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食明 > 第4章 第 4 章

食明 第4章 第 4 章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2 23:45:37 来源:文学城

张敬修急匆匆地走了,弄得顾闲有点摸不着头脑。

难道他终于成为了让晚辈敬畏的威严长辈,大外甥陪他吃了个早饭就跑了?!

顾闲摸摸肚皮,总感觉还有点饿。他溜达出门,摸到附近一家大车行找人闲聊。

只要有需求,就会有相应的行业出现,早在唐宋时期就出现了车马的租借服务,可以单租车,也可以由店家给你配备适合的车夫。

这家车行干的就是这么个行当,在门口摆着辆非常显眼的油壁车,瞧着至少能坐七八个人,贼拉宽敞。

顾闲溜达到车夫们聚在一起吃早饭的地方,以那辆油壁车为话题十分自然地挑起了话头。

负责赶这辆油壁车的车夫立刻接话:“这可是我们车行最有名的一辆车,不少人家里有人成婚都会特意过来租,去迎亲时特别有面子。”

按照朝廷规定,许多规格的马车都是平民不能用的,不过有门路的店家只需要找些达官贵人挂靠一下,这类租借业务就可以放心开展了。

人家家里多余的车不用的时候拿出来回回血,难道犯法吗?光在那里摆着才是铺张浪费!

店家明摆着有靠山,况且很多人都是碰上喜事才舍得咬咬牙租贵的车,谁都不会在这种时候去挑事。

一来二去,各个车行轿铺都暗搓搓摆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镇店之宝”。

提到自家的“镇店之宝”,马夫们很有些与有荣焉。

顾闲想起有次几个食客在讨论马车的问题。

说欧美流行的都是四轮马车,而中国古代也不是没有四轮马车的出现,但大体还是以两轮马车为主。

那几个食客大多都是出去“开眼看世界”过的,在饭桌上吵得很激烈,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人力太便宜了。

畜力不够用,我们用人力不好吗?一天几个窝窝头就能糊弄,可比牲畜好打发多了。

于是各种科技发明都成了无用的“奇技淫巧”,货物可以让人扛,木材可以让人扛,连轿子都可以让人抬。

等到洋车进来了,最先遍地开花的竟是黄包车。那也是人拉的,便宜,大家都舍得掏几个钱坐一趟。

人力太便宜了,人就不值钱了。

当年有蛇头送了不少劳工去海外打黑工,别人觉得工钱太少罢工不肯干,东方劳工展现了吃苦耐劳的特质,口中说着“总要吃饭的”,什么活都肯干,再少的工钱都任劳任怨。

得到的回报是什么?越来越艰苦的工作,越来越少的工钱。

提到这些被压迫的同胞,有人恨其不争地拍桌又哭又骂:“真是活该,真是活该!”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那么多年都是这样过来的。

都穷得吃不上饭了,别说只是多卖几分力气,就算是要他们卖掉身体里流淌着的血都是愿意的。

只要给留一口气就还能活,只要稍微缓过来就还能继续卖。

这是这片大地上无数普通人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生存法则。

当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举国上下迎来令人不安的至暗时刻,世世代代都这么活过来的人能惦记的也只有“怎么才能吃上饭”。

顾闲过去十几年都在家中快快活活长大,父母疼爱,兄嫂爱护,几乎没怎么回想起另一个时代的生活,仿佛确实只是个无忧无虑的孩童。

这次到了京师顾闲才发现自己居然没有忘记,走过一个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街头,他总会冷不丁地想起那些人、那些话、那些事。

顾闲听过太多无能为力的发泄与恸哭,只觉得自己记性何必这么好!那么多有志之士都改变不了的事情,他难道改变得了?

想开点,距离崇祯皇帝上吊都还有七八十年呢。

还是想想哪里能做烤鸭吧。

要说谁对城里最熟,那肯定得是马夫和轿夫了,顾闲只跟他们闲聊了一会,就打听到了不少自己想知道的事情。

他挥别新交的马夫朋友,前往新的目的地——法华寺。

据传法华寺早些年是由宫中太监捐建的,太监这种“无根之人”,即便衣锦还乡也容易被人瞧不起,所以资产丰厚的大太监会考虑“以寺为家”——整个寺都是自己的,住起来自然更舒心。

近来法华寺里有个负责烤鸭的僧人很有名,这位烤鸭和尚一开始是没打算做这个生意的,抵不过有太多人自带肥鸭跑过去求对方帮忙烤,一来二去名气就传开了。

如今法华寺每逢初一十五寺里烤鸭飘香,大家会被吸引去寺里烧柱香或者捐些香火钱,顺便烧得一只或者半只烤鸭回家加餐。

顾闲对和尚烤鸭接受良好,他大摇大摆地晃荡到法华寺,找个小沙弥稍微那么一打听,直奔那位烤鸭大师的住处。

对于这种有独门手艺的前辈,顾闲都是很想拜访的,至少吴县那一带做菜好吃的人他都结交了个遍。有的同行见他年纪小,不想理他,他也不恼,乐呵呵地找别人去。

有缘自会吃上,没缘分且耐心等待!

