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8章 突发小病症,初试针灸显身手

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仁心堂便迎来了首位患者。患者是一个约莫五岁的小男孩,由他的母亲抱着,哭得撕心裂肺。“苏大夫,您快看看我的孩子!他从昨晚开始就一直呕吐、腹泻,现在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男孩的母亲急得满头大汗,声音中也带着哭腔。

苏景连忙让男孩的母亲将孩子放在诊床上,仔细为孩子诊脉。“孩子脉象细数,舌苔黄腻,是典型的湿热泄泻之症。”苏景眉头微蹙,“最近天气炎热,孩子可能是吃了不洁食物,导致湿热内生,引发呕吐、腹泻。”

他转身对春桃说:“春桃,去取藿香正气散和葛根芩连汤,按成人剂量的一半煎制,给孩子服下。”

春桃应了一声,快步走向药柜。林薇在一旁观察着男孩,心中却有一丝疑惑——男孩除了呕吐、腹泻,还伴有发热症状,用手摸他的额头,明显比正常体温高。“师父,孩子好像在发烧,要不要用竹片测一下体温?”

苏景点了点头:“也好,测一下体温,看看发热的程度。”

林薇取来竹片体温器,轻轻将其夹在男孩的腋下。一刻钟后,她取出竹片查看,发现温度已超出正常范围,大约相当于现代的38.5℃。她忧心忡忡地对苏景说:“师父,孩子的体温很高,单靠服用藿香正气散和葛根芩连汤,恐怕难以迅速降温。若持续如此,孩子可能会出现脱水、惊厥等严重并发症。”

苏景也深知情况的严峻。湿热泄泻本就容易导致孩子脱水,再加上高热,形势愈发危急。他沉声道:“但目前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先让孩子服药观察。若症状未见缓解,只能采取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林薇听后,心中一动。她忽然想起,在现代医学中,针灸对于治疗急性腹泻和高热有显著效果,尤其是针刺天枢、足三里、曲池等穴位,能迅速缓解症状。然而,她在学校仅学过相关理论,从未实际操作过,也不确定在古代是否可行。

犹豫片刻后,林薇还是鼓起勇气开口:“师父,弟子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我家乡有一种治疗急性腹泻和高热的方法,名为针灸。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可以调节身体机能,快速缓解症状。只是弟子未曾实际操作,不知能否成功。”

苏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针灸?我倒是听说过这种疗法,据说源自上古,但流传下来的技法甚少,我也未曾学过。你真的懂得此法?”

林薇略显羞赧地说:“我只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了解哪些穴位对应哪些病症,但从未进行过实际操作。不过,眼下的情况紧急,或许可以尝试一下。如果失败了,再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也不迟。”

男孩的母亲闻言,急忙握住林薇的手,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恳求:“林姑娘,求您救救我的孩子!只要能让他康复,无论何种方法,我都愿意尝试!”

苏景目睹男孩母亲急切的眼神,又望向林薇坚定的面容,最终点头应允:“好,那就试试。你需要什么工具?我来准备。”

“我需要一套银针,并用烈酒进行消毒。”林薇回答道。

苏景迅速让人取来一套银针和一瓶烈酒。林薇将银针浸泡在烈酒中消毒,随后深吸一口气,脑海中回想着课本中关于针灸穴位的知识。“天枢穴位于腹部,脐中旁开两寸,主治腹痛、腹泻、痢疾;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主治胃痛、呕吐、腹泻;曲池穴位于肘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发热、头痛、咽喉肿痛……”

林薇一边回忆,一边在男孩身上寻找相应的穴位,并用烈酒浸泡过的布条擦拭穴位周围的皮肤。她拿起一根银针,小心翼翼地刺入天枢穴,尽管手法略显生疏,却依然准确无误。

男孩感受到疼痛,哭声愈发剧烈。林薇一边轻声安抚他:“小朋友,别怕,很快就不疼了。”一边手法轻柔地捻转银针,调节针感。随后,她分别在足三里穴和曲池穴刺入银针,同样进行细致的捻转。

苏景和男孩的母亲在一旁紧张地注视着,连大气都不敢出。大约一刻钟后,林薇轻轻拔出银针,用消毒布条仔细擦拭穴位周围的皮肤。“好了,咱们再观察一会儿,看看孩子的症状是否有所缓解。”

奇迹出现了!不久后,男孩的哭声逐渐减弱,不再像之前那样剧烈呕吐,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甚至能开口说话了:“娘,我饿……”

男孩的母亲听到这话,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忙紧紧抱住孩子:“饿了就好,饿了就好!娘这就去给你做吃的!”

苏景也露出惊讶的神色,他走上前,再次为男孩诊脉。“脉象比之前平稳了许多,体温也有所下降。林薇,你这针灸之术,真是神奇至极!”

林薇心中同样欣喜不已,她没想到自己第一次尝试针灸就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效果。“师父,这都是得益于古代医学的博大精深,我只是略懂皮毛罢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薇继续采用针灸配合汤药的方法为男孩治疗。男孩的病情迅速好转,不到三天便完全康复,又能像以前一样活泼地玩耍了。男孩的母亲特意带着孩子来到仁心堂,送上一面写着“妙手回春”的锦旗,并带来了亲手制作的点心,以表达对林薇和苏景的救命之恩。

这件事迅速在附近村民中传开,大家纷纷得知仁心堂迎来了一位擅长“神奇针灸”的女大夫,争相前来求医。林薇也借此机会向苏景请教针灸技艺,尽管苏景所知有限,却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了她。

一日午后,医馆迎来了一位特殊患者——一位年逾七旬的老者。他诉说自己近期腰酸背痛,尤其在夜晚,疼痛难忍,难以入眠。苏景为老者诊脉后,分析道:“老人家脉象沉迟,这是肾阳不足、寒湿痹阻之症。我为您开一副温补肾阳、散寒除湿的方剂,再配合针灸治疗,效果会更佳。林薇,这次针灸就由你来操作。”

林薇点头应允,心中虽有些紧张,却也满怀期待。她依照苏景的指导,选取了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位,用银针进行针刺。老者虽有些畏惧,但仍配合完成了治疗。

治疗结束后,老者试着活动腰部,惊喜地感叹:“不疼了!真的不疼了!林姑娘,你这针灸手法真是太神奇了!”

林薇微笑着回应:“老人家,这只是暂时缓解了疼痛,还需服用汤药调理,方能彻底根治。您回去后要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多加休息。”

老者连声应允,感激地说:“多谢林姑娘,多谢苏大夫!我一定会谨遵你们的嘱咐。”

目送老者离去的背影,苏景对林薇赞许道:“你在针灸方面颇具天赋,只要勤加练习,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针灸医师。今后医馆的针灸治疗,就由你全权负责了。”

林薇心中深受感动,她明白这是苏景对她的信任与认可。她郑重承诺:“师父,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自那以后,林薇愈发勤奋地钻研针灸技艺,不仅广泛研读诸多古代医籍,还时常向苏景虚心求教,不断实践并总结经验。她的针灸技术日臻精湛,求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仁心堂的声誉也随之日益隆盛,甚至吸引了众多外地患者慕名前来。

林薇站在仁心堂的门前,目睹着络绎不绝的患者,内心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她深知,在这盛唐盛世,自己终于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她轻轻抚摸着胸前的青铜簪子,心中默默立誓:务必持续精进,凭借自身医术,惠及更多病患,为这个时代贡献出自我的绵薄之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