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食明 > 第17章 第 17 章

食明 第17章 第 17 章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09 01:06:08 来源:文学城

王世贞在不到一刻钟内,心情跌宕起伏,脑海里的念头从“想跟张居正绝交(单方面)”一直转到“想跟这小子断绝师生关系”。

算了,听他的说法,当天还得他下厨来着,先留着吧。

王世贞也知道自己闲居多年,与步步高升的张居正等人已经不是一路人,同年之中与他往来比较多的唯有前些年罢官归家的汪道昆。

只不过知道是一回事,心里有没有落差又是另一回事。但凡他们之间完全没了往来,王世贞都不会多想,这不是张居正还把自家小舅子塞来他这里了吗?

王世贞心里想了很多,面上却云淡风轻地收下帖子:“也好,我也想多尝尝你的手艺。”

顾闲一听,尾巴顿时翘了起来。他立刻拍胸脯说道:“我一定多做几道菜,保证让您吃得尽兴。”

爱下厨的人爱的当然不是厨房里的烟熏火燎,爱的是各种好食材在自己手里烹调成美味佳肴,爱的是饭菜上桌后有亲朋好友一起分享。

即便算不得亲朋好友,遇到能吃到一起的食客也是极好的,至少酒宴饭桌上短暂的欢欣能叫人忘却外面的纷纷扰扰。

顾闲记得他那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师父,喝上两口酒话就多了,偶尔还会半疯半癫地唱起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食客们听了也都哈哈大笑,跟着敲碗的敲碗、拍桌的拍桌,苦中作乐地从头跟着唱一遍。

那时候师父不给他掌勺,说他还没到出师的时候。顾闲幻想过自己狠狠地学走师父所有本领,叫师父体会一下什么叫做“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现在不一样了,他不用出师也能掌勺,而且一到京师就接到了大单,要宴请当朝阁老!回头他要去江头浇几杯酒,告诉师父自己比他有出息得多。

顾闲与王世贞报备过了,便去寻悟真和尚说话。

有些素菜得提前准备,而且不能光靠他自己动手,所以他准备跟悟真和尚聊聊合作。

悟真和尚听说是要做素菜,也来了兴致。

虽说佛寺大多很世俗化,宋朝的大相国寺就有个“烧猪院”,说是有个和尚做的烧猪非常好吃!

当时的文坛领袖杨亿去吃了一顿,跟特别擅长烧猪的和尚聊了聊,说你一个寺庙里有个烧猪院多不好听,我给你改个名吧,叫烧朱院。

那和尚欣然接受,对外宣布改名,并强调是当代文坛大佬杨亿给改的,于是大相国寺的烧猪卖得更火爆了!

悟真和尚这烤鸭手艺虽是半推半就传扬开的,多少也有点效仿前人的意图。

没办法,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分个三六九等,他不想当那末等的任人欺辱,便要早早寻点安身立命的法子。

但这样剑走偏锋也有坏处,比如每逢考核时同等地位的师兄弟便有可能拿这事来攻讦他不守清规戒律。

若是能有那么一两样独门的素菜生意,烤鸭之事便可外聘些人来做了,无须他自己继续沾手。

悟真和尚此前便与顾闲提过一嘴,又亲自来给他送了上次那篇文章的润笔费,顾闲便第一时间与他说起自己的新想法。

寺里便有做豆腐的工具,豆子又便宜,正好可以做些豆肠。

制作流程并不复杂,只消把上好的豆子磨成浆静置一段时间,再用准备好的棍子将上方凝结出来的豆皮卷上一圈,就可以收获一份豆肠了。

这东西虽是素菜,吃起来却口感丰富、层次分明,炒着吃、烤着吃、凉拌着吃都很不错,一点都不比肉菜差。

不过许多豆制品需要的调料佛家大多不能用,顾闲在周围的集市里扒拉了一圈,居然扒拉出了柠檬。

时人叫它黎檬子、里木子,最初只长在广东、海南一带,北方比较少见。

据说北宋大文豪苏轼有个叫黎錞的友人平时跟木头似的反应很慢,朋友们戏称他为“黎檬子”,并不知道真的有一种水果。

有天他们一起骑马出行,听到集市里有人吆喝着卖这玩意,苏轼大笑出声,乐得差点摔下马!

