全吃了。三丫攒了俩月的钱,买了块条纹布,给海娃做件新内衫。衣服刚做好,海娃就急着试,胳膊一伸把线绷开了,三丫气得追着他打,海娃绕着梨木桌跑,胖身子撞得桌子吱呀响,最后俩人坐在地上笑,三丫说:“再攒钱,给你裁块大的。”海娃每天去城里干活,回来时满身漆渍,却总不忘揣块硬糖,糖纸塞在裤兜里,攒多了给三丫叠纸船。婚后的日子像老屋的灶火,温吞却实在,直到一天海娃在农忙翻地时,锄头往肩上扛,胳膊却软没了劲,锄头滑到田埂上,震得手发麻。他摸了摸摸了摸胸口,闷得慌,像有团湿棉花堵在里头。

“得去看看。”他对着地里的秸秆嘀咕,声音轻得怕被风吹走。他扛起锄头往家走,脚步慢,胖身子晃得厉害,每走一步,胸口就闷一下,像压着块湿土。路过家里的菜园,他远远看见三丫正蹲在里头摘豆角,蓝布衫沾着点泥。他没敢停,只加快脚步往外走,心里盘算着:先去医院看看,要是没事,回来再告诉她一声。

医生眉头皱着:“家里有旁人没?爹娘在不?”海娃的指节攥得发白,桌腿的木纹硌着掌心,他懂这语气:“我打小是孤儿,爹娘早没了,没媳妇,就一个人过。”医生盯着他看了会儿,又叹了口气,才把诊断书推过来:“癌,晚期了,治不好。就算治,也得花一辈子的钱。你一个人,扛不住。”海娃揣着诊断书往回走,路过杂货铺,还买了块三丫爱吃的糕点。他进家门时,三丫正坐在摇椅上织衣服:“回来啦,晚上想吃点啥?”海娃把糕点塞给她,说:“想喝面条了,你去买两块钱的。”三丫挎着篮子出门时,海娃就进了卧室,他找了根麻绳,踩在床沿上,把绳子往房梁上吊,刚把脖子套进去,绳子啪地就断了,他直直地摔了下去,床腿歪了一根。海娃摔得屁股疼,坐起来看着床腿笑出了声,他想:三丫回来准骂我,毛手毛脚的。笑着笑着,眼泪就下来了,他想起医生说的绝症、三丫笑起来的样子、还没做好的大码布衫。他又摸了摸裤兜,诊断书还在,上面的字被汗浸得模糊。卧室门帘被风吹得晃了晃,是三丫的陪嫁,紫藤花绣得正亮。海娃盯着布帘,突然站起身,把布帘从杆上拿下来拧成绳,吊到房梁上系结。这次他系得慢,系得紧,手指被布条勒出红印,踩在歪了腿的床上,海娃又把脖子套进去。他最后想的:是三丫煮的面条,白花花的,卧俩鸡蛋,香得很。

“好死不如赖活。”林老头叹了口气,低头掸了掸裤腿上的烟丝,像在拾掇稀碎的时光。十页蹲在他脚边,手里攥着半根狗尾巴草,草籽都快掉光了:“我以后要当个医生,”他声音不大,攥着草的手紧了紧,“治好所有人的病!”林老头愣了愣,烟杆从嘴角滑下半寸,笑声从跟着喉咙里滚出来,他揉了揉十页的头发,老茧蹭得孩子头顶发痒,“哈哈哈好,有出息!等你长大了,可得先给老头子我瞧瞧,看看这把老骨头能不能多撑几年,等着喝你的庆功酒。”

“海娃叔的病,也能治好吗?”千阳轻声开口,像怕惊散了什么。

“能!”林老头笑意渐沉,“你俩那么有出息,肯定能!”

千阳没再说话,只把碎叶揉在台阶上:“海娃叔治好病会回来吗?”

“等你们长大,他就回来了!”

