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57章 萧景琰生疑,追问医术来源

林薇刚为萧景琰施针完毕,书房内檀香与草药的清香交织弥漫,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地面,形成斑驳的光影。萧景琰靠在软榻上,闭目感受着体内缓缓流淌的暖意,腹胀与呼吸不畅的不适感已消散大半,然而心中对林薇医术的疑惑,却如投入湖面的石子,泛起层层涟漪。

待李护卫送林薇的脚步声逐渐远去,萧景琰睁开眼,目光落在桌案上那页绘有康复动作示意图的纸上——小人姿态栩栩如生,穴位标注精确,连发力点都用红笔细致标注,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他从未在太医院的医书或任何民间医术中见识过。

“王幕僚,你怎么看待林姑娘的医术?”萧景琰开口问道,声音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一直守在一旁的王幕僚上前一步,拱手道:“侯爷,林姑娘的医术确实高明。她不仅能诊断出太医院忽略的脏腑隐患,单是那套康复动作和熏疗之法,便与寻常医术大相径庭,倒像是…… 像是另辟蹊径的独门技艺。”

“独门技艺?” 萧景琰指尖轻敲桌案,陷入沉思,“我曾遍览太医院珍藏的医书,也与各地名医探讨过医术,却从未见过如此注重‘深层调理’与‘功能恢复’的理念。她一个民间医馆的女子,怎会有如此独特的医术?”

旁边的年轻幕僚也附和道:“是啊侯爷,方才林姑娘提及‘腹腔积液’时,用词精准,条理清晰,不像是仅凭经验判断,更像是对病症有着系统的认知。还有她消毒银针时所用的‘酒精’,太医院也只是近年才偶尔使用,她却能熟练运用于日常诊疗,实在令人起疑。”

萧景琰沉默片刻,起身走到窗边,目光落在庭院里随风摇曳的翠竹上:“明日林姑娘再来复诊时,你们不必在场。我倒要亲自问问,她的医术究竟师从何人,又源自何处。”

次日清晨,林薇如约来到侯府。与昨日凝重的氛围不同,今日的书房里仅摆放着一壶刚沏好的雨前龙井。萧景琰端坐在桌案后,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医书,看似在专注研读,实则目光不时瞥向门口,显然在等候她的到来。

“林姑娘来了。”萧景琰放下医书,示意林薇坐下,“今日不必急于诊脉,先品品这新到的雨前龙井,味道颇为不错。”

林薇心中微动,察觉到今日的氛围与昨日截然不同——没有幕僚在场,没有急切的问诊,反而多了几分闲适与试探。她依言坐下,接过丫鬟递来的茶杯,温热的茶水入口,清香四溢,却未能驱散她心中的一丝警觉。

“昨日施针后,侯爷的旧伤可有好转?”林薇主动开口,打破沉默。

萧景琰点头,语气平和:“效果显著,昨夜未再出现腹胀,睡眠也安稳了不少。只是我翻阅医书时,却发现一个疑问,想向林姑娘请教。”

“侯爷请讲,我知无不言。”

“你昨日提及的‘深层经络瘀堵’,在《黄帝内经》与《千金方》中虽有类似记载,却从未有过‘分三步调理’的系统方法。此外,你所绘制的康复动作,既非导引术,也非武术招式,不知这种方法究竟源自哪部医书?” 萧景琰目光锐利,紧紧盯着林薇,不愿错过她任何细微的表情。

林薇端着茶杯的手指微微一顿,随即恢复自然:“侯爷博览医书,见识广博。这种调理方法,并非源自某一部特定医书,而是我早年跟随一位游方医者所学。那位医者云游四方,见识过各地的疑难杂症,将不同地域的医术融会贯通,独创了这套调理旧伤的方法。”

“游方医者?” 萧景琰微微挑眉,语气中带着几分探究,“不知这位医者姓甚名谁,如今在何处悬壶济世?我倒有意登门拜访,与他探讨一番医术。”

林薇心中暗道不妙,早已料到萧景琰会追问细节。她定了定神,缓缓开口道:“那位医者性情淡泊,不喜张扬,故不愿透露姓名,也从不固定在一处行医。他曾言,行医旨在救死扶伤,而非沽名钓誉。十年前他离开时,特别嘱咐我,若日后有人问起他的行踪,不必过多透露,只需将他的医术传承下去,造福更多患者即可。”

这番说辞虚实参半,既为自身的医术找到了合理的依据,又以“游方医者”的淡泊性情堵住了进一步追问的途径。然而,萧景琰并未因此止步,他起身走到林薇面前,目光中透着探究之意:“林姑娘,你不仅医术独到,连所用的‘酒精消毒’‘晨露制药’之法,也与寻常医者大异其趣。那位游方医者,是否还传授了你其他特别的技艺?”