后来苏轼被贬去海南,看到满树的柠檬果后叹息不已,自己屡遭贬谪、颠沛流离,昔日一同说笑游玩的故友更是深埋泉下,怎么能让他不唏嘘!

到了元朝,据说忽必烈和元朝贵族们都爱上了“里木渴水”这种时兴饮品,专门在广东开辟了御果园种植柠檬保证能供应到位。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柠檬这种酸掉牙的果子会出现在市面上也不稀奇,毕竟无论是调配饮子还是做菜都用得上。

很不错,这两天雨停了,天气又闷热起来了,冰镇柠檬饮子也给安排上!

文化人聚餐,怎么能不来点文化人典故?到时候也好跟满桌的文化人侃大山,随随便便就能从苏东坡侃到忽必烈,根本不带冷场的。

顾闲愉快地决定好饮品,继续和悟真和尚做起了特别适合夏天的凉拌素豆肠。

第二天晚上,张居正一家就尝到了顾闲从法华寺捎回来的豆肠。

豆皮这东西不算新鲜,各地都有差不多的做法,不管是鲜吃还是风干都各有风味,张居正家乡那边便有人做三鲜豆皮当朝食。

只不过顾闲的料汁调得好,豆肠本身又更有嚼劲,吸饱酱汁后一口咬下去满口生香。

有这么一道凉拌菜在前头,大家这顿饭都胃口大开,感觉这也好吃那也好吃。

以至于顾闲询问张居正对这两天做的新菜有什么意见时,张居正都没能说出点有效的建议来,只能说道:“朋友聚会而已,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就好。”

私心里,张居正觉得再挑剔的人都没理由来挑顾闲的手艺。

且不说顾闲连豆皮都能做得这么好吃,就算真不合他们胃口又怎么样?到别人家里吃饭,没谁会当面说些不中听的话。

顾闲明白了张居正的意思,便不再拿这点小事烦他,继续去厨房安排帮厨们接下来要干的活。

这两天大伙可有得忙了,一方面要包粽子,一方面又要筹备明天的端午宴。要不是府中人手充足,顾闲还真不敢大包大揽地说自己能筹备这么一桌宴席。

翌日一早,顾闲就拎着一串粽子出门遛弯,看到谁家在吃粽子就凑过去说要跟人家换着吃。他眉飞色舞地介绍:“这是我做的肉粽,吃过的都说好!”

他一个半大小子,又长得浓眉大眼、十分讨喜,许多人哪怕没吃过肉粽,也乐意拿个自家的粽子跟他换。

这可是有肉的粽子,能难吃到哪里去?换了不亏!

顾闲一路换过去,不仅跟早前认识的朋友巩固了一下感情,还新认识了不少邻里。

有人知晓他目前住在张居正家,还跟聊起最近张居正家天天飘出诱人香味的事。

一位受害者家长头疼地抱怨:“太过分了,我家娃子每天闻到味就嗷嗷哭,说不要家里的饭菜,要吃外边的!”

周围的人一听这话,也凑过来说起自己这几天端着饭碗到人家院墙外就着香味吃饭的心酸经历。

张居正家最近到底换了哪来的厨子哟!

顾闲面不改色地跟大伙一起谴责:“没错,真是太过分了,也不知每天都在吃什么!”

眼看这个话题引起了街坊邻里的公愤,顾闲麻溜退出人群跑去法华寺避难。

顺便给王世贞他们送几个粽子。

王世贞见顾闲一脸心有余悸的表情,奇道:“你怎么跑得跟被狗追似的?”

顾闲便把自己路上凑热闹凑到自己头上的事给王世贞讲了。

可恶,看来姐夫家还是不够大,香味这么容易飘到外头!

王世贞:“……”

叫你这么喜欢到处撩闲,活该。

顾闲极力推荐王世贞尝尝自己包的肉粽,选肥瘦相间的肉提前用五香粉腌好,上锅一蒸,连带周围的糯米都带上了油脂的香气!

