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酌的意识像是被扔进了一个纯白色的冰窖。与沈酌记忆中充满暴力与温情的粗糙质感截然不同,林序的这段记忆碎片,充斥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绝对的秩序与冰冷。
他“看”到的,不是一个家庭温馨的场景,而更像是一个……观察站?或是某种隔离设施。一个面色焦急、穿着研究员白大褂的年轻女子(沈酌认出那是林序的母亲,一位杰出的基因学家)正在与几位神色凝重的高级官员激烈争论。空气中弥漫着恐慌与无助。
“数据泄露的源头必须立刻找到!否则整个‘曙光’项目都会崩溃!我们多年的心血……”一个官员捶着桌子。
“监控录像被干扰,内部日志被篡改!对方手段非常高明!我们就像无头苍蝇!”另一个声音充满绝望。
“损失评估已经出来了……如果无法在24小时内锁定并清除漏洞,前期投入的巨额资金和资源将全部付诸东流,项目组所有人都要上军事法庭!”这句话如同最终宣判,让在场所有成年人脸色惨白,有人甚至瘫软在椅子上。
混乱,彻底的混乱。大人们像热锅上的蚂蚁,被巨大的压力和未知的恐惧吞噬,失去了方寸。
就在这时,一个冷静得与年龄格格不入的声音响起,打破了绝望的喧嚣。
“给我最高权限,以及过去72小时内所有进出服务器的数据流记录。”
众人愕然回头。只见一个少年站在门口,正是林序。他看起来不过十二三岁,身形单薄,穿着不合身的白色制服,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一双眼睛,深邃得像两口古井,映不出丝毫波澜。
“小序?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林序的母亲试图阻止,语气带着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混乱和情绪化解决不了问题。”少年林序的语气平板无波,他径直走到主控台前,无视了周围那些惊疑不定的目光,“根据现有信息,内部人员作案概率87.3%。数据篡改手法具有明显的‘黑水’雇佣兵团特征。他们的惯用伎俩是在数据包中植入逻辑炸弹,触发条件通常与特定时间或访问指令挂钩。”
他一边说,修长的手指一边在控制台上飞快敲击,调出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屏幕上的代码如同瀑布般滚动,看得人眼花缭乱。成年人们围拢过来,脸上的表情从怀疑逐渐变为震惊。
少年林序完全沉浸其中,他的大脑像一台超频运转的精密仪器,快速过滤、比对、分析着海量数据。他时不时吐出几个晦涩的专业术语和概率百分比,每一个判断都精准得可怕。
“……这里,异常跳转指令,伪装成系统维护信号……回溯IP,虽然经过十七层代理,但源头指向第三实验室的备用终端……”他的操作越来越快,屏幕上的数据被一层层剥开,隐藏的恶意代码和入侵路径如同阳光下显形的幽灵,无所遁形。
不到一个小时,在那些资深专家和安保人员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少年林序不仅锁定了内鬼(一个被收买的数据管理员),精准定位了被植入的逻辑炸弹,还给出了一套完整的清除和补救方案。
危机解除。巨大的压力瞬间消散,官员们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劫后余生的庆幸,开始忙着执行林序的方案。
然而,没有人对少年说一句“谢谢”或“做得好”。
沈酌清晰地“听”到,林序的母亲,在松了一口气之后,看着自己儿子那依旧毫无表情的侧脸,用一种混合着感激、复杂、甚至是一丝……恐惧的语气,低声对旁边的同事感叹:
“这孩子……简直像台没有感情的计算机器……太冷静了,冷静得让人害怕……”
“计算机器”……
这个词像一根冰冷的针,刺进了沈酌的意识。他看到少年林序敲击键盘的手指几不可察地停顿了零点一秒,然后继续流畅地工作,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但他周身那种原本就存在的疏离感,似乎更浓重了。
画面切换。
深夜,项目基地一片寂静。少年林序独自一人,坐在空无一人的数据中心角落里,背靠着冰冷的金属机柜。巨大的服务器群发出低沉的嗡鸣,蓝绿色的指示灯像无数只冷漠的眼睛。
月光透过高处的窗户,照亮他半边脸颊。沈酌终于看到了……一滴眼泪,悄无声息地从少年林序的眼角滑落。只有一滴。很快,他就抬起手,用力擦去,动作快得仿佛那只是机器运转产生的冷凝水。
他不是没有感情。
他只是比任何人都更早地明白,在面对巨大危机和绝望时,恐慌、哭泣、抱怨这些情绪是奢侈品,是无效能耗。唯有绝对的理智、精准的计算、冰冷的逻辑,才能劈开迷雾,守护住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重要东西——也许是母亲的项目,也许是所谓的“心血”,也许……只是一个孩子试图证明自己“有用”、试图获得一丝认可的卑微愿望。
他的“冷漠”,是他唯一学会的、也是他认为最有效的“爱”的方式。他将所有柔软的情感深深埋藏,用理性的壁垒武装自己,不是因为感受不到,恰恰是因为感受得太深切,深知唯有如此才能生存,才能……守护。
一股汹涌的、酸涩的情绪堵住了沈酌的喉咙(如果意识体有喉咙的话)。他想咆哮,想冲那些愚蠢的大人怒吼:你们看到了吗?!他不是机器!他救了你们!他只是在用他的方式保护你们!他想穿过记忆的屏障,用力抱住那个在深夜独自擦泪的少年,告诉他:“你做得很棒!非常棒!一点都不冷漠!你是最他妈有血有肉的人!”
但他什么也做不了。他只能作为一个痛苦的旁观者,看着少年林序慢慢站起身,整理好没有丝毫褶皱的制服,脸上恢复了一贯的平静无波,仿佛刚才那滴眼泪从未存在过。他走向门口,背影在庞大的机器映衬下,显得格外孤独,也格外坚韧。
就在这时,沈酌感受到,这段记忆碎片中蕴含的那种“以极致理智承载深沉守护”的独特情感波动,与K博士记忆中关于血清配方的另一个关键节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个配方,似乎也需要这样一种近乎悖论的特质——在最冷酷的科学逻辑下,蕴含着对生命最炽热的挽留。
线索,再次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