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69章 用谢礼助贫患,仁心善举暖长安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仁心堂后院的空地上。几名工匠正忙碌地丈量尺寸,准备搭建新的学徒宿舍和药材仓库。锯木声、敲打声与学徒们诵读草药口诀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生机的晨曲。林薇站在一旁,手中紧握着扩建图纸,不时与工匠交流细节,眼中闪烁着期待之光——这是用萧景琰所赠金银启动的首个项目,也是她践行承诺、回馈百姓的第一步。

“林姑娘,按照这个尺寸,宿舍能容纳十位学徒,仓库的药材储备量也能增加三倍,预计月底前就能完工。”工匠头拿着图纸,向林薇详细解释道,“只是后院的那片草药园需要稍微调整一下位置,您看是否可行?”

林薇望向那片生机勃勃的草药园,园中栽满了薄荷、金银花等常用草药,这里是学徒们日常学习辨识草药的场所。她稍作思索,说道:“没问题,我们尽量保留长势良好的草药,将它们移栽到前院的空地上,这样既不影响扩建,也能让患者在就诊时感受到草药的清香。”

工匠头点头答应,随即安排手下工人开始准备移栽草药。此时,春桃提着一个装满铜钱的布袋子急匆匆走来,脸上洋溢着几分兴奋:“林薇姐,这是您让我去采购义诊点物资后剩下的钱,我还按照您的吩咐,买了些粗粮和常用的药膏,准备分发给贫困患者。”

林薇接过布袋子,轻轻掂了掂,满意地说道:“做得好!城郊那三个义诊点的物资都准备好了吗?今天可是我们第一次正式开展义诊,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放心吧,林薇姐!”春桃信心满满地拍着胸脯保证,“每张诊桌、每条坐凳都已摆放得整整齐齐,药材也按类别分好,装在木箱里。小石头和小雅已经带着学徒们提前去布置了,就等您过去呢!”

林薇点头,转身对苏景说道:“师父,医馆这边就拜托您了。我去城郊看看义诊点的情况,中午之前回来。”

苏景微笑着摆手道:“你去吧,这里有我和张婶照看,不会出问题的。记得多带些热水,今天天气炎热,别让学徒和患者中暑了。”

林薇应了一声,提起装满药膏和粗粮的篮子,与大牛一同向城郊出发。大牛力大无穷,主动承担了搬运物资的重任,一路上还不住地念叨:“林姑娘,您说今天会有很多百姓来参加义诊吗?我听说城西的王大爷、李奶奶都在等着呢,他们平时都舍不得花钱看病,这次可真是福音啊!”

“肯定会有很多人来。”林薇笑容满面地说道,“我们设立义诊点,旨在帮助那些贫困的百姓,让他们能够免费就医、用药。今后每周将固定两天进行义诊,我们要让更多人感受到仁心堂的关怀。”

说话间,两人已抵达城郊的第一个义诊点——李家庄村口的大槐树下。远远望去,槐树下早已聚集了众多百姓,小石头和小雅正忙碌地引导大家有序排队,并为患者测量体温。见到林薇走来,百姓们纷纷热情地打招呼:“林姑娘来啦!”“这下咱们看病可真是方便多了!”

林薇笑容满面地回应,迅速走到诊桌前。首位就诊的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她拄着拐杖,咳嗽连连,脸色显得格外苍白。林薇连忙上前扶她坐下,细心地为她诊脉:“老奶奶,您这是风寒侵入肺部引起的咳嗽。我给您开一副止咳的草药,再赠送一盒润肺药膏,每天涂抹在胸口,坚持几天症状就会有所缓解。”

在书写药方的同时,林薇不忘叮嘱道:“您年岁已高,务必要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凉。这里有一些粗粮,您平时可以用来熬粥,有助于滋补身体。”

老奶奶接过药方、药膏和粗粮,激动得热泪盈眶:“林姑娘,真是太谢谢你了!我这咳嗽拖了好几天,舍不得花钱看病,没想到你不仅免费为我诊治,还送我粮食,你真是活菩萨啊!”

林薇连忙安慰道:“老奶奶您别客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要是身体不适,就来义诊点找我们,我们一直都在。”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林薇和学徒们忙得不可开交。有的患者身患多年的老毛病,因无钱医治只能硬扛;有的患者家境贫困,孩子生病也不敢去医馆。林薇耐心地为每一位患者诊脉、开方,学徒们则协助抓药、发放药膏和粗粮,整个义诊点洋溢着浓浓的温情。

临近中午,一位中年男子怀抱着一个面黄肌瘦的孩子急匆匆赶来。孩子嘴唇干裂,呼吸微弱。男子跪倒在地,哀求道:“林姑娘,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他已经三天没进食了,还发着高烧,我实在是走投无路,才来求你!”

林薇连忙扶起男子,将孩子抱到阴凉处,迅速为孩子诊脉。孩子的脉象微弱,体温偏高,显然是长期营养不良加上风寒感染所致。“大哥,你别慌,孩子还有救。”林薇一边安慰男子,一边吩咐大牛去附近的农户家借热水,准备为孩子喂药,“我会给孩子开一副清热解毒的草药,再用温水将药化开喂他。等他退烧后,再慢慢为他补充营养。”

男子感激地连连道谢,目光落在林薇小心翼翼地为孩子喂药的情景上,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不久,孩子的呼吸逐渐平稳,脸色也恢复了一丝血色。林薇随后取出一些粗粮和一罐奶粉(这是她运用现代知识制作的简易奶粉,成分包括炒熟的黄豆和小米磨成的粉末),递给男子:“这奶粉你回去后用温水冲给孩子喝,再煮些小米粥,帮助孩子慢慢恢复体力。如果孩子还有任何不适,随时来医馆找我。”

