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36章 准备应对挑战,提升自身医术

从靖安侯府归来的傍晚,仁心堂的庭院里尚存着夕阳的余晖。林薇小心翼翼地将侯府赠予的云锦叠好,收入木箱,随后转身走向书桌,展开一张崭新的麻纸,提笔挥洒出“靖安侯调理方案”几个遒劲大字。桌上井然有序地摆放着她记录的侯府众人健康状况:老夫人脾胃虚弱、夜不成眠,靖安侯关节旧疾、每逢阴雨天疼痛加剧,这些都需要针对性地调整药膳与治疗方案。

“林薇姐,你还在忙呢?张婶做了你爱吃的南瓜饼,快过来尝尝!”春桃端着一盘金黄诱人的南瓜饼走进来,见林薇专注的神情,轻声问道,“是不是还在琢磨侯府的事?你今天去见靖安侯,他是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威风啊?”

林薇放下毛笔,接过一块南瓜饼,轻咬一口,香甜的滋味让紧绷的神经稍稍舒缓:“靖安侯确实气度非凡,但更多的是沉稳内敛。他的旧伤颇为严重,连太医也束手无策,我得仔细思量如何调理才能见效。老夫人的脾胃问题虽不紧迫,却需长期调养,药膳方案还需进一步细化。”

春桃在一旁坐下,目光落在纸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上:“你已经考虑得很周全了呀!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关节痛,桂枝茯苓粥养胃,还有热敷的草药包,这些都是你之前验证过确实有效的方法。”

“还不够。”林薇轻轻摇头,指着纸上的记录,“靖安侯的伤是战场旧伤,寒气已深入骨髓,普通的温经散寒药膳恐怕效果有限。我想结合现代康复理念,在药膳中加入活血化瘀的药材,比如红花、川芎,再配合穴位按摩,或许能更有效地缓解疼痛。至于老夫人,除了健脾养胃的药膳,还可以添加一些安神食材,比如酸枣仁、远志,帮助她改善睡眠。”

正说着,苏景手持一本《千金方》走进来,听到两人的对话,笑着说道:“你能想到结合古今方法,这点非常不错。《千金方》中记载了一个‘独活寄生汤’,专门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对靖安侯的旧伤或许会有所帮助。你可以参考这个方子,调整药膳的药材配比。”

林薇眼前一亮,迅速接过《千金方》,翻至记载“独活寄生汤”的篇章。只见上面详述:“独活三两,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她仔细研读药方,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分析道:“独活、防风能祛风除湿,桑寄生、杜仲能强筋健骨,正适合靖安侯的旧伤。我可以将这些药材融入药膳,比如用独活、当归、生姜煮羊肉汤,既符合药膳的口感,又能充分发挥药效。”

苏景点头赞同:“这个思路确实可行。不过,药材的用量需谨慎,靖安侯身体虚弱,不宜使用过于猛烈的药材,应循序渐进。另外,你不妨去药田采摘新鲜的独活和桑寄生,新鲜药材的药效更佳,也能彰显咱们仁心堂的诚意。”

接下来的几天,林薇全身心投入到调理方案的完善中。每天天不亮,她就带着春桃前往城郊的药田采摘新鲜药材,独活的清香与桑寄生的微苦,渐渐成为清晨药田的日常气息。白天,她在医馆为病患诊病的间隙,反复查阅《千金方》《伤寒杂病论》等医书,对比不同药方的药材配比;晚上,则在灯下细致记录调理方案的各项细节,从药膳的食材选择到烹饪火候,从穴位按摩的手法到热敷的时间,无不一一细化。

一天上午,医馆迎来了一位患有关节炎的老汉,其症状与靖安侯颇为相似,均在阴雨天疼痛加剧。林薇决定借此机会验证她的调理方案,遂为老汉开具了改良版的“独活当归羊肉汤”药膳方,并耐心教导老汉的家人如何为他进行穴位按摩。“大爷,您每天服用一碗药膳汤,晚上让家人按揉膝盖周围的膝眼穴和阳陵泉穴,每次持续一刻钟,坚持半个月,疼痛定能有所缓解。”

老汉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情接过了药方。半个月后,他特意来到医馆,兴奋地对林薇说:“林姑娘,你的方法真是太管用了!这半个月来,我每天喝药膳汤、按穴位,现在即使阴雨天,膝盖也不再疼痛,还能下地干活了!”

