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什么?朕是替身? > 第11章 第 11 章

什么?朕是替身? 第11章 第 11 章

作者:昨夜雨骤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3:22:45 来源:文学城

天大亮,粥熬得很稠,却没有一个人来喝粥。

不管闵宇悠的人怎么去叫,他们都不愿意过来。

许延之也早就醒来,等着百姓过来领东西,可这在冷风中站了快两个小时了,柴火都要烧尽了,还是没见一个人影。

这大概就是官府失去了使宫中信服的能力。

许延之想到商鞅变法时的“徙木立信“之举。

眼看着四面八方都没有一个人过来,许延之说:“先生,现在是不是百姓都不信任官府了。”

“是的。”闵宇悠没有安慰他。

许延之没有直接说,看向他询问道:“我有一个办法,先生你想听听吗?”

闵宇悠当然要听,“皇上请讲。”

“我们可以来一个‘徙木立信’,给重金悬赏,让他们搬这根木头到那里。”

许延之指向五步远的地方。

“第一次宣传,不用多,只说一两银子就行。”

这个价格,百姓们多数会心动,也多会以为官府在寻他们开心,不会过来。

闵宇悠让人去喊了一圈,果然跟许延之说的一样。

“这次跟他们说第一个来搬木头的人,给一百两白银。”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果然这次一说就有人争先恐后地过来。

先到的是一个看上去还算强壮的汉子,看到银子就摆在那,问都不问了,直接搬起木头放到了指定位置。

闵宇悠的人把钱给他,又按许延之教他的话说:“你现在愿意搬回来吗?搬回来我再给你二百两白银。”

听到搬回去又能给二百两白银,围观的人都沸腾了,嚷嚷着自己也要搬的、骗人的......什么的都有。

那汉子激动的眼睛都红了,二话不说又搬了回来。

闵宇悠又爽快地给他了二百两白银。

周围的人早就都围了过来,闵宇悠适时开口:“本官受皇上之命,来救济你们,如今熬了粥,大家快回家拿碗来喝吧!”

人群中有个胆子大一点的妇人高喊:“你不会和上一个大人一样,救助一段时间就不救助了吧?”

庄正的事他也不解释,只坚定地道:“不会!本官此处不将桥会县治理好誓不回京。”

听着闵宇悠慷慨激昂的讲话,许延之心中有些犯嘀咕,他们不是就放假一个月吗?

怎么还不治理好誓不回京上了?

他不会真不回京了吧?

百姓也被闵宇悠的话所感染,纷纷说相信他。

此次共设置了三个救助点,粥很快就分完了,百姓们也难得吃了顿饱饭。

一上午闵宇悠都没有闲着,许延之也跟着他跑东跑西。

他也了解到受灾严重地区的情况。

这次受灾的多在乡下,这里的人多数用石头盖房子,平整、契合度不高,且太重。

地震并不严重的情况下,伤亡的人却很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两点。

桥会县多山林,会发生些小地震,这里没有坚硬钢筋混凝土来应对这些小地震,许延之觉得,这里的人家建木头房子最合适。

木头的韧性强,比砖块轻,比用石头建的房子倒塌时风险小,这里动物还多,完全可以参照云南那边的木头房子建造。

只是这里人不用木头盖房子是因为,用木头盖房子工艺要求太高,需要专门的手艺人。

这些手艺人,收费普通百姓付不起。

这个事情好解决,到时候用官府的名义统一调配就行了。

现在问题是怎么才能说服闵宇悠,推动这项工程。

这事还不能从他口中说出来。

他现在的年龄还不适合知道那么多。

这些事情最好他长大了再推行,只能这里的百姓又要受苦那么久,许延之不忍心。

直到中午,许延之都没能想到怎么才能让闵宇悠主动去做。

不过医馆的事两人勘察过,感觉可行。

中午放饭时,闵宇悠让人说了建公共房屋的事。

“房屋由各家能劳动的人参与建造,参与建造的人都能住。

材料钱由官府出,大家只需要出力。

官府会根据大家做工的大小给大家发放吃食和棉衣,也会给大家治疗伤病。”

说话的人是庄正,闵宇悠已经跟他说了建公共房屋,让无家可归的百姓先有个避寒的场所,后面房屋空出来,能建国家医院。

到时看病不要钱,只收药材费用。

庄正听了这个感觉可行,这对无异是个惠民政策。

庄正话音刚落,就有人问,“家中小孩太小,大人都去劳动没人看着怎么办?”

