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65章 林薇查病因,锁定水源受污染

天刚蒙蒙亮,仁心堂后院的鸡刚发出第一声鸣叫,林薇便已起身。她轻轻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尽管昨夜整理病患诊疗记录直至深夜,却毫无困意——找到瘟疫的根源,阻止疫情扩散,已成为她心中最紧迫的任务。

“林薇姐,你这么早就起床了?”春桃端着一盆热水走进来,见林薇站在窗前沉思,不禁惊讶地问道,“我还以为你会多休息一会儿,毕竟昨天忙了一整天,实在太累了。”

林薇接过热水,简单地洗漱了一番:“现在哪有心思睡觉,瘟疫还在扩散,若不尽快找到病因,会有更多百姓遭殃。今天我要去城里各处水源再仔细查探,一定要确定是否是水源污染导致了这场瘟疫。”

春桃放下水盆,忧心忡忡地说:“可是林薇姐,昨天你已经去城西的水井查看过了,还让县令大人派人通知百姓暂时不要饮用受污染的水源。要不要等太医院的太医到了,再一起去调查呢?你一个人去,我实在放心不下。”

“不能再等了。” 林薇轻轻摇头,“太医今天才抵达,一来一回又将耗费不少时间。我先去展开调查,搜集相关证据,待太医一到,我们便能迅速制定出应对策略。你不必忧虑,县令大人已派遣护卫随行,确保我的安全。”

说话间,苏景也步入屋内,手中捧着几个洁净的陶罐和一块雪白的细布:“林薇,这是我为你准备的取水工具。在调查水源时,你可以将不同地点的水样分别装入陶罐,并用细布进行过滤,以便观察是否有杂质或其他异常情况。此外,我还撰写了一张纸条,上面详细记录了三十年前瘟疫期间水源的特征,供你对比参考。”

林薇接过陶罐和纸条,心中涌起一股感激之情:“谢谢师父,考虑得真是周到。我一定会认真调查,尽快查明病因。医馆就拜托您和学徒们了,若有紧急情况,请随时派人通知我。”

苏景点头回应:“你放心去吧,医馆有我们在,不会出什么问题的。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林薇背上药箱,带上取水工具,与等候在门口的两名护卫汇合后,便匆匆出发了。清晨的长安城格外宁静,街道上几乎不见行人,只有少数巡逻的士兵和怀抱粮食急匆匆赶路的百姓,空气中隐约弥漫着一丝紧张与不安。

“林姑娘,咱们今天先去哪个地方调查啊?”其中一名护卫问道,他名叫赵勇,是长安县衙的捕头,为人正直,办事牢靠。

林薇拿出一张简易的长安地图,上面标注着城中主要的水井和河流位置:“昨天我们只查了城西的几口井,今天先去城南和城东的水井看看,再去渭河的支流——永安河调查。听说那里是城东百姓主要的取水来源,若那里的水被污染,后果不堪设想。”

赵勇点头,带着林薇和另一名护卫朝着城南方向走去。城南多是平民百姓居住的地方,水井分布密集。林薇首先来到城南最大的一口水井——“惠民井”,这口井供养着周边几百户人家。远远望去,井口周围围了不少百姓,却没人敢打水,只是焦急地议论着什么。

“大家怎么都不打水呢?”林薇走上前,满心疑惑地问道。

一位白发老者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姑娘有所不知,昨日听闻城西的水井遭到污染,引发了瘟疫传播。我们也不敢再使用这口井的水,只能等待官府送来干净的水源。然而,官府的人迟迟未至,家中的存水已所剩无几,这可如何是好啊?”

林薇闻言,心中一紧,随即镇定地回应:“大家不必惊慌,我今日正是为此事而来,专程调查水井的情况。只要确认水质无碍,大家便可安心使用。”

她取出陶罐和细布,先将细布平整地铺在陶罐口,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水桶放入井中,打了一桶水。水刚提上来,林薇便察觉到异样——水面上漂浮着一层薄薄的油膜,还夹杂着一些细小的黑色杂质。她凑近一闻,隐约传来一股腥臭味。

“这水有问题!”林薇皱紧眉头,将水通过细布过滤到陶罐里。细布上很快便沉积了黑色的杂质和絮状物。“大家看到了吗?这水含有杂质和异味,不宜饮用,否则极易引发瘟疫。”

百姓们目睹这一幕,无不惊恐地倒吸一口凉气。“难怪最近多人染上瘟疫,原来是这水出了问题!”“那该如何是好?没有水喝,我们该如何生存?”