老屋的裂纹一日日撕扯着破旧,灶台上泥土重复着四季,窗面的太阳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而煤油灯的光,早已在墙上淌尽,飞蛾的尸体腐作一具空壳,老座钟的摆锤惨死在十九刻度,像为没下世的生灵,停数时光的刻度。

自此,千阳和十页开始盼望长大,两人在村旁的枯井进行会晤,交接详细的长大计划。吃饭时非要细嚼慢咽养肠胃,结果一碗粥嚼了半个钟头,凉得结了膜。见牛羊啃麦苗吃得又香又壮,就蹲在田埂上捋麦苗嚼,十页边嚼边哭:“比我妈煮的中药还苦!”下雨天更疯,两人扛着破塑料布往老杨树下冲,塑料布被风掀飞,他俩就淋着雨抱树干,幻想着自己咔咔长高。十页喊:“树肯定感冒了,我们给它捂捂!”千阳打了个喷嚏,还点头:“对,医生得先关心病人!”最离谱的是学乌龟憋气,千阳说乌龟活百岁是因为会憋气,俩人趴在院角石台上,鼓着腮帮子不喘气。千阳憋到脸通红,“噗”地放了个屁,自己先笑场:“完了,气从底下跑了!”十页硬撑到眼睛发花,猛吸一口气差点呛着,还嘴硬:“我这是练肺活量,以后给病人做人工呼吸用!”

真“学医”那天,也就是两人发烧高去医院打针那天,暮色已经漫过街口的老砖窑。千阳妈攥着他俩的手走过石板路,医院的木质大门像脱了牙的嘴,吱呀一声吐出满院的药味,混着霉斑的气息、旧纱布的腥气,还有从屋顶漏下的雨水中,掺着的不知哪年的尘埃味。走廊里昏黄的光把人影拉得老长,晃在褪成白黄痂皮的墙面上,像无数个过去的病人还贴在墙上喘气。第一个病房,老爷爷缩在铁架床的一角,被子上补着三块不同颜色的补丁。奶奶端着缺了口的粗瓷药碗,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喝了吧,喝了明天我去巷口给你买油条,还是你年轻时爱吃的,刚出锅能烫着嘴的那种。”爷爷的手背上爬满老年斑,指节蜷得像枯树枝,他捏着碗沿抿了一口,突然把碗推远,浑浊的眼睛里蒙着层水雾:“不是这个味!你骗我,这药比饥荒时的草根还苦。”’奶奶赶紧从口袋里摸出块水果糖,糖纸黄得发脆,她剥糖时手指抖得厉害,糖渣落在被单上,像撒了把碎米。爷爷含着糖,嘴角没翘起来,倒有两行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淌,砸在糖纸上,洇出小小的湿痕。走廊尽头的产检室,灯光刚好照见一个大叔佝偻的背。他攥着老婆的手,额头上的汗顺着鬓角往下流,滴在老婆灰布衫的袖口上:“她会不会疼啊?”他问医生时,声音里裹着颤:“要是疼得厉害,能不能换我来?我皮糙,不怕疼。”医生刚要开口,他突然慌慌张张去掏口袋,想找纸巾给老婆擦汗,却摸出块叠得整整齐齐的婴儿襁褓,布面上绣的小老虎已经褪成了浅粉色,线脚也松了,露出里面发黄的棉絮。大叔红了脸,把襁褓塞回口袋时,襁褓角勾住了纽扣,扯出根断了的线头,像根坚韧的命线,在灯影里晃了晃。最里头的病房住着个怕打针的小男孩,他把自己缩在妈妈的怀里,脸埋在衣襟里。护士姐姐举着针管走进去时,手里的小熊玩具缝着道开了的口子,露出里面的棉絮:“你看,小熊也打针呢。”护士的声音放得很轻,却还是惊得男孩往妈妈怀里又缩了缩。“它不怕疼,打完针就能吃蜂蜜,你比小熊勇敢,对不对?”男孩半天没吭声,最后慢慢抬起头,眼睛肿得像核桃,他盯着小熊的伤口看了会儿,伸手捏住护士的袖口:“那你轻点。还有,打完针,能不能让我抱抱小熊?我给它吹吹伤口,就不疼了。”十页拉着千阳的手,小声说:“以后我当医生,要带一筐小熊,都缝好伤口的那种,这样小孩就不哭了。”千阳没说话,只盯着墙上晃动的人影,觉得那些影子像在慢慢朝他们飘过来,带着股冷飕飕的风。

