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食明 > 第2章 第 2 章

食明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1 20:53:20 来源:文学城

张居正给身后随侍的游七一个眼神,游七意会地去为顾闲安排住处。

游七本名游守礼,行七,亦是江陵人,跟着张居正许多年,对张居正的亲朋好友都挺熟悉,行事颇合张居正心意。

见了顾闲,他心中暗自称奇,难怪说外甥像舅,大郎君张敬修确实与这少年有点儿相像。

只那双眼睛不太一样,张敬修的眼睛更像张居正,目光淬着点冷。不像这少年郎,眼里仿佛天生盛满笑意,叫人瞧上一眼便心生亲近。

两边坐定,张居正才问起顾家二老身体如何。

顾闲应答如流:“好得很,爹娘都还能吃两碗饭呢!”说完他又自夸起来,“不过我不在家,他们可能会饿瘦一点。”

家中有兄嫂在,顾闲外出投亲倒也不必担心父母无人照看。但他从七八岁起就爱自己捣鼓吃的喝的,家中饮食哪怕不是他亲自动手,也是他在旁边指挥着做。

这些年一家人跟他一起吃吃喝喝,收获的可不仅仅是空空如也的钱袋子,还有愈发健朗的身体。

反正他们顾家人一个个都容光焕发、健步如飞,那精气神走在路上旁人都得多看几眼!

要是光他自己吃,还真不至于把家底给吃空。

一提到自己把一家老小养得多好,顾闲就把腰杆挺得笔直笔直,一副“我可厉害了”的骄傲表情。

张居正没见过敢在自己面前这么自夸的小孩,毕竟连自家几个孩子在他面前都整天夹着尾巴不敢造次。

顾家爹娘让顾闲捎了封信,没好意思明说是让儿子来蹭吃蹭喝,只说县学学官都夸顾闲是个好苗子,看看能不能跟在张居正身边学习学习。

张居正看完信后看向一脸乖巧坐在那儿的顾闲,横竖没看出什么读书人的气质。

主要是顾闲虽然依依不舍地把鸭子和土特产给游七他们拿下去了,但那锅还背着呢,很有誓与此锅共存亡的决心。

来都来了,张居正决定先考校考校这个看起来挺不靠谱的顾闲。

一问之下才发现顾闲竟真的应答如流。

张居正纳闷:“你怎么没进县学读书?”这么好的苗子,怎么都该选为县学生才是。难道是江南讲学之风太盛,连他这小舅子都受了影响?

张居正眉头锁起。

他的恩师徐阶乃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极力推崇讲学,以至于各地书院林立,教学者良莠不齐、素质堪忧,甚至有不少走偏门的,连基本的才学都不过关。

至于结社抱团、请托援引之类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能好到哪里去?至少对朝廷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张居正与高拱对这种风气都颇为反感,但徐阶目前乃是当朝首辅,他们就算想遏制也不好开口。

哪有次辅刚进内阁就跟首辅对着干的?

何况他还是由徐阶举荐入阁的。

这种种思绪不过是转瞬间的事,张居正的目光很快转回顾闲身上。

他的长相虽是一等一的好,眼神却锐利而有神,仿佛能一眼把你看透。

顾闲接收到来自张居正的“关怀”眼神,瞬间体会到那位万历皇帝面对这么一位严师时的心情。

皇帝来了都得怂!

既然皇帝都扛不住,那他这个平头老百姓紧张一下不过分吧?

顾闲纠结了一会,才老老实实地回答:“这事说来话长,我慢慢给您讲。我没去县学,是因为我在县学的仇家太多了……”

一打开话匣子,顾闲连人带椅子往张居正那边挪了过去,给他描述起自己在县城的结仇过程。

他小时候跟县学一个掌厨玩得好,时不时跑去跟人家交流厨艺,结果不知怎地被几个老生盯上了,非揪着他告到学官那里说他是擅闯县学。

顾闲怕连累掌厨丢了差使,毫不犹豫地在学官们面前装乖卖巧,说自己是太想读书了才找机会混进县学旁听,又隐晦地提及“我叔公是顾璘”“我姐夫在京师当官”云云。

学官们见是他这么个小孩,家中又有人在朝为官,不过是想旁听而已,有什么不可以的?当即表示上进的孩子大家都喜欢,今天就开始来旁听咱的课吧!

顾闲垂头丧气地回到家跟爹娘那么一讲,结果爹娘每天都眉开眼笑地欢送他出门,让他珍惜这么好的机会多学点有用的知识。

事已至此,顾闲只能……对那几个老生展开报复!

凡是他们上的课他都要去上,凡是上了的课他都表现得一学就会(实际上回家偷偷努力过),争取全面打击那几个老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么报复的后果也很严重,那就是学官们看向他时眼神里的喜爱都要溢出来了。

这怎么可以!

眼看自己这个旁听生要变成正式生员了,顾闲又生一计,开始在诸位夫子的课堂上当刺头。

光靠他自己的学问当然不足以难倒这么多夫子,不过夫子不是不止一个吗?

他从甲夫子这边讨要难题,去乙夫子那边提问,经常让夫子们在课堂上答不上来,不到半个月就成功让所有夫子看到他时转身就走!

为了不早早把自己困在学堂里,他真是付出良多!