林薇迅速安抚道:“大家不必担忧,我会将调查结果禀报县令大人,请他尽快安排人员送来洁净的饮用水,并派遣专人进行水井消毒。待水质恢复洁净后,大家即可正常使用。”

她将过滤后的水样仔细封装,贴上“城南惠民井”的标签,并再三叮嘱百姓们切勿随意饮用井水,随后继续前往下一口水井展开调查。在接下来的两个时辰里,林薇与护卫们逐一巡查了城南和城东的十几口水井,发现每口井的水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水面漂浮着油膜,有的水中混有泥沙和杂质,更有甚者散发出刺鼻的恶臭。

“林姑娘,照此情形,城中大部分水井的水质均已遭受污染,这该如何是好?”赵勇手持装满水样的陶罐,面色沉重地问道,“若无法找到洁净的水源,百姓们恐怕将陷入困境。”

林薇点头,心中感到沉甸甸的:“目前尚无法确定污染的源头,我们去永安河看看,或许能发现一些线索。”

永安河作为渭河的支流,穿城而过,是城东居民灌溉农田和日常用水的重要来源。林薇一行人抵达永安河畔,远远便见河水浑浊不堪,河面上漂浮着大量垃圾和死鱼,散发出刺鼻的恶臭。几位渔民站在岸边,望着河水唉声叹气。

“大爷,这河水为何如此浑浊?还出现这么多死鱼?”林薇走上前,关切地问道。

渔民叹了口气:“姑娘,你有所不知,三天前,上游的几家染坊和皮革厂突然将废水直接排入河中,原本清澈的河水就这样被污染了。我们这些靠打渔为生的人,现在连鱼都捕不到了,更别提使用这水了。”

林薇心中一震,连忙走到河边,用陶罐取水。水样呈深褐色,里面夹杂着细小的纤维和油脂,散发着刺鼻的化学气味,与之前在水井中取到的水样有明显相似之处——都含有油状物质和黑色杂质。

“大爷,您知道那几家染坊和皮革厂的具体位置吗?”林薇问道。

渔民指了指上游的方向:“就在上游的西坊区,有三家染坊和两家皮革厂。之前他们还会对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不知为何,三天前突然就直接将废水排入河里了。”

林薇迅速指示赵勇派遣人员前往西坊区,调查染坊和皮革厂的排污状况,而她本人则继续在河边进行取样工作。她观察到,靠近排污口的河段污染尤为严重,死鱼数量也随之增多;而在远离排污口的地方,河水虽略显清澈,但依旧能检测到微量的污染物。

“林姑娘,您看这河水污染如此严重,是否可能正是引发瘟疫的根源?”另一名护卫望着浑浊的河水,忧心忡忡地问道。

林薇坚定地回应:“极有可能!染坊和皮革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化学物质和细菌,这些有害物质随河水渗入地下,进而污染了水井。百姓饮用受污染的水源后,便会感染细菌,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这正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瘟疫表现。”

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测,林薇特意采集了河边土壤和植物样本。她发现,靠近排污口的土壤呈黑色,散发着异味,植物叶片枯黄,显然也受到了严重污染;而远离排污口的土壤和植物则相对正常。

“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水源污染就是此次瘟疫的根源!”林薇收起样本,语气坚定地说道,“赵捕头,麻烦你立刻派人将这里的情况报告给县令大人,请他尽快派人查封那几家违规排污的染坊和皮革厂,阻止更多废水排入永安河;同时,组织人手清理河岸的垃圾和死鱼,并对河水和水井进行消毒,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

赵勇立刻点头,坚定地说道:“林姑娘请放心,我这就立刻派人去处理!此外,我还会安排人手在河边和水井旁设立警示牌,提醒百姓切勿饮用受污染的水源,耐心等待官府送来的清水。”

林薇点头表示赞同,随后又补充道:“还有一事相托,麻烦你通知太医院的太医们,请他们尽快前往永安河及被污染的水井进行实地查看,结合水样和土壤样本,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和防疫措施。”

赵勇迅速应允,立即指示手下展开行动。与此同时,林薇依旧在河边进行观察。她注意到几位百姓手持水桶,正犹豫是否取水,便急忙上前劝阻:“大家切勿使用这水!此水已被上游工厂的废水污染,饮用后极易感染瘟疫。县令大人已派员前去处理,很快就会提供洁净的饮用水,请大家稍作等待。”

百姓们听后,纷纷放下水桶,感激地回应:“多谢姑娘提醒,否则我们可就遭殃了!”