可没等医生计划想完,就出了岔子。两人蹲在村口粪坑边,盯着坑边的草发呆:那草比家里花盆里的绿多了,叶子还油亮,在暮色里泛着诡异的光。千阳凑得极近,说:“是不是粪里有营养?我得看看清楚,以后你可以给病人补营养用!”话音刚落,他脚一滑,“扑通”掉进粪坑,污水溅了十页一脸。十页慌了,伸手去拉,结果自己也差点掉进去,拽着千阳的衣领使劲喊:“你别乱动!医生不能掉粪坑啊!”最后千阳被拉上来时,满身臭味,头发上还挂着草屑。他抹了把脸,还傻呵呵笑:“原来粪坑的营养这么足,就是味道差点……”十页捏着鼻子,用小木棍保持着安全距离,把上衣脱掉递给他,“先擦擦,等下我陪你去河边洗!”河边的风带着凉意,吹得俩人的影子贴在水面上,像两张泡发了的纸,随波晃着,不知要漂向哪里。

暴雨从天空坠落,雷电碎成纹理,断叶零落又飘散。两个小精灵披着塑料布,交叉在路上跑。刚拐过垃圾坑,就听见细碎的哀鸣,裹在**的杂草丛里。两人走过去,看见五只巴掌大的小狗缩在一块儿,毛被泡成一缕一缕,眼睛还睁不开,只能凭着本能往同伴身上拱。

“抱回去吧!”千阳先开了口。十页没说话,只是弯腰抱起三只最瘦小的,小狗的爪子在他怀里轻轻挠着,暖乎乎的温度透过湿透的短袖,烫得他心口发颤。十页刚跨进家门,他爹手里的烟袋就砸了过来,铜烟锅擦着他的耳朵飞过,在门框上磕出个坑。“你个讨债鬼!家里米缸都快见底了,你还往回捡这些畜生!”他娘跟在后面骂,手里的扫帚往身上抽,泥点溅到小狗身上,吓得它们缩成一团,哀鸣声更细了。千阳那边的动静也不小,隔着墙都能听见他奶奶的哭嚎:”造孽啊!养这些东西是要招灾的!”没等两人辩解,就被家人推搡着往门外赶,门口早围了几个邻居,有搬着小板凳坐的,有手插在袖管里站的,都是些平日里家长里短的熟面孔。“

这娃也是憨,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还捡这些活物。”张婶先开了口,她指间夹着半捧瓜子,嗑得清脆,瓜子壳便随意往十页脚边落,末了又扯出一抹笑:“养着吧,多添些热闹也好。”她身旁的男人叼烟,含糊应和:“养着是好,正好陪娃解闷,省得他总往河边跑,惹大人忧心。”话音刚落,千阳便被奶奶拽着胳膊推到人群前,脸颊涨得像熟透的柿子,细弱的声音却不肯停:“它们快冻死了……”围观的人目光齐刷刷转过去,王二上前拍了拍他的肩,“有志气!养着,咱村正巧缺个喂狗的娃哩!”

千阳抬头望向人群,想寻一丝暖意,可迎上来的眼神,既无嘲笑,也无怜悯。十页把小狗抱得更紧,喉头动了动,那句“我们没地方去”到了嘴边,终究还是咽了回去。混乱地声音混着风雨,在狭小的屋檐下打转,慢悠悠地散去。只留下两个孩子,在冷雨里抱着瑟瑟发抖的小狗,茫然地站着。不出意外的话,两人会将小狗藏在老屋的灶房里,从家里偷来破布和牛奶,在精心搭建的狗窝边用枯枝败叶点一团火焰,直到夕阳扯碎光明,黑暗浸染天空,他们才不情愿地回家。等到第二天,十页和千阳起个大早,一路飞奔到老屋,却剩下一团冻僵的尸体和没灰烬。但是孩子的善良,往往需要一个童话:当火焰只剩一缕青烟,小狗胖胖的身体抖成麻花,林老头恰到好处的出现,他会把这些生灵捡回家,在第二天笑眯眯地等着顽童的到来。“

“这小牲畜们,昨晚跟我回家了,不过有三只没挨住。”林老头的声音混着烟袋杆的温气,比屋檐下的风软多了。千阳往前凑了半步,攥着衣角小声问:“您……您会给它喂牛奶吗?我们昨晚偷的,还剩半瓶。”林老头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两道浅沟。“不用偷。我灶上温着米汤,比牛奶养人。”他站起身时,顺手拍了拍十页的后脑勺,“等几天,保管让你们见着个摇尾巴的!”