多数细节,闵宇悠都跟他说了,他回答:“白天劳作时孩子暂时去县衙,官府的人统一看护,官府也会请人教授孩子们读书。”

听到不仅有房住,有饭吃,孩子还能读书认字了,这些都是他们普通庄户人家不敢想的事情。

人们都热情高涨,询问什么时候开始。

众多热情高涨的人中,有几人不似多数人那么高兴。

庄正问:“这几个小伙子,有什么担心的事情吗?”

许延之也注意到了他们。

这几个年轻人看上去不像在地里刨食的人,身上有些书生气,应该是读过书的。

几人对庄正行了一礼,又对后面的闵宇悠行了一礼。

领头的人说:“大人,桥会县几乎隔几年就要震一次,虽震的不严重,但百姓难免会因房屋问题受伤,草民们想着,能不能用木头建房子。”

听到他说用木头建房子,许延之眼睛都亮了。

果然还是当地人,最了解当地需要什么。

这个庄正做不了主,转头看向许延之,许延之转头看向闵宇悠。

闵宇悠道:“此事还需再议,下午放饭时再给大家答复。”

几人看提议没有被立刻拒绝,还要专门讨论,心中已是满意,以前的官员哪能听的进去他们小老百姓的意见。

百姓们排队领粥,不时有人喊着,“吃完饭去县衙领棉袄、棉被,屋里不能住人的登基一下,晚上到县衙,分配住处。”

百姓听到又有住的地方了,各个感动的热泪盈眶。

进入县衙,闵宇悠与许延之商讨起那个年轻人的提议。

“皇上,那人的提议可有不妥?”闵宇悠觉得那人的提议很好,只是这是一个大工程,还是要许延之拍板决定才行。

许延之觉得合适,又有点怕他们不会处理木头,于是问:“就是这里会不会有虫蛀木头呀?”

闵宇悠说:“不会,木匠会通过过火、刷桐油、用花椒艾草等办法,防虫蛀。”

许延之一听,这还有什么不放心的,直接就说:“那就行,先生你觉得可行吗?”

“可行!”闵宇悠斩钉截铁地说。

许延之从来不怀疑闵宇悠想要造福百姓的心,他既然觉得行,那就是他从个方便都考虑到了,适合桥会县发展的。

“好,需要我下旨吗?”许延之很上道。

闵宇悠回答:“需要。”

如今许延之已经完全掌握了圣旨的格式怎么写,只是现在也没有写旨的绫锦。

他正想着这个问题,就看到闵宇悠从一个盒子里拿出了绫锦。

......

他是先知吗?

许延之一气呵成,下午时是闵宇悠亲自宣的旨,接旨的人是庄正。

晚上只设了一个施粥点,为的就是让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向衙门聚集。

官府有了威信,且承诺施粥,来的人比早上多很多。

等着盛粥的百姓自然也听到了宣读的圣旨。

他们各个感恩戴德地喊皇上洪福齐天。

许延之听了有些尴尬,他们真正的皇上已经死了,自己是个冒牌货。

桥会县的百姓没想到,他们这种深山老林里,皇上还记挂着他们,为他们着想。

这次圣旨就两个中心点:一是官府会调配木匠,过来指导各家盖房子;二是建立公共国医馆。

当地的木匠如果愿意也可参与其中,可免去劳作,并另外算工钱。

建国医馆的人算是集体劳作,没有工钱,只管饭。

吃过晚饭,没有房子住的百姓,都到了县衙里做登基。

看到来的人那么多,这完全超出了统计报上来的人数。

影三请罪:“是属下办事不利,请主子惩罚。”

闵宇悠挥挥手,示意他起来,“此事怪不得你。”

他统计时多数百姓还不信任官府,听到有人统计也不做理会,且这桥会县多山间林地,百姓不一定躲在哪里避寒,有出入很正常。

看来这县衙还不够百姓睡。

正当几人思考如何安置这些百姓时,有一人上前说:“大人,我家就在这附近,还有一处空房间,可让一些人暂住。”

说话的人穿着并不华丽,但他衣服上没有补丁,看出来家境还是比农民要好些。

以前这些在城里居住的人家里都有些存粮,紧巴着过日子也熬到了现在。

前段时间城里的城里粮价激涨,就没有人再出来买粮。

那时的官府如强盗一般,且乡下遭难的人太多,他们怕有人饿急眼抢粮,这才家家紧闭房门。

有的人家为了让人觉得家里没人,甚至在外面锁上了门,就怕被抢。

如今换了官员,皇上都亲自下旨了,他们也就放下心来,有能力的自然也想帮助受灾的人。

徙木立信,来源于成语故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第 11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