林薇心中大喜,这无疑证明了她的调理方案切实有效。她迅速将老汉的康复情况详细记录下来,作为调整靖安侯调理方案的重要参考。苏景看到记录后,微笑着说道:“看来你的方案确实可行。不过,靖安侯的伤势比老汉更为严重,我们还需根据他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方案,切不可掉以轻心。”

除了不断完善调理方案,林薇也深刻意识到自身医术的不足。靖安侯府人才辈出,难免会遇到各种复杂的病症,她必须尽快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每晚,她都会翻阅从现代带来的医学笔记,结合古代医书,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例如,利用现代的消毒理念改进古代的外科处理,以及将古代的针灸与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这些都成为她学习的重中之重。

春桃目睹林薇每日勤奋学习,心中不忍,轻声劝道:“林薇姐,别让自己太辛苦了,也要注意休息。提升医术固然重要,但不必如此急切。”

林薇微笑着回应:“时间不等人啊。靖安侯的身体状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医馆的病患也在不断增加,我多学一些,就能多帮助一个人。再说,学习医术是一生的事业,现在多吃点苦,将来就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为了精进针灸技艺,林薇还特地请教了苏景。苏景取出一套银针,耐心地指导她不同穴位的针刺技巧:“针灸讲究‘快、准、稳’,比如针刺合谷穴,要迅速进针,精准定位穴位,手法要稳健,尽量减轻病患的痛苦。你平时可以在自己身上练习,熟悉穴位的位置和针刺的力度。”

林薇遵循苏景的指导,每日坚持不懈地练习针灸。起初,她总是难以找准穴位,针刺的力度也难以掌控,手指被针扎得布满小孔,但她从未气馁。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她的针灸技艺显著提升,不仅能精准定位穴位,还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针刺的力度和深度。

一天下午,林薇正在专注练习针灸,医馆的门突然被推开,侯府的管家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林姑娘,不好了!老夫人突然头晕恶心,侯夫人命我速速请您前往侯府诊治!”

林薇心中一紧,迅速放下手中的银针,提起药箱:“我即刻动身!春桃,你代我向师父禀报一声,我去侯府探望老夫人,很快便会回来。”

跟随管家来到侯府,林薇见老夫人躺在床榻上,面色苍白,额头上满是冷汗,侯夫人则在一旁焦急地落泪。“林姑娘,你快看看老夫人,她刚才还一切如常,突然就感到头晕恶心,连路都走不稳了。”

林薇迅速为老夫人诊脉,发现脉象浮数。她再仔细观察老夫人的舌苔,见舌尖泛红,心中已有判断:“夫人请放心,老夫人这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头晕恶心,并非大碍。我先为老夫人施针缓解症状,再开具一副清热解表的药膳方,相信很快就能好转。”

她从药箱中取出银针,精准地刺入老夫人的风池穴、太阳穴和合谷穴,轻柔捻转。不久,老夫人的脸色逐渐恢复红润,头晕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缓解。“老夫人,您现在感觉如何?还头晕吗?”林薇温柔地询问。

老夫人缓缓睁开双眼,虚弱却感激地回答:“好多了,不再那么晕,也不恶心了。林姑娘,真是多谢你,又劳烦你跑一趟。”

林薇微笑着说道:“老夫人太客气了,这是我分内之事。我为您准备了一副薄荷粥的药膳方,主要用薄荷、大米和冰糖熬煮而成,既能清热解表,又能养胃。您每天喝一碗,相信很快就能康复。另外,近期天气多变,请您务必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侯夫人满怀感激地说:“林姑娘,你真是我们侯府的大恩人!若非有你,我们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今后老夫人和侯爷的健康,就全仰仗你了。”

从侯府归来后,林薇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此次老夫人突发疾病,虽然她成功应对,但也深刻认识到自身医术尚有不足之处。她决心更加刻苦钻研,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状况,不辜负侯府及百姓的厚望。

晚上,林薇端坐在书桌前,凝视着自己精心记录的调理方案和学习笔记,心中洋溢着坚定的信念。她深知,未来道路上必将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坚守“医者仁心”的初心,持续精进医术,定能战胜一切困难,为更多患者带去健康与希望。

苏景目睹林薇那坚定的眼神,微笑着说道:“你能有这份觉悟,我深感欣慰。医术的提升绝非朝夕之功,需历经长期的积累与实践。往后若有不解之处,随时可来问我,我们共同学习,携手进步。”

林薇轻轻点头,心中涌动着暖流。她明白,在追求医术精进的征途上,自己并非孤军奋战。有苏景的悉心指导,春桃和张婶的鼎力支持,以及百姓和侯府的深厚信任,她坚信能在盛唐这片沃土上,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让仁心堂的“仁心”之光照耀四方。

夜色渐深,仁心堂的灯火依旧明亮。林薇仍孜孜不倦地在灯下研习,麻纸上的字迹愈发清晰,调理方案日臻完善,她的医术也在一次次的勤学苦练中稳步提升。她深知,前方的挑战依旧重重,但她已整装待发,准备以精湛的医术和满腔的爱心,为更多的人们带来健康与福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