经此一事,顽童认为林老头是村里最好的大人,成了最忠诚的跟屁虫。林老走在村路上,身后就跟着两双啪嗒啪嗒的光脚丫;他坐在门槛上抽旱烟,膝头就挤着两个仰着的脑袋,连呼吸都要跟着烟圈的节奏走。那两只曾蔫了的小狗,如今成了队伍里最欢的活物,黄狗的耳朵总竖着,一听见林老头的咳嗽声就摇着尾巴往他脚边蹭;黑狗则爱把下巴搁在顽童的鞋上,连睡觉都要跟人贴得紧紧的。等它们彻底褪去病气,三人两狗便成了村里固定的小队伍。林老头走在最前,手里攥着根磨得发亮的竹杖,两个孩子分在左右,怀里揣着捡来的干树枝,而黄狗和黑狗就绕着他们的脚边跑,把尘土扬成一圈圈浅黄的雾。他们会在清晨去后山的坡地看成片的茉莉花,那些白色的小花挤在绿叶里,风一吹就把香气送得老远,连小狗的毛上都沾着甜丝丝的味。林老头会蹲下来,教他们把花瓣凑在鼻尖轻嗅,说:“这花要趁露水没干时摘,晒成干泡在水里,能解一夏天的渴”。有一回,千阳想摘一朵未开的茉莉插在黑狗的耳朵上,林老头却笑着拦住:“花也有魂哩,让它长在枝上,能多香几天。”天热的时候,他们就去田埂边捉蚂蚱。林老头教他们分辨哪些蚂蚱能捉:“后腿长的跳得远,翅膀带红纹的不能碰,会咬手”。孩子们追着蚂蚱跑,小狗也跟着扑腾,有时蚂蚱没捉到,倒把自己摔在软乎乎的草地上。林老头会帮他们拍掉衣服上的草屑,从口袋里掏出颗糖来:“歇会儿再捉,别累着”。夕阳西下时,他们的衣兜里装满了蹦跳的蚂蚱,林老头却会让他们把蚂蚱放了:“它们要回窝里找妈妈哩,就像你们天黑了要回家一样。”他们还在屋前的空地上种向日葵,林老头从怀里摸出几枚圆滚滚的种子,说是去年从邻村换来的:“长出来能有一人高,花盘朝着太阳转,秋天能收满罐的瓜子”。两个孩子蹲在地上,用小铲子刨出浅浅的坑,把种子埋进去,再浇上半碗井水。他们每天都要去看好几回,连小狗都跟着蹲在旁边,盯着土里冒出的嫩芽直晃尾巴。林老头坐在屋檐下看着,眼中的亮光在阳光下一闪一闪。

到了阴雨天,或者夜里纳凉的时候,便是林老头的故事时间。两个孩子挤在他身边,黄狗趴在左边,黑狗蜷在右边,连时间都似慢下来。林老头讲孙悟空,说那猴子有火眼金睛,能识破妖怪的伪装,还有一根能变大变小的金箍棒,“一棒子下去,连山都能打个窟窿”。顽童们听得眼睛发亮,一直追问:“孙悟空后来有没有再闹天宫”,林老头就笑着摸他们的头:“后来啊,他护着师父去西天取经,路上收了猪八戒和沙和尚,虽然后来成了佛,可心里还是那个爱惹祸的猴子哩。”有一回,小一点的孩子捡了根竹竿,非要学着孙悟空耍,结果把屋檐下的灯笼撞翻了,林老头也不恼,只说:“你这小猴儿,比孙悟空还调皮”。他也讲哈利波特,说那是个戴着圆眼镜的男孩,能骑着扫帚飞,还能和会说话的猫头鹰写信。孩子们听不懂魔法学校是什么,林老头就解释:“就像你们以后上学,老师教你们认字。魔法学校里的先生,教孩子们用咒语变东西,能把石头变成面包,能让花儿冬天开。”顽童们就问“那扫帚能飞多高”,林老头指着天上的月亮:“能飞到月亮旁边,还能跟星星打招呼呢。”往后好几天,孩子们都缠着要找扫帚,打算飞去找哈利波特。