林薇微笑着点头,随后耐心地向百姓们详细解释水源污染的严重危害及预防瘟疫的具体措施,强调要勤洗手、饮用开水、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一旦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中午时分,阳光愈发炽烈,林薇的额头上密布汗珠,衣衫也被汗水浸透,却毫无停歇之意。她前往城北的几口水井进行勘察,发现那里的水井虽污染程度较轻,但仍含有微量的污染物,显然受到了永安河地下水渗透的影响。

“林姑娘,县令大人派人来传话,太医院的太医已经抵达,请您尽快返回医馆商议防疫对策。”一名护卫急匆匆地跑来,通报道。

林薇点头应允,迅速收拾好样本和工具,随护卫们一同返回医馆。途中,她凝视着手中的陶罐,里面装满了水样和土壤样本,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欣慰——终于找到了瘟疫的根源。只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治疗病患,相信不久便能战胜瘟疫,让长安重焕往日的繁荣。

回到仁心堂时,医馆内已聚集了众多人士,除了长安县令和几位官员,还有几位身着太医院官服的太医。苏景正站在一旁,向他们详细阐述瘟疫的现状及此前的救治措施。

“林姑娘,你终于回来了!”县令见到林薇,急忙迎上前去,“太医院的李院判和几位太医都已抵达,正等着你汇报水源调查的结果。”

林薇点头应允,步至众人面前,将携带的水样和土壤样本置于桌上:“各位大人,太医,经过一上午的深入调查,我已确证,此次瘟疫的根源在于水源污染。永安河上游的三家染坊及两家皮革厂违规排放废水,导致河水污染;污染的河水渗透至地下,进而污染了城中的水井。百姓饮用了受污染的水源,感染了水中的细菌,这才引发了此次瘟疫。”

她一边说,一边将不同地点的水样展示给众人:“大家看,这是城南惠民井的水样,里面含有黑色杂质和油膜;这是永安河排污口附近的水样,呈深褐色,含有大量污染物;这是城北水井的水样,虽然相对清澈,但也含有微量污染物。这些水样的污染物成分相似,均含有大量细菌和化学物质,与病患的症状完全吻合。”

太医院的李院判拿起水样,仔细观察,并用银针进行测试,眉头紧锁:“确实如林姑娘所言,这些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长期饮用极易引发急病。看来,水源污染正是此次瘟疫的罪魁祸首。”

另一位太医也附和道:“林姑娘的调查极为细致,证据确凿。只要我们迅速控制水源污染,清理受污染的水源,再配合清热解毒的药方治疗病患,相信很快就能有效控制瘟疫。”

县令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既然已找到病因,我们即刻行动!李捕头,你马上带人查封那些违规排污的工厂,严惩负责人;王主簿,你组织人手清理永安河河岸的垃圾和死鱼,并对河水和水井进行消毒;李院判,就劳烦你们太医院的太医,结合林姑娘的调查结果,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和防疫措施,指导各医馆救治病患。”

众人纷纷应允,立刻行动起来。林薇看着眼前忙碌的场景,心中松了口气。苏景走到她身边,递过一杯温水:“辛苦了,喝口水歇歇吧。你今日立下大功,若非你及时找到瘟疫根源,不知还有多少百姓会遭殃。”

林薇接过水杯,轻啜一口,微笑着说道:“这些都是我分内之事。尽管如今已找到病因,但防疫与救治的担子依旧沉重,我们必须持续努力,直至彻底战胜这场瘟疫。”

苏景点头,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欣慰:“有你在,我坚信我们定能迅速战胜瘟疫。仁心堂有你这样仁心仁术的医者,实乃百姓之福,亦是长安之幸。”

阳光透过医馆的窗棂,温柔地洒在林薇身上,也洒在桌上的水样和样本上。林薇心中明白,尽管已查明瘟疫根源,但接下来的防疫与救治工作仍充满挑战。然而,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坚守“医者仁心”的信念,必能战胜瘟疫,守护长安百姓的健康与安宁,让这座繁华都城重焕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