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时光为证,墨染情深 > 第18章 婚礼

时光为证,墨染情深 第18章 婚礼

作者:文时默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09:25:11 来源:文学城

五一假期,在期盼与忙碌中如期而至。文时默和慕容青瓷的婚礼,就在他们租住的那套一百多平的房子里作为起点。这里被红艳的喜字、彩带和气球装点得喜气洋洋,作为新婚的洞房,承载着小两口对未来的全部憧憬。

然而,租住的房子场地有限,无法容纳双方众多的亲友。于是,招待宾客的宴席,便设在了新房附近一家有能力承接酒席、不大不小但干净体面的餐馆。从菜单的拟定到菜品的试吃,都是文时默和慕容青瓷亲自操办,反复斟酌。他们既要考虑口味,也要顾及预算,最终敲定了一桌丰盛且实惠的宴席。饭店老板也极为配合,严格按照小夫妻俩的要求,确保了每一道菜的色、香、味、量都达到最佳状态,力求让每一位来宾都能尽兴。

这是一场充满了乡土气息和朴实人情味的中式婚礼。没有西装革履的伴郎团,也没有婚纱曳地的伴娘团,更没有妙语连珠的专业司仪。取而代之的,是响彻街坊四邻、锣鼓喧天的唢呐队,那高亢嘹亮的曲调,将喜庆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以及亲朋好友们最直接、最热烈的祝福声,汇聚成最动人的乐章。

为了方便慕容家分布在乡下的众多亲戚前来观礼,小夫妻俩与慕容家父母共同商议,特意包租了三辆中巴车。加上文时默自己那辆系着大红花的崭新轿车,四辆车组成了一支虽不奢华却足够气派的迎亲车队。每一辆车的车头都贴着醒目的大红喜字,在当时的农村,这已是相当有排场的迎亲阵容了。

按照传统规矩,慕容青瓷提前两天就回到了娘家待嫁。所谓“娶亲娶亲”,核心便是新郎要亲自带着婆家的重要亲属,热热闹闹地去到新娘的娘家,将新娘子风风光光地“娶”回家门,这个重要的仪式过程丝毫不能省略。

婚礼当天,天刚蒙蒙亮,慕容青瓷便在娘家早早起床,由村里一位手巧的全福妇人帮她开脸、梳妆。穿上那身特意为婚礼定制的红色旗袍式礼服,盘起发髻,戴上精致的头饰,镜中的她,少了几分少女的青涩,多了几分新嫁娘的娇媚与端庄。

慕容家的院子里,也早已热闹起来。送亲的宾客——大多是慕容家的本家亲戚和要好的邻里,陆陆续续地赶来。人们围坐在一起,嗑着瓜子,喝着茶水,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今天的主角慕容青瓷身上,议论声、赞叹声不绝于耳。

“瞧瞧青瓷这丫头,真是有福气,找了个这么好的婆家!”

“可不是嘛!听说女婿家在城里可是这个!”有人竖起大拇指。

“咱们这十里八乡的,青瓷可是头一个正儿八经嫁到城里的姑娘,以后就是城里人了!”

“慕容老哥和嫂子以后可就等着享清福咯!”

慕容父母穿梭在宾客之间,脸上堆满了抑制不住的笑容,一边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一边谦虚地回应着众人的恭维:“哪里哪里,都是孩子们自己争气……”“同喜同喜,大家今天一定要吃好喝好!”

院子里人声鼎沸,唢呐声嘹亮,空气中弥漫着喜庆、骄傲以及对未来无限美好的畅想。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等待那支从城里而来的迎亲车队,将今天最美丽的新娘,迎向她崭新的生活。

慕容家小小的院落里,喜庆与忙碌交织。慕容衿雪和慕容墨染像两只穿梭不停的小蝴蝶,帮着母亲忙前忙后。慕容衿雪端着茶水,规规矩矩地递给每一位长辈,神情认真,更像是在完成一项属于家庭成员的既定任务。而慕容墨染则不同,她的小脸上始终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甜甜的笑容,每递出一把瓜子花生,每添上一杯热茶,心里都像喝了蜜一样。在她小小的心灵里,能在时默哥哥和青瓷姐姐这么重要、这么幸福的日子里帮上忙,是一件让她感到无比快乐和自豪的事情。

慕容母亲环视了一圈,眉头忽然皱了起来,拉过刚放下茶壶的慕容衿雪,语气带着几分火气:“你弟弟呢?这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没起床?”

慕容衿雪茫然地摇了摇头:“还在睡吧,我也不知道。”

“这小兔崽子!”慕容母亲低声骂了一句,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焦急和恼火,“他姐姐结婚这么重要的日子还不赶紧起来准备!一会儿你姐夫他们接亲的车队都该到了!”