偶尔,林老头还会讲周公解梦。有一回,十页梦见屋前的玫瑰花突然拔节,秆子捅破了屋顶,花盘一直长到云里。他在梦里顺着花秆往上爬,摸到花盘时,竟从花心里掉出颗会发光的星星,刚好落在他手心里。林老头就说:“这是好兆头,梦见花要走好运!”还有一回,千阳在梦中被拖进一片旷野,两条腿像止不住的发条向前狂奔,风带着潮腐的味。旷野的尽头没有边,却悬着一片黑,无数只干枯的手舒展、扭曲、蜷缩成树枝的轮廓。千阳想回头,脖子却僵得像块石头,背后有人在追,喘气声一下轻,一下重,跟他的脚步声凑成了诡异的节拍,然后他就从梦中惊醒,吓的一夜未眠。林爷爷把千阳拉到身边,让他贴着自己的胳膊:“哎,不怕不怕,梦是夜里的云,看着黑,一沾着天亮的光就散了。”他从兜里掏出铜怀表,按亮了里面的小灯芯,暖黄的光落在千阳手心里:“等你长大后,勇敢穿过那片黑。那会是蒲公英铺成的旷野,每一步都溅起白绒绒的小伞;身边是挂满红野莓的灌木丛,枝桠上还缠着黄灿灿的牵牛花。身后响的也不是鬼怪,是黄狗叼着蒲公英追来,它喊:‘等等我呀’,声音惊飞了丛里的小麻雀,有只还叼着颗野莓,掉在手心里,尝一口心里甜丝丝的。”林老头的解梦,从来不是给梦定个答案,而是让梦像田里的向日葵、山里的茉莉花一样,能跟着孩子的脚步,长出新的叶、开出新的花。十年后,千阳憋着泪、拖着断腿从窄巷的烂泥里爬出来时,再没有勇气穿过那片黑。血渗过裤管,在地上拖出弯弯曲曲的印子,他试着撑着墙站起来,断腿的疼钻得骨头缝都发颤,顺着墙滑下去时,他把脸埋在膝盖上。林老头给他童年保护的梦固然完美,可他已不是小孩子,也没成长为一个大人。

顽童和小狗在童话里快乐长大时,林老头以一种奇异的速度走向衰老,背弯得像晒蔫的向日葵茎,两只手撑着膝盖,才能慢慢从藤椅上站起来。他的皮肤皱得像泡透的旧棉纸,手背上的青筋凸得像水泡,摸怀表时抖得厉害,表盖得顽童帮着掀开,他凑到耳边听齿轮声,得静好久才会点头:“嗯,还是慢半拍,跟当年一样。”林老头的儿子看他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劝他搬来跟自己住,也方便照顾,他死活不愿意,总不肯承认自己老。后院的篱笆被风吹倒了两根,儿子说等周末找木工来修,林老头却在第二天一早找来了旧竹篾。他坐在小板凳上,把竹篾劈成细条,手抖得厉害,竹篾好几次扎到手,渗出血珠,他就用嘴舔舔,接着劈。顽童过来要帮忙,他却把竹篾往身后挪:“你劈得太嫩,撑不住风。”他慢悠悠编篱笆,编得歪歪扭扭,儿子过来要重编,他却护着:“这样才结实,我年轻时编的比这还歪,照样挡得住野兔子。”说着就伸手去扶刚编好的竹条,没扶稳,竹条倒了,砸在他腿上,他“嘶”了一声,却还是没让儿子碰。自己慢慢把竹条扶起来,重新绑紧,直到太阳偏西,才把两根篱笆补好,他坐在旁边的石头上,看着篱笆笑。陪顽童做风筝时,林老头找了块风筝纸,他铺在石桌上,不用顽童递针线,自己摸出针线包,线穿针孔时,他眯着眼凑了半天,线尖戳歪了好几次,只把针攥在手里转了转,换个角度再试,直到线穿过去,才松了口气。千阳和十页趴在石桌上画老鹰,蜡笔涂得满手都是,林老头帮他补了几笔翅膀的绒毛,又把画纸粘在风筝架上。放风筝时,顽童要帮他举着风筝,他还是摆手,自己扶着拐杖站起来,颤巍巍举着风筝跑了两步。没跑稳,踉跄了一下,顽童要扶,他却摆手说没事,又举着风筝走了两步。风来的时候,他一松手,风筝飞起来,老鹰图案在天上飘,他站在原地看着风筝,没说话。