男子接过物品,再次跪下磕头,声音哽咽:“林姑娘,您的大恩大德,我终身难忘!今后您若有需要帮忙之处,尽管开口,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林薇急忙将他扶起,轻声说道:“大哥,快起来吧,只要你好好照顾孩子,便是对我最大的感激。”

时至中午,义诊点的患者逐渐稀少。林薇与学徒们匆匆吃了些干粮,随即马不停蹄地前往另外两个义诊点查看情况。每个义诊点都秩序井然,百姓们脸上洋溢着感激的笑容。见到林薇到来,他们纷纷围拢过来,热情地分享用药后的好转体验。

“林姑娘,用了你给的药膏后,我的腿疼减轻了许多,现在都能下地干活了!”一位老农激动地说着,还特意走了几步,展示给林薇看。

“林姑娘,我家孩子喝了您的药,已经不咳嗽了,也能正常进食了,真是万分感谢您!”一位妇人怀抱着孩子,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欣慰。

林薇聆听着大家的反馈,心中涌动着阵阵温暖。她深知,这些看似微小的善举,却能为贫困百姓带去希望的曙光,这正是她接受谢礼、不懈践行承诺的深远意义。

回到医馆时,已是黄昏时分。苏景正坐在前堂,专注地整理着药材,见林薇归来,便笑着问道:“看你满脸喜悦,义诊点那边的情况想必十分顺利吧?”

“是啊师父!”林薇一边洗手,一边兴奋地分享道,“许多贫困百姓都得到了免费诊治和帮助,他们都非常感激。我们用萧景琰的谢礼来做这些事,真是太有意义了!”

苏景点头赞同:“你做得很对。医者不仅要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更要心怀百姓,尽己所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对了,今天下午有位患有严重风湿的老妇人来就诊,家境极为贫困。我已经给她开了药,还让张婶留她吃了晚饭。你明天再为她复诊一下,看看是否需要调整药方。”

林薇连忙点头:“好的,我明天一早就去看她。对了师父,扩建医馆的资金还充足吗?如果不够,我们可以再从谢礼中拿出一部分。”

“够了够了。” 苏景笑着说道,“你之前拿出的金银,不仅足够扩建医馆和开设义诊点,还能剩下一部分。我想着,咱们可以在医馆门口设立一个‘救助箱’,专门帮助那些特别贫困的患者,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药材和粮食。”

林薇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咱们明天就把‘救助箱’设立起来,再贴一张告示,让百姓们知道,只要有需要,都可以来申请帮助。”

第二天一早,仁心堂门口便多了一个红色的木箱,上面赫然贴着“救助箱”三个大字,旁边的告示上详细列出了申请帮助的条件和流程。百姓们看到后,纷纷称赞仁心堂的善举,有的甚至主动捐出少量铜钱,希望能为贫困患者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位富商路过医馆,看到“救助箱”和告示,心中深受触动。他走进医馆,找到林薇,说道:“林姑娘,我听闻你用靖安侯的谢礼帮助贫困百姓,还开设了义诊点,此举实在令人敬佩。我也想为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捐赠一些钱财和粮食,希望能惠及更多人。”

林薇闻言,心中一喜,连忙道谢:“多谢先生的慷慨善举!有了您的鼎力相助,我们能够帮助更多贫困患者,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富商笑着回应:“这些都是我份内之事。你们医者悬壶济世,我身为商人,也理应为百姓做些实事。今后我会定期前来捐钱捐物,希望能与你们携手,为长安的百姓谋福祉。”

随着“救助箱”的设立和富商的慷慨捐赠,仁心堂的善举迅速传遍了长安城。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感召,有的慷慨解囊,有的主动前来医馆帮忙,甚至还有一些文人雅士挥毫泼墨,撰文赞扬仁心堂的“仁心善举”,使得“医者仁心”的理念深入人心。

几天后,林薇带领学徒们前往城郊,回访此前义诊过的患者。那位深受严重风湿困扰的老妇人,在仁心堂免费药材的精心治疗下,如今已能自如行走;那位怀抱孩子求医的中年男子,其孩子也已完全康复,他特意在医馆门口种下一棵槐树,希望为医馆遮风挡雨。

目睹这一切,林薇心中涌起无限感慨。她回想起当初接受萧景琰谢礼时的那份犹豫,如今却深感庆幸,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抉择。这些谢礼并未成为她追逐名利的工具,反而化作助益百姓、温暖长安的力量,这正是对“医者仁心”最深刻的诠释。

回到医馆时,夕阳已然西沉。林薇立于庭院之中,目光所及是正在扩建的宿舍与仓库,门口的“救助箱”,以及学徒们忙碌的身影,内心充盈着坚定与决心。她深知,用谢礼帮助贫困患者仅是起点,未来她将继续坚守初心,凭借自身的医术与实际行动,为长安百姓带来更多的健康与温情,让“仁心堂”这个名字,永远成为百姓心中坚实的依靠。

苏景走到林薇身边,递过一杯热茶:“辛苦了一天,喝杯茶歇歇吧。你用谢礼做的这些事,不仅帮助了贫困百姓,也让仁心堂的名声更加响亮,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领悟了‘医者仁心’的真正含义。”

林薇接过热茶,轻抿一口,温暖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一天的疲惫。她望着苏景,微笑着说道:“师父,这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未来,我们还要继续践行善举,让更多人感受到长安的温情,不辜负萧景琰的信任,也不辜负百姓们的期望。”

夕阳的余晖洒在仁心堂的牌匾上,“仁心堂”三个大字在余晖中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医者的初心与坚守。林薇深知,只要她和苏景、学徒们携手努力,仁心堂的善举便会薪火相传,温暖长安的每一个角落,让“医者仁心”的种子,在大唐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