这焦急并非没有缘由。按照本地根深蒂固的农村风俗,女子出嫁,父母是不能亲自送女儿到婆家的。而娘家最重要的送亲角色,往往由新娘子的哥哥或弟弟担当。这不仅仅是送行,更是一种象征,含蓄地向婆家展示娘家的力量和“后台”,代表着新娘子并非孤身一人,娘家是有人的,是能被倚仗的,让姑娘嫁过去后,婆家若要欺负她也得先掂量掂量。这个角色,在今天意义非凡。

慕容母亲风风火火地冲进儿子的卧室,果然看到慕容烬歌还蜷在被窝里睡得正香。她一把掀开被子,声音拔高:“这都几点了?!赶紧起来准备,一会儿要送你姐姐出嫁了!”

被吵醒的慕容烬歌不耐烦地翻了个身,嘟囔着:“我不去……我怕晕车。”

“我叫你犟!”慕容母亲心头火起,顺手抄起放在床边的鸡毛掸子,照着他身上就抽了一下,“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你姐姐结婚你不去送谁去送啊?!赶紧给我起来!”

吃痛的慕容烬歌“哇”一声瘪着嘴,委屈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不情不愿地爬了起来,一边抽泣着一边慢吞吞地穿衣服,嘴里还不服气地抱怨:“去就去嘛……你干嘛要打我……”

这只是一个婚礼日清晨无足轻重的小插曲,很快便被更大的喧嚣所覆盖。

上午九点左右,在阵阵鞭炮声和愈发嘹亮的唢呐声中,由文时默那辆系着大红花的轿车引领,三辆同样贴着喜字的中巴车组成的迎亲车队,浩浩荡荡地、并排停在了慕容家对面的马路上。

一时间,鞭炮炸响,唢呐齐鸣,红色的纸屑纷飞,喜庆的气氛瞬间被推向了**。慕容家院内外的人群都沸腾起来,小孩子们尖叫着跑向车队看热闹,大人们则笑着议论,目光齐齐投向那扇即将走出新娘的院门。真正的重头戏,就要开始了。

震耳的鞭炮声和欢快的唢呐声仿佛将慕容家的小院包裹在了一个喜庆的漩涡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堂屋那扇贴着大红喜字的木门上。

门缓缓打开,精心梳妆、身着大红礼服的慕容青瓷,在一位全福妇人的搀扶下,出现在门口。她头上盖着红盖头,虽看不见面容,但那窈窕的身姿和微微低头的仪态,已足以让人感受到新嫁娘的娇美与不舍。

文时默深吸一口气,在众多亲友的注视和叫好声中,稳步走上前,在慕容青瓷面前微微蹲下身。慕容青瓷在妇人的示意下,轻轻伏上了他宽阔却略显紧绷的脊背。文时默稳稳地托住她的腿弯,缓缓站起身。

这一刻,按照古老的风俗,新娘的脚直至被送入新房前,都不能沾染一丝娘家的尘土,这意味着她将是“干干净净”地出嫁,也将全心全意地融入新的家庭。文时默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稳,仿佛背负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他们两人沉甸甸的未来。慕容青瓷的手臂轻轻环着他的脖颈,将脸颊靠在他的背上,能清晰地感受到他有力的心跳和微微急促的呼吸。

从堂屋到院门,再到停在对面的婚车,这短短几十米的距离,仿佛被无限拉长。围观的亲友们笑着、闹着,说着吉祥的祝福话,孩童们在周围嬉笑追逐。鞭炮的硝烟弥漫在空气中,唢呐声激昂高亢,将这送嫁的一幕渲染得格外隆重而充满仪式感。

文时默终于走到装饰一新的婚车前,小心地将慕容青瓷送入后座,确保她的双脚未曾沾地。关上车门,他松了口气,额角已渗出细密的汗珠。

接下来是安排送亲的宾客上车,这其中也蕴含着亲疏有别的讲究。作为新娘最亲近的弟妹,慕容烬歌、慕容衿雪以及深受慕容青瓷照顾、也极得文时默怜惜的慕容墨染,被安排与新郎新娘同乘一辆车。这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无形的亲近与认可。慕容墨染小心翼翼地坐进宽敞的车里,看着身旁穿着漂亮红衣服的青瓷姐姐和前面开车的时默哥哥,心里满是欢喜和一丝懵懂的羡慕。

而其他的送亲亲戚和朋友们,则按照辈分和关系远近,分别登上了另外三辆中巴车。车队在鞭炮和唢呐的余韵中缓缓启动,载着新娘,载着祝福,也载着乡土的规矩与人情,向着县城的新房和宴席地点驶去,留下一路喜庆的痕迹和乡亲们津津乐道的目光。

