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62章 医馆添新徒,教学相长共进步

初夏的阳光透过仁心堂的梧桐叶,洒在庭院里,织就一片斑驳的光影。林薇刚将新整理好的《行医笔记》放上书架,便听到前堂传来春桃清脆的吆喝声:“林薇姐,苏师父,有人来报名当学徒啦!”

她快步走出内屋,只见前堂里站着三个身影——一对眉眼清秀的少年少女,以及一个身材敦实的青年。三人身着洗得发白的布衣,却难掩眼中的恳切与期待。苏景正坐在诊桌后,手持一张报名表,温和地询问着什么。

“师父,这几位是?”林薇走上前,目光落在三人身上。

苏景笑容满面地抬起头:“这三位是前来报名学徒的。左边这两位是兄妹,名为阿文和阿月,来自城郊的杏花村;右边这位名叫大牛,家住在城西的铁匠铺旁。他们都因家中有患病亲人,渴望学习医术以救治家人,同时也希望为邻里解除病痛。”

名叫阿文的少年迅速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林姑娘好!我妹妹阿月自幼体弱,常受病痛折磨。我希望能学好医术,不仅能够照顾妹妹,还能为村里的百姓诊病。之前听村里人赞誉仁心堂的林姑娘和苏大夫医术精湛,且不收学费,便带着妹妹和大牛哥一同前来。”

阿月也怯生生地跟着行礼,大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林姑娘,我也想学习医术,以后能帮着姐姐们抓药、照顾病患,尽量不给大家添麻烦。”

身材敦实的大牛挠了挠头,憨厚地笑道:“俺娘患有腿疼的老毛病,看了不少大夫都没见好转。俺想跟随林姑娘和苏大夫学习医术,以后既能给俺娘治病,也能在医馆里帮着干些力气活!”

林薇望着三人那真诚的神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回想起自己当初选择学医的初衷,不也正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病痛吗?“欢迎你们加入仁心堂!咱们医馆的规矩,苏师父应该已经跟你们提过——不收学费,提供食宿,每月还有少许补贴。但学医的道路颇为艰辛,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你们能坚持下去吗?”

三人齐声应答:“能!” 声音响亮而坚定,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

苏景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既然你们有心学习,那么从今天开始,你们正式成为仁心堂的学徒。小石头和小雅已经在这里学了一段时日,你们可以先跟随他们,熟悉医馆的日常运作,再逐步学习草药知识和基础诊疗技巧。”

话音刚落,苏景转向后院,大声喊道:“小石头、小雅,你们过来一下!”

正在专心整理草药的小石头和小雅听到召唤,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快步跑来。见到新加入的三位学徒,小石头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热情地说道:“苏师父,林姑娘,这些是新伙伴吗?以后咱们又多了几位同伴一起学习、一起帮忙啦!”

“是啊!”小雅也笑着说,“阿文、阿月、大牛哥,我叫小雅,他叫小石头,以后咱们就是师兄弟、师姐妹啦!我会把我学到的草药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你们,有任何不懂的地方,尽管向我们提问!”

阿文、阿月和大牛连忙道谢,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林薇望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制定更系统的教学计划,确保新老学徒都能迅速成长,不仅精通医术,更能坚守“医者仁心”的初心。

接下来的日子里,仁心堂的庭院里愈发热闹非凡。每天清晨,新老学徒们都会跟随苏景在草药园中辨认草药。苏景手持新鲜草药,详细讲解每种草药的生长特性、药用部位、功效与禁忌,并会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分享如何根据季节、地域灵活调整用药剂量。

“大家看这株蒲公英,” 苏景指向草药园里的一株蒲公英,“它的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然而,因其性寒凉,脾胃虚寒者不宜多用,且用量需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质进行调整,例如孩童用量应减半,老年人则需慎用。”

小石头迅速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认真记录下来,并提醒身边的阿文:“阿文,快记下来,苏师父讲的都是要点,以后抓药、开方都会用到!”

阿文一边点头,一边快速记录,遇到不懂之处,便及时向苏景请教。阿月则紧随小雅身边,仔细观察小雅如何整理草药、辨别药材的好坏。大牛则主动承担起医馆的体力活,挑水、劈柴、打扫庭院,将医馆打理得井然有序。

上午的草药学习结束后,下午林薇将带领学徒们在前堂进行基础诊疗的学习。她会展示自己精心绘制的人体穴位图,细致讲解常用穴位的具体位置及其功效,并亲自示范如何诊脉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舌苔来判定病症。

“在诊脉时,手指应轻柔地按压在患者的腕部,细心感受脉象的跳动,” 林薇边示范边解说,“正常的脉象应当平和且有力,若脉象显得细弱,可能提示气血不足;若脉象急促,则可能是体内有热症。大家可以互相练习,体会不同脉象的特征。”

学徒们迅速分成两人一组,互相进行诊脉练习。阿文和小石头一组,阿月和小雅一组,而大牛则主动找到林薇搭档。“林姑娘,我这脉象如何?是否正常?”大牛伸出自己的手腕,略显紧张地询问道。

林薇轻柔地按压住大牛的腕部,仔细感受脉象的跳动:“你的脉象平和而有力,非常健康。不过,由于你平时从事较多体力劳动,需特别注意保护关节。晚上可以用艾草煮水泡脚,这不仅能缓解疲劳,还能预防关节疼痛。”

大牛听后连忙表示感谢:“谢谢林姑娘!我记住了,以后每天晚上都会用艾草泡脚!”