总而言之,整个县学上至学官下至生员全被他嚯嚯过,他实在不好再去!

张居正:“………”

顾闲酣畅淋漓地分享完自己幼年的绝妙操作,突然感觉背后毛毛的。

再一抬眼,赫然发现张居正正用一种“看来得安排你去读书”的危险眼神在看着他。

顾闲立刻说:“爹娘让我来京师是想让我多跟着姐夫学习,就近沾沾姐夫你满到要溢出来的才气!”他小心地觑着张居正试探,“姐夫不会随便打发我去哪个书院读书吧?”

张居正一开始还真有这个想法,可听了顾闲的丰功伟绩后又改了主意,摇着头说:“当然不会,你且先安心住下,过些时日再与敬修他们一同读书。”

这天晚饭人挺齐,顾闲不仅见到了自家大外甥张敬修,还见到了张居正的续弦王氏以及她的几个孩子。

对于这么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小舅子,王氏表现得温和又客气,还让几个孩子也喊他一声小舅舅。

这顿晚饭和和气气地结束后,顾闲被仆从领到客院住下。

为了上衙方便,朝中高官的府邸大多都在内城。内城就那么一点地方,哪怕是三品大员的宅邸也不算特别大。

翌日天才刚蒙蒙亮,顾闲就把整个学士府摸了个底朝天,还去厨房跟人闲唠嗑半天,顺利收获一兜杂粮回去喂鸭子。

都说新朝新气象,隆庆皇帝如今一改嘉靖一朝的懒政,按照阁臣们的建议坚持逢五上朝,目前已经坚持了整整几个月。

虽说目前还看不出隆庆皇帝有明君之姿,但好歹有那么一点进步了,朝臣们议事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这天正好是二十五日,张居正早起穿好朝服,把自己蓄得非常漂亮的长须打理得整整齐齐,在屋里用了些府里做的早饭准备出门去上朝。

不想才踏出院门,他就听到一阵嘎嘎嘎声。

张居正:?

张居正循声望去,只见顾闲正赶着只大白鸭走来,大白鸭大摇大摆地走,他也大摇大摆地走,一人一鸭相当悠闲自在,跟待在自己家里似的。

见他出来,顾闲撇下鸭子屁颠屁颠跑过来,热情地喊了声“姐夫”,接着开始例行关心:“当官要这么早出门的吗?早饭吃了吗?”

张居正说:“吃过了。你住得还习惯吗?”

顾闲说:“习惯得很!我从来没睡过那么软的枕头,也从来没盖过那么软的被子,老舒服了。”

他们家不算特别穷,但比起三品大员家的吃喝用度还是差了那么一点,他这么说绝对不是夸张,而是真心实意这么觉得。

张居正说:“我要去上朝了,你有什么需要的可以让人跟游七说,他会给你安排好。”

顾闲应得很快活:“好嘞,我记住了!”

张居正眉心直跳,总感觉这么个活泼的小子跟自己家格格不入。

可这小子也算是岳父岳母的老来子,难得二老开口请托,他哪里说得出拒绝的话?

张居正只能让一人一鸭送他到门口。

不同于外地轿子遍地走的情况,京师对官轿的管控很严格,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坐轿子上朝(且自费),三品以下官员只能骑马。

在京师,这官轿平时可以不坐,上朝的日子必须坐。

这是对皇帝恩赐的重视!

顾闲好奇地打量起那其貌不扬的官轿。

据明朝文人八卦,他便宜姐夫回乡时坐三十二抬大轿,一度被认为是他穷奢极恶的罪状。

准确来说那已经不算是轿子了,因为按照文中描述,它前面是富丽堂皇的“重轩”,后面是寝室,旁边还有两庑供伺候的童子在里面打扇点香。

顾闲听留过洋的人说,欧美那边有那种叫作房车的东西,里面甚至配备发电机、设有淋浴间。

若是这种三十二抬大轿真的能从京师走到湖北,那咱华夏的房车技术比欧美要领先三百多年哩!

同时大明的官路也修得极好,能让这么一辆大型“房轿”畅通无阻地走个三千多里路!

说实话,顾闲还挺想见识一下的那赫赫有名的大明“房轿”。

可惜现在张居正才刚拥有乘坐官轿的资格,行事缜密而小心,估计就算有人献上这种玩意他也只会骂对方荒唐。

真是令人扼腕!

张居正哪里知道顾闲在心里嘀咕什么,只当顾闲是想送自己上轿。他摆摆手说:“不必送了,你自己玩耍去吧。”

顾闲一听,张居正都这么讲了,他可得送到底!

于是顾闲一边说“要的要的”一边领着大白鸭跟着官轿走,说是怕张居正路上会无聊,自己可以全程陪聊!

顾小闲:不用谢,不用谢,这是我这个小舅子应该做的

张居正:……

*

可恶,好好的作息说崩就崩!

难道千钧一发是我的宿命!

*

注:

①三十二抬大轿的描述:出自王世贞的《嘉靖以来首辅传》

【传居正所坐歩舆则真定守钱普所创以供奉者前为重轩后为寝室以便偃息傍翼两庑庑各一童子立而左右侍为挥箑炷香凡用卒三十二舁之始】

震惊,张居正让人抬着房轿回老家[狗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