顾闲抱着这样的想法寻到烤鸭和尚那边,却发现人家有客人,两人正坐在庭院中边下棋边聊天呢。

那光头的嘴巴上长了颗痣,听老一辈的人说唇上长痣,天生就馋,绝对是烤鸭和尚无疑。

而对面的中年文士约莫四十出头,眼底一圈乌青,瞧着像是大病初愈且没休息好,身体虚得很。不过长相是颇为周正的,瞧着有点像他们江南那一带的人。

莫非是老乡?

这叫什么?这叫他乡遇故知!

顾闲心中大定,乐滋滋地凑过去看棋,不时发出“好棋”“妙哇”的惊叹或者跟着人家作出冥思苦想状,引得那烤鸭和尚与中年文士都忍不住多看了他两眼。

见顾闲长得眉清目朗,显见是家中养得极好的孩子,那烤鸭和尚笑着问:“你这小孩一个人怎么跑到寺里来了?这里可没什么好玩的。”

顾闲说:“我听说你烤的烤鸭很好吃,想来看看是不是!”

烤鸭和尚早习惯了有人找上门,这天子脚下遍地都是达官贵人,他一个穷和尚谁都得罪不起,只能定个初一十五给寺里添点香火。

人只要有那么一点用处,日子就可以舒服起来。这不,他都不用干那些没完没了的杂活了,还有空闲和朋友下棋。

烤鸭和尚说:“你也想预订烤鸭?”

顾闲说:“不是,我来京师路上买了只漕鸭,想找地方把它烤了。听说你这儿逢初一十五才烤,平时肯定有闲着的炉子对不对?可以借我用用吗?”

烤鸭和尚:“……”

对面的中年文士本来心情沉郁,听到这话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又多看了顾闲两眼。他开口问道:“你也是苏州人?”

顾闲听到个“也”字,就知道自己是真遇到老乡了。他马上给两人自我介绍,说自己刚从苏州来探望姐夫,买了只鸭准备烤给姐夫尝尝,谁知道姐夫家烤不了!

中年文士:“………”

在这寸土寸金的京师能有地方落脚都不错了,你以为能像江南那些豪商大贾那样占地千里,什么都往自己园子里扒拉?

中年文士忍不住问:“……不知你姐夫是?”

真是同情这位可怜人。

顾闲左看右看,见没旁人在,才如实说道:“我姐夫是‘张江陵’,你们应该知道的。”

别看顾闲跟在张居正身边时一脸“我姐夫特别厉害”的骄傲,仿佛恨不得告诉全天下人自己有这么个大靠山,事实上在外面他鲜少打着张居正的旗号招摇过市。

不必父母叮嘱他都知道,他们家与这位姐夫的情分就那么多,要是用过头不仅情分没了,旁人还得笑他们贪婪愚蠢。

私底下这么提上一句倒没什么。

那中年文士怔了一下,才点头说:“当然知道。”

当一个人有名到可以把家乡的名头当别号,足以说明他是当地这一代人中最出色的,像本朝有资格被别人叫做“张江陵”的只有一个——张居正!

中年文士与烤鸭和尚都跟顾闲互通了姓名。

烤鸭和尚法号悟真,顾闲没听说过,大抵跟他一样是个平头百姓。

中年文士可就叫顾闲有些吃惊,他居然是王世贞!

这也是个奇人,只是有些命途多舛,严嵩当权时他跟严嵩父子俩交恶,张居正当权时他又跟张居正交恶,于是他怒而回家写了本《嘉靖以来首辅传》。

张居正从京师坐三十二抬大轿回湖北的光辉事迹就出自这里!

还有人猜测王世贞有可能是著名的大明奇书《金瓶梅》的作者,而《金瓶梅》的原型则是严嵩父子。

由此可见,千万不要得罪读书人!

得罪了我,我就把你写进书里.jpg

当然,没有人知道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这些都是坊间传言而已。

谁叫王世贞是这个时期的文坛领袖?出了名就是容易被人编排!

顾闲陷入沉思。

这个时期的王世贞应该……还没有和他姐夫交恶吧?

只不过这种在文人圈子影响力极大的笔杆子,确实是一种不可控因素。

张居正认为改革需要大家劲往一处使,喜欢用听话的实干型人才,并不喜欢王世贞这样的人。

事实证明这确实是对的,在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他搭建起来的改革班子堪称高效运作,一度取得了极好的成效。

只可惜后期许多改革弊端逐渐浮现出来,却没有适合的接棒人。

唉,真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困局。

不过这可不是他该操心的事。

“既然都互通姓名了,四舍五入大家就是朋友了!”顾闲一脸期待地看向悟真和尚,“所以你们的烤炉能借我用用吗?”

顾小闲:不忘初心!

*

更新啦!

说起不忘初心,隔壁《小领主》的小圆鸟,到番外终于整上了薯条,非常可爱,没看过的可以看看(毫无广告痕迹[狗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 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