傍晚时分,林薇会组织学徒们进行“病例讨论”,将白天遇到的典型病例分享出来,让大家共同分析病因、探讨诊疗方案。有一次,医馆来了一位患有慢性腹泻的老人,林薇分享了这个病例后,学徒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石头率先发言:“我认为老人是由于脾胃虚弱导致的腹泻,应当使用健脾养胃的草药,例如白术、茯苓和山药。”

小雅补充道:“我觉得还需考虑老人的年龄因素,老人体质较弱,用药不宜过猛,还应配合食疗,比如通过小米粥、南瓜粥来调理脾胃。”

阿文也鼓起勇气说道:“我之前在村里见过类似的病例,村里的老大夫会用艾灸足三里穴,也能缓解腹泻。咱们是不是也可以尝试用针灸配合草药进行治疗?”

林薇欣慰地看着大家:“你们说得都有道理!老人确实是因脾胃虚弱导致的慢性腹泻,需要健脾养胃、温和调理。咱们可以用白术、茯苓、山药等草药煮水饮用,配合艾灸足三里穴,再让老人每天食用小米粥、南瓜粥,这样内外兼治,效果会更为显著。”

通过这样的病例讨论,学徒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学会了灵活运用,诊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新学徒们进步神速,阿文很快就能准确辨认出几十种常用草药,阿月整理药材的速度越来越快,大牛也能简单地为病患测量体温、记录症状了。

老学徒们在帮助新学徒的过程中同样收获颇丰。小石头为了更有效地指导阿文辨认草药,主动翻阅了林薇整理的《草药图谱》,从而对草药知识有了更扎实的掌握;小雅在教授阿月整理药材的过程中,学会了更高效的分类方法,并总结出“按功效分类、按季节摆放”的实用技巧。

苏景目睹学徒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情景,心中充满欣慰。一天傍晚,他特意准备了数碟精致小菜,邀请林薇及所有学徒在庭院中相聚。“这段时间,大家都很努力,新学徒进步迅速,老学徒也毫不懈怠,值得称赞!”苏景举杯说道,“希望你们今后继续相互学习、相互扶持,不仅要精进医术,更要牢记‘医者仁心’的初心,无论将来在哪里行医,都要心系百姓。”

学徒们纷纷举杯,齐声回应:“我们记住了!”

林薇也笑着说道:“教学相长,咱们在教导新学徒的过程中,自己同样能学到新知识。今后,咱们还需共同努力,将仁心堂经营得更加出色,造福更多百姓!”

庭院里的气氛愈发热烈,学徒们一边享用晚餐,一边分享着学习中的趣事与心得。阿文兴奋地表示自己终于能准确区分柴胡与大叶柴胡,阿月则自豪地展示她学会了快速打包药材的技巧,大牛更是自信满满地说自己已经能协助张婶熬药,并且记住了每种药材的煎煮时间。

夜幕渐降,月光洒落在仁心堂的庭院中,照亮了学徒们一张张洋溢着朝气的脸庞。林薇凝视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盈着希望。她深知,这些学徒不仅是仁心堂的未来栋梁,更是“医者仁心”理念的传承者。随着新学徒的不断加入,仁心堂的实力日益增强,未来必定能惠及更多百姓,让“仁心”的种子在长安的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

第二天清晨,仁心堂刚一开门,便迎来了一位熟悉的身影——此前被林薇治愈眼疾的王大娘。见到医馆里多了几位新学徒,王大娘笑容满面地问道:“林姑娘,这些都是新收的学徒吗?真是太好了!仁心堂人丁兴旺,就能帮助更多患者了!”

林薇微笑着点头回应:“是的,王大娘。他们都非常勤奋,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医者。您今天来,是眼睛又不舒服了吗?”

“不是不是,”王大娘急忙摆手解释,“我的眼睛现在好得很,今天是特地来送些我家种的青菜,感谢你治好了我的眼疾。以后若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望着王大娘那热情洋溢的模样,新学徒们心中涌动着暖意。他们更加坚定了学好医术的信念,立志要像林薇和苏景一样,凭借自己的双手为百姓解除病痛,让仁心堂的美誉传遍长安的每一个角落。

在随后的日子里,仁心堂的教学与诊疗工作井然有序地展开。新老学徒们在学习中互帮互助,在实践中携手共进,医馆内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氛围。林薇深知,这仅仅是起点,未来的道路依然漫长,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坚守初心,仁心堂必将在守护百姓健康的征途上走得更远,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