迎亲的车队行驶得比平日缓慢许多,仿佛刻意拉长这份喜庆的时光。原本只需两个小时的车程,足足花了近四个小时,车队才终于浩浩荡荡地停在了县城新房所在的楼下。

鞭炮再次噼里啪啦地炸响,唢呐也重新吹奏起欢快的调子。文时默率先下车,绕到另一侧,打开车门,小心翼翼地将慕容青瓷从车里抱了出来。按照规矩,新娘的脚依然不能沾地。他稳稳地抱着她,跨过门口早已准备好的一个燃烧着木炭、象征驱邪避凶、带来兴旺的红火盆,这才步入了属于他们两人的新家。

客厅里,早已布置得喜气洋洋。文父和文母穿着簇新的衣服,端坐在主位的太师椅上,脸上带着庄重而欣慰的笑容。文家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也在一旁观礼见证。

文时默轻轻放下慕容青瓷,两人并肩而立。由文家族中一位须发皆白的长者主持,传统的拜堂仪式正式开始。

“一拜天地!”新人转向门外,躬身行礼,感谢天地的见证与馈赠。

“二拜高堂!”两人转过身,对着端坐的文父文母,深深地鞠躬下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夫妻对拜!”文时默与慕容青瓷相对而立,彼此弯腰对拜,许下相守一生的承诺。

简单的三拜,却蕴含着厚重的仪式感,将两人的命运紧紧联结。

拜堂完毕,便是最重要的敬茶改口环节。慕容青瓷从丈夫手中接过早已准备好的盖碗茶,先是双手奉到文父面前,微微屈膝,声音清亮又带着一丝羞涩:“爸爸,请喝茶。”

文父脸上露出难得的、明显的笑意,接过茶盏,喝了一口,随即拿出一个厚厚的红包,放在茶盘上,中气十足地应了一声:“好!”

接着,慕容青瓷又向文母敬茶:“妈妈,请喝茶。”

文母更是喜笑颜开,连忙接过喝下,同样拿出一个厚度相当的红包,亲切地拉过慕容青瓷的手,连声应着:“哎!好孩子!”

这改口费,一人一千两百块,在这小县城里,已是顶了天的规格。寻常人家,给个六十六、八十八图个吉利,就算是一百二十块也已算是极为大方。文父文母此举,无疑是在所有亲友面前,明确表达了对这位儿媳的极大认可和重视。

自此,从风俗和仪式上讲,慕容青瓷便完完全全是文家的媳妇,而不再是慕容家待嫁的女儿了。她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身份转变——从姑娘到人妇。一个新的家庭,在这一刻,正式宣告成立。客厅里充满了亲友们的掌声和祝福声,喜庆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所有的传统仪式在温馨与庄重中顺利完成,新婚小家的客厅里弥漫着浓浓的喜庆与亲情。然而,婚礼的流程还未结束。文时默和慕容青瓷来不及过多沉浸在新婚的二人世界里,立刻转换角色,作为新的男女主人,开始热情地招呼远道而来的送亲宾客们,移步前往早已预定好的饭店享用婚宴。

饭店里,宴席早已准备妥当。文时默和慕容青瓷穿梭在各桌之间,向慕容家的亲戚们敬酒致谢,感谢他们的到来与祝福。虽然忙碌,但看着满堂的笑脸和欢声笑语,感受着这份被见证和祝福的幸福,疲惫中也带着满满的成就感。

宴席结束后,文时默又细心地张罗着,确保那三辆中巴车准备就绪,将吃饱喝足、心满意足的送亲宾客们安然无恙地送回慕容家。车队载着满满的祝福和热闹后的余温,缓缓驶离县城,返回那个炊烟袅袅的村庄。

按照原计划,慕容烬歌、慕容衿雪和慕容墨染本应随着送亲的队伍一同返回。但他们三个年纪尚小,尤其是慕容烬歌和慕容墨染,身边没有大人照顾,让文时默和慕容青瓷实在放心不下。经过简单的商议,便决定让三个孩子暂时在新房留宿一晚。

等到第二天,按照习俗,是新婚夫妇“回门”的日子,文时默和慕容青瓷需要带着礼物返回慕容家拜见岳父岳母。届时,再顺路将这三个小家伙安然无恙地带回去。这个安排既合情合理,也给了孩子们一个在城里姐姐家短暂停留的新奇体验。

送走了最后一波宾客,安置好三个好奇又兴奋的孩子,喧闹了一整天的世界,终于彻底安静下来。文时默和慕容青瓷站在他们租来的、却在此刻被赋予“家”的全新意义的房子里,相视一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至此,这场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着乡土人情与城市生活的婚礼,才算彻底、圆满地完成了。它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标志着两个年轻人正式携手,开始了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共同人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