顾闲道:“我还加了几颗福建那边传过来的落花生,这东西油脂也多,味道好得很。”他一脸骄傲,“这可是我专门背过来给姐夫尝鲜的!”

别看大明禁海多年,实际上民间的贸易往来没少过,许多走私商人会带回来一些稀罕的番邦物种。

这些番邦物种往往最先在福建、广东等地方落户,无他,这些地方海运发达,且离京师远,山地又多,种点什么都没人管。

那些备受朝廷关注的地区可是连每块地种稻种桑都有规定的——

你家里有几亩地种稻交税时就得交对应的稻谷,有几亩地种桑交税时就得交对应的生丝,由着你乱种岂不是不好征收赋税?

顾闲知道这些番邦作物的吃法,一直央朋友帮忙买种子或者种苗,这些年家里也开垦了些边角地试种。

可惜他们家好几口人吃饭,他又是个爱呼朋唤友吃吃喝喝的,即便种活了也只够自家人尝个味道。

还有一些不适合张居正吃的他也没拿出来。

比如番椒,也就是后世做菜会用到的辣椒。

这是顾闲去拜访一个叫做高濂的朋友时讨来的,对方养着番椒当观赏植物呢,说番椒熟透的时候像是“秃笔头”。

高濂生活在西湖边上,有钱有闲,家中藏书极多,经常写文章记录西湖胜景,具体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虎跑泉泡龙井最佳,水乐洞的水很甜,西湖三塔边的湖心亭适合采莼剥菱,胜果寺旁边适合中秋赏月聚餐,满家弄适合赏桂花吃斋饭。

岳王祠边的湖莲不错,我经常天还没亮就去摘来吃,等到日出露晞就没那么鲜美了。

还有,西溪竹林笋特别多,但大家估计都不晓得怎么吃,我跟你们讲吧,最妙的就是直接就地取材埽叶煨笋,熟了以后直接用刀切开吃,当真是世间少有的竹下清味!”

顾闲读了以后心向往之,曾经央着兄长带自己去西湖那边玩耍,屁颠屁颠前去拜访这位素未谋面的食中知己。

高濂也是个热情好客的,尝过顾闲做的饭菜后就慷慨赠予他一批番椒种子,还答应帮他多多留意杭州有没有什么新鲜食材。

浙江同样是海贸发达的地区,只不过很多番邦植物传进来都像是番椒一样作观赏用,等闲不会想去吃它。

有高濂这位同好帮忙盯着,顾闲可以第一时间知晓有什么好吃的传到了杭州!

想起了这位故友,顾闲决定把今天这顿自己掌勺的端午宴记下来,写信给高濂馋他一馋!

不为别的,就是见不得高濂每天优哉游哉遛弯找吃的。他都准备读书备考了,高濂怎么可以继续闲着?

写!

这信必须写!

万一高濂看了信决定奋起呢!

顾小闲:偶忆故友,写信放毒[墨镜]

*

今天也努力更新了!可恶,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精力充沛,一睁眼就很想干活!

*

注:

①黎檬子:出自《东坡志林》

【吾故人黎錞,字希声,治《春秋》有家法,欧阳文忠公喜之。然为人质木迟缓,刘贡父戏之为“黎檬子”,以谓指其德,不知果木中真有是也。一日联骑出,闻市人有唱是果鬻之者,大笑,几落马。今吾谪海南,所居有此,霜实累累,然二君皆入鬼录。坐念故友之风味,岂复可见!刘固不泯于世者,黎亦能文守道不苟随者也。】

②高濂关于西湖的描写:出自高濂的《四时幽赏录》,内容太多就不全放了,大概是这个风味

【乘露剖莲雪藕:莲实之味,美在清晨,水气夜浮,斯时正足。若是日出露晞,鲜美已去过半。当夜宿岳王祠侧,湖莲最多。晓剖百房,饱啖足味。藕以出水为佳,色绿为美,旋抱西子一湾,起我中山久渴,快赏旨哉;口之于味何其哉?况莲德中通外直,藕洁秽不可污,此正幽人素心,能不日茹佳味?】

③番椒的记载:出自高濂的《《遵生八笺》》

【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 17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