林薇迎上萧景琰的目光,神色坦然:“侯爷洞察入微。那位医者确实传授了我许多特别的技艺,例如用酒精消毒,能有效减少伤口感染;用晨露制药,能更好地保留草药的药性。这些方法虽看似奇特,却都经过无数实践的验证,切实有助于患者康复。就如晨露药液,已帮助上百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这便是最好的佐证。”

她特意提及晨露药液的成效,既是为了转移话题,也是为了用事实证明自己医术的可靠性。萧景琰果然沉吟起来,他想起老夫人使用晨露药液后眼疾明显好转,以及府中仆人对这种药液的赞誉,心中的疑虑虽未完全消散,却也多了几分认可。

“林姑娘所言极是,实践出真知。” 萧景琰回到座位上,重新为林薇斟满茶水,“只是我还有一事好奇,你在仁心堂行医,师从苏景苏大夫。苏大夫的医术源自家传,以调理内科杂症见长,与你这套独特的医术风格迥异,为何你不自立门户,反而屈身于仁心堂?”

这个问题看似寻常,实则暗藏试探——若林薇的医术真如她所说那般高明,完全有能力开设更大的医馆,而非留在小小的仁心堂。林薇心中明白,这是萧景琰在试探她行医的初衷,她放下茶杯,语气真诚:“侯爷有所不知,苏师父虽未传授我这套特殊医术,却教会了我‘医者仁心’的道理。仁心堂虽小,却能贴近百姓,为贫困患者免费诊治,这是我最想做的事。至于自立门户,我从未想过,行医是为了救人,而非追求医馆的大小与名声。”

萧景琰凝视着林薇眼中的坚定与真诚,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他回想起自己在沙场上征战的初衷,那是为了守护百姓,而非追逐功名利禄,这份初心与林薇的理念何其相似。他端起茶杯,一饮而尽,沉声道:“林姑娘心怀百姓,坚守初心,实属难能可贵。先前我有所疑虑,还望林姑娘莫要见怪。”

林薇松了口气,微笑着回应:“侯爷也是为了深入了解我的医术,以便更好地配合调理,我怎会见怪。现在我们还是先为侯爷诊脉,看看今日的恢复情况,再调整一下调理方案。”

萧景琰伸出手腕,林薇指尖轻触,仔细感受脉象——今日的脉象比昨日更为平稳,滞涩感明显减轻,气血运行也顺畅了许多。“侯爷恢复得很好,今日只需简单施针以巩固效果,汤药的剂量可以适当调整,减少活血化瘀药材的用量,增加补气养血的药材,以便更好地滋养脏腑。”

她一边说着,一边挥笔写下新的药方。萧景琰凑近观看,只见药方上的药材配比精确无误,字迹工整秀丽,不禁赞叹道:“林姑娘不仅医术精湛,字迹也清秀有力,可见平日里做事极为严谨。”林薇将药方收好,递给一旁的管家,吩咐道:“就按这个药方抓药,今日的汤药饭后服用,施针后还需休息一个时辰,熏疗可以照常进行。”

管家接过药方,躬身退下。萧景琰注视着林薇整理药箱的身影,忽然开口道:“林姑娘,日后若你在行医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或需协助之处,尽管来侯府找我。仁心堂为百姓贡献良多,我理应尽绵薄之力。”

林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抬头望向萧景琰:“多谢侯爷!若真有需要,我定当不吝求助。”

施针结束后,林薇起身告辞,萧景琰亲自将她送至书房门口:“李护卫已在门外等候,我就不远送了。明日再会。”

“侯爷留步,明日我定会准时前来。”林薇躬身行礼,随后转身步出书房。

目送林薇的身影消失在庭院的拐角处,萧景琰脸上的温和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深沉的思索。他对林薇医术的疑虑虽因她的坦诚及显著成效而有所缓解,却仍未完全消弭——那位神秘的游方医者,实在太过虚无缥缈;而林薇的医术,也明显超越了寻常民间医者的水平。然而,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她的医术有何不妥,加之她心系百姓,与自己的理念不谋而合,或许,无需过于深究其来源,只需观其能否切实为百姓、为长安带来福祉。

萧景琰回到书房,拿起林薇绘制的康复动作示意图,指尖轻轻抚过纸上的小人,心中已然做出决定:暂且不再追问她的医术来源,而是继续观察她的行医与为人。若她果真能一直坚守初心,以医术造福更多人,那么她的医术源自何处,又何必深究?

此时的林薇,正坐在前往仁心堂的马车上,回想着刚才与萧景琰的对话,心中仍有些许后怕。她深知,萧景琰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日后若想在长安继续行医,还需更加谨慎地隐藏自己的穿越秘密。然而,她也感受到了萧景琰对百姓的深切关怀和对医者的尊重,或许,这位靖安侯,将成为她在盛唐行医之路上的一位重要助力。

马车缓缓驶入熟悉的街道,仁心堂的牌匾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林薇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无论未来面临多少挑战,她都将坚守“医者仁心”的初心,凭借自己的医术,为大唐的百姓带来健康与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