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时光之路 > 第16章 鲜衣怒马奔大学

时光之路 第16章 鲜衣怒马奔大学

作者:时光简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12:49:47 来源:文学城

第十六章鲜衣怒马奔大学

收到录取通知不久,他们在王文斌家又聚了一次。

高原,还有王文斌一个初中同学张磊,来自另一所重点中学,高高大大,说话很聪明、客气,没几句就熟悉得像老朋友,相互开起玩笑,比高原和王文斌机巧很多。

女生去了吴晓莉,宋丹洁,冯珊和陈暄。

高原说到他和王文斌几个男生昨天去看了班长宋志宏,已经恢复好多了,目前在家闲养,说话也还好,天天画画写书法,堆满一大桌子。

宋志宏高三以前一直是班长,长得很像电影里的英雄战士,微黑的方脸,浓而短的八字眉,个子不高,结实板扎,说话中气足。

按女生的玩笑,估计董存瑞就是这个样子吧。

就是这样壮实的伙子,已经走到高三,下学期突然精神失控,天天跑到电影院门口的台阶上讲演,讲得头头是道,从希特勒一直谈到宇宙大爆炸,台阶下围站好多人,听得津津有味。

班里八卦说,因为喜欢某个女生被拒绝,日思夜想,就突然失常了,可能家里也有点病史,最后一学期不得不退学,同学都觉得惋惜。

宋志宏的语文、历史特别好,语文获得过奖项,痴迷诗词和科普,书法画画也不错,有一阵子和刘雪梅、高原关系密切,几个天天凑在一起组织办报等课外活动,和外形相反,是个多才多艺的秀才书生。

丹洁感伤地回忆,“还记得办报纸那会儿,宋志宏忙里忙外,那么点班费,他负责拉人、撰写、编排版面,刻字油印,那个周末终于弄出了几页纸的第一期,激动得即兴写了首打油诗,刊登在第二期上。

高原么,就动动嘴动动笔,乐得落个副总编;刘雪梅设了特约专栏,叙叙人生想法,闪冒下思想火花。”

吴晓莉点头,“丹洁出了很多力,字漂亮,我记得每期都是你一篇篇誊写,再刻印。

一份班级小报,名字满宏大‘原上草’,宋志宏干什么都人如其名,志气宏大。”

丹洁笑了,“开头誊写很认真,后来就潦草了,主要刻印太费事,每次弄一手油墨,像当年的地下党。

刚起头兴致高,大家发表感言,抒情散文,每日一段名句,气氛热热火火。

后来文章全是些班级琐事,什么过道上随手扔垃圾,请同学自觉;班级活动有人说风凉话,请这类同学反省;某某之间关系不好,同学间需要团结喽,尽是些这种内容,就没意思了。

也就是趁开始一头热气,办了几期。

现在一回想,足够看到我们的生活多么简单,释放一下空洞的理想。”

王文斌也感叹,“虽说简单空洞,还是很激发大家的激情。

那个‘好书推荐’小板块,开头搞得很不错,培根随笔,路遥的‘人生’,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第三帝国’,看完宋志宏和高原写的心得,我把书全部买齐了。

我记得有一篇名人传推荐,我立刻买了本富兰克林自传。

宋志宏跟我一番讲解,富兰克林,伟大的发明家、政治家,避雷针就是他的发明,参与起草独立宣言,一百美元上的标志人物,人类历史上多才多艺的天才,关键还干过印刷工,办过报纸,什么事都敢于尝试。

宋志宏的气势引得我读了一遍,其实没看进去多少,就记得了那句评论,‘从苍天那里取得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民权。’”

“宋志宏看名人传引发出的共鸣和气势,我们都被激发。

当初说起办报纸,取名原上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家一股子意气,挥斥方遒的豪情,激动了多少时日。

觉得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想法都极有意义,将来我们都是可以参与改变世界的一份子。”

高原被大家的回忆引发出一串感慨。

陈暄和冯珊也不禁感怀,留言本上写满同学们的豪情和未来,刘雪梅的气势磅礴言犹在耳,宋志宏的脚步已经提前被命运停了下来,不过身边这些年轻人将继续豪情向前。

这会儿,见大家因宋志宏引发得气氛有些伤情,张磊拿来几个梨,笑着吆喝,“忘却其他,能回归琴棋书画也是幸福了。

来来来,借花献佛,吃梨,分梨!反正大家马上就要各奔东西,分离了。

谁来削皮?人生最大烦事,就是洗碗,削果皮。”

丹洁跟王文斌要了刀,说,“懒就是懒,还说得这么轩昂。”边把梨削好分吃。

张磊乐呵呵地大口吃梨,“我也学文的,可没你们那么多诗意感慨。

难说你们宋志宏是艺术家的料,自己写写画画,另成其就呢。”

张磊比高原有大咧咧的另一种气度,陈暄笑说,“你学政治的,肯定少感慨,文人和政治两个天地。”

说到录取学校,高原去了他想的北京。

王文斌则是本地财院会计专业,张磊和高原一道共赴北京,X大,他俩一个政治,一个中文,张磊哈哈一笑说,“高原,两个男的携手北上,我们算是缘分呢,还是志同道合。”