林老头的眼睛是突然瞎的,某天早上他想摸怀表,却怎么也碰不到床头的木盒,儿媳进来时,看见他的手在半空乱摸,才知道他看不见了。但林老头没慌,只是让儿子把怀表放在他左手边,把灶房的油盐罐,都摆到灶台最显眼的位置。往后的日子,他还是照样做饭。摸着灶台的边缘走到铁锅前,凭着手感倒油,听着油热的“滋滋”声下红薯块,连盐放多少,都能凭着多年的习惯拿捏得正好。儿媳想帮他,他却摆手:“我还没老到要别人喂饭,这点活,闭着眼也能干。”天气好的时候,他还会去向日葵地。顽童扶着他,他就凭着脚感找田埂,指尖摸过向日葵的秆子,能说出哪棵长得壮,哪棵该浇水。黑狗总走在他前面,遇到坑洼就停下呜咽,林老头听见了,就会顺着黑狗的方向,慢慢挪脚。傍晚时分,他总坐在院中的摇椅上发呆。怀表放在腿上,偶尔摸一摸,听齿轮的“咔嗒”声。黄狗趴在他脚边,黑狗蜷在摇椅下,院子里的茉莉花开了,香气飘过来,他会轻轻吸一口气,嘴角带着笑,像在回忆当年带着顽童看茉莉的日子。接下来的每个周,林老头都要去后山,那里埋着他母亲。他不用人陪,自己拄着竹杖走,黄狗和黑狗跟在他身后,不跑不闹,只慢慢跟着。到了坟前,他也不说话,就坐着,手摸着坟前的草,用竹杖尖慢慢拨掉,露出坟头的土。有时会从兜里摸出朵茉莉放在坟前,手指在坟碑上轻轻划,慢慢写着母亲的名字,像在数着日子。顽童去过一次,远远站着,看见林老头一动不动,只有风把他的衣角吹得晃,整个后山静得能只听见草响。直到太阳快落山,林老头才慢慢站起来,拄着竹杖往回走,笃笃的声,像在跟母亲道别。有一回十页问他:“林爷爷,您在坟前想啥?”他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想我娘教我写字的时候。”话很沉,像把几十年的时光,都揉进了这一句里。

林老头去世前夜,裹着件领角磨破的棉袍躺在摇椅上,棉袍上补丁摞着补丁,每块补丁都是他老伴亲手绣的图案:十七岁的白菊绣在左襟,花瓣还翘着当年的软劲,是他和老伴初遇那年,在后山采的野菊,她连夜绣在他磨破的袄子上,说:“花不谢,人就不散”;二十三岁的群鸟落在袖口,灰羽沾着风的形状,是他们搬去镇上那年,她看着天际飘飞的雁阵;三十岁的小鱼游在衣襟,是她挑的玻璃罐养了条金鱼,两人吵架摔碎玻璃瓶那天,她便把小鱼绣在补丁上:“鱼在布上活,就不会走。”还有块靛蓝色的补丁,绣着只白猫,那是他老伴在世时捡到的一只冻成冰疙瘩的流浪猫,被用体温焐活,便绣在补丁上,像枚时光的印章。

夜深了,林老头渐渐困得睁不开眼,呼吸刚垂下去,藤椅忽地晃起来——不是风,是双皎白的手,指尖沾着清晨的露。他刚要睁眼,后颈被放进一双冰凉的小手,脆生生的笑钻进耳朵:“林先生,装睡呢?太阳晒屁股了!”回头的瞬间,眼前浮现出十七岁时那个聪慧明快的女子,调皮地对他眨着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