冯珊去上海,英语专业,陈暄和吴晓莉报南大,各得所愿。

宋丹洁沉默了,她平时成绩不错,可惜考试前菌子中毒,第一天还赶着去输液,现在沦到二流大专院校,不使劲拉着她都不来参加聚会。

吴晓莉很兴奋,“我是随意填了试试的,还真进了,我要好好庆祝下。”

陈暄和吴晓莉一样,一知半解凭感觉报志愿,原是想去厦门大学,想看看大海,隔壁邻居兄台的一句话,对外贸易是大热门,以后可以出国到处走,一看厦大和省外重点今年都没在本地招外贸,只有南大。

一个志愿,出远门的梦就被改写,南大新开办外贸专业,想走远也走不远了。

大家一致同意用扑克牌拱猪的方式来庆祝,黑桃Q代表猪,黑桃A和K是猪圈,全部人都可以一起打,不用闲着。输了的,凑中午小锅米线钱,还得贴张字条挂脑门,上写“猪”。

冯珊水平不行,张磊自告奋勇在旁边当参谋。

冯珊一会听他的,一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出牌,几圈下来,冯珊输得最多,她把一半字条都贴张磊脑门上,挂得像小白旗似的。

吴晓莉也挂了不少,丹洁挂得少,就一条,陈暄也挂了两条。

高原对陈暄笑说,“早知道你那张大猪圈,出牌时我应该送头猪丢给你,吃胖点凑成一对挂上。”

吴晓莉耳尖,一下就叫出来,“你们听听,打牌还有后门,怪不得我吃这么多猪呢,高原出我那份子钱去吧。”

张磊很大气,“第一天认识这么多美女同学,高参没尽职,我请客,就是个小锅米线嘛。”

丹洁笑接到,“那么大方,改过桥米线好了“。

张磊一连摆手,“那不行,不能放任女孩子得寸进尺。”

丹洁白了他一句,“我们周围的女孩子都是适可而止的,不过是给某些同学个机会充充胖子罢了。”

因为多了张磊,大家欢声笑语,分手时,讲好了他们远行之人的启程时间。

临走,高原说,感觉有些特意,“那就等你们了。”

转眼假期结束,各自将去往一个全新的地方。

陈暄有一种兴奋,第一次离开家,虽然很近,可自己有宿舍,独立生活了。被子,衣服裤子,箱子,脸盆,热水壶,口缸,饭盒,零零碎碎装满两辆自行车从家里带去,身上揣着一个月的生活费40元,自己全权使用。

远行的人,情绪更加激动。

高原和张磊定了同一天行程,大小行李已经放进车厢,两天三夜的火车,硬座。

站在列车旁,他们脸上洋溢着兴奋,也掺杂着一些分别的惆怅,奔向未知的憧憬。

送别人群熙熙攘攘,王文斌,李军,刘强,女生吴晓莉,冯珊,宋丹洁和陈暄。

刘雪梅没考好,只是本地普通大专,她托王文斌带话说,多情自古伤离别,不忍直面火车远去和分别的难过,就不来了。

张磊也有一群同学好友来送别。

不过,他专门跟这拨新认识,像他说的,又很投缘的老朋友打招呼,特别是对冯珊,他很是周到,关心地问冯珊什么时候启程上海,记得鸿雁传信,互通消息哦。

高原也跟陈暄重重地握了手,“我会写信给你的。”

火车就要启动,高原突然来了气势,“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赏尽长安花。我们飞马长城,给你们看看雄姿英发的照片。”

张磊一旁接应,“鲜衣怒马,趁青春年少。”

“真是去天子脚下,气势煞人。”王文斌抨击了一句。

转头对刘强说,“你去西北,黄土高坡,到时候请女同学唱着东西南北风吹你走。以后回来么,拿出点儿剽悍,镇镇京都少年。”

丹洁白了一眼,“去什么地方上个学,就有什么气势吗?我们土生土长,大学也是南疆窝里,以后跟他们这些外来户比,只剩憨厚老实样了。

刘强,你们以后功成名就,可要罩着点儿我们噶。”

刘强干蹬一眼,“说些什么!又不是学什么政治,弄了个机制专业,就是画图干活的。守本土好,段有铭一家都是公安,他还读公安,这才是窝里。我还等着你们混本土的,以后多来往,多照顾。”

刘强说话总是比其他人实际。

一声汽笛,高原和张磊在窗户边使劲地向外挥手,问候声此起彼伏地喧嚣,陈暄顿时伤感倍增,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火车冒着白烟远去,空荡荡的铁轨长长地延伸出去,吴晓莉的眼睛里满是泪水,陈暄也不由泪盈盈的。

王文斌几个笑说,你们真是感情丰富,回头我们去学校,你们也这么深情送一下吧。

冯珊启程前和陈暄去看望了宋志宏。

和高原说的一样,宋志宏讲话内容跳跃离奇,人还算清爽,精神算是不错的状态。

桌上堆满浓墨重染的宣纸,天天都在练习书法。

那晚上她们俩一直议论这个事,怎么也搞不懂喜欢一个人会到痴迷疯狂的地步,据说是因为刘雪梅,而刘雪梅暗地,其实也很明了的钟情于高原。

她们尚未开窍的脑袋实在想不通,怎么至于呢?就彻底搁下这个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